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xy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31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天津师范大学四个年级311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调查分析,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为教育工作制定合理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一、问题提出
  主观幸福感[1]是指评价者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它是反映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水平日益受人们的关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对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栋梁,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保障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天津师范大学抽取各年级大学生326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11份,平均年龄21.5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性别年级专业
  男 女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艺术 文科 理科工科
  150161 887378 726199 84 67
  2、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2](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总体幸福感量表含33个项目,主要测量幸福的六个侧面: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心情抑郁或者愉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或者紧张。该量表比其它焦虑和抑郁量表的效能好,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8和0.7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女性为0.95。
  三、研究结果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特点
  表2 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性别 平均幸福感分数 标准差 P
  男79.1312.14 ﹥0.05
  女79.6411.16﹥0.05
  *p<0.05
  表2结果表明:总体幸福感方面女生比男生高,但无显著差异。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同专业的特点
  表3不同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比较
  专业平均幸福感分数标准差 P
  文科 77.83 11.69 *P=0.0471﹤0.05
  理科 80.9611.71
  工科 75.5510.96
  艺术类 83.36 11.94
  *p<0.05
  根据被调查学生的专业,我们将其归为四类,表三表明在总体幸福感方面专业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在负性情绪上差异显著(P=0.016)而在成功体验,社交信心,健康状况,自我控制上专业差异不明显。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特点
  表4 大学生主观幸福使用情况的年级差异比较
  年级 平均幸福感分数 标准差
  一年级 81.3511.13
  二年级 80.3511.90
  三年级 76.8010.83
  四年级 79.8012.84
  *p<0.05
  研究结果表明,,一、二、三年级大学生幸福感呈下降趋势,到四年级略有上升。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与三年级年级间总体幸福感分数之间有显著差异。Z=2.2P<0.05,其余各个年级之间总体幸福感分数无显著差异。在成功体验难度上,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年级间差异显著(P=0.039).负性情绪方面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负性情绪,社交信心,健康状况,自我控制年级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四、讨论
  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因素的基本特点分析
  地方院校本科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女同学略高于男同学,女同学在负性情绪,成功体验,自我控制方面均高于男生,而在社交信心和健康状况方面女生得分低于男生。我们认为现今社会日益开放,生活方式愈益多样化,大学生作为一个活跃的群体很容易接受各种行为方式,原有的各种性别差异也随之缩小甚至消失,所以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变小了。而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社会对男同学以及男同学对自己的角色期望高于女同学有关,他们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过大,导致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较低。
  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年级因素的特点分析
  本研究发现年级因素对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但在成功体验上,年级间的差异非常大。即大学一年级成功体验最多,二三年级逐渐降低,三年级最低,四年级有所上升。一年级新生刚经历了高考竞争,他们感到自己很幸运,其幸福程度是最高的。同时大学的校园氛围对一年级新生很新鲜,他们的社交范围扩大了,知识视野扩展了,导致他们有很强的成功体验。但是,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新鲜感的消失,学习压力的增大,使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其原有的优越感和成功体验逐渐减小。到了大三下半年,学生由于对学校各种状况熟悉度更高,以前引起他们幸福的事物已经没有任何价值。而到了大四下学期,学生总体幸福感分数有所上升,这是因为大四下学期已经没课,学习压力减小,部分学生考研成功,这些学生成功体验较高。
  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因素特点分析
  本研究发现专业对总体幸福感影响非常显著,总体幸福感按专业由高到低排序为:艺术类,文科,工科,理科。这是因为,大学学习本身是一种职业定向过程,艺术类人才国家比较急需,是当前的热门专业,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广泛,文理兼有,思维敏捷。艺术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愉悦的审美过程,是对身心陶冶,因此艺术类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最高。对于文科专业大学生来说,其知识结构复杂,文科学生负担较轻,有较多闲暇时间参与社交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所以相对幸福感较高。而理工科的学生学业负担很重,大量时间用在做作业与做实验上,空闲时间较少,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导致他们幸福感较低。
  参考文献:
  [1]鄭雪,严标宾.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
  作者简介:徐丹华(1986.10-),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学原理方面研究。
其他文献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_u(Ⅱ)-13x型分子筛,在250~300℃及14~140kPa下,用纯一氧化碳将C_u(Ⅱ)-13x分子筛还原成C_u(Ⅰ)-13x型固体吸附剂。用静态法测定了一氧化碳、氮气等单组
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这是我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向国内外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