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供正能量无愧“金招牌”
本刊讯 在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与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滁州市文联主办的文化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徐承云第一副会长说,有人讲新四军研究会是块“金招牌”,我们如何才能无愧于这块“金招牌”?那就是要树立“金形象”,多出“金产品”,提供正能量。他为此讲了五个方面的意见。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弘扬新四军光辉历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近现代军事史上,新四军是与八路军齐名的抗日劲旅。新四军来自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从组建时一万余人发展到抗战后期的20多万,歼敌(含伪军)47万多人,开辟了华中八块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四军还素以有文化的威武之师闻名于世。在国难当头、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海内外特别是华中地区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踊跃参加新四军。据1941年10月新四军第一师统计,营以下干部中有60%是青年知识分子,而连队指导员近90%是青年学生出身。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这支抗日队伍的文化基因,改善了官兵的知识结构。在党中央和华中局的领导下,新四军这一文化优势与政治军事相结合迅速转化为部队战斗力,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成立30多年来,在德高望重的叶飞、彭冲、周克玉等老会长领导下,在坚持以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宣传工作。在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和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参与下,先后编辑出版了《铁军艺痕》《铁军诗韵》《新四军纪念图集》,在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了《铁的新四军大型图片和书画展》,摄制了由江泽民同志题名的《铁的新四军》6集文献纪录片和迟浩田同志题名的30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等文艺精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于2008年4月增设了文化宣传委员会。文宣会成立五年来,在周克玉、朱文泉会长的领导下,在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文化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围绕研究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先后成立了铁军书画社、铁流N4A网站、铁军艺术团和铁军文化发展基金会,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宣传的阵地和舞台;围绕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著名战役战斗,先后组织举办了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新四军成立75周年、皖南事变和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以及多名新四军高级将领百年诞辰等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宣传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组织讲座、演讲比赛,举办诗书画展览活动,参与摄制多部影视片,特别是创作了大型交响合唱史诗《华中人民的长城·铁军组歌》,并赴首都国家大剧院演出,扩展和丰富了学术成果向文化艺术品转化的途径和内容;充分运用研究会的会刊、杂志,及时准确而又深入广泛地宣传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联系现实大力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蕴涵着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升华对学习革命史包括新四军历史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新四军文化的丰富内涵,克服所谓宣传新四军“无用论”、“背时论”等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宣传新四军丰功伟绩和弘扬铁军精神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抓住机遇,把研究会的文宣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正能量。新四军历史是党史军史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研究会的文化宣传也应理所当然、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始终不渝地贯彻遵循党有关宣传文化工作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绝不允许有损于新四军光辉历史的文字垃圾污染社会,毒害青少年。在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理论宣传和文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以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理直气壮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戏说”、“恶搞”、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要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处理好政治与文艺、历史与现状、研究与宣传的关系。既要遵循历史研究、文艺创作的规律,发扬学术和艺术民主,鼓励艺术创作,又要强调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坚持内外有别,坚持政治宣传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必须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符合《宪法》这条底线,从而保持文化宣传工作的健康发展方向。
注重学术研究成果向文化艺术品的转化,努力推出无愧于历史和当代的精品力作。多年来,研究会以学术研究为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反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重要人物、事件和战役战斗的学术专著,这些都是文艺创作和宣传的基础、源泉和依据。近两年,本会的学术工作在传承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领域,深化了主题。组织力量加强了新四军对日作战战略战术和华中八块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开辟了海洋岛屿与国防教育的研究和宣传,制定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与研究“全书”的编纂纲要。我们的文化宣传工作要围绕并结合上述规划落实展开。要强化精品意识,努力创作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要认真落实好前景规划中有关编写《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艺术史》、联合摄制《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文献纪录片、新四军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新四军文艺作品数字资源库等目标任务,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化精品。
创新样式、丰富手段,努力提升文化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和感召力。文艺创作、文化项目建设,要提倡原创性、独特性,克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的文化特质和品格,大胆创新和使用新的载体和手段。要创造条件联合社会上有关部门和单位以高科技为载体,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等新兴媒体,开展以新四军历史为背景的文艺创作和宣传,努力使形式喜闻乐见,内容生动感人,道理入耳入脑,以更好地适应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文化宣传的经费保障的筹集上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新路,探讨如何面向市场,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筹措运转经费,提升保障能力。
注重团结吸纳各类人才,努力壮大文化宣传工作队伍。文化宣传特别是宣传党史军史是门特殊的政治学问,做好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的文化宣传工作需要有一支门类较全、素养较高、乐于奉献的人才队伍。广大新四军研究会员是做好文化宣传工作的基本队伍,我们在巩固扩大文宣基本队伍、充分发挥会员作用的同时,要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尤其在党史军史研究部门、大专院校中广泛团结吸纳各类人才,参与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的文化宣传工作。要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制定激励措施,建立健全吸引保留人才的运行机制;要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创作基地,为艺术创作和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创造条件以实施反映新四军历史文艺精品工程为牵引,聘请专家、学者担任艺术顾问,提供思想技术指导,提升艺术品质。可强化高端引领机制,聘请社会名流和艺术名家积极参与打造文化精品。要鼓励和扶持从群众中涌现出的文学创作、影视摄制、书画创作等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艺术人才,积极参加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的文化宣传工作。
(责任编辑 李赞庭)
本刊讯 在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与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滁州市文联主办的文化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徐承云第一副会长说,有人讲新四军研究会是块“金招牌”,我们如何才能无愧于这块“金招牌”?那就是要树立“金形象”,多出“金产品”,提供正能量。他为此讲了五个方面的意见。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弘扬新四军光辉历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近现代军事史上,新四军是与八路军齐名的抗日劲旅。新四军来自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从组建时一万余人发展到抗战后期的20多万,歼敌(含伪军)47万多人,开辟了华中八块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四军还素以有文化的威武之师闻名于世。在国难当头、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海内外特别是华中地区的热血青年、知识分子踊跃参加新四军。据1941年10月新四军第一师统计,营以下干部中有60%是青年知识分子,而连队指导员近90%是青年学生出身。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这支抗日队伍的文化基因,改善了官兵的知识结构。在党中央和华中局的领导下,新四军这一文化优势与政治军事相结合迅速转化为部队战斗力,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成立30多年来,在德高望重的叶飞、彭冲、周克玉等老会长领导下,在坚持以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宣传工作。在各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和社会各界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参与下,先后编辑出版了《铁军艺痕》《铁军诗韵》《新四军纪念图集》,在军事博物馆隆重举办了《铁的新四军大型图片和书画展》,摄制了由江泽民同志题名的《铁的新四军》6集文献纪录片和迟浩田同志题名的30集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等文艺精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于2008年4月增设了文化宣传委员会。文宣会成立五年来,在周克玉、朱文泉会长的领导下,在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文化宣传工作方针政策,围绕研究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先后成立了铁军书画社、铁流N4A网站、铁军艺术团和铁军文化发展基金会,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宣传的阵地和舞台;围绕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著名战役战斗,先后组织举办了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新四军成立75周年、皖南事变和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以及多名新四军高级将领百年诞辰等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宣传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组织讲座、演讲比赛,举办诗书画展览活动,参与摄制多部影视片,特别是创作了大型交响合唱史诗《华中人民的长城·铁军组歌》,并赴首都国家大剧院演出,扩展和丰富了学术成果向文化艺术品转化的途径和内容;充分运用研究会的会刊、杂志,及时准确而又深入广泛地宣传新四军和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联系现实大力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蕴涵着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升华对学习革命史包括新四军历史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新四军文化的丰富内涵,克服所谓宣传新四军“无用论”、“背时论”等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宣传新四军丰功伟绩和弘扬铁军精神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抓住机遇,把研究会的文宣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正能量。新四军历史是党史军史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研究会的文化宣传也应理所当然、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始终不渝地贯彻遵循党有关宣传文化工作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绝不允许有损于新四军光辉历史的文字垃圾污染社会,毒害青少年。在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理论宣传和文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以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理直气壮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戏说”、“恶搞”、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要坚持党性原则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处理好政治与文艺、历史与现状、研究与宣传的关系。既要遵循历史研究、文艺创作的规律,发扬学术和艺术民主,鼓励艺术创作,又要强调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坚持内外有别,坚持政治宣传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必须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符合《宪法》这条底线,从而保持文化宣传工作的健康发展方向。
注重学术研究成果向文化艺术品的转化,努力推出无愧于历史和当代的精品力作。多年来,研究会以学术研究为中心,推出了一系列反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重要人物、事件和战役战斗的学术专著,这些都是文艺创作和宣传的基础、源泉和依据。近两年,本会的学术工作在传承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领域,深化了主题。组织力量加强了新四军对日作战战略战术和华中八块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开辟了海洋岛屿与国防教育的研究和宣传,制定了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料与研究“全书”的编纂纲要。我们的文化宣传工作要围绕并结合上述规划落实展开。要强化精品意识,努力创作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要认真落实好前景规划中有关编写《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艺术史》、联合摄制《抗战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文献纪录片、新四军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新四军文艺作品数字资源库等目标任务,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化精品。
创新样式、丰富手段,努力提升文化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和感召力。文艺创作、文化项目建设,要提倡原创性、独特性,克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的文化特质和品格,大胆创新和使用新的载体和手段。要创造条件联合社会上有关部门和单位以高科技为载体,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机、动漫等新兴媒体,开展以新四军历史为背景的文艺创作和宣传,努力使形式喜闻乐见,内容生动感人,道理入耳入脑,以更好地适应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艺术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文化宣传的经费保障的筹集上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新路,探讨如何面向市场,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筹措运转经费,提升保障能力。
注重团结吸纳各类人才,努力壮大文化宣传工作队伍。文化宣传特别是宣传党史军史是门特殊的政治学问,做好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的文化宣传工作需要有一支门类较全、素养较高、乐于奉献的人才队伍。广大新四军研究会员是做好文化宣传工作的基本队伍,我们在巩固扩大文宣基本队伍、充分发挥会员作用的同时,要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尤其在党史军史研究部门、大专院校中广泛团结吸纳各类人才,参与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的文化宣传工作。要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制定激励措施,建立健全吸引保留人才的运行机制;要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创作基地,为艺术创作和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创造条件以实施反映新四军历史文艺精品工程为牵引,聘请专家、学者担任艺术顾问,提供思想技术指导,提升艺术品质。可强化高端引领机制,聘请社会名流和艺术名家积极参与打造文化精品。要鼓励和扶持从群众中涌现出的文学创作、影视摄制、书画创作等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艺术人才,积极参加新四军和根据地史的文化宣传工作。
(责任编辑 李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