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 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施工准备方面 控制,应从人、机、料、法、环 5 方面因素进行控制。本文就新形势 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 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 度。①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 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 质量检查制度。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 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 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易程度而 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 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 控制是企业中经常、大量存在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 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现实分析
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 理的 3 大重要控制目标,这 3 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 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 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 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单纯的 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 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 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 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 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质 量标准。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常说的 5 大 方面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建设项 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 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 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准材料和设备;施工用的机 械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 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 法。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不同于其他行業建设项目 之处,例如,大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 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对策
3.1 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接筋 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 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 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 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 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 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互相矛盾的 地方,对质量控制的实施十分不利。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尤 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 加以规范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现对监理工作中极 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 内容。①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进场材料建立书面 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②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 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 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 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 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 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 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 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 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 制力度。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 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有效控制。
3.2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 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 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 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 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 4 个作用:①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 便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②可对操作者的素质 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 的负担;③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④避免因普遍 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必须有样板 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 素质进行有效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 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 的拉接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 易检查,而且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应 及时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 商的配合,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 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3)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 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笔者发 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配套质 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 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 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 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 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 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
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配合是 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 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 人、让事实说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 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3 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 工作 主要工作有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 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 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 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 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 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 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两类检 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 的全面检查,有力地解决了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 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4 结语
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普遍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 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 段的控制。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 地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在工程实施全过程中,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 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 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 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 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 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世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探究[J].公程科 学,2003,(7).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 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完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 度。①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建筑工 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 质量检查制度。②要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 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 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易程度而 定。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是生产和检验材料、零部件、各 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 控制是企业中经常、大量存在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 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2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现实分析
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 理的 3 大重要控制目标,这 3 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 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 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 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单纯的 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 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 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 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 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质 量标准。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常说的 5 大 方面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建设项 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 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 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准材料和设备;施工用的机 械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 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 法。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不同于其他行業建设项目 之处,例如,大型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 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对策
3.1 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接筋 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 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 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 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 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 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互相矛盾的 地方,对质量控制的实施十分不利。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尤 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 加以规范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现对监理工作中极 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 内容。①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进场材料建立书面 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②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 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 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 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 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 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 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 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 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 制力度。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 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有效控制。
3.2 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 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 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 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 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 4 个作用:①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 便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②可对操作者的素质 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 的负担;③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④避免因普遍 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必须有样板 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 素质进行有效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 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 的拉接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 易检查,而且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应 及时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 商的配合,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 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3)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 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笔者发 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配套质 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 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 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 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 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 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
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配合是 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 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 人、让事实说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 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3 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 工作 主要工作有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 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 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 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 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 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 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两类检 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 的全面检查,有力地解决了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 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4 结语
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普遍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 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 段的控制。施工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 地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在工程实施全过程中,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 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 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 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实施建筑工程施 工工序活动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 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确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 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世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技术探究[J].公程科 学,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