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经济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的利益,以平等互利为原则, 在生产领域中以生产要素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国家间的经济政策协调也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为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发展体系,同时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力争在充满机遇和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合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国际经济合作;新特点;应对策略
在国际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国应当了解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并根据这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制定优异的国家经济合作战略,使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经济政治形势
1.国际经济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世界经济在大规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迅速回升,但随着刺激政策的作用衰减和政策的退出,世界经济发展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从目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世界经济贸易将继续维持低速增长。主要经济体进一步分化,发达经济体总体回升向好,从发达经济体内部情况看,美国经济增长较快,但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经济复苏面临很多制约。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回落,从新兴经济体内部看,对资源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很多困难,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出现衰退,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内生动力增长不足,而外需疲软利用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普遍持续放缓。尽管各地区各国经济状况悲喜交加,但总体来说世界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经济状况日趋稳定。
2.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国际资本大进大出,据联合国统计, 2015年从新兴市场流出资本达6000亿美元。2016年以来,国际资本加速流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出现剧烈动荡,东道国货币大幅贬值,证券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目前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债务水平不断上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全球新增的债务近一半出现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这将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并缩小财政政策空间,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美国政策发生转折性变化,美联储去年12月宣布启动加息进程,尽管美联储一再强调加息过程是渐进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加息预期下也已释放部分风险,但加息预期改变了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和长端利率预期,势必影响消费和投资,经济增长将面临许多新的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加大制约依然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
3.全球物价持续低位徘徊
由于以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刺激能源资源类产品生产规模大幅增加,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低迷,短期内又难以改变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能源资源输出国为增加收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不愿减少产能,加之美元走强会进一步抑制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但仍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将加剧资源出输口国的经济困难,对资源进口国虽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也会加大通缩压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兼有。
4.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显著改变,近年来新兴大国崛起,美国影响力下降,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维护其世界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和对外关系,各种矛盾显现,竞争摩擦加剧。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更加频繁,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不断上升。从当前形势来看,英国脱欧公投显示脱欧已成定局,西班牙大选、移民危机、希腊债务问题,中东局势、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美俄关系、朝核问题等,都将成为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因此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二、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是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联系形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国际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方式,国际经济合作是一个历史性的经济范畴,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带来世界经济活动的变化,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产生与发展打下基础,战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产生与发展主要原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主要以提高各国人民生活福利,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并在某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国际生产要素市场的状况也会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发展背景,不断的科学技术革新,导致国际经济合作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1.国际经济合作趋向集团化、区域化
由于生产要素移动趋向集团化,各经济集团内国家之间,经济集团与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合作业务逐渐增加,因此通过建立集团组织,可以有效促进集团内部成员更好地实现内部人员、资金,技术、产品的流通与合作,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使得自身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制定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等。
2.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更加激烈
在资本要素市场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国内推出新的优惠政策,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国际市场的劳动力要素供给从總体情况看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劳务输出国之间必然会展开激烈的竞争。 3.国际经济合作制度化、政策协调经常化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逐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解决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减少摩擦,保障和推动国际经济的稳定和正常发展,需要建立国际经济协调制度和法律保护。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WTO成员,已达144个,成员间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90%以上,WTO成为世界范围维护和完善贸易秩序的重要机制,随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制度化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合作。现在,美日之间,美欧之间,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内进行的经济政策协调日趋频繁,并且正在向定期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4.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发展
国际经济合作形式随着国家经济合作业务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多样化,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出现的新形式主要有非股权形式的国际投资,BOT投资方式、联合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劳务支付形式的补偿交易、带资移民、带资承包工程、对外加工装配等形式的境内国际商务合作,跨国性经济特区等。
三、国际经济合作新特点
1.国际经济合作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体系当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取决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也会作用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在相互均衡之中相依存并得到充足的发展。随着各国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近些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国际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高度依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重上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中国的政策和经济调整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
2.全要素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经济特征
国际经济合作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全要素合作趋势变得越发明显。生产要素的国际差异,价值链形式的分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在这一体系当中,每个国家不可能全然拥有所有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而且每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者产品某个方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产要素的全面跨国流动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一国要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之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必须积极参与到全要素国际经济合作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争取在全球产业链生产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席位,以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并以此获得相关的经济利益
3.全方位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特征
合作共赢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成为今天发展的鲜明主题,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各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争取能同其他国家之间开展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合作,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水平。
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体系中,无论在范围和形式上,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同多数国家之间就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比如说劳务合作、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租赁业务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四、中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策略
依据当前国际经济新形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特点、分析我国参与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策略。
中國是亚太地区的大国,在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合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频率不断增强,我国已越来越意识到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利益。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实现走出去最佳战略选择,它不仅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赢得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又符合我国树立和平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增加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更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巩固中国的大国地位。
1.立足亚洲,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亚太地区将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也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最重要和最有地缘优势的地区,我国应该运用好这一地缘优势,积极倡导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东亚的区域合作是中国对外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立足点。在参与和倡导组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中,中国应发挥积极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所参与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都在我国的周边地区,如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东盟l0+3合作,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正是通过这种优势使我国能够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得极大的贸易利益,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根植本土,加速两岸四地的合作进程,走大国经济之路
两岸四地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依赖层度不断递增,在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及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形势之下,加强两岸四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在经济融合过程中的资源重新配置,使得大陆的制造业基地同港澳台地区的信息技术优势以及国际销售网络相结合,会使四地产品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而且可以产生较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减少港澳台地区对美日欧市场的过分依赖。从而构建起我们自身的经济大国地位和身份,并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掌握充分的主动权。由于目前两岸之间的某些壁垒尚未拆除,无法彻底实现“资源优化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也未充分发挥。因此,今后两岸四地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四地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竞争力,并为“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和陆权回归奠定基础。 3.面向世界,构建全球性合作网络
当前各大洲之间以及最主要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跨疆域的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无论是从合作的范围、程度以及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扩展。因此,从经济发展全局考虑,我国在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过程当中,要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在重点发展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组织的同时,也要注重寻求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只有面向世界,加强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才能顺应国际经济潮流,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例如“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运作,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前景十分光明。客观地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决策层从战略高度出发,用全球一盘棋的视角,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世界经济的發展诉求提出了这一倡议。这一战略既是中国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也是中国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TPP的应对之策。同时中国在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减少对美国的过分依赖,要充分援引WTO的有关规则与规定,制定出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政策,防范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使我国在全球经济战略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而言,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策略上,扩大国际影响力,树立负责人大国形象,在实现途径上,以互利共赢为依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争取道义和现实利益双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裴长江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J].《国际经济评论》.2010(04) .
[2]李萍国际经济合作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3]卢福财.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9).
[4]房杜.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趋势和特点[J].工作研究.2011年第4期.
[5]赵凤彬.国际经济环境新动向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战略选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0.
[6]李宏岳.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期.
[7]王建欣.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国际经贸2012年第2期.
[8] 湛柏明.主编《国际经济合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9] 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卢进勇 杜奇华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0] 陈泽明.《区域合作通论》陈泽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崔舒玉(1993—),女,籍贯:吉林省通化市,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财政。
【关键词】国际经济合作;新特点;应对策略
在国际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今天,我国应当了解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并根据这些新趋势和新特点,制定优异的国家经济合作战略,使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经济政治形势
1.国际经济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世界经济在大规模刺激政策作用下一度迅速回升,但随着刺激政策的作用衰减和政策的退出,世界经济发展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从目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世界经济贸易将继续维持低速增长。主要经济体进一步分化,发达经济体总体回升向好,从发达经济体内部情况看,美国经济增长较快,但欧元区和日本的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经济复苏面临很多制约。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回落,从新兴经济体内部看,对资源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很多困难,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出现衰退,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内生动力增长不足,而外需疲软利用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经济增速普遍持续放缓。尽管各地区各国经济状况悲喜交加,但总体来说世界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经济状况日趋稳定。
2.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国际资本大进大出,据联合国统计, 2015年从新兴市场流出资本达6000亿美元。2016年以来,国际资本加速流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出现剧烈动荡,东道国货币大幅贬值,证券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目前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务状态虽然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债务水平不断上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全球新增的债务近一半出现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这将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并缩小财政政策空间,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美国政策发生转折性变化,美联储去年12月宣布启动加息进程,尽管美联储一再强调加息过程是渐进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加息预期下也已释放部分风险,但加息预期改变了美国金融资产价格和长端利率预期,势必影响消费和投资,经济增长将面临许多新的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加大制约依然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
3.全球物价持续低位徘徊
由于以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刺激能源资源类产品生产规模大幅增加,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低迷,短期内又难以改变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能源资源输出国为增加收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不愿减少产能,加之美元走强会进一步抑制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但仍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将加剧资源出输口国的经济困难,对资源进口国虽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也会加大通缩压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兼有。
4.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显著改变,近年来新兴大国崛起,美国影响力下降,美国等发达国家为维护其世界主导地位和既得利益,各国都在调整发展战略和对外关系,各种矛盾显现,竞争摩擦加剧。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更加频繁,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不断上升。从当前形势来看,英国脱欧公投显示脱欧已成定局,西班牙大选、移民危机、希腊债务问题,中东局势、极端势力的恐怖袭击、美俄关系、朝核问题等,都将成为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因此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二、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合作是在传统的国际经济联系形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国际关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的方式,国际经济合作是一个历史性的经济范畴,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带来世界经济活动的变化,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战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产生与发展打下基础,战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产生与发展主要原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出现,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促进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各类国际经济组织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主要以提高各国人民生活福利,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并在某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国际生产要素市场的状况也会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发展背景,不断的科学技术革新,导致国际经济合作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1.国际经济合作趋向集团化、区域化
由于生产要素移动趋向集团化,各经济集团内国家之间,经济集团与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合作业务逐渐增加,因此通过建立集团组织,可以有效促进集团内部成员更好地实现内部人员、资金,技术、产品的流通与合作,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使得自身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制定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等。
2.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更加激烈
在资本要素市场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国内推出新的优惠政策,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国际市场的劳动力要素供给从總体情况看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劳务输出国之间必然会展开激烈的竞争。 3.国际经济合作制度化、政策协调经常化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逐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解决国际经济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减少摩擦,保障和推动国际经济的稳定和正常发展,需要建立国际经济协调制度和法律保护。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WTO成员,已达144个,成员间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90%以上,WTO成为世界范围维护和完善贸易秩序的重要机制,随着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经常化,制度化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合作。现在,美日之间,美欧之间,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内进行的经济政策协调日趋频繁,并且正在向定期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4.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发展
国际经济合作形式随着国家经济合作业务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多样化,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出现的新形式主要有非股权形式的国际投资,BOT投资方式、联合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劳务支付形式的补偿交易、带资移民、带资承包工程、对外加工装配等形式的境内国际商务合作,跨国性经济特区等。
三、国际经济合作新特点
1.国际经济合作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体系当中,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取决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相关政策也会作用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世界各国之间在相互均衡之中相依存并得到充足的发展。随着各国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近些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国际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高度依存;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重上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中国的政策和经济调整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
2.全要素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经济特征
国际经济合作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全要素合作趋势变得越发明显。生产要素的国际差异,价值链形式的分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在这一体系当中,每个国家不可能全然拥有所有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而且每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者产品某个方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产要素的全面跨国流动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一国要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之中获得相应的收益,必须积极参与到全要素国际经济合作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争取在全球产业链生产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席位,以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当中,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并以此获得相关的经济利益
3.全方位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特征
合作共赢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成为今天发展的鲜明主题,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各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争取能同其他国家之间开展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合作,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水平。
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国际经济发展体系中,无论在范围和形式上,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同多数国家之间就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比如说劳务合作、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租赁业务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四、中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策略
依据当前国际经济新形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特点、分析我国参与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策略。
中國是亚太地区的大国,在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合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频率不断增强,我国已越来越意识到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利益。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实现走出去最佳战略选择,它不仅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赢得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又符合我国树立和平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增加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更好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巩固中国的大国地位。
1.立足亚洲,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亚太地区将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也是中国对外经济交往最重要和最有地缘优势的地区,我国应该运用好这一地缘优势,积极倡导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东亚的区域合作是中国对外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立足点。在参与和倡导组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过程中,中国应发挥积极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所参与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都在我国的周边地区,如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以及东盟l0+3合作,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正是通过这种优势使我国能够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得极大的贸易利益,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根植本土,加速两岸四地的合作进程,走大国经济之路
两岸四地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依赖层度不断递增,在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及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形势之下,加强两岸四地的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在经济融合过程中的资源重新配置,使得大陆的制造业基地同港澳台地区的信息技术优势以及国际销售网络相结合,会使四地产品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而且可以产生较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减少港澳台地区对美日欧市场的过分依赖。从而构建起我们自身的经济大国地位和身份,并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掌握充分的主动权。由于目前两岸之间的某些壁垒尚未拆除,无法彻底实现“资源优化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也未充分发挥。因此,今后两岸四地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四地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竞争力,并为“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和陆权回归奠定基础。 3.面向世界,构建全球性合作网络
当前各大洲之间以及最主要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跨疆域的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无论是从合作的范围、程度以及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扩展。因此,从经济发展全局考虑,我国在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过程当中,要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在重点发展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组织的同时,也要注重寻求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只有面向世界,加强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才能顺应国际经济潮流,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例如“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运作,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前景十分光明。客观地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决策层从战略高度出发,用全球一盘棋的视角,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世界经济的發展诉求提出了这一倡议。这一战略既是中国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也是中国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TPP的应对之策。同时中国在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减少对美国的过分依赖,要充分援引WTO的有关规则与规定,制定出有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政策,防范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使我国在全球经济战略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而言,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策略上,扩大国际影响力,树立负责人大国形象,在实现途径上,以互利共赢为依托,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争取道义和现实利益双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裴长江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J].《国际经济评论》.2010(04) .
[2]李萍国际经济合作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3]卢福财.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9).
[4]房杜.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趋势和特点[J].工作研究.2011年第4期.
[5]赵凤彬.国际经济环境新动向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战略选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0.
[6]李宏岳.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1期.
[7]王建欣.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国际经贸2012年第2期.
[8] 湛柏明.主编《国际经济合作》 复旦大学出版社.
[9] 卢进勇.《国际经济合作》卢进勇 杜奇华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0] 陈泽明.《区域合作通论》陈泽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崔舒玉(1993—),女,籍贯:吉林省通化市,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