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再小,总得有个财务科吧。局里哪个部门再牛气,有财务科和局长的关系近乎吗?和局长的关系不铁,张方先能到财务科当科长吗?当然,财务科另外两个人——会计陈大姐和出纳刘大嫂和孙大鹏局长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正因为如此,孙局长闲暇无事总爱来财务科串个门儿;一个人在办公室呆腻了,出来找几个贴心的部下吹吹牛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我们把孙局长这种吹牛归结为指导工作也许更为合适。
谁都知道,在机关一杯清茶一支烟坐办公室是多么轻松惬意的事儿;但还有一些地方,就更过分了,比方说孙局长现在所呆的这个X局,人们干脆就把它称为养老的地方。你别看这个局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只要市里一举行棋牌赛,他们就放卫星了。不过,自打孙局长到任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局里买了打卡机,上下班要按指纹了;其次,发现上班打牌下棋或串门,罚款300元;还有,就是大门口定期更换标语口号等,这么一来,X局倒真有点像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再创辉煌的气象了。
不过,还是有闲下来的时候。这时,大家便端着茶杯,望着钟表,只奇怪怎么还不到下班的时候,是不是表坏了?一天,陈大姐突然说:咱打会儿牌吧。刘大嫂笑说:手痒痒得不行了?张方先科长说:让孙局长看见多不好,算了。但过了没几天,潜藏在大家内心深处的那些特权思想却还是像冬眠中的小毛毛虫似的慢慢苏醒了:凭我们和局长的关系,怕怎的!但张方先科长还是有点不踏实,说:尽量别让人看见了。等孙局长外出开会办事的时候……大家说:瞧你那胆儿,乌纱帽就那么宝贝,别丢人了你。
三缺一,这一直是一个老问题。一则因为“银库”重地,人都回避;二则还是有些私人隐私问题,比方说奖金啊报销啊,虽不是什么机密,但不该自己知道的,还是装傻子的好。正因为如此,财务科才一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而这也正是各届领导们所希望的。但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前一段阵子,他们一直拉的王曼丽救的场。现在,一见张方先的态度有点活络,陈大姐便趁热打铁说:还是找王曼丽去?
说起王曼丽,现在在局里大小也算个知名人物。她的知名,一是漂亮,二是嗓子甜歌唱得好。但来X局多少年,曼丽却一直默默无闻地窝在职工小食堂当管灶的。孙局长一来,才发现了她这个人才。但各部门的好位子早一个萝卜一个坑填满了。实在无法,才把她安排到打字室当主任去了。管的人虽只有一个,级别上毕竟也算是个中层了。好在曼丽人挺乖觉,在给陈大姐他们救过几次场后,互相之间就像瞌睡遇见枕头了;玩的时间一长,竟有点离不开了。一次刘大嫂玩笑着说:曼丽呀,你干脆调到财务科来算了……
就是比过去多费了一点事儿:打着牌的时候得时刻听着外头有没有孙局长的车回来的声息。一天,大家正玩着,曼丽突然支起耳朵说:快点,局长的车响……大家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收起牌来,有的往裤兜装,有的往包里塞。曼丽正若无其事地往外逃着,陈大姐突然说:不好,局长往咱屋里来了。曼丽正怔着,张方先说:快,躲小黑屋去。原来在这屋里还专门隔出了一个存放账表单据的地方。曼丽便钻进去了。
这边大家刚把战场打扫停当,那边孙局长便进门来了。一边走一边嚷说:给我倒杯水喝。大家便都忙活起来。局长一喝,差点呛着,大家便都看出他有点喝高喝大了的意思。茶很酽的,看局长坐在那里,一点走的意思也没,大家的心便都焦急起来——毕竟小黑屋坐没坐处站没站处,空气不畅,不能久待的。但出于尊重领导的考虑,大家还是装作情绪高涨的样子,说着笑着,问着“什么时候涨工资”“什么时候去旅游”等问题,局长只笑说:你们哪知道我的难处。这些话一说起来,时间就仿佛过得格外的快了。这时,不知从哪个角落,突然飘来一阵奇怪的声息,仿佛是一声人的喘息。大家便都下意识地支起了耳朵。听了一会儿,却只有一片死寂。这时,局长却冷不丁说:什么叫了一声?张方先便装着看了一眼窗外说:喜鹊?孙局长却突然想起什么说:王曼丽没来过?张方先只奇怪说:王曼丽?没见。局长便若有所思的样子,想走。走到门口,也不知是不是酒还没醒,唔哝说:见了王曼丽,说我找她,来一趟……
曼丽一走出小黑屋直喘气说:闷死了闷死了。大家说:好悬。说着曼丽早慌慌张张走了。
刘巧儿后传
村头,树下,一个满嘴没牙的老太太拄根拐杖正向远方眺望……
她再也走不到村外的那个小桥边去了。五十多年前,开大会领棉花送纺线……她曾多少次走过那个流水潺潺的石桥啊!现在,虽已老眼昏花,她却在眺望着一个更远的地方……她目光的尽头,正是儿子和孙女每次出外打工时背影消失的地方。
听人说,儿子是去了煤矿上挖煤;至于孙女,究竟是在饭店洗碗还是在纺织厂做工却没人知道。
就这样一直站到天黑。就这样让自己在傍晚的的蒙眬里成为一个耸立在路边的朽树的剪影。回家还不是孤独?你问赵柱儿?他早死了。现在就只剩下自己,走这条路了……想当年,她挎着装满棉花的小竹篮,牵着赵柱儿的手,一脸抑不住的喜悦,把一张张大红的奖状捧在手里,在这条小路上,像花一样,绽放过多少人生的精彩……这条路,落满了她人生的梦想,让天黑去,走这条路她不用眼睛……
就把刘巧儿走成了刘大婶。又把刘大婶走成了刘奶奶。现在,人们是不是都快把她遗忘了呢?
往事如昨。后来就吃食堂。后来就大跃进。但就是再后来的农业学大寨,她刘巧儿和赵柱儿哪样事儿又不是走在最前头?哪年又不是模范?哪年又不得一条毛巾(有时是一个搪瓷脸盆)和一张奖状啊?再后来,那件不幸的祸事就发生了。当时,正是“决战村西大坝一百天”的关键时期,为赶工期,赵柱儿带领20名突击队员没黑没明挖土方,一不留神,就发生了塌方——就是从那时起,赵柱儿光榮负伤,成了一个瘸子和英雄……
哎,屋漏偏逢连阴雨,谁会想到好好的日子会过到头好好的生产队会解散啊。就分田到户搞单干了。也有人家的日子过得又吃肉又穿袄的,他们却过得越来越凄惶了。怪只怪柱儿的腿太不方便,别说出门做个小买卖,连自家那几亩责任田都种得费劲吃力……一开始她和柱儿还把那些奖状荣誉证书什么的宝贝似的在墙上挂着在箱底放着,但慢慢地,那些东西就越来越少,到现在都快失散完了。
失散了就失散了,身外之物,在乎什么。这辈子让她最最痛心的事就是把两个孩子的前程耽误了。为了不影响生产,多干点活儿,他们在三十过后才要了孩子。实在太晚了。分田到户种责任田的时候他们的大孩子才读高中二年级……日子过得难啊!当一个人觉得他的穿衣吃饭都快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的时候,上学读书显然也就成为不那么重要的一件事了。而他一从学校回来,立马就成家里的顶梁柱了。二小子从小帮他爹干活多,学习一直就不好,高中没考上就出门打工去了。紧接着就是给那两个小冤家定亲娶媳妇那件头疼事了。说起这事,还真多亏人家王寿昌帮忙了,要不是他那么慷慨地雪中送炭,她能那么顺当地把儿媳妇一个个娶进门么?
她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原来他寿昌伯变好了啊!寿昌他哥第一次从台湾回来,给全村人都买了礼物,她家当然也不例外,收到了一大包点心。第二次回来,就给村里装了路灯,给大伙把自来水都通到家了。村里人那个感激啊,就给他家立了功德碑……听人说:寿昌还动员他哥在村里投资办厂哩。那阵儿,就是她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房子漏雨,却没钱修,柱儿急白了头,病在床上……寿昌知道了,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就出钱给他家把旧房翻修了……
转眼间就有孙女了。柱儿和寿昌却相继撒手人寰,去了。儿子和孙女们一出门打工,家里就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好冷清哟。最近几天,她倒是到村口去得勤了——她还不是操心儿孙们嘛……只要电视上一说煤矿上死人的事,她的心就直跳,只担心儿子在井下出事;而且,孙女说她这几天要回来,原来孙女把婆家找下了……
没过几天,孙女果然带着一个半大小子回来了。那孩子嘴也真甜,见了她“奶奶奶奶”叫,她却总有些放心不下。一天背过那孩子,她问孙女道:“他爹干啥?”孙女说:“和我爸一样,打工。”又问:“家里几套房?”孙女说:“没有。”又问:“存了有多少钱?”孙女终于憋不住,笑了:“奶奶,瞧你都乱七八糟问些啥,俗不俗呀你?谁不知你当年和我爷爷的事……只要勤劳……”她却只叹口气说:“哎,傻孩儿,别再不懂事了,奶奶是过来人,啥事不知道……你知道奶奶这辈子跟你爷爷遭的啥罪吗?奶奶苦啊……奶奶可不想让你再走我的老路了……”
永远的悔
那时,父亲已经躺倒在了炕上。父亲整日沉默着。但是偶尔,他眼里会闪过一丝亮光——那大多是我们四目相对的时候,但父亲很快就把快到口边的话咽了回去。父亲的心事我知道。唉,这么多年过去,难道说那个魔鬼似的影子还在他老人家的心头萦绕着?
每当此时,我总是一阵深深的内疚与自责。我明白,假若不是我年幼时的无知以及后来蛮不讲理的自私,父亲绝不会背负着那么沉重的包袱走过他的一生。
关于那个故事,大概在我刚一懂事的时候就在我家的炕头和村里流传着。主讲人当然是我爹。天底下还有谁能把那个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吗?父亲那时才十八九。为了生活,他和村里两个伙伴一起到内蒙贩羊皮去了。那两个人一个是拴娃一个是新仓。来去半年多,当他们三人推拉着独轮车回村时早累得没一点点人样了。头发长得早盖过耳垂了,脸黑得像锅底……不要说一路上遇见的乡亲们认不出他们了,他们同样也认不出家乡了……为啥?正在打仗嘛!子弹嗖嗖飞,炮声隆隆响,烟灰满天飘……就在他们要溜进村子的时候,却被几个当兵的捉去了。就被人带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老远,父亲就听见从那所房子里传出的咆哮了:“奶奶的,一个小小的梁家庄打了两天还拿不下来!带路的老乡找来了没有?”后来,父亲就一直认定那个咆哮的人是师长。所以到后来他总是说:“带完路后师长就让我们留下来。师长人不错,不只给我们倒了水,还给我们卷了烟抽……拴娃和新仓就当了兵……我是独子,怕你爷爷操心,就回家种地去了……”
现在想来,我第一次对父亲当年没有去入伍参军而表现出不满,大概是在我的好朋友云宝转学进城去读书的时候。云宝是谁?就是我新仓叔的儿子呀。打完仗后,新仓叔就进城当官去了。但新仓叔当年在乡下订的婚却始终没退得了。新仓叔也不是没做过他爹的思想工作,但那老家伙动不动就是上吊跳井那一套,新仓叔牙掉了往肚里咽,就让步了。到后来就生下云宝等一串儿子了……那天回家后,我有点情绪低落。爹问我咋了。我却反问说:“你当年为啥不和我新仓叔一样参军去?”爹听出了我话里的意思,说:“怎么了?”我说:“云宝转到城里念书去了。”爹听了,只蒙头抽烟,过了好久才蹦出句话说:“谁长了后眼?”
但我对父亲的不满却一天天加重了。表面看,我有时批评的是他的思想落后,觉悟不高,但实际上我还是考虑我的前途命运的时候多。唉,人有多少烦恼是自寻的呢?至于我,云宝的每一封来信都足以使我在父亲面前嘟囔三天。我说:云宝说他们天天吃白馍了。我说:云宝说他们早都用上电灯了……我真不知道这些话语一进父亲的耳朵会变成一个个铅块累积在他的心头,我只看见父亲一锅接一锅不停地抽烟……我发现我的残忍的时候总是很晚很晚。这时我总是问自己说:“你只看见新仓叔进城当了官,你怎么不想拴娃叔没过三月就牺牲在了战场?”想到这儿,我总是大气也不敢出,看都不敢看父亲一眼,只像只落荒而逃的狗似的溜出门去。
当然,大多的时候,我还是以笑脸来迎接我的生活的——尽管在很多的时候,我笑得十分惨淡勉强。比方说当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比方说当冬天穿不上棉衣的时候……特别是在我上了高中,看著别人一个个都有了女朋友,而我却还是个孤家寡人的时候,那个念头由不得就常冒上心头:“你当年要是跟那个师长走了,我会有今天?”但毕竟,我已不是那个少不更事的愣头青了。我难道听不见夜深人静的时候父亲孤独的叹息看不见他对我们那个破败的穷家的愧疚?所以大多的时候,倒是我反过来安慰他老人家说:我们人活得堂堂正正自食其力,不是很好嘛?我一心想的,当然是为他老人家争口气。就在那年我考上了大学。
云宝也一样;只不过他比我考的大学还好点。但据我所知,他的分数比我还低点。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一步走错步步错,只能如此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刚毕业就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很快就得到升迁。我的运气就远不如他那么好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在一个民企上班……
新仓叔出事大概是在他退休后的第五年。本来想着已经没事了,却被人咬了出来,大概贪了二百来万,被判了十五年。父亲听了一言不发。就在那一霎,我突然冒出一个可耻的念头:“幸亏父亲当年……要不……”
此后很长时间,父亲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问得多了,才说他真后悔啊。我说你后悔什么。他说他后悔当年没跟那个师长走了。他说:其实我早知道你新仓叔不是个好东西。就在我们贩羊皮那回,他一路上至少把我七八张羊皮偷去了……我要是也参了军,多敲打敲打他,他兴许也不会……
谁都知道,在机关一杯清茶一支烟坐办公室是多么轻松惬意的事儿;但还有一些地方,就更过分了,比方说孙局长现在所呆的这个X局,人们干脆就把它称为养老的地方。你别看这个局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只要市里一举行棋牌赛,他们就放卫星了。不过,自打孙局长到任之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局里买了打卡机,上下班要按指纹了;其次,发现上班打牌下棋或串门,罚款300元;还有,就是大门口定期更换标语口号等,这么一来,X局倒真有点像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再创辉煌的气象了。
不过,还是有闲下来的时候。这时,大家便端着茶杯,望着钟表,只奇怪怎么还不到下班的时候,是不是表坏了?一天,陈大姐突然说:咱打会儿牌吧。刘大嫂笑说:手痒痒得不行了?张方先科长说:让孙局长看见多不好,算了。但过了没几天,潜藏在大家内心深处的那些特权思想却还是像冬眠中的小毛毛虫似的慢慢苏醒了:凭我们和局长的关系,怕怎的!但张方先科长还是有点不踏实,说:尽量别让人看见了。等孙局长外出开会办事的时候……大家说:瞧你那胆儿,乌纱帽就那么宝贝,别丢人了你。
三缺一,这一直是一个老问题。一则因为“银库”重地,人都回避;二则还是有些私人隐私问题,比方说奖金啊报销啊,虽不是什么机密,但不该自己知道的,还是装傻子的好。正因为如此,财务科才一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而这也正是各届领导们所希望的。但活人也不能让尿憋死。前一段阵子,他们一直拉的王曼丽救的场。现在,一见张方先的态度有点活络,陈大姐便趁热打铁说:还是找王曼丽去?
说起王曼丽,现在在局里大小也算个知名人物。她的知名,一是漂亮,二是嗓子甜歌唱得好。但来X局多少年,曼丽却一直默默无闻地窝在职工小食堂当管灶的。孙局长一来,才发现了她这个人才。但各部门的好位子早一个萝卜一个坑填满了。实在无法,才把她安排到打字室当主任去了。管的人虽只有一个,级别上毕竟也算是个中层了。好在曼丽人挺乖觉,在给陈大姐他们救过几次场后,互相之间就像瞌睡遇见枕头了;玩的时间一长,竟有点离不开了。一次刘大嫂玩笑着说:曼丽呀,你干脆调到财务科来算了……
就是比过去多费了一点事儿:打着牌的时候得时刻听着外头有没有孙局长的车回来的声息。一天,大家正玩着,曼丽突然支起耳朵说:快点,局长的车响……大家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收起牌来,有的往裤兜装,有的往包里塞。曼丽正若无其事地往外逃着,陈大姐突然说:不好,局长往咱屋里来了。曼丽正怔着,张方先说:快,躲小黑屋去。原来在这屋里还专门隔出了一个存放账表单据的地方。曼丽便钻进去了。
这边大家刚把战场打扫停当,那边孙局长便进门来了。一边走一边嚷说:给我倒杯水喝。大家便都忙活起来。局长一喝,差点呛着,大家便都看出他有点喝高喝大了的意思。茶很酽的,看局长坐在那里,一点走的意思也没,大家的心便都焦急起来——毕竟小黑屋坐没坐处站没站处,空气不畅,不能久待的。但出于尊重领导的考虑,大家还是装作情绪高涨的样子,说着笑着,问着“什么时候涨工资”“什么时候去旅游”等问题,局长只笑说:你们哪知道我的难处。这些话一说起来,时间就仿佛过得格外的快了。这时,不知从哪个角落,突然飘来一阵奇怪的声息,仿佛是一声人的喘息。大家便都下意识地支起了耳朵。听了一会儿,却只有一片死寂。这时,局长却冷不丁说:什么叫了一声?张方先便装着看了一眼窗外说:喜鹊?孙局长却突然想起什么说:王曼丽没来过?张方先只奇怪说:王曼丽?没见。局长便若有所思的样子,想走。走到门口,也不知是不是酒还没醒,唔哝说:见了王曼丽,说我找她,来一趟……
曼丽一走出小黑屋直喘气说:闷死了闷死了。大家说:好悬。说着曼丽早慌慌张张走了。
刘巧儿后传
村头,树下,一个满嘴没牙的老太太拄根拐杖正向远方眺望……
她再也走不到村外的那个小桥边去了。五十多年前,开大会领棉花送纺线……她曾多少次走过那个流水潺潺的石桥啊!现在,虽已老眼昏花,她却在眺望着一个更远的地方……她目光的尽头,正是儿子和孙女每次出外打工时背影消失的地方。
听人说,儿子是去了煤矿上挖煤;至于孙女,究竟是在饭店洗碗还是在纺织厂做工却没人知道。
就这样一直站到天黑。就这样让自己在傍晚的的蒙眬里成为一个耸立在路边的朽树的剪影。回家还不是孤独?你问赵柱儿?他早死了。现在就只剩下自己,走这条路了……想当年,她挎着装满棉花的小竹篮,牵着赵柱儿的手,一脸抑不住的喜悦,把一张张大红的奖状捧在手里,在这条小路上,像花一样,绽放过多少人生的精彩……这条路,落满了她人生的梦想,让天黑去,走这条路她不用眼睛……
就把刘巧儿走成了刘大婶。又把刘大婶走成了刘奶奶。现在,人们是不是都快把她遗忘了呢?
往事如昨。后来就吃食堂。后来就大跃进。但就是再后来的农业学大寨,她刘巧儿和赵柱儿哪样事儿又不是走在最前头?哪年又不是模范?哪年又不得一条毛巾(有时是一个搪瓷脸盆)和一张奖状啊?再后来,那件不幸的祸事就发生了。当时,正是“决战村西大坝一百天”的关键时期,为赶工期,赵柱儿带领20名突击队员没黑没明挖土方,一不留神,就发生了塌方——就是从那时起,赵柱儿光榮负伤,成了一个瘸子和英雄……
哎,屋漏偏逢连阴雨,谁会想到好好的日子会过到头好好的生产队会解散啊。就分田到户搞单干了。也有人家的日子过得又吃肉又穿袄的,他们却过得越来越凄惶了。怪只怪柱儿的腿太不方便,别说出门做个小买卖,连自家那几亩责任田都种得费劲吃力……一开始她和柱儿还把那些奖状荣誉证书什么的宝贝似的在墙上挂着在箱底放着,但慢慢地,那些东西就越来越少,到现在都快失散完了。
失散了就失散了,身外之物,在乎什么。这辈子让她最最痛心的事就是把两个孩子的前程耽误了。为了不影响生产,多干点活儿,他们在三十过后才要了孩子。实在太晚了。分田到户种责任田的时候他们的大孩子才读高中二年级……日子过得难啊!当一个人觉得他的穿衣吃饭都快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的时候,上学读书显然也就成为不那么重要的一件事了。而他一从学校回来,立马就成家里的顶梁柱了。二小子从小帮他爹干活多,学习一直就不好,高中没考上就出门打工去了。紧接着就是给那两个小冤家定亲娶媳妇那件头疼事了。说起这事,还真多亏人家王寿昌帮忙了,要不是他那么慷慨地雪中送炭,她能那么顺当地把儿媳妇一个个娶进门么?
她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原来他寿昌伯变好了啊!寿昌他哥第一次从台湾回来,给全村人都买了礼物,她家当然也不例外,收到了一大包点心。第二次回来,就给村里装了路灯,给大伙把自来水都通到家了。村里人那个感激啊,就给他家立了功德碑……听人说:寿昌还动员他哥在村里投资办厂哩。那阵儿,就是她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的时候,房子漏雨,却没钱修,柱儿急白了头,病在床上……寿昌知道了,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就出钱给他家把旧房翻修了……
转眼间就有孙女了。柱儿和寿昌却相继撒手人寰,去了。儿子和孙女们一出门打工,家里就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好冷清哟。最近几天,她倒是到村口去得勤了——她还不是操心儿孙们嘛……只要电视上一说煤矿上死人的事,她的心就直跳,只担心儿子在井下出事;而且,孙女说她这几天要回来,原来孙女把婆家找下了……
没过几天,孙女果然带着一个半大小子回来了。那孩子嘴也真甜,见了她“奶奶奶奶”叫,她却总有些放心不下。一天背过那孩子,她问孙女道:“他爹干啥?”孙女说:“和我爸一样,打工。”又问:“家里几套房?”孙女说:“没有。”又问:“存了有多少钱?”孙女终于憋不住,笑了:“奶奶,瞧你都乱七八糟问些啥,俗不俗呀你?谁不知你当年和我爷爷的事……只要勤劳……”她却只叹口气说:“哎,傻孩儿,别再不懂事了,奶奶是过来人,啥事不知道……你知道奶奶这辈子跟你爷爷遭的啥罪吗?奶奶苦啊……奶奶可不想让你再走我的老路了……”
永远的悔
那时,父亲已经躺倒在了炕上。父亲整日沉默着。但是偶尔,他眼里会闪过一丝亮光——那大多是我们四目相对的时候,但父亲很快就把快到口边的话咽了回去。父亲的心事我知道。唉,这么多年过去,难道说那个魔鬼似的影子还在他老人家的心头萦绕着?
每当此时,我总是一阵深深的内疚与自责。我明白,假若不是我年幼时的无知以及后来蛮不讲理的自私,父亲绝不会背负着那么沉重的包袱走过他的一生。
关于那个故事,大概在我刚一懂事的时候就在我家的炕头和村里流传着。主讲人当然是我爹。天底下还有谁能把那个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吗?父亲那时才十八九。为了生活,他和村里两个伙伴一起到内蒙贩羊皮去了。那两个人一个是拴娃一个是新仓。来去半年多,当他们三人推拉着独轮车回村时早累得没一点点人样了。头发长得早盖过耳垂了,脸黑得像锅底……不要说一路上遇见的乡亲们认不出他们了,他们同样也认不出家乡了……为啥?正在打仗嘛!子弹嗖嗖飞,炮声隆隆响,烟灰满天飘……就在他们要溜进村子的时候,却被几个当兵的捉去了。就被人带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老远,父亲就听见从那所房子里传出的咆哮了:“奶奶的,一个小小的梁家庄打了两天还拿不下来!带路的老乡找来了没有?”后来,父亲就一直认定那个咆哮的人是师长。所以到后来他总是说:“带完路后师长就让我们留下来。师长人不错,不只给我们倒了水,还给我们卷了烟抽……拴娃和新仓就当了兵……我是独子,怕你爷爷操心,就回家种地去了……”
现在想来,我第一次对父亲当年没有去入伍参军而表现出不满,大概是在我的好朋友云宝转学进城去读书的时候。云宝是谁?就是我新仓叔的儿子呀。打完仗后,新仓叔就进城当官去了。但新仓叔当年在乡下订的婚却始终没退得了。新仓叔也不是没做过他爹的思想工作,但那老家伙动不动就是上吊跳井那一套,新仓叔牙掉了往肚里咽,就让步了。到后来就生下云宝等一串儿子了……那天回家后,我有点情绪低落。爹问我咋了。我却反问说:“你当年为啥不和我新仓叔一样参军去?”爹听出了我话里的意思,说:“怎么了?”我说:“云宝转到城里念书去了。”爹听了,只蒙头抽烟,过了好久才蹦出句话说:“谁长了后眼?”
但我对父亲的不满却一天天加重了。表面看,我有时批评的是他的思想落后,觉悟不高,但实际上我还是考虑我的前途命运的时候多。唉,人有多少烦恼是自寻的呢?至于我,云宝的每一封来信都足以使我在父亲面前嘟囔三天。我说:云宝说他们天天吃白馍了。我说:云宝说他们早都用上电灯了……我真不知道这些话语一进父亲的耳朵会变成一个个铅块累积在他的心头,我只看见父亲一锅接一锅不停地抽烟……我发现我的残忍的时候总是很晚很晚。这时我总是问自己说:“你只看见新仓叔进城当了官,你怎么不想拴娃叔没过三月就牺牲在了战场?”想到这儿,我总是大气也不敢出,看都不敢看父亲一眼,只像只落荒而逃的狗似的溜出门去。
当然,大多的时候,我还是以笑脸来迎接我的生活的——尽管在很多的时候,我笑得十分惨淡勉强。比方说当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比方说当冬天穿不上棉衣的时候……特别是在我上了高中,看著别人一个个都有了女朋友,而我却还是个孤家寡人的时候,那个念头由不得就常冒上心头:“你当年要是跟那个师长走了,我会有今天?”但毕竟,我已不是那个少不更事的愣头青了。我难道听不见夜深人静的时候父亲孤独的叹息看不见他对我们那个破败的穷家的愧疚?所以大多的时候,倒是我反过来安慰他老人家说:我们人活得堂堂正正自食其力,不是很好嘛?我一心想的,当然是为他老人家争口气。就在那年我考上了大学。
云宝也一样;只不过他比我考的大学还好点。但据我所知,他的分数比我还低点。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一步走错步步错,只能如此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刚毕业就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很快就得到升迁。我的运气就远不如他那么好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在一个民企上班……
新仓叔出事大概是在他退休后的第五年。本来想着已经没事了,却被人咬了出来,大概贪了二百来万,被判了十五年。父亲听了一言不发。就在那一霎,我突然冒出一个可耻的念头:“幸亏父亲当年……要不……”
此后很长时间,父亲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问得多了,才说他真后悔啊。我说你后悔什么。他说他后悔当年没跟那个师长走了。他说:其实我早知道你新仓叔不是个好东西。就在我们贩羊皮那回,他一路上至少把我七八张羊皮偷去了……我要是也参了军,多敲打敲打他,他兴许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