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据管理技术”教材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将“数据管理技术”纳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以来,已有多个版本的“数据管理技术”教材相继问世。目前,在国内较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两套“数据管理技术”教材分别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 选修4 · 数据管理技术》(以下简称“地图版教材”)以及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数据管理技术(选修)》(以下简称“教科版教材”)。本文将通过对这两套教材在内容呈现、线索设计、结构组织、案例选择等多方面的比较,解析两套教材的编写思路与不足,为教师们更好地运用和把握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
  总体设计比较
  1. 均能严格落实课标的内容标准
  地图版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与课标内容标准的三个方面一一对应。教科版教材则将全书划分为五个章节,并将内容标准中的第二个方面,即“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拆分为两个章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设了“数据分析与统计”一章的拓展学习内容。虽然结构编排有所差异,但两套教材均能够按照课标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严格落实相关的内容标准,且在课标的基础上都有所拓展。
  2. 均能切实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
  从两套教材活动栏目的设计来看,两套教材均能够注重实践和活动环节的设计,并通过活动穿插任务,将知识学习和探究实践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使得教材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切实体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课改理念。
  逻辑线索比较
  地图版教材基本按照课标的内容框架组织教学内容。由于课标内容标准的三个方面并无紧密的逻辑联系,若简单地以课标作为教材编写的逻辑线索,难免会使教学内容有堆砌之感,且单元间的过渡显得生硬、呆板,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使学生逐步借助已有的经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学习。
  教科版教材在逻辑线索的设计上有所改进。它能够从数据管理的工作过程出发设计体系结构,以数据收集与整理、组织与存储、编辑与维护、查询与应用、分析与统计、应用系统设计为线索组织全书内容。课标里的“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在教科版教材中体现为三个单元(章节)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安排较之地图版教材显得相对宽松而从容,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重点、消化难点。
  组织次序比较
  现以两套教材的第一单元(或章)为例,谈谈两套教材在教学内容组织与编排上所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组织:缺乏自然有机的联系性
  地图版教材的第一单元由“数据管理初探”、“数据的规范化”和“进入数据库”三部分组成。如果说第一和第三部分还有一定关联性的话,那么第二部分的设置使这种关联性减弱了。学生在难以理清和理解各部分逻辑关系的前提下,直接由“数据管理初探”跨入“数据的规范化”,未免显得唐突和跳跃,极易使初学者感到生疏和困惑。
  教科版教材的第一单元由“初识数据库”、“信息、数据与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二、三部分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但第一部分的安排有些突兀。编者似乎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最初就认识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然而学生在对数据库系统缺乏充分感知、对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尚不清晰的状态下,就直接进入数据库的内部,难免会感到茫然,并产生较强的挫折感。
  2. 教学内容编排:缺乏循序渐进的递进性
  一套好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与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但是两套教材对这一理念体现得并不充分。
  我们发现,无论是地图版还是教科版教材,均在第一单元中将“数据模型”、“概念模型”、“范式”等相对抽象的概念和术语急不可待地抛给了学生。或许编者考虑到这些概念和术语是数据管理技术学习的基础,有必要在先期告知学生,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大量灌输的后果往往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有可能吃不透、嚼不烂、咽不下。只有顺应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经验的内容编排与结构设计,才可能帮助学生搭起通往新知的阶梯,并引领学生逐步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渡,在确保学生切实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保护其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教学内容布局:缺乏疏密相间的均衡性
  地图版教材第一单元“数据的规范化”一节中集中了19个相对生僻的概念和术语,第一单元则共出现了36个不同的新概念和术语;同样,在教科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节“信息、数据与数据管理”也则集中了约27个新的概念和术语,第一单元共出现了44个新概念和新术语。与此同时,在地图版教材的第二单元共三节的教学内容中,仅在第三节“应用结构化查询语言”中出现了1个新概念;在教科版教材第二单元共两节的教学内容中也只出现了3个新概念和4个新术语。
  如此疏密不均的布局,导致难点过于集中于教材的第一单元,难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困难。事实上,第一单元中呈现的诸多新概念恰恰是数据管理技术学习中的难点。它们的抽象程度与专业程度往往令许多非计算机系的在校大学生也颇感头疼。对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其学习数据管理技术之初,就被动地接受一大堆晦涩的专业名词与术语,无疑会备感乏味与吃力,从而降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范例比较
  两套教材分别选择两个不同的范例,旨在以案例为线索,逐步引导学生亲历一个相对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然而剖析这两个案例,不难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兴趣爱好”似乎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但其中的“爱好列表”关系模式所对应是一个虚拟抽象的实体——“爱好”,且在相关概念模型中,实体间的联系也不够典型,学生能够自主地分析出相关实体并建构出实体间的联系吗?如果不能,这个貌似贴近学生生活的选题是否真正具有典型性呢?
  第二,“濒危动物”是一个极有意义的选题,但“濒危动物”毕竟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在规范化建构这种数据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分析和理解其中的实体和相关属性,从而准确地实现从概念模型到数据模型的转换吗?   第三,在构建数据库应用系统环节,教科版教材的“学生兴趣爱好”界面和功能略显繁杂,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叙述又较为零乱,欠缺经验的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并成功模仿;而地图版教材中“濒危动物”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涉及ASP编程,在脱离了Access后,另增一节“数据库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任务,无疑给经验不足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压力,最终也较难实现有效的理解和成功的模仿。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高中两套主流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多维度的对比研究,我们认为这两套教材:第一,均能够严格落实课标的内容标准,并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第二,在逻辑结构设计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上各有千秋,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第三,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次序上均存在一定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调整和完善;第四,案例选择方面并不具有无可挑剔的典型性,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恰当的案例。据此,我们有如下建议:第一,教师在教学时最好同时备有这两套教材,并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恰当整合其中的内容以便更加有的放矢地教学。第二,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重整内容布局,使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更具联系性、递进性和均衡性,同时能够切实有效地分散难点,并进一步顺应学生的思维与认知特点。第三,对于数据管理技术这样有难度的选修模块,建议在教学策略上本着夯实基础、落实体验、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逐步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建构新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祝智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信息技术 · 选修4 · 数据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
  [3]李冬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数据管理技术(选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刘忠政.论教育比较研究法[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⑴.
  [5]蒋大成.大陆与台湾物理教材《光》对比研究[J].中学物理,2012(2).
  [6]李英.高中数学不同版本教科书“指数函数”内容设置的比较研究[J]. 数学教学研究,2011(10).
  [7]吴颖康.上海和新加坡初中概率统计课程比较研究[J].数学教学,2011(6).
  [8]彭培欣.中国大陆与香港地理教科书知识结构的比较及反思:以人教版与港版的“工业区位因素”为例[J].地理教学,2012(2).
  [9]李亚儒.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以“加速度”一节为例[J].物理教师,2011(10).
  注:此文为2011年度南京市个人规划课题“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的教材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聋人学校 湖南南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其他文献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区油气分布复杂,勘探程度高,油田外排污水规模巨大,常规技术处理污水效果不理想。区内4km以下部分地层呈负压态,若容储介质参数达到相应地质填埋标准,则可在工程
笔者参加了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于2013年10月14-16日组织召开的第33届国际油页岩会议(33rd Oil Shale Symposium)。为了让国内学者了解国际油页岩开发技术与研究的进展情况,笔者选取了会上重要报告,从油页岩资源的地质调查、油页岩化学分析技术、地面干馏技术、地下原位转化技术、国际油页岩项目动态和油页岩资源开发风险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国际油页岩研究的新进展。国际上对油页岩资源的开
前不久,我校开展了一次习作教学观摩课活动,三位教师、三个学段、三种不同风格的展示,可谓精彩纷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引入更是给课堂“锦上添花”,听者无不赏心悦目。  特别是《美丽的校园》这一节课,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布置学生观察校园的景物,而且自己上网搜集了许多校园图片和描写校园的范文,并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校园里百花盛开、绿树成荫,金光闪闪的雕
定量分析汾河径流锐减的形成原因是汾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首先采用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对汾河流域产流条件演变过程进行了两个时期
本文从产权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交通相关行为主体的产权特征,提出城市交通产权空间的理论概念,建立了行为效用-产权空间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种产权结构对行为主体效
编者按: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每位名师成功的背后也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新的一年,编辑部将“名师讲坛”栏目扩容,通过名师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事迹,让读者不仅了解他们的教学成就,更能走进名师的工作和生活,触摸名师的人生,与名师进行心灵的会晤,从而全方位解读名师。  第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汪云介绍她的成长经历,呈现她在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希望教师们能通过该栏目,反复咀嚼、品味名师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上出现的盗版、伪造产品越来越多,这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维护造成了严重影响,使设计、生产产品的个人、企业与销售商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铁路客运经历了一系列运价改革,长期以来严格的运价规制开始松动。但规制手段陈旧,规制机制不清依然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本文通过对我国铁路客运现行规
本文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法实现有限长导线源频率测深阻抗响应数据的一维反演。水平层状介质有限长导线源阻抗频率响应由基于虚界面法获得的地表水平正交电场和磁场计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