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学校在新时期存在的几个财务管理问题;接着剖析了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方法,促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新时期
一、绪论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发展方兴未艾,义务教育发展日渐均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九年义务教普及率逐渐提升,“科教兴国”理念深入人心,国民素质越来越高,幸福感空前高涨,但实际工作中,因中小学校人员结构,报账制改革及客观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少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试从财务管理角度阐述中小学校在新时期存在的几个财务管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促进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校在新时期存在的几个主要财务管理问题
1.基建并账工作未实施。从学校账面报表反映,部分学校基建账目未并入学校”大账”。根据制度要求,学校对基本建设投资除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学校“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2.建设项目未移交。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投入使用,可能导致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最终导致竣工决算失真等风险。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工程项目控制要求,工程验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规定:学校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资产及档案移交、资产未及时结转入账,可能导致存在账外资产等风险。
3.预决算工作不规范。学校专项预算纳入部门预算集中列专项,学校只列基本支出预算,违背了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和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且预算执行中,按照《政府采购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如专项预算列在行政单位,则其决算也应列在行政单位,势必造成主管部门预算支出规模较大,不符合配比原则,不能正确核算学校收支。对学校而言,专项收入有列“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的,不符合定义要求。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1.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水平亟待不高,核算制度尚需健全。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财务知识迫切需要更新,加之财务核算体系未予以确实,相关财务基础工作并未跟进,这是导致学校财务并账工作迟迟不肯实施的主客观原因。
2.监督机制缺失。建投公司、财政部门、国资委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个中博弈,并不急于清算。随着教育改革深入,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地方绩效考核工作任务加大。如: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能督导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考核,教育督导目标考核等,这些绩效评估工作或多或少均涉及财政投入指标的考核。为确保绩效考核评价顺利推进,有些地在财政投入上做了“技术处理”,如据实核算投入,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考核起来难免吃亏,固造成基建工程“悬而未决”,但又不能耽误开学,只能先行投入使用。反正建投、财政、国资委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一家人做事便于协调,并不影响职能部门工作开展。
3.集中采购导致。虽集中立项招投标便于发挥政府采购谈判筹码,也便于发挥“校财局管”职能作用,但人为损坏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关系,必然导致“校财代管”,不便于发挥经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便于厘清责任主体与监管主体的关系。
四、解决方法及建议
1.夯实基础。中小学校财务会计要加强培训,精细核算,夯实管理基础。基建学校财务人员要与建设单位财务人员协商初始化事宜,将基建支出所涉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并到“大账”年初数据;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学校“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2.及时审结。中小学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工作,及时审计,堵塞管理漏洞。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项目控制要求,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学校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学校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3.规范操作。中小学校要按规范编报预决算,严格控制预算执行,重视决算分析和绩效评价工作。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预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任务。根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照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国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保障”。第十二条规定:“中小学校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项目支出应当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五、结论
新时期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尚在磨合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都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件、大问题。如:基建未并账;工程未审计投入使用;部门预决算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究其原因,都是些在新环境下所催生出来的乱象,既有主动作为,又有时势造局。这些个疑难杂症解决起来并不很难,但因个中利益,却迟迟不肯动手。秉承《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理论研究,通晓制度基础,促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强化专项整治,清理不合理占用,盘活存量,用活增量,加大审计清欠力度,防范投资风险,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中小学预决算管理,坚持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和全口径预算管理,避免将”校财局管”变成“校财代管”,厘清经济责任,努力促进中小学校健康有序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586-597.
[2] 财政部、教育部.中小学生财务制度[M].2012.
[3]甄桂荣. 小学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220.
[4] 陈晓丽. 探究中小学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5] 丁长伟. 中小学绩效考核相关财务指标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5,14.
【关键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新时期
一、绪论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发展方兴未艾,义务教育发展日渐均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九年义务教普及率逐渐提升,“科教兴国”理念深入人心,国民素质越来越高,幸福感空前高涨,但实际工作中,因中小学校人员结构,报账制改革及客观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少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试从财务管理角度阐述中小学校在新时期存在的几个财务管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促进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校在新时期存在的几个主要财务管理问题
1.基建并账工作未实施。从学校账面报表反映,部分学校基建账目未并入学校”大账”。根据制度要求,学校对基本建设投资除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外,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学校“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2.建设项目未移交。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投入使用,可能导致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最终导致竣工决算失真等风险。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工程项目控制要求,工程验收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规定:学校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未及时办理资产及档案移交、资产未及时结转入账,可能导致存在账外资产等风险。
3.预决算工作不规范。学校专项预算纳入部门预算集中列专项,学校只列基本支出预算,违背了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和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且预算执行中,按照《政府采购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如专项预算列在行政单位,则其决算也应列在行政单位,势必造成主管部门预算支出规模较大,不符合配比原则,不能正确核算学校收支。对学校而言,专项收入有列“上级补助收入”科目的,不符合定义要求。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主客观原因
1.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水平亟待不高,核算制度尚需健全。会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财务知识迫切需要更新,加之财务核算体系未予以确实,相关财务基础工作并未跟进,这是导致学校财务并账工作迟迟不肯实施的主客观原因。
2.监督机制缺失。建投公司、财政部门、国资委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个中博弈,并不急于清算。随着教育改革深入,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地方绩效考核工作任务加大。如: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能督导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考核,教育督导目标考核等,这些绩效评估工作或多或少均涉及财政投入指标的考核。为确保绩效考核评价顺利推进,有些地在财政投入上做了“技术处理”,如据实核算投入,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考核起来难免吃亏,固造成基建工程“悬而未决”,但又不能耽误开学,只能先行投入使用。反正建投、财政、国资委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一家人做事便于协调,并不影响职能部门工作开展。
3.集中采购导致。虽集中立项招投标便于发挥政府采购谈判筹码,也便于发挥“校财局管”职能作用,但人为损坏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关系,必然导致“校财代管”,不便于发挥经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便于厘清责任主体与监管主体的关系。
四、解决方法及建议
1.夯实基础。中小学校财务会计要加强培训,精细核算,夯实管理基础。基建学校财务人员要与建设单位财务人员协商初始化事宜,将基建支出所涉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并到“大账”年初数据;还应至少按月将基建账数据并入学校“大账”,即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在“大账”中按《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2.及时审结。中小学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工作,及时审计,堵塞管理漏洞。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项目控制要求,建设项目的关键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学校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学校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3.规范操作。中小学校要按规范编报预决算,严格控制预算执行,重视决算分析和绩效评价工作。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预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是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任务。根据《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照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国家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保障”。第十二条规定:“中小学校预算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第二十二条规定:“中小学校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项目支出应当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五、结论
新时期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尚在磨合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都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件、大问题。如:基建未并账;工程未审计投入使用;部门预决算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究其原因,都是些在新环境下所催生出来的乱象,既有主动作为,又有时势造局。这些个疑难杂症解决起来并不很难,但因个中利益,却迟迟不肯动手。秉承《中小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理论研究,通晓制度基础,促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强化专项整治,清理不合理占用,盘活存量,用活增量,加大审计清欠力度,防范投资风险,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中小学预决算管理,坚持一个学校一本预算和全口径预算管理,避免将”校财局管”变成“校财代管”,厘清经济责任,努力促进中小学校健康有序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586-597.
[2] 财政部、教育部.中小学生财务制度[M].2012.
[3]甄桂荣. 小学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220.
[4] 陈晓丽. 探究中小学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5] 丁长伟. 中小学绩效考核相关财务指标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