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但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应试教育的僵化轨道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此,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四化”来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四化;兴趣;效率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6 -01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我们在实践新课改中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进行粗浅探讨。
一、课堂导入多样化
高中政治学习的理论深度较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道理比较抽象,再加上高中生对社会了解较少,因此,有一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学,导致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提不起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用:一是新闻导入。政治课同实际紧密联系,特别是同当前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紧密。教师可以运用新闻导入新课,使枯燥的原理变成有用的工具,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兴趣。如在讲授“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欧盟、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参与救援。由此,鼓励学生思考有哪些组织参加了这次国际救援行动?联合国在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怎样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社会?把理论观点寓于现实事件的主题之中,增加了政治知识的时代感、真实感,使学生不再觉得政治是抽象乏味的。二是音乐导入。尤其是下午上课的时候,学生状态普遍不好,情绪不高。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名曲,比如讲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先播放《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对学生状态的调整有很好的效果。三是故事导入。如在讲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时,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探索世界的本质”以及“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这些单元的讲述可以用“按图索骥”、“画家画牛”、“笨人吃饼”等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导入新课。
除此之外,还可运用名言警句导入、游戏导入、表演导入和幽默漫画导入等方法。多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且通俗易懂,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发挥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学习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师通过幻灯片给学生看四幅图——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上公交车你推我搡,互不相让;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恶意谩骂他人。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图画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案例教学社会化
案例教学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好办法。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社会,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案例教学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给学生以真实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之中。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举长江大学大学生救人事件引发深思的案例让学生们思考:大学生的行为给我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时有着怎样的启示?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训练了学生分辨是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活生生的知识。
四、探究学习自主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它集中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即由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之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偏于枯燥,辩论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在辩论前,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及其依据。在小组辩论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例如讲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在教师讲解课程基本内容后,可组织正反双方同学辩论:鲁人徙于越,必穷还是必富?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驳斥对方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点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遵循市场规律时,还要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商机、抢占市场,获取利润,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通过总结点评,诱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通过辩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使之在互相驳斥、辩解中发现真相,从而巩固书本知识。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四化;兴趣;效率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6 -01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我们在实践新课改中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进行粗浅探讨。
一、课堂导入多样化
高中政治学习的理论深度较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道理比较抽象,再加上高中生对社会了解较少,因此,有一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学,导致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提不起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的作用。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用:一是新闻导入。政治课同实际紧密联系,特别是同当前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紧密。教师可以运用新闻导入新课,使枯燥的原理变成有用的工具,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的兴趣。如在讲授“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一课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欧盟、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参与救援。由此,鼓励学生思考有哪些组织参加了这次国际救援行动?联合国在救援行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怎样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社会?把理论观点寓于现实事件的主题之中,增加了政治知识的时代感、真实感,使学生不再觉得政治是抽象乏味的。二是音乐导入。尤其是下午上课的时候,学生状态普遍不好,情绪不高。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名曲,比如讲授“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先播放《我的中国心》的歌曲,对学生状态的调整有很好的效果。三是故事导入。如在讲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内容时,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探索世界的本质”以及“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这些单元的讲述可以用“按图索骥”、“画家画牛”、“笨人吃饼”等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导入新课。
除此之外,还可运用名言警句导入、游戏导入、表演导入和幽默漫画导入等方法。多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且通俗易懂,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生活化的情境在形式上可以发挥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学习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师通过幻灯片给学生看四幅图——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上公交车你推我搡,互不相让;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恶意谩骂他人。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图画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案例教学社会化
案例教学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好形式,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好办法。我们的教学应当面向社会,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案例教学能把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学生,给学生以真实感,仿佛置身于现实的实践之中。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举长江大学大学生救人事件引发深思的案例让学生们思考:大学生的行为给我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时有着怎样的启示?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训练了学生分辨是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和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活生生的知识。
四、探究学习自主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它集中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上,即由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之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偏于枯燥,辩论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在辩论前,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及其依据。在小组辩论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例如讲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在教师讲解课程基本内容后,可组织正反双方同学辩论:鲁人徙于越,必穷还是必富?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发表看法,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驳斥对方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点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在遵循市场规律时,还要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获得商机、抢占市场,获取利润,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通过总结点评,诱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通过辩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使之在互相驳斥、辩解中发现真相,从而巩固书本知识。
总之,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