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打破学科界限,学科间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的。
  21世纪,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任何教育环境所无法提供的信息资源,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馈迅捷,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形势和理念指引下,我们尝试将网络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寻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交叉点,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让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网络技术相融,以探求一种高效、新颖的阅读教学模式。根据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思想,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网络概念,通过教师主机的主导,学生机的联网,使课堂中学生成为一个网上的整体。 
  我们相信交互网络在教育上的确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然而把一项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毋庸置疑,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中,一方面确实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这诸多问题中,对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模式方面作些教学实践上的探究。 
  
  一、用课件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语文阅读教学要知人论世,要联系作者和作品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教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可选取一组北京胡同的图片,配以京腔京味浓郁的歌曲《北京的胡同》导入新课,为阅读教学营造一种京味十足而略带感伤怀旧情绪的文化氛围,从而为体会作者情感和语言风格奠定基础,利用课件巧妙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用课件设置生活情境,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
  
  如教读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可选取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中有关丑恶的奴才嘴脸的片断组成课件,从而让学生加深理解作者对王权思想、奴才意识的尖刻讽刺和对民主精神的强烈呼唤,有效實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
  
  三、用课件渲染气氛,引发情感共鸣 
  
  如教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可选取与课文相符的地坛景物图片,选取富有感染力的与画面一致的段文录音制成课件,课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教师授课语言声情并茂,就能很好地烘托出气氛,进入课文情境。然后紧扣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细读慢品,解读母爱,可设计下列问题:文中关于母亲的描写,哪些细节特别能打动你?为什么?学生找出语段朗读、体悟。这就架设了学生与作者作品对话沟通的桥梁。这种自主化、个性化的解读能很好地达到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教育的目标,也能促成精彩的课堂生成。 
  四、用课件帮助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
  
  如教读沈从文的《边城》,文中多次写到虎耳草,写到翠翠梦中爬上高崖去摘虎耳草,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难点,可将虎耳草的特写画面制成课件,让学生从虎耳草心形的叶面联想到它爱情的象征意,从而解决阅读中的难点——翠翠上山摘虎耳草的心曲。 
  
  五、用课件整合课内外知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
  
  如教读林庚的《说“木叶”》,教师必须明白:“木叶”只是能体现“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的一个例子,如果仅仅停留在为说“木叶”而说“木叶”,为教课文而教课文,必然上不出一堂好课。此时,教师要努力开发教学资源:能够体现诗歌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和多义性的意象还有哪些?哪些更为典型?教师可搜集一组咏柳、咏梅、咏月的诗句制成课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典诗歌中传统意象的丰富内涵,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迁移学生知识能力、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有效途径。 
  总之,网络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它能够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的个性。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靠教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统讲台的局面,其在优化课堂教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已让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尝到甜头。但是多媒体手段应用于教学,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处理时如不能把握好“度”和“量”,则可能流于形式,收不到应用的实效。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困难与问题。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断创新与全面发展。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认真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1.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备课工作,在上课的时候,只有让学生先打开课文,从读课文开始,带领学生进行没有目的性的提问、朗读、回答、讨论、交流、汇报,这种没有明确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成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手段。所谓集体备课就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待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合理的预案、拓展教学思路,提高业务能力。现就我自己参加学校集体备课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    个人钻研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因为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
期刊
诵读法古往今来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宠儿,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是享有无可替代的“霸权”地位,但由于盲从者没有真正认识诵读法,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因用之不当而使其“才美不外见”。本文试着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诵读的含义作用入手,对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一些浅薄看法。    一、解读“诵读法”及其作用     许嘉璐主编的《语文学习词典》是这样定义“诵读”的:“诵读,心、眼、口、耳、脑并用的出声
期刊
“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
期刊
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熔化。师爱,是师德之魂,是我执着无悔的选择。.踏入教坛之初,我的心情既欣喜又惴惴不安,是一些为人师表的老教师与我结成师徒关系,从教材处理到课堂驾驭,从教育教学到教学教研,每一步每一处,都有他们的孜孜不倦的教诲和耐心细致的指点,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是他们为教育事业奋斗奉献的精神時时激励着我,启迪着我要用师爱来回报我所热爱的学生。   师爱,是我与学生沟通的桥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即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要起到主导作用,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补充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关键词】课外阅读;教师;学生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这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全面提高学生语
期刊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一向重视朗读,并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朗读的佳话和古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仍有必要大力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只有用好朗读这颗棋子,语文教学这盘棋才能真正走活。为什么要重视朗读教学?怎样搞好朗读教学?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现实意义     1、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现在的语
期刊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去品析研读呢? 我经过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
期刊
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关注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其次,要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再者,教师要言传身教,掌握一定的
期刊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点,作为语文老师对他们道德的养成有责无旁代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当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德之人呢? 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现代心理学及教学实际告诉我们,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上,正处于无意学习向有意学习的转换期,他们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督促引导。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