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叫张桂梅,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女人,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尽管在她的人生里有着太多的不幸,但她却没有因为这些不幸就此倒下,而是傲然挺起自己瘦弱的身躯与这些逆境面对面地抗争,与生活给予的不公搏斗。她瘦小的肩膀承载了太多的故事,让人难以从她身上转移视线。
1957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张桂梅,上个世纪80年代跟随姐姐到云南支边,在大理喜洲一中任教时与丈夫认识并步入婚姻的殿堂,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然而,看似美好的开始也许正暗藏着一个天大的玩笑。1995年,张桂梅的丈夫因患胃癌救治无效,永远离她而去。失去丈夫的陪伴,却留下了他临终的叮嘱与他倾心的教育事业,它们伴随张桂梅左右,让她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征得组织同意后,张桂梅离开了大理这个令她伤心的地方,调到了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换了新的工作环境,正当张桂梅觉得可以一切重新开始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时,命运再次和她开起了玩笑,恶性肿瘤缠绕着张桂梅的身体。面对学生期盼的目光,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考,她隐瞒了这一切,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医院,并于1997年7月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不顾医生再三地劝告要她多注意休息、调养,术后第24天,她回到了华坪,走上了讲台。我们在她身上看到的,只有她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坚持。
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张桂梅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1997年中考,张桂梅接手一年的班级政治考试获全县二等奖;同年10月,她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1998年全县统测,张桂梅教的语文和政治分别获得第五和第一名;辅导2名学生参加全省初三语文竞赛,分别获一、二等奖;1999年至2001年全县统测,她所教科目名列全县第一。这些令人欣慰的成绩全都得益于她在教学工作中的认真态度,并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在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的同时,精心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新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倡导素质教育,并总结出了一套民族教育新方法。
张桂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华坪县教职工树立了榜样,在他们中形成了“敬业为本、奉献为荣”的职业道德风尚。但十多年来,张桂梅一直在工作与疾病两者间博弈。她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可是再次复发的疾病却一直围着她打转儿,必须每天通过吃药来控制病情,每天的医药费和儿童之家的开支让张桂梅难以承受。她年年获奖,各种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献给她治病的钱加在一起有几十万元,但因存着一份感恩的心,因心念着“要回报社会”,她非但没有为自己留下一分钱,反而将所有捐款连同自己的工资又捐献了出去,甚至为了省钱,张桂梅二十多年都没有回过老家与亲人团聚。她认为,有人比她更需要这些钱。2006年,张桂梅获得了首届“兴滇人才奖”,她将省委、省政府颁发的30万元的高额奖金全数捐给了华坪县通达乡丁王民族小学这些钱让老师和孩子们多年来“能拥有一栋新的教学楼”的心愿得以实现。
张桂梅没有孩子,但她却有着比母亲的爱更真更切的怜惜之心。
1999年,一家慈善机构想在丽江开办一所孤儿院,当他们听到张桂梅的事迹后,决定在华坪建院,并要求张桂梅担任院长。于是2001年,张桂梅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份职业——儿童福利院的院长。
现在福利院已经成了张桂梅的家。她将院里47个孩子视如己出,虽然每天在城西的民族中学上完课又赶回城东的儿童福利院已经累得不行,但只要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听到他们欢乐的笑声,张桂梅都觉得特别满足。人们常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张桂梅让这些失去亲人的孩子再次找到了母亲呵护的温馨,找到了家的感觉。有了家的温暖,有了母亲的依靠,孩子们才能在儿童之家快乐地茁壮成长……
张桂梅一直十分关注偏远贫困山区女童的教育问题。因为在她收养的孩子们身上,她看到了太多的不幸。而这些不幸的源头正是由于孩子的父母缺少文化,从小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家庭也无法摆脱贫困。她认为,偏远贫困地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集中体现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女童教育成为提高偏远贫困山区人口素质、改变贫困面貌的关键。
这使张桂梅悟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要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 基于这样的想法,几年来,张桂梅致力于兴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党的十七大期间,张桂梅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她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网演播室里回答了9岁小记者吴梓曼的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魔法瓶,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张桂梅饱含深情地说:“我有一个梦想,梦想让山里的孩子都有书读,梦想山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十七大报告中写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段话后,张桂梅激动不已。她说:“国家提出这样的教育发展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山里的孩子渴望知识,渴望改变他们的命运,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现在面临的困难还很大,需要全社会伸出援手,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山里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高中阶段的教育。”
张桂梅一直为之呼吁的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在十七大上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她苦苦追求的兴办贫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近期,我市已经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正式决定启动贫困女子高中建设项目。现在,张桂梅的计划是面向我市的华坪、永胜、宁蒗、玉龙4个县的偏远山区招收4个班200名贫困女生,并于2008年3月先招初三预备班,9月正式就读高中。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正如诗中所说,若是没有张桂梅这一番对教育事业刻骨地坚持,若是没有她怀抱的感恩之心,若是没有她的一句“要回报社会”,又哪儿来诸多优秀的成绩?哪儿来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哪儿来贫困女子高中的启动?惟愿病魔能够拔除播撒在她身上的病种,还她一身健康,能让她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为她所坚持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结语]
“我这个生命到底有多长,我自己想的可能是时间不会太长。虽然我在尽力跟它抗争,跟死神抗争,但是否能抗争过它,我不知道。我想,我多活一天就是我赢得的一天,赢得为人民做事的一天……”
——张桂梅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