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领域。应注意专业结构的调整。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法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29-01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即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身心文化素质、培养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中等卫校培养的卫生技术人才必须由技能型转向素质型,在中等卫生学校领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中等卫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入学后没有升学压力,这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当前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形势下,必须认清实施素质教育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关系,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增加必要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稳妥地优化专业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提高了,社会对卫生人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正在进行的卫生体制改革,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面对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每所卫校面前的重要议题。所以,卫生主管部门和中等卫校要适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力及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现状调查,确定近期及较远一段时间招生的长线和短线专业,满足社会需要。每所学校应立足市场,立足自身条件,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对人才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准确把握市场,积极稳妥地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职能,培养“实用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狠抓师资队伍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校应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进行医学及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落实学术交流资金,公平合理地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公平合理地开展职称晋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使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整体结构日趋合理。通过以上措施,使广大教师安心乐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为了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增强短线专业课的师资力量,应从各医疗卫生单位聘请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在道德素质方面,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观、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诙谐的幽默感。在教育能力素质方面,要有预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指导能力、应变能力、科研能力和控制教育的能力。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医学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培养并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3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
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3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竞争、如何发展;二是心理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耐挫力,有效把握自己的方向;三是专业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以上3个方面为基本范畴。心理素质教育应开设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人际沟通、公共关系等课程,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因为娴熟的专业技能是进入工作岗位的资本。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各学校必须增加实验课的开出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认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有较强师资力量、相应教学条件和领导管理机构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各医院与学校、实习学生应共同组建实习管理机构,负责日常教学工作,负责组织带教教师按实习目标进行出科考核,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
4 加强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如何使培养的学生既实用又有竞争力,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键。要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授课时不应是单纯地讲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授课内容,采取讨论、观摩、演示、自学、实验、社会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进课堂、实验室,走向社会;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手段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地使每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相一致,在促进个体发展目标的努力中保证个体的最佳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培养。考试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手段之一。考试考核可以采取口试、笔答,闭卷、开卷,现场操作、模拟处理和计算机远程答卷等方法,综合判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关键词 素质教育;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29-01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即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身心文化素质、培养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中等卫校培养的卫生技术人才必须由技能型转向素质型,在中等卫生学校领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由于中等卫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入学后没有升学压力,这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当前就业压力和人才竞争形势下,必须认清实施素质教育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关系,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增加必要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稳妥地优化专业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提高了,社会对卫生人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对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正在进行的卫生体制改革,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面对同样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适应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每所卫校面前的重要议题。所以,卫生主管部门和中等卫校要适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力及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现状调查,确定近期及较远一段时间招生的长线和短线专业,满足社会需要。每所学校应立足市场,立足自身条件,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对人才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准确把握市场,积极稳妥地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职能,培养“实用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狠抓师资队伍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校应鼓励教师提高学历,进行医学及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落实学术交流资金,公平合理地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公平合理地开展职称晋升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使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整体结构日趋合理。通过以上措施,使广大教师安心乐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为了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增强短线专业课的师资力量,应从各医疗卫生单位聘请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在道德素质方面,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观、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诙谐的幽默感。在教育能力素质方面,要有预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指导能力、应变能力、科研能力和控制教育的能力。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医学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一般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培养并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3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
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3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竞争、如何发展;二是心理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耐挫力,有效把握自己的方向;三是专业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以上3个方面为基本范畴。心理素质教育应开设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人际沟通、公共关系等课程,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因为娴熟的专业技能是进入工作岗位的资本。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各学校必须增加实验课的开出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认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有较强师资力量、相应教学条件和领导管理机构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各医院与学校、实习学生应共同组建实习管理机构,负责日常教学工作,负责组织带教教师按实习目标进行出科考核,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
4 加强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如何使培养的学生既实用又有竞争力,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键。要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观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授课时不应是单纯地讲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授课内容,采取讨论、观摩、演示、自学、实验、社会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进课堂、实验室,走向社会;教学手段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手段技术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地使每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相一致,在促进个体发展目标的努力中保证个体的最佳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培养。考试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手段之一。考试考核可以采取口试、笔答,闭卷、开卷,现场操作、模拟处理和计算机远程答卷等方法,综合判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