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政策逐渐落实并得到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教育领域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工作。《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时期皆具德育智育双重教育功能的学科,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相关教师需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与方略,增强学生对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增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本文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意识教育的渗透方式以及如何真正的内化于心,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进行了初步探析,期望能为相关教育人员的实际工作提供助益。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法治意识 渗透方式 学以致用
引言
青少年的身心逐渐改变,自我意识逐步强化,是三观以及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时期的课程教学,具备明显的实效性优势,能较好优化教育效果。相关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学生认知、精心设计,精准掌握法治认识的浸透内容办法,让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成为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上课内容得到学生内心认可,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获得感兼而有之的魅力课堂。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法治意识的意义
(一)法治教育对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落实具有基础作用
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初中学生,这是继婴幼儿期后生理发育、心理成长的第二个高峰期,也是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的过渡期。他们渴望独立,充满好奇,但因受认知水平、社会经验所限,对社会认知、未来发展比较迷茫,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但不明晰。在這个阶段培养正确的法治意识可令学生受益终生,教育效果也可事半功倍。只有新时代青少年的成才成长,国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方可永续蒸蒸日上。如今的法治少年,十年、二十年后,就是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是发展与复兴的基础力量。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法治思想,使其能够谨遵法律法规,针对青少年今后更好的走进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培养全社会法治意识方面到了全新高度和境界。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治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要从小培育,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把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教育,影响学生乃至影响他们的家庭,能有效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对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二)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教育在初中期间的教育课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初中学生自我认知进一步加强,处在身心各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极易遭受不良思想的侵蚀,此阶段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具备关键性意义。教师将法治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防微杜渐,可以防止学生在成长过程违背法律,出现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顺利发展,降低社会在治安建设当中所投入的成本,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法治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讲解实际案例,深化课堂主题
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育法治意识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多的了解当前的热点新闻,选取具备针对性、教育性的热点案例,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达到充实课堂教育内容,引发学生听课兴趣以及主动思考的目的。恰当的运用实际案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分析课程当中的法治思想与内容,并积极进行探索、讨论与研究,在浓厚的思辨氛围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教师在选取法治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案例内容与教学课程内容相符合,仔细分析学生在法律认知方面的情况,促使学生能够主动针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思想以及法治意识。
(二)以史为鉴,合理渗透法治思想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内容作为基础,适当的渗透一部分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其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讲解民主思想的由来,以及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提出以及推行历史,再到今天的新型民主国家建设,让学生构建起前辈们的努力的知识框架,形成良好的民族责任意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民主的探索屡屡受挫”,”有法律法令就是法治吗?”“法治的核心是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刻领悟,使其能够了解树立法治思想对于民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针对法治意识的培养专门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6-7个小组,每组7-8人。从秦朝开始,一直到今日,让学生探究历朝历代的法治思想及其优势与弊端,并与当前的法治情况进行对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从典籍、网络、电视等诸多方面搜寻资料,组内共同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将最终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到第二节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让每组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到讲台前发表组内的研讨结果,最终由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向学生讲解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课程内容。应用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法治思想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感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法治意识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实际案例、历史知识、生活元素、体验法治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教育工作,重点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思想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杨阳.让法治意识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1(02):85-86.
[2]陈琳. 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法治意识 渗透方式 学以致用
引言
青少年的身心逐渐改变,自我意识逐步强化,是三观以及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时期的课程教学,具备明显的实效性优势,能较好优化教育效果。相关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学生认知、精心设计,精准掌握法治认识的浸透内容办法,让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成为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上课内容得到学生内心认可,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获得感兼而有之的魅力课堂。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法治意识的意义
(一)法治教育对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落实具有基础作用
首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青春期初中学生,这是继婴幼儿期后生理发育、心理成长的第二个高峰期,也是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的过渡期。他们渴望独立,充满好奇,但因受认知水平、社会经验所限,对社会认知、未来发展比较迷茫,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但不明晰。在這个阶段培养正确的法治意识可令学生受益终生,教育效果也可事半功倍。只有新时代青少年的成才成长,国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方可永续蒸蒸日上。如今的法治少年,十年、二十年后,就是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是发展与复兴的基础力量。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教育,能够强化学生的法治思想,使其能够谨遵法律法规,针对青少年今后更好的走进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培养全社会法治意识方面到了全新高度和境界。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治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要从小培育,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把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法治意识教育,影响学生乃至影响他们的家庭,能有效提升全民的法治素养,对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二)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教育在初中期间的教育课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初中学生自我认知进一步加强,处在身心各方面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极易遭受不良思想的侵蚀,此阶段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具备关键性意义。教师将法治理念根植于学生的内心,防微杜渐,可以防止学生在成长过程违背法律,出现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顺利发展,降低社会在治安建设当中所投入的成本,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法治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讲解实际案例,深化课堂主题
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育法治意识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多的了解当前的热点新闻,选取具备针对性、教育性的热点案例,将其与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达到充实课堂教育内容,引发学生听课兴趣以及主动思考的目的。恰当的运用实际案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分析课程当中的法治思想与内容,并积极进行探索、讨论与研究,在浓厚的思辨氛围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教师在选取法治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案例内容与教学课程内容相符合,仔细分析学生在法律认知方面的情况,促使学生能够主动针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思想以及法治意识。
(二)以史为鉴,合理渗透法治思想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课堂内容作为基础,适当的渗透一部分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其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讲解民主思想的由来,以及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提出以及推行历史,再到今天的新型民主国家建设,让学生构建起前辈们的努力的知识框架,形成良好的民族责任意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民主的探索屡屡受挫”,”有法律法令就是法治吗?”“法治的核心是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深刻领悟,使其能够了解树立法治思想对于民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针对法治意识的培养专门开展一次主题探究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6-7个小组,每组7-8人。从秦朝开始,一直到今日,让学生探究历朝历代的法治思想及其优势与弊端,并与当前的法治情况进行对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从典籍、网络、电视等诸多方面搜寻资料,组内共同讨论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将最终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到第二节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让每组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到讲台前发表组内的研讨结果,最终由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向学生讲解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课程内容。应用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法治思想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感以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法治意识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实际案例、历史知识、生活元素、体验法治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教育工作,重点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治思想意识,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杨阳.让法治意识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1(02):85-86.
[2]陈琳. 法治意识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