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从缥缈云端回到坚实地面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须承认,新世纪诗坛的喧腾多限于诗歌圈子。它的“热”和社会关注的“冷”之间反差强烈,群星闪烁的背后少见令人心仪的经典诗人与作品,表面的繁荣之下透着一股内在的沉寂。出现这种边缘化的诗歌生态原因何在?归根结底还是诗歌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出了问题。
  “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这个老话题常谈常新
  历史证明,凡是诗歌与现实高度和谐共振、词与物之间达成双向渗透时,大手笔的诗人和经典作品即会萌生,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郭沫若的《凤凰涅槃》等就是例证。
  而一个时代如果产生了能够深刻介入现实、影响写作风气的诗人,产生了让人读后顿觉海阔天空、诗魂高迈又具有超越时间力量的经典作品,即便这样的诗人和这样的作品凤毛麟角,那个时代的诗歌也称得上繁荣了。考察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发现它们和现实一直互为关联,时而异常密切,时而若即若离,总体上留下了一条从疏远到重建的运行轨迹。
  20世纪80年代的诗坛不乏一些紧盯时代、现实、历史之作,它们贴近国家和民族抒情,“大词”频出,但是多数偏于空洞,影响不大。有一部分诗歌努力在自然、灵魂、生命等领域进行精神层面的探讨,但过于迷恋技术和语言。这类作品诗意固然纯粹,只是人间烟火稀薄,从根本上阻滞了与现实、读者沟通的渠道,对诗歌陷入边缘化的处境难辞其咎。20世纪90年代的诗坛盛行个人化写作,“从日常生活的海洋打捞艺术的珠贝”成为一时的风尚。
  21世纪虽然刚刚滑过19个年轮,但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丰富与特殊程度令人咋舌。一系列重大事件促使诗人们的写作伦理水准普遍攀升,他们常常将自己和周边现实联系起来考虑问题,写下的诗歌作品对现实与时代有所承担,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选择无异于自设“陷阱”。诗歌写作何时都允许有心灵化或纯粹化路线,只是不能做空转的“风轮”,一味地“净化”到只剩自我。诗人们努力远离过度纯粹和自我的束缚,谋求与广阔世界的联系。
  不少诗人将切身感受和原初经验作为情思资源,自觉打通小我与大我、一己情绪和公共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传递出了时代的声音。比如说,赵亚东的《带着稻米回家》,就像是从生活土壤上直接开出的精神花朵,“那些稻子说倒就倒下了/听命于一个乡下女人的镰刀/她弯下腰,拼命地梳理/一粒米和土地最后的联系//那些稻子被风吹着/那些稻子最后都倒下去,一片一片的/像那个收割的女人,默默地顺从于命运//那些稻子也该回家了……/我知道,把它们带回家/我必须用尽一生的力气”。精确而节制的文字,富于张力的描述,写出了农人劳作的艰辛。作品从个人写作出发,却传达出“非个人化”的声音,入笔虽小,旨趣却远,透过事物的表象闪烁着智慧和人性的色彩。
  诗人的情感一旦不与时代沟通,就只能是孤零零的个人情绪抒发
  新世纪诗歌格局中部分作品现实感浓郁、情真意切、元气淋漓,尝试改变诗歌文体弱于处理复杂事物的缺憾,大胆向叙事文学技巧“借火儿”。这些作品淡化凌空蹈虚的抒情倾向,努力重建与现实的关系,让诗歌更具包容性和真切感。然而,当前诗歌创作中观照现实的倾向并未构成大面积、强有力的覆盖,确切地说所占比重相当有限。而且,即便是那些称得上“及物”的现实性写作也不到位,对现实的本质存在误读,艺术水准滞后。这些问题叠加,使当下的诗歌总体上步履凌乱,与理想的沉稳状态相去甚远。
  当前诗歌的现实表现没有完全触及生活与生命的内核,存在着严重偏离现实本质的弊端。诗人们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向现实生活空间敞开,会发现他们正置身于一个孕育大手笔的诗歌时代。好的诗歌都朴素真诚,逼近人的生存真实和时代良心。经过个人化写作时代的洗礼,诗人们纷纷在日常生活空间寻找诗意,这对内视角的诗歌本来无可厚非。可是不少诗人却极力标举诗歌的自主性和排他性,将诗歌异化为承载私密情感体验的器皿,个人欲望暴露无遗,泪水与庸常进行着琐屑的叠合。这样的写作姿态让诗歌有时完全沦为无价值的下意识、潜意识缠绕,成为自娱自乐的个体灵魂表演,既远远放逐了传统的忧患意识,也造成诗性和诗意的流失。
  而私密化、小情小调的流行,势必搁置能够传达终极价值和人文关怀的题材。诗人自我的情感一旦没有和时代、社会沟通,就只能是孤零零的个人情绪抒发,容易出现精神贫血、诗魂孱弱的现象,无法提供必要的思想与精神力量。一些诗歌作品虽然有巧思和情趣,想象力奇特,但过于庸常,没有精神的提升,或者怪诞得毫无深意和美感,只能让读者失望而返。
  不错,诗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现实都移植到作品中,他可以表现个人与隐秘情感,但如果大家都在个人区域里兜圈子,致力于本能、生存状态的揭示,拒绝“宏大叙事”,不去关注时代变迁、社会良知、国家命运,这样的诗歌作品就走入了自我窄化的逼仄空间。一个有出息的诗人,理应有明确的方向感,善于以个人视角去折射民族、时代、历史的鲜活现场。
  偏离现实本质与“艺术塌方”是当下诗歌创作的两个症结
  当下,众多网络写手、诗人和编辑在书斋里凭借智力炮制的泛化诗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在公开地误读与歪曲现实。它们对现实的本质偏离也更为可怕。互联网的便捷和传播渠道的多元,成全了一批以“好玩儿”和盈利为目的的写手。他们没有生命的感动,没有思想的触发,更没有灵魂的投入,完全靠知识和书本代替生活体验,无中生有地“硬写”。基于功成名就后的匠气,多年打磨训练的技巧以及一点点的小聪明,他们也可以把诗歌写得四平八稳、老到娴熟,看上去有模有样,但就是缺少生机和创造性,充其量只是一种技术的博弈,属于典型的思想“原地踏步”,搭建的是与生命、精神无关的“纸上建筑”“网上建筑”,成为玩意儿十足的形式飘移和灵魂的随意漫游。毫不走心或“为赋新诗”的发生机制,注定了这些诗歌与现实之间有着说不清的隔膜,其“假小空”的状态是对生活和生命本质更深层的偏离。
  与偏离现实本质相伴生的,是表现现实过程中出现了因技术滞后造成的“艺术塌方”。按理说,从20世纪80年代的喧嚣和90年代的沉潜中走来的新世纪诗歌,拥有比较理想的艺术高起点。如何将日常现实转换、上升为诗性现实,这对很多诗人来说不在话下,根本不是問题。可惜大量以现实作为诗情、诗思资源的写作者缺少深厚的文化内涵,缺乏必要的超越意识,没有接通更为博大、智慧的精神情怀,更没有上升到审美的层次。
  有些诗人把真情实感的流露视为诗歌的最高旨归,这无形中将诗歌降格为无难度写作。他们的作品手法单调、滞后,现实有余,灵动不足,不但无法准确传达出繁复、微妙、生动的现实世界,也耐不住读者的咀嚼,滋味寡淡。如果说偏离现实本质的诗人没找准有价值的“现实”,而这些诗人面对好端端的现实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不到位、不恰切。他们操持着过于传统的技巧,这在日新月异的当下现实面前,显得老套和无力。
  可见,新世纪诗歌与现实关系的重建方向明确,为优秀诗人和经典作品的孕育创造了可能,也拉近了诗歌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但是目前诗人们在这条路上走得还不够稳健。关键性的现实在诗歌作品中被“遗漏”,被捕捉到的现实又表现孱弱,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没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这种与现实贴近明显不足的问题值得正视。
  诗人应该明白,介入现实的方式要合理,要注意与时俱进的思想提升和艺术建构,与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出入俱佳、虚实有度的平衡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们宜淡化取巧、炒作的“诗外功夫”,从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诗会、诗赛、诗节中撤出,专心提升自己的修养,致力于生活的沉潜,用心打磨作品,学会有效地与现实“对话”,让诗歌从飘渺的云端回到坚实的地面,把接地气、说人话、写好诗作为毕生的追求。
其他文献
PMSM(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高转矩惯量比、损耗低以及快速动态响应性能,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与风力发电领域得到普
1试题与解析2018年高考天津理综物理实验试题共2道,下面以试题1、试题2示出.1.1试题1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1块、白纸、量程为5N
通过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提高线上语言培训产品的用户体验。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观察法、体验地图、竞品分析方法,对线上语言培训的用户需求进行挖掘与分析,以用户体验理论为依据,对整个体验流程进行解构与痛点机会点梳理。得出不同层面的设计机会以及设计原则。用户体验的研究方法为线上语言培训产品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为研究双辊铸轧薄带中各种组织的形成,在实验室的双辊铸机上进行704和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薄带的铸轧实验.对铸轧薄带中所出现的各种细小晶粒组织进行分析,利用金属学及结
近10年来,胃肠外科的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良性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穿孔修补术、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肠粘连松解术、胃肠憩室切除术、胃管状造瘘术
在分析网民作用、传播媒介及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演进及网络舆情影响力作用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网络舆情影响力,研究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综述了镓酸镧基陶瓷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目前广泛研究的Ni负极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评述了掺杂LaMnO3等正极材料与镓酸镧电解质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