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电子传播媒体,长期以来始终有股特殊力量引导民众阅听习性,那就是「名嘴」们每天固定登场,从晚间8时起至12时止,分割不同时间区块议论时事。由于台湾媒体众多,平均每天需供应32位名嘴评论时事,故而各电视台对名嘴需求之大早就蔚为世界奇观,争议自然就随之而来。
台湾「名嘴文化」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特有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华人社会非常喜欢的节目,不分蓝绿电视台,尽管邀请的名嘴背景不同,但是只要是带有时政内容的电视台,几乎都有名嘴政论节目。
「名嘴」遭质疑
当美国著名主播克朗凯去世,台湾平面媒体毫不留情的点出「为什么美国有备受尊敬的克朗凯,而台湾只有政治乱源的名嘴?」该篇社评以无比愤怒的笔触指出,台湾名嘴的生产、制造、加工非但是政治乱源,也是典型的政治郎中,靠两片嘴唇骗尽苍生,暗示台湾政局之所以混乱,名嘴应付完全的责任。类似这种批评,目前正在政坛与媒体间发酵。然而回顾名嘴的「丰功伟业」,不容讳言的,若非名嘴接棒爆料,将陈水扁执政时代贪腐事实,赤裸裸摊在电视机前,民众哪会知悉这位「台湾之子」竟是如此之贪?由此显示,评定名嘴功过衡量的唯一标准,关键在于名嘴们能否扮演好「永远反对者」的角色?过去在陈水扁执政时代,某些名嘴的确是扮演永远反对者的角色,他们无惧于特务机构监视、官司缠身,及亲绿媒体抨击,一路与陈水扁缠斗到底,直到把陈水扁送上法庭,关入大牢,当贪腐案成为事实,某些名嘴的确发挥舆论制衡的本能。
可是当陈水扁目标消失,勇于揭弊的名嘴却如同失去战场的将军,只有在扁案中打转,以致轻忽监督马英九政府存在的事实,为此名嘴受到不少的批评,认定名嘴是为扁案应运而出,完全失去扮演监督制衡的角色。兼以马英九政府执政手腕高超,为化解名嘴们批评危机,执政阁员不惜折节下交,纷纷找名嘴做朋友,为强化彼此情谊,某些名嘴禁不起权力的诱惑,反而成为部会首长与企业界人士座上宾,在杯觥交错的情境下,名嘴也为执政者与企业界筹谋献策。此时,当名嘴无法发挥监督制衡功能,反而转化为「清客」、「策士」智囊角色后,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这也是名嘴们的困境,亦是台湾特殊政治生态的缩影。
「名嘴」间接成就马英九
此因在陈水扁执政时代晚期,不受政治诱惑的名嘴,从「高捷案」、「台开案」到「第一家庭弊案」,对扁一路穷追猛打,以高度公信力取得民众信任,从而摧毁民进党执政,间接成就马英九崛起,于是他们被划归为泛蓝名嘴。待马英九执政,由于受到电视台蓝绿立场制约,过去护卫扁的「保皇党」名嘴,一一变为批判者,相对于泛蓝名嘴受制于标签化,反而无法发挥批马功能,于是备受外界抨击。加上「鱼翅宴」的推波助澜,使过程转折不难发现,台湾名嘴成于陈水扁,败于马英九,这难道是名嘴的宿命?其间转变,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