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两次北京之行奠定终生信仰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年巨变的历史前夜,在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前后,青年毛泽东两次来到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迈出选择人生志向的关键一步。也曾彷徨苦闷,也曾碰壁失落,几经寻找和比较,毛泽东终于完成从“思想的大杂烩”到马克思主义者的重大思想转变,坚定了终生为之奋斗的崇高革命理想。
  组织潇湘学子留法勤工俭学
  毛泽东第一次北京之行,缘于筹备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
  1917年初,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在北京成立华法教育会,组织国内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吸引了一大批致力于救国图强的进步青年。
  1918年6月,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收到北大教授杨昌济传回的关于赴法勤工俭学的消息,新民学会专门开会讨论此事。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条出路,“应尽力进行”,并派蔡和森去北京打前站。蔡和森到京后各方联络,拜访李石曾、蔡元培等人,两次写信催毛泽东邀集志愿留法者迅速北上,信中特别转达了杨昌济的意见:“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基”。
  8月19日,毛泽东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位潇湘学子来到北京。他和蔡和森住在恩师杨昌济位于豆腐池胡同9号的家里。杨昌济此前任教于湖南一师,非常欣赏毛、蔡二人,常在家中热情招待他们。这次师生重逢,相见甚欢。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古老的宫墙、秀丽的后海、幽深的胡同、飞翔的鸽子……古都的一切,都让毛泽东感到新奇和兴奋。
  同来的潇湘学子有的住会馆,有的住亲朋家中,往来相聚,颇费周折。不久,毛泽东便和蔡和森、萧子升、罗章龙、罗学瓒等8人,在距北大不远的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租下两间民房,“隆然高炕,大被同眠”。18年后,毛泽东在陕北保安接受斯诺采访时回忆道:“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得先同两旁的人打招呼。”
  由于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华法教育会先后在北京大学、保定育德中学、河北蠡县布里村、北京郊区长辛店办了留法预备班,接纳一时无法赴法的各地青年学子。在此期间,毛泽东精心起草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计划,交有关方面协调,还为他们筹措路费四处奔走。罗学瓒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毛润之,此次在长沙招致学生来此,组织预备班,出力甚多,他的才智学业,均为同学所佩服。”
  在毛泽东主持下,湖南青年留法一事,“所受意外的攻击和困难实在不少,但到底没有一个人灰心的”。1919年至1920年间,全国赴法勤工俭学青年1700多人,其中湖南有430多人,人数位居全国前列。
  留在北京,就得解决生计问题。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认识了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被安排在图书馆新闻报纸阅览室担任助理员,每月8块大洋,解决了后顾之忧。
  北大人文荟萃,又是新文化运动中心。在这里,毛泽东结识了蔡元培、陈独秀、鲁迅、邵飘萍等知名人士,并得到他们的帮助。毛泽东积极参加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的社团活动。新闻学会由校长蔡元培、《京报》社长邵飘萍于1918年10月发起成立,哲学会由杨昌济、梁漱溟等人于1919年1月发起成立。在这里,毛泽东还认识了邓中夏、谭平山等北大学子,并与邓中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9年3月12日,毛泽东因母亲病重返回湖南。当时赴法勤工俭学的部分湖南青年结束了半年预备班学习,准备启程出洋。毛泽东离开北京,转道上海送别蔡和森等人。
  毛泽东在红楼听了半年新闻学课程,著名报人邵飘萍讲授的办报经验,使他受益匪浅。邵飘萍讲,“新闻是社会的耳目”,新闻“与社会有莫大关系”,新闻最重要的是“确实”,要摒除偏见、尊重事实。这些都深刻启发了他。毛泽东回到湖南后不久,开始创办进步刊物《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胡适对《湘江评论》和毛泽东在刊物上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他将《湘江评论》誉为北京《每周评论》的“小兄弟”,称毛泽东的大文章《民众的大联合》“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
  领导驱张运动崭露头角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毛泽东立即投入到这场反帝爱国洪流之中,随后通过《湘江评论》声援各地学生爱国运动,推动本省反帝反封建斗争,焦点是驱逐统治湖南、无恶不作的皖系军阀张敬尧。
  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二次北京之行。抵京后,他住在北长街福佑寺里。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白天,毛泽东不顾寒冷,四处奔走,联络湖南在京的学生、议员、社会名流和学者,组成“旅京湖南各界联合会”与“旅京湘人驱张各界委员会”,使北京成为“驱张运动”的大本营。到了晚上,他回到福佑寺挑灯夜战,奋笔疾书,以平民通讯社名义将张敬尧祸湘罪行及各地“驱张运动”消息,不断发给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地报馆,积极营造舆论。
  在各方一致声讨下,张敬尧声名狼藉。1920年6月中旬,张敬尧被迫撤出长沙,皖系军阀被逐出湖南。
  “驱张运动”是毛泽东独当一面发动起来的第一次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治运动,展现出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和社会活动能力。杨昌济病危之际,曾致信当时的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章士钊,推荐毛泽东和蔡和森:“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1920年4月11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去上海,打算同彭璜率领的上海驱张代表团会合,商讨下一步行动。5月5日,毛泽东到达上海。7月7日,他返回长沙,结束了第二次北京之行。
  “朝着马克思主義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早期的思想发展是多线条、不断扬弃的过程。启发他思考富国救民的第一本书是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他赞同书中所讲“社会要改良”。新文化运动时,受《新青年》影响,胡适和陈独秀成了毛泽东的“楷模”。当时,西方的各种学说在中国形成强大思潮,对广大青年产生强烈冲击。   第一次北京之行使毛泽东的注意力从文化层面更多地转向政治层面,“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1918年11月,毛泽东在天安门前聆听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讲,开始具体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这一时期的毛泽东,跟很多进步青年一样,受新村主义影响,试图以和平的、典型示范的方式来建设新社会。他草拟了一份颇为详细的“新村”建设计划,其中的《学生之工作》一章发表在1919年12月的《湖南教育月刊》。
  然而,现实政治打断了他的“新村”梦想。《湘江评论》仅出4期就被当局查封,湖南省学联也被强行解散,毛泽东不得不面对“驱张运动”这场实际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斗争,第二次进京的他,对新村式改良道路开始产生怀疑。
  毛泽东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频繁接触李大钊,两人多次讨论赴俄勤工俭学和女子留学事宜。他还与邓中夏、何孟雄、罗章龙等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密切交流,认真阅读他们介绍的马克思主义书刊。16年后,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31页)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和《社会主义史》。1920年1月4日下午,黎锦熙到福佑寺会晤毛泽东,在毛泽东工作的长香案右侧,他看到了一大堆关于社会主义的新书刊,其中就有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翻译的油印本《共产党宣言》。
  1920年7月,毛泽东回到长沙并创办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自开始营业至1921年3月底,书社销售《马格斯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新青年》等出版物200余种。
  8月、9月,蔡和森两次从法国给毛泽东写信,提出要组织共产党的主张。11月,深思熟虑的毛泽东写下这样一段话:要开始“从事与根本改造之计划于组织,确立一个改造的基础,如蔡和森所主张的共产党”。同样在11月,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早期共产党组织。
  自此,28岁的毛泽东几经艰辛探索,终于告别歧路彷徨,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完成了从“思想的大杂烩”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
  毛泽东两次北京之行,正好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第一次恰逢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第二次正值五四运动余波未平、建党伟业酝酿之时。毛泽东经过多次碰壁、反复寻找、总结比较,最终完成从追随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擘画蓝图、引领未来,意义十分深远。认真研习全会精神,既感振奋,又感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部门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主责主业、展现更大作为,以高质量的组织工作保证房山区高质量发展。  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源于基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其中重要的一环和基础性工程,
期刊
5月10日、11日,浙江共产党员党刊集团组织来自全国16家党刊的记者,深入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长兴县、德清县,聚焦党建引领市域发展主题,采访了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科技小镇等。一路领略湖州红色传承、体验湖州幸福滋味、感受湖州创新动力、学习湖州经验样板,记者最深的感受就是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奋斗者正在创造幸福新生活。湖州市各级党组织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区委组织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切实把五中全会新要求、新思路、新举措贯彻落实到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  狠抓政治建设,擦亮新发展格局的“新底色”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创新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了基本遵循、科学指南。区委组织部作为重要的政治机关,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升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精准性、有效性,为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实现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凝聚奋勇向上的強大力量  要强化组织部政治机关属性
期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图景,为我们推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兴区组织部门要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决策部署,立足职能使命,着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建设“新国门、新大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推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走深走实,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期刊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副中心高质量建设。  保持“定”的信心,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  组织部门要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不断增强建设副中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建强副中心基层组
期刊
在人来人往的北京朝阳门外大街,有座独特的建筑十分引人注目。白色的外观结合不同弧度的线条,犹如一张张展开的洁白“书页”。2019年前,这幢建筑是名噪一时的朝外地标百脑汇。2020年,经过一系列改造升级,这里成为新零售艺术体验空间——美克洞学馆。  “洞学”文化打造新地标  “西有中关村,东有百脑汇。”1998年,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400多家商户的连锁电子卖场百脑汇开业,成为京城东部最火的电脑大
期刊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群中的圜丘坛、丹陛桥、祈谷坛、祈年殿,体现了中华民族祈求天人合一,追求天地人和的传统文化理念。  冬至时节,步入天坛,处处都让记者感受到天地之间的静穆庄重之气,这气息来自排排见证沧桑的苍松古柏,来自广阔平地上隆然矗立的天坛建筑群。  天坛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
期刊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著名讲演。他又在《新青年》杂志1918年5卷5号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他满怀信心地展望:“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记者: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找到了“新人生”的道路。您能给我们介绍一
期刊
2018年11月,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和北京市民政局(以下简称“委局”)合署办公,为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帶来了新机遇、新挑战。2018年12月,委局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着力打造“指尖上的党建微课堂”,推出了“北京社会建设与民政公开课”。  从民政业务、组工政策到艺术概论,既接地气又见实效的公开课,不仅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更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有力助推党员干部成长成才。  “我们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