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 来到美国,是我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误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33年纳粹掌握德国政权前夕,爱因斯坦流亡到美国。1940年10月1日,在二战的连天烽火中,爱因斯坦和他的养女玛戈、秘书杜卡斯宣誓成为美国公民。1955年5月,爱因斯坦在美国去世,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然而,爱因斯坦本人对美国的观感,却与此大相径庭。
  爱因斯坦:来到美国,是我一生无法挽回的错误
  在1948年7月1日的晚宴中,爱因斯坦对波兰驻美国大使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想你现在应该意识到,美国再也不是一个自由国家了。我们这段谈话一定有人正在录音。这个大厅装了窃听器,我的住所也受到了严密监视。”
  在FBI(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档案中,爱因斯坦在1947年12月做过如下声明:“我来到美国是因为我听说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大很大的自由,我犯了一个错误,把美国选作自由国家,这是我一生中无法挽回的错误。”
  1983年,FBI关于监控爱因斯坦的秘密档案开始解密。对于这批總共厚达1427页的秘密档案,《新爱因斯坦语录》的编者艾丽斯·卡拉普赖斯表示:“我看到的东西使我难以置信。”如此粗暴地侵犯个人——而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私人生活,竟会发生在一贯标榜自由的美国?但事实真的如此。
  FBI的秘密档案表明,早在1932年年底,对爱因斯坦的指控已经出现在美国。在一封由“爱国女性协会”提交给美国国务院的16页控告信中,爱因斯坦被说成是共产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公认的世界领袖”,信中甚至说:“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牵连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国际团体多如过江之鲫,即使斯大林本人也望尘莫及。”
  这样荒唐的信件居然被转交到美国驻柏林领事馆,导致对爱因斯坦去领事馆“面签”时遭遇特殊审查。结果爱因斯坦大光其火拂袖而去,愤怒质问:“这是什么,宗教法庭吗?”并在电话中告诉领事馆,如果他24小时内拿不到签证,美国之行就告取消。领事馆这才赶紧发出了爱因斯坦的签证。
  但是这封指控信件此后却成为FBI为爱因斯坦建立秘密监控档案的开头16页。而FBI后来对爱因斯坦及与他往来人物的监控行动,包括窃听电话、偷拆信件、搜检垃圾桶、进入办公室和住宅秘密搜查。
  被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
  爱因斯坦一生与许多名人有书信往来,但是这些信件中对人类历史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他致罗斯福的两封信。1939年8月2日的第一封信是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为他起草的,信中指出了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并对纳粹德国可能率先造出这种超级炸弹提出了警告。由于感到总统迟迟没有采取有力行动,爱因斯坦在次年3月又给罗斯福写了第二封信。到1941年,美国政府终于决定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这项秘密计划当然需要顶尖科学家的参与,在最初提出的31位科学家名单中包括了爱因斯坦,但是负责对这些科学家进行“政审”的陆军情报署求助于FBI,结果FBI提交了这样的结论:“鉴于爱因斯坦博士的激进背景,本局不推荐雇佣他从事机密性质的工作,除非经过极其审慎的调查。因为像他这样背景的人,似乎绝无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忠贞的美国公民。”于是爱因斯坦被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
  爱因斯坦“政审”未能通过的情形,从来没有向他本人告知过。不过以爱因斯坦的智慧,他很快也就心知肚明了。所以当“曼哈顿计划”的负责官员后来请他担任“顾问”时,他一口拒绝了。
  与陆军方面对爱因斯坦缺乏信任不同,美国海军却愿意信任爱因斯坦。1943年,爱因斯坦担任了海军潜艇作战和烈性炸药方面的科学顾问。他对于这项工作相当重视,有时还会向朋友炫耀。但很快世界大战就结束了,他的这项工作只持续了一年多。
  非常荒诞的是,在二战结束后,对爱因斯坦的严密监控反而进一步展开了。FBI的一些特工们一直将爱因斯坦视为可能向国外泄露美国核武器机密的嫌疑人(特别是爱因斯坦担任“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主席之后),因为他们的首领——局长埃德加·胡佛(1895-1972,从1924年起任联邦调查局局长48年,经历8位美国总统)——并未告诉那些属下,他早已成功地将爱因斯坦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了,爱因斯坦其实无密可泄。
  FBI最终一无所获
  爱因斯坦虽然无密可泄,胡佛却依然不肯放过他。据说这与胡佛和罗斯福的遗孀埃莉诺·罗斯福相互之间的极度恶感有关。
  埃莉诺曾对罗斯福说:“我们在培植美国的盖世太保,这让我害怕。”而胡佛则曾对副手说:“知道我为什么一直不结婚吗?因为上帝造出了埃莉诺·罗斯福这样的女人。”
  1950年2月12日,埃莉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今夕与罗斯福夫人对谈》邀请爱因斯坦作为嘉宾,爱因斯坦在节目中警告公众说:氢弹这样的核武器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第二天胡佛就下令强力展开清算爱因斯坦的行动。这一阶段行动的主题,是要证实爱因斯坦是共产党间谍。
  当时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大行其道,许多知名人物被怀疑或指控为共产党。偏偏爱因斯坦有时会公开为被指控的人士辩护。
  在FBI整的爱因斯坦“黑材料”中,爱因斯坦至少和33个“反动组织”(有时就被称为“共产党组织”)有着种种关联,比如,担任荣誉会长、担保人、赞助人、文件的联名签署人,等等。于是,FBI根据一些捕风捉影甚至胡编乱造的所谓“线索”,在美国和欧洲到处调查,最终却一无所获。
  另一条针对爱因斯坦的“战线”,是美国移民局在1950年开辟的。移民局也求助于FBI,要求帮助收集证据,目的竟是要撤销爱因斯坦的美国公民身份,并将他逐出美国!这条“战线”上的荒诞故事和“爱因斯坦间谍案”正相伯仲,最终也一无所获。
  爱因斯坦晚年在美国和全世界享有极其崇高的声誉,这是事实;他在普林斯顿享受着类似“奥林比斯山上的诸神”那样的尊崇,这也是事实。但是在这些事实的背后,FBI就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小人,一直在暗中纠缠着爱因斯坦,直到1955年爱因斯坦因病逝世。
   (摘自《文史参阅》)
其他文献
从前读金庸的小说,没来由记住了《碧血剑》中的几句话:“明朝一向文官带兵,但偏巧运气好,去辽东带兵的熊廷弼等人,都有军事才能。”后来想想,金庸这话的确没讲错。有明一朝,领兵打仗者出身秀才的比比皆是,从最早的于谦,到最后的袁崇焕、史可法等,皆系文人出身。  文人带兵其实有文人带兵的好处,古代当兵的文化程度多不高,普遍敬重文化人。而文人大多比较体恤下情,与人交往以礼相待,颇具人格魅力。比如“岳家军”能征
“有關言论反映出了某些西方政客长期以来根深蒂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德国驻欧盟委员会专员厄廷格嘲弄中国人“眯缝眼”,受到舆论抨击,升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的规划也因此取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如此回应。
一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生活在大城市,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在好学校读书。可是他爸爸很少回家,因为他妈妈脾气很差。也许是因为以前过了苦日子,他妈妈竟然会给家里的冰箱上锁,以防止孩子偷吃东西。男孩因此感觉不到家的温暖。  有一次,男孩在外面捡了只流浪猫,觉得非常可爱,就抱回家想偷偷养起来。不幸的是,他妈妈发现小猫的时候,小猫正在喝她杯子里的牛奶。于是他妈妈当着男孩的面,直接把小猫的头往墙上撞,小猫活活给
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有力回击了对中国经济的种种质疑。同时,下更大气力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经济实现爬坡过坎、持续前行。  破解矛盾和问题,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牛鼻子。当下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剖开来看,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紧紧盯住这“三大失衡”问题的解决。  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持续高
史书上用“其性明敏,达于事机”来介绍察必皇后。察必皇后在忽必烈成立元王朝初期,常伴忽必烈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机敏聪慧的察必皇后既是忽必烈生活中的“解语花”,又是他政事上的聆听者和辅佐者。察必皇后更是以简朴节约的美名流芳于世。  察必姓弘吉剌,是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在忽必烈还是王爷时就嫁给了忽必烈,几乎伴随忽必烈一生。关于她辅佐忽必烈的事迹,史书记载不多,就算从一些零散的记载中也可看出,她是
要了解中俄关系,必须了解俄罗斯这个国家;要理解俄罗斯,还得从俄罗斯民族和普京这位极具个人魅力的领导人说起。  强悍的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的民风非常强悍,《静静的顿河》这本小说的第一部讲到,在俄罗斯人的婚礼上,大家喝酒喝得很高兴,喝完酒以后就打群架。俄罗斯人说,不打群架算什么过节呀?俄罗斯人一点都不怕肢体碰撞,所以,俄罗斯的冰球很好。  2016年,普京在瓦尔代论坛的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有一句话给我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打破从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这一表述,预示了未来我国科技研发的主要方向。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应当站在产业化、商用化的高度来审视与设定技术路线,并推出有助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特别是重大瓶颈问题的应用技术。同时,在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互聯互通过程中,企业理应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此外
2016年毕业的华裔莫家俊一家三兄弟却能先后被西点录取。作为大哥的莫家俊表示,4年西点生涯练就了自己刚毅、坚韧、奋斗不息的性格;两个弟弟在他的榜样带动下先后进入西点,创下了一门三虎子的辉煌。西点军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荣誉体制值得称道  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是一所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军校,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及法国
弟子去见师父。弟子说:“我不再继续我的经文学习了。我跟父母兄弟同住一间小屋子,根本没有理想的环境令我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  师父指着太阳,叫弟子把手放到脸上,将太阳遮住。弟子照办了。  師父说:“你的手虽小,却能将那巨大的太阳完全遮住。同样,那些小问题总是让你有理由阻止自己在精神旅途上的前进。正如你的手有能力将太阳遮住,平庸也有能力将你内心的光亮遮住。不要因为你自己的无能而责怪他人。” 
周秉德家客厅醒目的位置,挂着著名的《沉思中的周恩来》。1980年代,这张照片的发行量就超过了9000万张。周恩来生前并没有看到它,照片由意大利摄影记者焦尔乔·洛迪拍摄,在意大利公开发表,并由使馆工作人员带回中国。  1949年,12岁的周秉德进入中南海,跟伯伯周恩来、伯母(注:亦称呼为“七妈”)邓颖超生活,直到1964年结婚离开。她此后也是伯伯家的常客。从少女时代起,细心、温和、开朗的姑娘就是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