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也在逐年增强,这样不仅增加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致使幼儿的心理问题也较以前有了明显增多。胆小、自闭、恐惧、失控等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班的吴××小朋友,是一位典型的双重自闭性格的心理障碍患儿。刚上大班时,她总是害怕与人交往、说话,不敢正视老师,活动中总是低着头静静地听,活动结束后也是形影孤单地坐着,通过与家长的了解、沟通,得知她上托儿所时遭到惊吓,导致恐惧、害怕老师,不敢与同伴交往。在幼儿园,她只偶尔与一个小朋友说话,可一到家,她就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会与父母、邻居小朋友说幼儿园里的事。她较依恋父母,对不熟悉的人会表现出冷漠、排斥的情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教师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于是,吴××的心理障碍也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针对她的双重自闭性格,我制订了家园配合矫治的对策,经过一年的矫治,吴××来园时会小声向教师问好,会与同伴快乐地玩耍,愿意和老师、同伴说话了了。回顾矫治的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爱心是矫治幼儿心理问题的情感基础
当幼儿在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她,小朋友骂她,有人抢她的玩具时,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从而形成自闭性格。于是,我在组织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关心抚爱她,并为吴××营造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如,她不愉快时我告诉她:“老师是你的好朋友,有事情说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她受到同伴攻击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她道歉,以消除她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我还注意运用脸部表情、眼神、动作去表示对她的抚爱,对她笑一笑、摸一摸头、拍一拍肩,这些举动都使她感到亲切,感到老师和妈妈一样爱自己,从而产生依赖、亲密、热爱的情感,让她有一种充分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从而使她慢慢地消除恐惧、焦虑的情绪。只要有长期、耐心的真切关爱,就可以为患儿所感知,为患儿的转化创造必要的心理条件。
二、良好的集体环境是消除幼儿心理障碍的必要条件
对自闭、恐惧型幼儿来说,教师在集体面前有过分严厉的言行或在集体活动中明显出现幼儿以强凌弱等不良行为,必将使患儿病情加深,至少使矫治成果前功尽弃,所以,即使患儿只是一个人,也必须以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矫治的必要条件。平时,我总是努力创设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班级环境,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活动、互换角色进行游戏、互让玩具等。有一次,小朋友在玩创造性游戏,一个调皮的小朋友把吴××手上的长条形积塑抢过去玩,吴××当场就哭了起来,这时,我及时请抢玩具的小朋友向她认错,说声“对不起”,并且让他们握握手,做对好朋友,受委屈的吴××马上破涕为笑,就这样,让吴××在良好情感的环境中产生效应,会使她耳闻目濡,在温馨、和谐的环境里渐渐消除恐惧、焦虑的情绪。
三、开展真正个体化的矫治教育,拓展其人际交往,是矫治自闭、恐惧型患儿的重要工作
个体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之义,更是矫治心理障碍患儿所必不可少的。矫治心理障碍患儿绝不是共性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所能完全奏效的,哪怕这个活动对集体来说是成功的。只有在真正了解患儿的全面情况并全面分析患儿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真正采取个体化矫治措施。对自闭、恐惧型心理障碍患儿来说,扩大其人际交往活动极为重要,虽然这种人际交往开始时对患儿来说是被动的,但由于幼儿天性相近,发展程度也相近,患儿也有人际交往的内在需求,所以容易引起患儿的共鸣,使患儿逐步突破原来自闭、恐惧的心理定式,诱发其与社会交往的心理能量,并逐渐形成新的、健康的心理定式,达到矫治的预期目的。平时,我较注重吴××小朋友社会性的培养,改善其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例如: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各种合作活动,引导其他幼儿多与吴××玩游戏,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她表现自我的机会。她的体育动作发展不错,我常常请她教小朋友跳绳、运球等,使她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逐渐摆脱自闭行为。当然,要扩展其人际交往,这是一个渐进的较长过程,操之过急是不行的。
四、家园协同是矫治心理障碍患儿的必经之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针对吴××小朋友过分依恋父母,害怕与老师、同伴交往,较难适应陌生环境和他人的自闭型特点,首先,我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反省自己向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分清哪些是孩子喜欢的,哪些是孩子不喜欢的。其次,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去接触别人,如同事、邻居的孩子,甚至是公园里的同龄孩子。再次,提醒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后,必要时创设条件和孩子一起熟悉新环境和陌生人。我觉得幼儿园的工作要做好,教师的个别教育工作要到位,家庭要积极正确地予以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患儿早日转化。
孩子本身就富于情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只要我们多探索幼儿的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的幼儿。
参考文献:
许海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06).
编辑 薛直艳
我们班的吴××小朋友,是一位典型的双重自闭性格的心理障碍患儿。刚上大班时,她总是害怕与人交往、说话,不敢正视老师,活动中总是低着头静静地听,活动结束后也是形影孤单地坐着,通过与家长的了解、沟通,得知她上托儿所时遭到惊吓,导致恐惧、害怕老师,不敢与同伴交往。在幼儿园,她只偶尔与一个小朋友说话,可一到家,她就恢复了活泼开朗的性格,会与父母、邻居小朋友说幼儿园里的事。她较依恋父母,对不熟悉的人会表现出冷漠、排斥的情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教师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于是,吴××的心理障碍也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针对她的双重自闭性格,我制订了家园配合矫治的对策,经过一年的矫治,吴××来园时会小声向教师问好,会与同伴快乐地玩耍,愿意和老师、同伴说话了了。回顾矫治的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爱心是矫治幼儿心理问题的情感基础
当幼儿在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如:感到老师不爱她,小朋友骂她,有人抢她的玩具时,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从而形成自闭性格。于是,我在组织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关心抚爱她,并为吴××营造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如,她不愉快时我告诉她:“老师是你的好朋友,有事情说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当她受到同伴攻击时,请打人的小朋友向她道歉,以消除她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我还注意运用脸部表情、眼神、动作去表示对她的抚爱,对她笑一笑、摸一摸头、拍一拍肩,这些举动都使她感到亲切,感到老师和妈妈一样爱自己,从而产生依赖、亲密、热爱的情感,让她有一种充分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从而使她慢慢地消除恐惧、焦虑的情绪。只要有长期、耐心的真切关爱,就可以为患儿所感知,为患儿的转化创造必要的心理条件。
二、良好的集体环境是消除幼儿心理障碍的必要条件
对自闭、恐惧型幼儿来说,教师在集体面前有过分严厉的言行或在集体活动中明显出现幼儿以强凌弱等不良行为,必将使患儿病情加深,至少使矫治成果前功尽弃,所以,即使患儿只是一个人,也必须以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矫治的必要条件。平时,我总是努力创设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班级环境,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如:轮流活动、互换角色进行游戏、互让玩具等。有一次,小朋友在玩创造性游戏,一个调皮的小朋友把吴××手上的长条形积塑抢过去玩,吴××当场就哭了起来,这时,我及时请抢玩具的小朋友向她认错,说声“对不起”,并且让他们握握手,做对好朋友,受委屈的吴××马上破涕为笑,就这样,让吴××在良好情感的环境中产生效应,会使她耳闻目濡,在温馨、和谐的环境里渐渐消除恐惧、焦虑的情绪。
三、开展真正个体化的矫治教育,拓展其人际交往,是矫治自闭、恐惧型患儿的重要工作
个体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应有之义,更是矫治心理障碍患儿所必不可少的。矫治心理障碍患儿绝不是共性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所能完全奏效的,哪怕这个活动对集体来说是成功的。只有在真正了解患儿的全面情况并全面分析患儿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真正采取个体化矫治措施。对自闭、恐惧型心理障碍患儿来说,扩大其人际交往活动极为重要,虽然这种人际交往开始时对患儿来说是被动的,但由于幼儿天性相近,发展程度也相近,患儿也有人际交往的内在需求,所以容易引起患儿的共鸣,使患儿逐步突破原来自闭、恐惧的心理定式,诱发其与社会交往的心理能量,并逐渐形成新的、健康的心理定式,达到矫治的预期目的。平时,我较注重吴××小朋友社会性的培养,改善其心理状况,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例如: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各种合作活动,引导其他幼儿多与吴××玩游戏,并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她表现自我的机会。她的体育动作发展不错,我常常请她教小朋友跳绳、运球等,使她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逐渐摆脱自闭行为。当然,要扩展其人际交往,这是一个渐进的较长过程,操之过急是不行的。
四、家园协同是矫治心理障碍患儿的必经之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针对吴××小朋友过分依恋父母,害怕与老师、同伴交往,较难适应陌生环境和他人的自闭型特点,首先,我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反省自己向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分清哪些是孩子喜欢的,哪些是孩子不喜欢的。其次,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去接触别人,如同事、邻居的孩子,甚至是公园里的同龄孩子。再次,提醒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后,必要时创设条件和孩子一起熟悉新环境和陌生人。我觉得幼儿园的工作要做好,教师的个别教育工作要到位,家庭要积极正确地予以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患儿早日转化。
孩子本身就富于情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只要我们多探索幼儿的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康的幼儿。
参考文献:
许海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0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