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可在对病媒生物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与控制的同时,达到改善民众生活环境,促进并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与健康城市成果,作用与价值极为突出。为对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手段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以苏北某城市病媒生物监测为例并结合苏州地区病媒生物监测控制现状,通过对病媒生物有害物的分析,明确各项监测具体操作手段与问题,并提出相应问题优化策略,且会在最后对该项工作今后发展做出展望,希望能够为国内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等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病媒生物;有害生物;监测;监测设备;卫生城市
在具体进行病媒生物监测过程中,会对病媒生物季节变化种类以及数量分布等展开全面调查与分析,会为病媒生物控制方案制定提供相应数据支持,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传染病预测预警方案,是社会各界关注重点内容之一【1】。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加大了对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控制力度,并从80年代开始重点对蚊、蝇、鼠、蜚蠊等有害生物展开了监测。随着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该项工作又得到了进一步推动与完善。
1.病媒生物有害物分析
通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该城市病媒生物有害物组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鼠害。该城市鼠类构成主要分为褐家鼠以及小家鼠两种,会对交通车站、宾馆、河湖两岸以及居民住宅等产生一定侵害。在居民室内以及特殊行业中,鼠类密度分别在1%、10%左右,在个别地区密度高达25%,与国家规定标准严重不符,存在较大卫生安全隐患。
(2)蚊害。在城市中蚊种主要分为二带库蚊、白纹伊蚊以及淡色库蚊等几种,其中以淡色库蚊数量最多,约占该地区蚊害总量的90%左右。按照生长习性,蚊虫多集中在人工容器、各种类型积水以及各种类型水域之中。按照有关部门调查,最近几年该城市蚊虫密度指数在5.5%左右。
(3)蝇害。蝇害主要包括丽蝇、麻蝇、绿蝇、腐蝇等多种,其中以麻蝇数量最多,约占蝇害总数43%左右。由于城市环境卫生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所以全市蝇害密度已经呈现出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但仍不可放松警惕【2】。
(4)蜚蠊。蜚蠊即蟑螂,属于蜚蠊目类昆虫,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该侵害目前是该城市以及其他多城市主要的病媒生物有害物,发展、扩散速度极快,不仅在居民住宅以及办公场所存在,在食品加工、宾馆以及餐饮店等更是十分严重,据调查,在特殊行业中蟑螂侵害率已经超过了80%,甚至达到了100%,对民众健康生活形成了严重困扰。该城市蟑螂构成,主要分为美洲大蠊与德国小蠊两种。
该城市虽然极为重视病媒生物防治,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病媒生物防控网络与组织结构,但因为主观以及客观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开展效果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在对监测、控制问题展开正式分析之前,首先应对病媒生物监测展开深度分析,以为后续研究开展做好铺垫。
2.病媒生物监测
2.1监测现状
为对城市内部各项有害生物展开科学监测,该城市在管辖范围内设置了2个国家级监测点,主要由两个区CDC进行负责。在区级CDC下共设置了6家病媒生物监测机构,重点负责主要有害生物监测【3】。
2.2监测设备
经过多年发展与完善,目前病媒生物监测设备种类已经变得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捕蝇笼、诱蚊灯、电动吸蚊器以及鼠夹等多种。在6家病媒生物监测机构中,共有3家拥有50%以上监测设备,其他机构监测设备并不完善。同时在城市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病媒专用实验室,会听过与其他科室共用实验室的方式,展开相应有害生物监测。
2.3监测防治规划
按照城市相关部门部署,城市病媒生物防治主要分为常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疫情后处理两部分内容。虽然主要负责部门一直在对监测、监测手段进行着优化,但因为受到设备、人员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有害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问题。
3.監测、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该城市病媒生物控制、监测工作开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管理工作控制规划有待完善
城市并没有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控制规划措施,整体管理工作控制规划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在具体规划时,存在着规划不全面以及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同时控制标准体系存在缺陷,也会对病媒生物传播控制形成一定干扰。在具体进行监测与评估时,会因为标准体系方面的问题,致使监测结果出现误差,进而影响后续控制方案制定精准度。
3.2防治应急处理系统有待优化
目前该城市还没有建立起相应防治应急处理系统,在应急处理机制、人员组织以及设备设施分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在大范围以及大规模病媒生物事件发生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应对,会直接增加有害生物侵害范围以及侵害程度,甚至会造成严重事故。
3.3防治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在该城市之中并没有建立起较为有效的服务网络与服务体系,导致群众、单位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病媒生物控制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同时社会中的防治服务机构也存在着市场认可度低以及服务技术水平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对全市病媒生物防治整体效果也形成了直接影响。
3.4风险性评估与实地调查系统有待强化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会为一些病媒生物提供相应生存环境,增加城市疾病传播可能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其展开风险性评估与实地调查,要按照病媒生物具体情况,及时制定、调整生物防控策略。但目前该城市在此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病媒生物评估以及管控等工作开展并不理想,会直接增加病媒生物疾病爆发可能性【4】。
4.监测、控制问题优化措施
4.1完善管控规章机制,做好控制体系整体规划 针对病媒生物防控、监测所存在的各项问题,有关部门首先应加强对相应管控规章机制以及控制体系完善力度。一方面,做好防治方案规划,要在对各方面情况展开综合管理与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应规范与防治团队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相符的防控机制、方案以及人员安排规划,并要做好责任分配以及防控全过程监督考核,以对各环节工作开展质量进行保证;另一方面,加强对生物综合治理措施的推广力度,加强对各项生物手段的运用力度,以降低整体防治措施对于生态环境的环境,达到理想化防治效果。
4.2完善社会服务网络,规范病媒生物防治市场
针对生物防治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整体服务网络、服务体系的研究力度,要通过构建起完善服务网络体系的方式,为附近民众、单位提供及时、可靠的防控服务与咨询服务。例如可以社区为单位,设置病媒生物防治服务站,为周边民众提供药品、机械以及技术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同时应对市场中病媒生物防治服务机构展开全面整治与管理,提升整体行业进入门槛,做好机构人员培训、资质认定,以对整体行业水平进行保证,确保社会服务机构效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4.3加快立法工作进程,完善机构各项建设工作
为保证各种监控工作开展质量,应利用各项法律法规对工作开展进行指导与约束,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立法进程,要按照实际监控工作需求与病媒生物发展情况,对法律法规逐步展开完善。同时要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应法规,对地方病媒生物控制条例、实施方案展开调整,要从法律层面入手,对个人、政府以及单位等所应担负的义务、责任展开详细划分,以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5】。此外,应加大在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监测点、实验室以及控制机构等展开建设,应配备完善的设备设施,设置长期、中期以及短期工作规划,以为整体监控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4.4构建风险性评估机制,做好长期控制规划
地方要按照工程建设特征,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风险性评估机制,做好工程建设过程病媒生物性疾病防控,确保各种新型病媒生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能够对地区民众生活健康形成有效保护。同时要建立起配套的评估机制与方式,推行长久性监控模式,以便对各项风险展开科学管控。
4.5设置应急处理方案,真正防患于未然
为对突发性、大规模事件展开科学处理,确保病媒生物性疾病传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有关部门应建立起相对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理中心与应急处理防范机制。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应定期展开应急事件处理演练,做好人员、设备、技术组织与规划,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以及有关机构可以快速做出反应。此外还要做好相应监测,要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对事件展开处理。
5.发展展望
5.1增强防控机构、部门建设
作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主要执行者、管理者与规划者,防控机构、部门建设与完善仍然会是今后防控工作开展重点。各部门应在原有防控工作基础上,按照实际病媒生物防控要求与目标,制定出较为完善的防控工作优化方案,做好防控功能部门、机构完善工作【6】。一方面要对防控监测预警体系展开进一步完善,做好控制体系、监测体系、预警体系效能发挥质量;另一方面应对各种新型技术展开深度研究,做好新技术引进与应用,保证整体控制、评价效果,确保各种管控措施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5.2重视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
以往在进行病媒生物有害物防治时,并没有过多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化学药剂的运用,使得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影响。所以在今后,在进行监测、防治时,需要将社会因素影响以及自然因素影响也考虑到其中,应按照趋利避害以及环境环保原则,做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要出台多项政策,通过法律规范对人员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根本起降低有害生物产生可能性,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同时还要做好海关检疫以及配套卫生系统强化等工作,要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角度入手,对整体防治体系绿色化、可持续化水平进行保证【7】。
5.3积极动员社会群众力量
单一依靠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进行防控力量相对有限,需要动员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其中,要通过对群众的科学组织,将群众运动与专业防控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高水平联动防控模式。有关部门需要做好病媒生物防控、危害宣传教育,要让群众明确认识到病媒生物对于自身健康的不利影响,主动参与到防控工作之中,以通过对群众力量的有效借助,不断提高整体监测、控制工作水平【8】。同时要对市场化作用展开科学运用,要加大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扶持力度,做好服务行为规范,以为防控工作开展提供可靠助力。
5.4加强各种新型技术应用
高水平技术应用会对监测、防控工作开展起到有效辅助,是保证各项工作开展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今后新型技术研发、应用仍然会是病媒生物防控体系关注的重点,领域学者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种技术的研究力度,应利用技术优势不断提高监测、防控智能化、自動化、数字化水平,保证整体工作开展质量与效率【9】。同时应加强对生物防治手段的研究力度,要按照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原则,做好病媒生物种群数量持续化控制手段,以便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更加优质的管控应用策略。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病媒生物相关内容的论述,使我们对病媒生物有害物与相应监测、控制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进一步加大对病媒生物监测、防控工作的研究力度,要在对有害生物具体构成与实际监测现状展开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问题,制定出与地区实际情况相符的病媒生物监测、防控方案,从而实现理想化监测、防控模式,确保城市病媒生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为广大民众创造出更加健康、卫生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起勇.病媒生物监测预警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8,33(2):123-128.
[2]邹超,陈君,崔荣敏.丹东市2017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7):155-157.
[3]吴太平,柳静,梁建生,等.武汉病媒生物防治监测质量控制之前瞻性监测[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
[4]吴海霞,刘小波,刘起勇.我国病媒生物防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首都公共卫生,2018.
[5]张天宝,姚璇,彭明军,等.湖北省地市级疾控机构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2).
[6]郁文,师春立,刘睿聪.四川九寨沟县地震初期卫生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现状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8,33(3).
[7]王华强.2016年长垣县主要病媒生物基本状况与控制对策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6).
[8]曾晓芃,李静,佟颖.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02):6-9.
[9]刘起勇.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09-113.
作者简介:吴启才(1979-),男,江苏省苏州市人,民 族:汉 职称:高级有害生物防制员,学历: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病媒生物;有害生物;监测;监测设备;卫生城市
在具体进行病媒生物监测过程中,会对病媒生物季节变化种类以及数量分布等展开全面调查与分析,会为病媒生物控制方案制定提供相应数据支持,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传染病预测预警方案,是社会各界关注重点内容之一【1】。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便加大了对病媒生物的监测与控制力度,并从80年代开始重点对蚊、蝇、鼠、蜚蠊等有害生物展开了监测。随着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该项工作又得到了进一步推动与完善。
1.病媒生物有害物分析
通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该城市病媒生物有害物组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鼠害。该城市鼠类构成主要分为褐家鼠以及小家鼠两种,会对交通车站、宾馆、河湖两岸以及居民住宅等产生一定侵害。在居民室内以及特殊行业中,鼠类密度分别在1%、10%左右,在个别地区密度高达25%,与国家规定标准严重不符,存在较大卫生安全隐患。
(2)蚊害。在城市中蚊种主要分为二带库蚊、白纹伊蚊以及淡色库蚊等几种,其中以淡色库蚊数量最多,约占该地区蚊害总量的90%左右。按照生长习性,蚊虫多集中在人工容器、各种类型积水以及各种类型水域之中。按照有关部门调查,最近几年该城市蚊虫密度指数在5.5%左右。
(3)蝇害。蝇害主要包括丽蝇、麻蝇、绿蝇、腐蝇等多种,其中以麻蝇数量最多,约占蝇害总数43%左右。由于城市环境卫生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所以全市蝇害密度已经呈现出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但仍不可放松警惕【2】。
(4)蜚蠊。蜚蠊即蟑螂,属于蜚蠊目类昆虫,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昆虫之一。该侵害目前是该城市以及其他多城市主要的病媒生物有害物,发展、扩散速度极快,不仅在居民住宅以及办公场所存在,在食品加工、宾馆以及餐饮店等更是十分严重,据调查,在特殊行业中蟑螂侵害率已经超过了80%,甚至达到了100%,对民众健康生活形成了严重困扰。该城市蟑螂构成,主要分为美洲大蠊与德国小蠊两种。
该城市虽然极为重视病媒生物防治,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病媒生物防控网络与组织结构,但因为主观以及客观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开展效果与预期目标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在对监测、控制问题展开正式分析之前,首先应对病媒生物监测展开深度分析,以为后续研究开展做好铺垫。
2.病媒生物监测
2.1监测现状
为对城市内部各项有害生物展开科学监测,该城市在管辖范围内设置了2个国家级监测点,主要由两个区CDC进行负责。在区级CDC下共设置了6家病媒生物监测机构,重点负责主要有害生物监测【3】。
2.2监测设备
经过多年发展与完善,目前病媒生物监测设备种类已经变得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捕蝇笼、诱蚊灯、电动吸蚊器以及鼠夹等多种。在6家病媒生物监测机构中,共有3家拥有50%以上监测设备,其他机构监测设备并不完善。同时在城市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病媒专用实验室,会听过与其他科室共用实验室的方式,展开相应有害生物监测。
2.3监测防治规划
按照城市相关部门部署,城市病媒生物防治主要分为常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疫情后处理两部分内容。虽然主要负责部门一直在对监测、监测手段进行着优化,但因为受到设备、人员技术水平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有害生物监测、监测结果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问题。
3.監测、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综合分析发现,该城市病媒生物控制、监测工作开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管理工作控制规划有待完善
城市并没有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控制规划措施,整体管理工作控制规划实施现状并不理想。在具体规划时,存在着规划不全面以及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同时控制标准体系存在缺陷,也会对病媒生物传播控制形成一定干扰。在具体进行监测与评估时,会因为标准体系方面的问题,致使监测结果出现误差,进而影响后续控制方案制定精准度。
3.2防治应急处理系统有待优化
目前该城市还没有建立起相应防治应急处理系统,在应急处理机制、人员组织以及设备设施分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在大范围以及大规模病媒生物事件发生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应对,会直接增加有害生物侵害范围以及侵害程度,甚至会造成严重事故。
3.3防治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在该城市之中并没有建立起较为有效的服务网络与服务体系,导致群众、单位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病媒生物控制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同时社会中的防治服务机构也存在着市场认可度低以及服务技术水平不达标等方面的问题,对全市病媒生物防治整体效果也形成了直接影响。
3.4风险性评估与实地调查系统有待强化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会为一些病媒生物提供相应生存环境,增加城市疾病传播可能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对其展开风险性评估与实地调查,要按照病媒生物具体情况,及时制定、调整生物防控策略。但目前该城市在此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病媒生物评估以及管控等工作开展并不理想,会直接增加病媒生物疾病爆发可能性【4】。
4.监测、控制问题优化措施
4.1完善管控规章机制,做好控制体系整体规划 针对病媒生物防控、监测所存在的各项问题,有关部门首先应加强对相应管控规章机制以及控制体系完善力度。一方面,做好防治方案规划,要在对各方面情况展开综合管理与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应规范与防治团队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相符的防控机制、方案以及人员安排规划,并要做好责任分配以及防控全过程监督考核,以对各环节工作开展质量进行保证;另一方面,加强对生物综合治理措施的推广力度,加强对各项生物手段的运用力度,以降低整体防治措施对于生态环境的环境,达到理想化防治效果。
4.2完善社会服务网络,规范病媒生物防治市场
针对生物防治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整体服务网络、服务体系的研究力度,要通过构建起完善服务网络体系的方式,为附近民众、单位提供及时、可靠的防控服务与咨询服务。例如可以社区为单位,设置病媒生物防治服务站,为周边民众提供药品、机械以及技术咨询等一系列服务。同时应对市场中病媒生物防治服务机构展开全面整治与管理,提升整体行业进入门槛,做好机构人员培训、资质认定,以对整体行业水平进行保证,确保社会服务机构效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4.3加快立法工作进程,完善机构各项建设工作
为保证各种监控工作开展质量,应利用各项法律法规对工作开展进行指导与约束,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立法进程,要按照实际监控工作需求与病媒生物发展情况,对法律法规逐步展开完善。同时要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应法规,对地方病媒生物控制条例、实施方案展开调整,要从法律层面入手,对个人、政府以及单位等所应担负的义务、责任展开详细划分,以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5】。此外,应加大在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监测点、实验室以及控制机构等展开建设,应配备完善的设备设施,设置长期、中期以及短期工作规划,以为整体监控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4.4构建风险性评估机制,做好长期控制规划
地方要按照工程建设特征,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风险性评估机制,做好工程建设过程病媒生物性疾病防控,确保各种新型病媒生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能够对地区民众生活健康形成有效保护。同时要建立起配套的评估机制与方式,推行长久性监控模式,以便对各项风险展开科学管控。
4.5设置应急处理方案,真正防患于未然
为对突发性、大规模事件展开科学处理,确保病媒生物性疾病传播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有关部门应建立起相对较为完善的应急处理中心与应急处理防范机制。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应定期展开应急事件处理演练,做好人员、设备、技术组织与规划,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以及有关机构可以快速做出反应。此外还要做好相应监测,要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对事件展开处理。
5.发展展望
5.1增强防控机构、部门建设
作为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主要执行者、管理者与规划者,防控机构、部门建设与完善仍然会是今后防控工作开展重点。各部门应在原有防控工作基础上,按照实际病媒生物防控要求与目标,制定出较为完善的防控工作优化方案,做好防控功能部门、机构完善工作【6】。一方面要对防控监测预警体系展开进一步完善,做好控制体系、监测体系、预警体系效能发挥质量;另一方面应对各种新型技术展开深度研究,做好新技术引进与应用,保证整体控制、评价效果,确保各种管控措施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5.2重视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
以往在进行病媒生物有害物防治时,并没有过多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化学药剂的运用,使得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影响。所以在今后,在进行监测、防治时,需要将社会因素影响以及自然因素影响也考虑到其中,应按照趋利避害以及环境环保原则,做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不仅要出台多项政策,通过法律规范对人员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根本起降低有害生物产生可能性,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同时还要做好海关检疫以及配套卫生系统强化等工作,要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角度入手,对整体防治体系绿色化、可持续化水平进行保证【7】。
5.3积极动员社会群众力量
单一依靠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进行防控力量相对有限,需要动员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其中,要通过对群众的科学组织,将群众运动与专业防控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高水平联动防控模式。有关部门需要做好病媒生物防控、危害宣传教育,要让群众明确认识到病媒生物对于自身健康的不利影响,主动参与到防控工作之中,以通过对群众力量的有效借助,不断提高整体监测、控制工作水平【8】。同时要对市场化作用展开科学运用,要加大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扶持力度,做好服务行为规范,以为防控工作开展提供可靠助力。
5.4加强各种新型技术应用
高水平技术应用会对监测、防控工作开展起到有效辅助,是保证各项工作开展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今后新型技术研发、应用仍然会是病媒生物防控体系关注的重点,领域学者应进一步加强对各种技术的研究力度,应利用技术优势不断提高监测、防控智能化、自動化、数字化水平,保证整体工作开展质量与效率【9】。同时应加强对生物防治手段的研究力度,要按照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原则,做好病媒生物种群数量持续化控制手段,以便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更加优质的管控应用策略。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病媒生物相关内容的论述,使我们对病媒生物有害物与相应监测、控制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进一步加大对病媒生物监测、防控工作的研究力度,要在对有害生物具体构成与实际监测现状展开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问题,制定出与地区实际情况相符的病媒生物监测、防控方案,从而实现理想化监测、防控模式,确保城市病媒生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为广大民众创造出更加健康、卫生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起勇.病媒生物监测预警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2018,33(2):123-128.
[2]邹超,陈君,崔荣敏.丹东市2017年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7):155-157.
[3]吴太平,柳静,梁建生,等.武汉病媒生物防治监测质量控制之前瞻性监测[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8.
[4]吴海霞,刘小波,刘起勇.我国病媒生物防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首都公共卫生,2018.
[5]张天宝,姚璇,彭明军,等.湖北省地市级疾控机构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2).
[6]郁文,师春立,刘睿聪.四川九寨沟县地震初期卫生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现状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8,33(3).
[7]王华强.2016年长垣县主要病媒生物基本状况与控制对策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6).
[8]曾晓芃,李静,佟颖.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研究进展[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7(02):6-9.
[9]刘起勇.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09-113.
作者简介:吴启才(1979-),男,江苏省苏州市人,民 族:汉 职称:高级有害生物防制员,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