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农村振兴希望的深度表达

来源 :都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ctr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发表了葛水平的长篇小说《活水》。这部近年来不多见的农村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再一次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中国当代农村。小说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创作基点,以中国北方的一个偏僻山村———山神凹村为创作背景,以申寒露和李夏花的感情故事为主线,通过众多的人物,丰富的情节,繁杂的事件,描绘出中国农村四十年来的变迁之路。小说重启了人们对那段岁月的记忆,也启迪着人们对乡村发展的思考。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这篇力作的推出有着别样的现实意义。
  回忆:山神凹难忘的喧嚣
  小说的上部,众多人物纷纷登场,他们彼此间相互关联相互纠缠,为我们上演了多彩的故事情节,在这幅徐徐展开的热闹喧嚣的农村生活画卷中,呈现出了一种典型的热气蒸腾的中国北方乡土人情风貌。
  小说开篇,作家首先安排放羊汉韩谷雨登场,通过韩谷雨的视线给读者描绘出了山神凹安详和谐的自然美,转而再通过韩谷雨耳朵,呈现出了山神凹即将升起的喧嚣:不知哪两家的女人的吵架声,引得他从山上赶了羊要回去看热闹,一路上“狗叫声、驴嘶声、扁担碰撞水桶声、女人吆喝男人回家声、大人吆喝娃娃吃饭声”,山神凹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刻到来了。
  作家对韩谷雨的刻画是下了功夫的,第一章就安排了他的“独角戏”,意味着这个人物必将承担重要的使命。的确,通过韩谷雨这个人物的所见、所听、所唱,作家对农村的那份用情、那种熟知和专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果说韩谷雨看到的喧闹是白天的,那么申寒露的出场,又进一步为读者呈现出了乡村晚间的喧闹场面。申寒露是一个锔匠,他走南闯北颇有见识,人们晚上不约而同来到申家院子里,一来请他锔补东西,二来听他扯山外的世界。他说话很有逻辑,能从“第一”讲到“第六”,伴随着众人越来越热烈的响应,山神凹村晚间热闹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
  在这样的乡间“社交活动”中,村子里的各色人等悉数登场,他们中有民办教师,有村干部,有做豆腐的,有打猎的,有“顶神”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之间又充满了复杂的多样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甚至明里暗里的情感关系。小说对人物的驾驭,对情节的把握都相当成熟,不让读者感到一丝的造作和突兀,每个人物总在最恰当的时候登场,就像水沿渠走,顺流而来,感觉十分舒畅。而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人物,故事的展开才有坚实的基础,笔下的农村才充满了生机活力,再辅以熟练的写作技巧,使小说的故事情节呈现出了强大的感染力。可以说,小说上部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刻画得惟妙惟肖,经历过乡村生活的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描写一定会倍感亲切。
  现实:山神凹痛心的凋敝
  在小说下部,时间迅速向前推进了十年,中国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迅速发展的时代浪涛冲击着山神凹,人们的市场意识开始觉醒,乡村也由喧嚣走向了衰落。
  最先受到外界巨大冲击的当数年轻的一代人。上部中的孩子们已经长大,申小满和申小暑这一拨年轻人在山外的荫城镇初中毕业后,纷纷“逃离”了山神凹。甚至她们的长辈们也不例外,宋栓好在城里当厨师赚了大钱,还开起了饭店,着实让村里人羡慕嫉妒恨;申斗库酝酿着将豆腐坊搬到城里,用机器替代手工;申寒露不干锔匠了,转而养了一头种猪……村人认识到,与外出打工的人相比,在村里种地“一年产下的粮食不够人家半年工资”,种地的人似乎“落了一个笑料”,就这种情况而言,纯粹的农民职业已经消亡。以前的山神凹已经不复当年的热闹,人们都在琢磨着要离开村庄。曾经喧闹着的村子就此冷清了下来,这着实令人感慨不已。
  当然,作家对村庄凋敝的原因也进行了深刻思考,并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谈表达了出来。申寒露说,“社会变化太快了,以前一年吃一次肉,现在城里人几乎天天吃”;宋栓好进城当了厨师,钱多得在城里买了房,还娶了比他小十五岁的老婆;李夏花“流落”在外多年,回到山神凹后,大家发现她的变化很大,“烫了头,下身不是裤子是光腿穿了裙子”,村里人心里不能接受。申小满和申小暑看到那些山神凹人停留在不断重复自己的日子里,她们就想到了粗糙、愚昧、肮脏、落后。于是,“山神凹人越来越纠正着往前走的生活,女人往山外嫁,决不留在村里熬,山外人不傻,更没人嫁往山沟里。”作家试图说明,城乡的巨大差距,刺激着人口不断从农村输出,而缺少人气的乡村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展望:山神凹充满振兴的希望
  在小说尾声,出场的人物少得可怜,这与小说上部的众多人物形成了强烈对比,山神凹村像一株老树般彻底凋零了。然而,作家却在尾声中重点安排了两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一个是韩谷雨,他无疑代表了乡村故土的坚守者,他通过养殖业不但摆脱了贫困,收获了爱情和家庭,而且成了山神凹最富有的人。申白露这样赞扬韩谷雨,“你现在是山神凹一跺脚四面掉土的人物了,走往山外的人哪个有你富?”作家的寓意很明显,留在乡村的人,不一定会成为失败者,再往深处说,坚守乡村勤劳奋斗完全可以取得令人赞叹的成功。第二个是申小暑,她代表了走出乡村又回归乡村的人。申小暑是有头脑的,她能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她也会使用人才,她选择了回到山神凹,铆足了劲要干一番事业。在她的身上,闪耀着振兴乡村的光芒。这光芒,是那么耀眼,那么引人注目。
  那么,这种希望源于哪里?通读小说,读者一定会豁然开朗,一是源于自然,二是源于人的精神。回看小说的引子,山神凹村在树林深处,有山有水,纯石头建筑,真可谓天蓝水清地净。它在山外人眼里是相当美丽的,被城里人认为是“缩小的布达拉宫”。这样的村子在今天就是稀缺资源,这是大自然给山神凹人的馈赠。山神凹人不算计,不思前想后,更不虚情假意,这是一种精神,山神凹人记着,也守着。小说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的强大,申寒露和李夏花在坚守,韩谷雨在坚守,申小暑在坚守,很多很多的山神凹人都在坚守。当然,背离了这种精神,将为村人不耻,申小满就不幸地成了这样一个反面人物,她带回了文物贩子,大肆搜刮村人们的老物件,低买高卖,甚至还打起了炎帝庙的坏主意,等她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山神凹的背叛之后,终于落下了懊悔的眼泪。
  四十年风雨沧桑,历史弹指一挥间,山神凹,只不过是中国千万村庄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步一日千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一个又一个村庄重复着山神凹的命运。作家对兴盛时的家乡无疑是无限怀念的,所以她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坚守者圆满的结局。作家对家乡的凋敝无疑是深感惋惜的,所以她将下部的篇幅明显加长,深情述说着走向衰落的过程之痛。当然,作家绝不希望也不相信乡村会永远凋敝下去,她对家乡的复兴无疑更加充满期待,并将这种期待更多地寄托在了年轻一代的身上。诚然,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时代命题,在文学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推演乡村振兴具体的过程和途径。如若能通过这部小说唤起人们对家乡振兴的关注和支持,也就善莫大焉了!
  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促使著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也不断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曾经的那个偏僻落后,甚至是肮脏、愚昧的山神凹村,不可能成为人民的美好向往,更不是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因此用一腔恋土之情去改变它、建设它就成了我们的职责,因为,没有乡村的美好,就没有中国的美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农村的广阔天地,真正是大有可为。
  小说在结尾这样写道:“山神凹天高,地也厚。”是的,这样的高天厚土,值得我们书写,值得我们眷恋,值得我们守护。
其他文献
夜的风韵在次日的清晨摇曳  柔风、月光、星辰  以及靜物的呓语  都集结在花叶上  在阳光奔出地平线之前  凝成一颗露珠  刚起床的甲壳虫  睡眼惺忪在叶脉上转身  一口喝掉一颗露珠
期刊
拔了穗的玉米  称为果实的正在慢慢长大  顶部象征王冠的穗  一場雨过后,被剪刀处决  静默的果实透过包裹的叶  低头看到掉在土壤的穗  继续埋起头  雨滴悄悄穿过挺拔的叶  落在穗旁慢慢长大  淹没,粗壮的根
期刊
台风作为大海的使者来访  顫抖的车辆惊鸣不止  避难所摆满沙丁鱼罐头  火灾中的象牙晶莹剔透  地球旅馆持续营业  蓝鲸的骨架在餐桌上遨游  审判之日即将来临  金属脑袋的木偶还在跳舞  一群闪闪发光的人类站在塔顶  用理论的形式控制木偶  狂欢的木偶们丢弃外壳  跳入葡萄酒的河  顺流而逃  巨大的天平倾斜成锐角  木偶压在托盘底端  痛苦号叫  弯曲的木偶在欲望公路上行进  用尽一生  唱一首
期刊
一  “这个孩子将是一个奇迹,将是基因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在第五次基因科学秘密会议上,罗伯斯再一次眉飞色舞。他说话的时候,金色头发随着说话节奏飘了起来,那色泽,像当年印第安人交给侵略者的黄金一样,黄金填满了小屋,金发堆满了人们的视线。罗伯斯脸上的肉也在颤动,红血丝映在脸上,每一根似乎都能让实习护士熟练抽血,这种脸色,带有诈骗色彩,让他看起来挺像一个脸皮薄的人。  圆桌会议边,坐着各种肤色的
期刊
下午,夕阳在你的脸上稍作停留  眼眸中,风烟俱净,从天际滚落的云朵  把你的笑容一如既往地拉长  夏天的雨,总会和群山相互拥抱  吐露彼此的心事  一如你爱过的敬亭山,所有的细节  全部為你打开,滴落的鸟鸣  偏爱星光的隐退,也偏爱梅花旷世的筋骨  若你深陷暮色  夏天便最先从你的眼眸开始
期刊
弟弟带刀出门?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弟弟可能会遭遇某种困境,他需要刀子,至少需要刀来削弱恐惧。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弟弟安全返回,还带着两样东西:“佛”和“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想象,这必是一个典型的弃恶从善的故事。可自古佛、刀不两立,弟弟怎么就成了“个别”:卖佛,也卖刀呢?其中是否有写作者不愿坦白的动机?如果有,那是什么?  直到“正常”的生活被打破,意外出现———我是说弟弟英雄般的壮
期刊
胡子张在公园干园林,独身一人,只有一个闺女在外打工,他索性把家也安在了公园里,也就是一间放工具的小木屋。生活条件简陋,却更近了自然。他的时间,一天之内,是靠看人,一年之内,是靠看树,一年以上,也就不计了,计了也没用,早一年晚一年,有什么关系,不就奔着唯一的终点去吗,之所以日日还出着一口气,只因心里还巴望着:闺女快些嫁了,生个胖外孙。胡子张干活儿的时候常想,要是能看着小外孙一年一年的长大,顺带着自己
期刊
青春随着甲板上的野草疯长  少年人不再年轻  循着阴影,从杂草丛中望见  一双混浊的眼睛里  那把腐朽的单弦琴  过去的日子还未长草之时  你渴望远方的海平线  却不敢直视深海的眼睛  于是,一株苍耳长大了  勾住了你的裤脚  而裤脚勾住了你的心  直到落日,太阳终于打动了你  在无数次调音过后  你终于打算弹奏  那根名叫“海平线”的琴弦  然而太阳的热情不止引燃了你  还唤醒了深海的中心  一
期刊
为人的书稿作序,是件苦恼的事情,因为我怕对人家的作品说不出道道来,就有些发怵,深怕贻误了人家的美意。好在爱玲不是个挑剔之人,让我为她的诗集《尘世之光》说几句话,我也就壮了几分胆子,尽力去征服自己的一些浅见,说说自己的心想。当然,这里假如有些地方我说得不好,说得不对了,也请爱玲诗家悄悄地在私底里放我一马,给我点面子。  一、好诗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好诗长得是什么样子的,似乎我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是多余的
期刊
无论“我走上街头”(《置身旷野》),还是“一个牙疼的人在屋子里踱步”(《一个牙疼的人》),诗人宋耀珍由“我”及“人”捕捉“走”的动势,总归将由“天空高远。一个人走着”(《悼念》)的无“我”之境所覆盖。诗人自1993~2013年间与诗神会多种机缘见其诗集《结局或开始》(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如若不曾磊落,情采何以披沥?所以,“一年将尽的月份”及“元旦”不期而至的时序更替,“寒风”凛冽的季候时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