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应该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以此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核心素养的视角看,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将作业生活化、形象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笔者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鼓励学生制作相应的人民币模型,在课堂上组织模拟生活购物的活动,实现作业、课堂、生活的紧密结合,促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同时,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还需要尽量为学生设计形象化的作业,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拟、实践操作等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促使学生能更加顺利地完成作业。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探究性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题目,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开展探究性活动,并借助探究活动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加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作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借助类比、探究的方式发现更多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除法”的相关知识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探究性作业:“准备一根长为24厘米的绳子,将这根绳子对折1次,那么每段是多长?如果将这根绳子对折2次,每段长是多少?”学生可以在家中准备一根绳子,根据题目进行操作,学生会发现对折1次就是将绳子平均分成了2段,对折2次就是将绳子平均分成了4段,这样学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除法知识,就可以很轻松地算出答案。这样的作业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探究性作业中更好地理解、应用知识。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难度会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后,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比如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基础知识、综合训练、挑战训练三个层次的作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设计这样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传统的枯燥式习题训练很厌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角的认识”以后,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先给学生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出相应的角,并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班级群中。这样的作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也会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角的性质。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教师要特别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作业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武陵小学)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应该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以此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从核心素养的视角看,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应将作业生活化、形象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笔者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鼓励学生制作相应的人民币模型,在课堂上组织模拟生活购物的活动,实现作业、课堂、生活的紧密结合,促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同时,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还需要尽量为学生设计形象化的作业,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模拟、实践操作等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促使学生能更加顺利地完成作业。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探究性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题目,促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开展探究性活动,并借助探究活动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加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作业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借助类比、探究的方式发现更多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除法”的相关知识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探究性作业:“准备一根长为24厘米的绳子,将这根绳子对折1次,那么每段是多长?如果将这根绳子对折2次,每段长是多少?”学生可以在家中准备一根绳子,根据题目进行操作,学生会发现对折1次就是将绳子平均分成了2段,对折2次就是将绳子平均分成了4段,这样学生根据课堂上学到的除法知识,就可以很轻松地算出答案。这样的作业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探究性作业中更好地理解、应用知识。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由于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难度会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后,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比如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基础知识、综合训练、挑战训练三个层次的作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设计这样具有层次性的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传统的枯燥式习题训练很厌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可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角的认识”以后,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先给学生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出相应的角,并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班级群中。这样的作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也会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角的性质。
三、总结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后作业设计上教师要特别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层次性和趣味性,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作业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武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