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疫情背景下,線上教学模式的实行是教师教学面临的新变化。依据这种变化,适当地利用疫情素材开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实事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树立大语文观。
主题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疫情素材
一、前言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往常的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带给教师挑战,同时也敦促着教育工作者思考和选择更好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与现实情境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无疑成为当下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科斯涅斯认为“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最终指向的是生活。封闭隔离期间,学生们共同的生活体验、网络媒体复杂的舆论浪潮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宝贵鲜活的读写养料。” 同时,网络的便捷性与其资源整合的系统性,使开展专项的阅读教学成为了可能。由此,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谈谈在这一特殊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举措,供大家参考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依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疫情期间,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尝试,下面将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名著阅读为例,谈一谈在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二、开展非连专项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在新冠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在报纸、电视、网络上总能看见疫情数据的实时更新。它们或以文字的形式,或以各种图标的形式出现,都是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素材。教师利用这些素材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很好地将语文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关注生活,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依据《课标》的要求,笔者导入了下列与疫情相关的图表,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好地引入对于非连文本的学习。
教师可以以不同的疫情图表或文段为例子,对表格、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以及纯文本进行分类别的专项讲解,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图表或文本时,如何根据类别特点理解图文并提取信息,并使学生了解提取信息与得出结论的区别等等。以上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素材,而且图表、文本所反映的真实的场景、数据等也打通了理论与实际的壁垒,使语文教育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活实际,也带动了学生对于生活实际的认知和思考。
三、开展名著阅读,开拓思维视野
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任务量大、难度大,却很难保证效果。在常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名著纳入日常教学的固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自读。这就造成学生阅读与否、阅读质量均很难保证,学生也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为名著阅读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同时,线上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了很好的督促。教师利用阅读APP发布任务,学生在线阅读、完成任务,并且可以互动交流提问,这就使名著阅读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便捷性。
同时,为提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阅读。这也能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既能关注细,又能融入生活感触,从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论语》《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八下名著阅读的任务。教师在设计名著阅读学案时,可以从思辨读写出发,将社会时事以及学生的生活与名著阅读相结合,使名著阅读更具有实用性。
对此,笔者在名著阅读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与社会时事、生活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问题一:
在疫情期间,无论是网络电视上,还是你身边人,都涌现出了许多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中有钟南山,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也有许多无名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支援一线;还有社区的工作者、清洁工、保安这样不起眼的平常人,当大家都居家时,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只为保一方平安。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往往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君子”“大丈夫”的认识,那就是有仁义、有坚守、舍己奉献,有家国情怀……《傅雷家书》中,傅聪虽留学海外,但傅雷对他的教育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请结合《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谈一谈这些论述在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中是如何体现的。
问题二:
“西方文化则注重独立的人格, 注重实现自我, 所以西方的英雄更多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英雄非常勇敢,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崇尚自由,非常注重和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凸显的是救世主意识。”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相关情节,说一说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保尔是一个西方英雄。
以上的两个问题结合了当下现实情境,既有对于中国文化的深挖,又涵盖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学生为了解决问题,需要认真细读文本,在阅读时进行思考比较,也可以在阅读APP上开展相应的讨论交流,这样比单纯无目的的“读”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以上大问题的引领下,分章节设置一系列细节性的小问题,诸如人物分析、情节概括、细节填空等等,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在疫情期间,通过借助阅读APP,教师设置相应的问题引领,不仅可以督促阅读进度,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将阅读细化、深入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综合、一体、统整、贯串,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构成的‘教材’(学习平台与媒介),就会颠覆纸媒的文本形式,未来的学习需要纸媒和网络结合,构建起学习资源库和学习指导网; 需要整合学校和社会不同的学习空间。可以预见,混合式学习即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新常态。” 此次疫情带给我们新的变革、也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变革。未来,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并结合实际进行各项教学,将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佳琪
主题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疫情素材
一、前言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往常的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带给教师挑战,同时也敦促着教育工作者思考和选择更好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与现实情境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无疑成为当下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科斯涅斯认为“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最终指向的是生活。封闭隔离期间,学生们共同的生活体验、网络媒体复杂的舆论浪潮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宝贵鲜活的读写养料。” 同时,网络的便捷性与其资源整合的系统性,使开展专项的阅读教学成为了可能。由此,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谈谈在这一特殊时期,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举措,供大家参考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依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疫情期间,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尝试,下面将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名著阅读为例,谈一谈在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二、开展非连专项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在新冠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在报纸、电视、网络上总能看见疫情数据的实时更新。它们或以文字的形式,或以各种图标的形式出现,都是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素材。教师利用这些素材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很好地将语文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关注生活,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依据《课标》的要求,笔者导入了下列与疫情相关的图表,并设置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很好地引入对于非连文本的学习。
教师可以以不同的疫情图表或文段为例子,对表格、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以及纯文本进行分类别的专项讲解,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图表或文本时,如何根据类别特点理解图文并提取信息,并使学生了解提取信息与得出结论的区别等等。以上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素材,而且图表、文本所反映的真实的场景、数据等也打通了理论与实际的壁垒,使语文教育能够更好地反映生活实际,也带动了学生对于生活实际的认知和思考。
三、开展名著阅读,开拓思维视野
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任务量大、难度大,却很难保证效果。在常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名著纳入日常教学的固定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自读。这就造成学生阅读与否、阅读质量均很难保证,学生也缺少阅读名著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名著阅读教学的效果。
疫情期间,居家学习为名著阅读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同时,线上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了很好的督促。教师利用阅读APP发布任务,学生在线阅读、完成任务,并且可以互动交流提问,这就使名著阅读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便捷性。
同时,为提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阅读。这也能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既能关注细,又能融入生活感触,从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论语》《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八下名著阅读的任务。教师在设计名著阅读学案时,可以从思辨读写出发,将社会时事以及学生的生活与名著阅读相结合,使名著阅读更具有实用性。
对此,笔者在名著阅读导学案中设计了如下与社会时事、生活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问题一:
在疫情期间,无论是网络电视上,还是你身边人,都涌现出了许多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中有钟南山,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也有许多无名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支援一线;还有社区的工作者、清洁工、保安这样不起眼的平常人,当大家都居家时,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只为保一方平安。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往往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君子”“大丈夫”的认识,那就是有仁义、有坚守、舍己奉献,有家国情怀……《傅雷家书》中,傅聪虽留学海外,但傅雷对他的教育却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请结合《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谈一谈这些论述在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中是如何体现的。
问题二:
“西方文化则注重独立的人格, 注重实现自我, 所以西方的英雄更多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英雄非常勇敢,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崇尚自由,非常注重和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凸显的是救世主意识。”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相关情节,说一说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保尔是一个西方英雄。
以上的两个问题结合了当下现实情境,既有对于中国文化的深挖,又涵盖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学生为了解决问题,需要认真细读文本,在阅读时进行思考比较,也可以在阅读APP上开展相应的讨论交流,这样比单纯无目的的“读”更能取得好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以上大问题的引领下,分章节设置一系列细节性的小问题,诸如人物分析、情节概括、细节填空等等,引导学生细读文本。
在疫情期间,通过借助阅读APP,教师设置相应的问题引领,不仅可以督促阅读进度,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将阅读细化、深入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综合、一体、统整、贯串,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构成的‘教材’(学习平台与媒介),就会颠覆纸媒的文本形式,未来的学习需要纸媒和网络结合,构建起学习资源库和学习指导网; 需要整合学校和社会不同的学习空间。可以预见,混合式学习即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新常态。” 此次疫情带给我们新的变革、也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变革。未来,教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并结合实际进行各项教学,将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刘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