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新药研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人类疾病谱转变和多药治疗的日益普及,还是尚未全面了解之药物新靶点的逐次发现与应用;无论是难以临床前预测的特异质毒性,还是公众对药物安全性愈来愈高的要求和预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新药发现与开发完整链条的成功率,并导致诸多药物因安全性原因导致终止研发、黑框标识、撤出市场之类的研发失败,并对制药企业、患者和药政管理部门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健康和形象等方面的问题或危机。近10年来,随着IOM"Innovation/Stagnation: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n the Critical Path to New Medical Products"报告的发布,国外药物毒理学研究模式正在酝酿巨大的变革。国家层面,FDA与EMEA分别制订了提高新药安全性的"关键路线计划CPI"和"创新药物计划IMI";美国NRC于2007年正式发表"21世纪的毒性试验:愿景与策略"报告,呼吁实施基于"化学物鉴定、毒性通路、靶向测试以及剂量反应与外推建模"的新毒性试验范式变革。新分支学科建设层面,则注重开展创新药物的转化毒理学、循证毒理学、本体论毒理学、系统毒理学、进化毒理学等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研究策略方面,则注重以体外系统、高内涵筛选、药理学作用谱分析为基础的早期毒理学系统的建立、验证与运用,强化对新药毒性相关的线粒体毒性、人类特异性毒性代谢物、特异质肝毒性、心脏毒性的体内外模型的研究与探索,积极引进人源化小鼠、计算机虚拟筛选、模式生物、干细胞、体内成像、3D打印等新技术与新模型体系,进而逐渐形成以基于毒性作用机制的毒性评价研究的模式体系。在管控新药安全风险方面,FDA与EMEA分别制订了"风险管理计划(RMP)"和"风险评估与减轻策略REMS"指导原则。国内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方面应当以创新药物研发为主导,综合跨领域、多学科研究方法为手段,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药物毒性机制研究体系与安全性评价平台,为国内新药研发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