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惯培养要严格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因此,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我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计算时常常还会发生错误,主要原因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①仔细审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会出现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这样的低级错误,所以,学生在完成计算时,一定要教育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②静心计算。计算讲究一个“静”。学生在碰到繁杂的计算时,更要静心思考,冷静对待,安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也不能掉以轻心。③认真书写。对学生的书写一定要严格要求,数字工整,纵横对齐,题与题之间要适当隔开。④及时检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定的检验方法,引导学生细致、逐步检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⑤加强估算。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估算出得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准确的计算创造条件。实际计算后,再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对,及时觉察出错误并加以更正。
二、情境创设要适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改变原来计算单调枯燥的呈现形式,新教材注重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关注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是,有时教师往往把创设情境当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法宝,每一堂课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情境创设。例如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出示五个彩色气球,让学生猜一猜气球的用处。然后再让一名学生上来,手上抓住这五个彩色气球,放走几个,手中还有几个。学生看到彩色气球时,议论纷纷,气氛热烈,以至教师示意停下来时学生还是意犹未尽。等到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抽象出算式时,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其实,在教学“5以内的减法”时,创设气球的情境可以简单些,主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就可以了。因此,创设情境要把握好度。只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才不会喧宾夺主,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计算方法要优化
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许多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仿佛方法越多越好,陷入了只求“量”不求“质”的怪圈。我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但在学生说出了几种基本的算法后,会适时进行比较、小结、优化,否则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还使学困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因此,算法多样化不仅使计算方法得到优化,还使知识得到合理的迁移。
四、课堂练习要有效
新课程背景下的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工夫。首先,要重视练习内容的选择。包括封闭性问题,半开放性、开放性问题等,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其次,练习形式多样。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注意练习的趣味性。在练习时添加一些新颖活动,诸如开火车、小竞赛、小游戏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蓬勃状态。最后,关注计算练习后的反思。如,计算25×4÷25×4,常有学生得出等于1的结果。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错误原因,可以与(25×4)÷(25×4)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得出正确答案。
五、评价方式要多样
新课标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低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学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应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多肯定、多鼓励。对计算的评价,更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如口算不错的,可以用语言进行激励;笔算有进步的,可以采取加“☆”活动;一直表现比较好的,可评选为“数学计算小能手”;还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把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适时的肯定和评价,犹如催化剂,使学生信心倍增,提高计算速度,提高计算正确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从低年级抓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范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