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加强;策略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门。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保证正常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理各项业务事项的方式方法,也包括记账、审核、分析会计信息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预算、控制和评价等。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只要存在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它不仅使单位财务信息失真,而且还妨碍国家资金的安全,所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尤其重要。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控知识基本了解,对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有的以为建立内部控制就是制定一套规章制度,根本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更没有意识到事业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仅仅将其作为上级控制下级的一种管理手段;有的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从其他单位和企业照搬照抄过来一些制度,缺乏实际意义;有的则将财政的部门预算等同于内部控制,以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没必要再建立内部控制了。
2.内控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
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其主要表现为:业务流程体系控制不完善,经济事项的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的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先后顺序不尽合理,费用开支采取事后“实报实销”的制度,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些报销历程则采用“先审批,后审核”的制度,从根本上影响审核把关的效果。
3.与原有习惯的冲突
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只是依靠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监督,但是会计核算中心的人员比较少,要想全面地、具体地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比较大,也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的帐外资产问题比较严重。由于事业单位大都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与“票款分离”的管理方式,使得一些已经习惯了任意支配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为了可以继续随意地支配资金,个别的事业单位便开始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使本来应当上交的收入变相地转为了“往来款项”进行财务处理,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隐瞒本单位的正常收入。由于没有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净值与账面价值会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
4.财务会计队伍建设落后
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对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我国财务会计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不太严格,个别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甚至没有参加相关的会计资格考试,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也能够在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管理工作,违背了相关规则;其次,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不少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年龄相对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管理观念落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面对不断变化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信息化的会计管理方式等,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不能较好地处理现在的工作。
5、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外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一人往往兼任多个岗位,财务人员更少,出纳会计双肩挑,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財务机构挂靠在办公室,更谈不上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大部分行政单位或是规模较大的单位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而且受制于单位领导,开展工作缺乏独立性。另外,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只是对一般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1.强化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营造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负责人能够正确看待内部控制,意识到它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性,通过在单位内部积极营造有利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单位履行控制职责,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创造氛围。控制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单位纪律与架构,塑造了单位文化,影响着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单位其它控制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控的贯彻、执行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想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塑造单位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意识和控制观念。其次,要加强单位领导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依赖于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和控制人行为,若不强化事业单位领导的控制意识,将会使“以人治人”的因素增大。第三,要加强员工的控制意识。通过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以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全员控制意识。
2.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离不开对决策权力的约束、任务责任的划分和正确的程序方法。首先,对于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必须在横向和纵向上加以约束,重要事项由上级或由法律赋予的单位领导人来决策 。对于金额较低的可以在横向上通过授权审批来控制,通过划分各自责任,将任何业务都划分为授权、主办、批准、执行和记录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由单独的个人或部门来完成,实现内部牵制。对于审批人超越审批范围的审批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向审批人的上级汇报。同时在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之后,要根据业务的特点进行岗位的划分,遭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通过推行不兼容制度,杜绝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来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完善预算制度
预算控制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硬化了预算约束和控制的强度。通过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力争将各部门全部的财政收支事项纳入部门的预算实施范围,严格预算调整,在内部建立起“初审、复审、汇审”的严格审核体系,最后通过政府审定、人大审批,增加预算审核的严密性,减小随意性。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数, 结合各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处室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等, 编制内部分处室、分项目的责任预算控制体系, 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实现控制内容的细化。
总结:
事业单位是我国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一个重要的载体,是政府社会和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计民生与国民经济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其自身建设有利于提高失业单位活力,有利于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周曙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9(05)
[2]肖欣.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辽宁经济,2009(06)
[3]梁方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发展研究,2010(01)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加强;策略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门。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保证正常的经济活动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理各项业务事项的方式方法,也包括记账、审核、分析会计信息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预算、控制和评价等。因此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只要存在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建设相对滞后,它不仅使单位财务信息失真,而且还妨碍国家资金的安全,所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尤其重要。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内控知识基本了解,对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有的以为建立内部控制就是制定一套规章制度,根本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更没有意识到事业单位内部各相关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仅仅将其作为上级控制下级的一种管理手段;有的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从其他单位和企业照搬照抄过来一些制度,缺乏实际意义;有的则将财政的部门预算等同于内部控制,以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没必要再建立内部控制了。
2.内控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
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和控制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内部控制,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其主要表现为:业务流程体系控制不完善,经济事项的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的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先后顺序不尽合理,费用开支采取事后“实报实销”的制度,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有些报销历程则采用“先审批,后审核”的制度,从根本上影响审核把关的效果。
3.与原有习惯的冲突
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只是依靠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监督,但是会计核算中心的人员比较少,要想全面地、具体地掌握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比较大,也导致了一些事业单位的帐外资产问题比较严重。由于事业单位大都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与“票款分离”的管理方式,使得一些已经习惯了任意支配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感到非常的不适应,为了可以继续随意地支配资金,个别的事业单位便开始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使本来应当上交的收入变相地转为了“往来款项”进行财务处理,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隐瞒本单位的正常收入。由于没有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的净值与账面价值会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
4.财务会计队伍建设落后
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对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可我国财务会计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不太严格,个别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甚至没有参加相关的会计资格考试,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也能够在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管理工作,违背了相关规则;其次,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不少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年龄相对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管理观念落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面对不断变化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以及信息化的会计管理方式等,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不能较好地处理现在的工作。
5、缺乏必要的内外监督机制
内外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外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一人往往兼任多个岗位,财务人员更少,出纳会计双肩挑,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財务机构挂靠在办公室,更谈不上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大部分行政单位或是规模较大的单位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而且受制于单位领导,开展工作缺乏独立性。另外,内部审计仅限于对财务控制的监督,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分析,以及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主管部门、财政、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外部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只是对一般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健全和完善。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1.强化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营造内部控制环境
单位负责人能够正确看待内部控制,意识到它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性,通过在单位内部积极营造有利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单位履行控制职责,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创造氛围。控制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单位纪律与架构,塑造了单位文化,影响着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单位其它控制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控的贯彻、执行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想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塑造单位文化,来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意识和控制观念。其次,要加强单位领导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依赖于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和控制人行为,若不强化事业单位领导的控制意识,将会使“以人治人”的因素增大。第三,要加强员工的控制意识。通过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以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全员控制意识。
2.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离不开对决策权力的约束、任务责任的划分和正确的程序方法。首先,对于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必须在横向和纵向上加以约束,重要事项由上级或由法律赋予的单位领导人来决策 。对于金额较低的可以在横向上通过授权审批来控制,通过划分各自责任,将任何业务都划分为授权、主办、批准、执行和记录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由单独的个人或部门来完成,实现内部牵制。对于审批人超越审批范围的审批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向审批人的上级汇报。同时在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之后,要根据业务的特点进行岗位的划分,遭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通过推行不兼容制度,杜绝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来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完善预算制度
预算控制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硬化了预算约束和控制的强度。通过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力争将各部门全部的财政收支事项纳入部门的预算实施范围,严格预算调整,在内部建立起“初审、复审、汇审”的严格审核体系,最后通过政府审定、人大审批,增加预算审核的严密性,减小随意性。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数, 结合各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处室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等, 编制内部分处室、分项目的责任预算控制体系, 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实现控制内容的细化。
总结:
事业单位是我国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一个重要的载体,是政府社会和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计民生与国民经济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其自身建设有利于提高失业单位活力,有利于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周曙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9(05)
[2]肖欣.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辽宁经济,2009(06)
[3]梁方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发展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