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语境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音乐依托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音乐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使音乐课程更具有文化内涵。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同文化诞生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在欣赏与体验中领会音乐内涵,提高鉴赏水平。
  【关键词】文化语境;舞蹈文化;民族音乐;审美水平
  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音乐依托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自古至今有无数的经典音乐流传于世,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音乐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得音乐课程更具有文化内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文化语境,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对音乐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创造力。作为音乐教师,该如何创设相应的文化语境,在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音乐文化语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能更好地触发学生的音乐灵感,使学生体验音乐作者创作的意图,更好地体会音乐深刻的含义。
  (一)创设文化语境,提高学生的倾听水平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倾听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听力指导,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领会更多的音乐内涵,并适当地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有效地学习音乐,重构音乐生命课堂。
  比如在苏少版四年级音乐《采茶灯》中,教师重点介绍茶文化,采用听觉先行、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优美空灵的旋律,体验采茶女在茶园忙碌的情景。教师在教室内布置相应的文化背景,茶壶、茶叶、悠悠茶香,共同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教师先介绍主题,紧接着笛音响起,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听到音乐,你面前好像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层峦叠嶂的大山,有的学生说好像看到了整齐的茶园、竹林等。随着《采茶灯》音乐旋律的响起,学生完整欣赏音乐后,有的学生说好像看到了大山里茶园的美景,看到了采茶姑娘背着背篓正在忙碌地采茶。在分段欣赏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采茶姑娘采茶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哪段音乐可以表现采茶姑娘欢乐的心情?”学生再次欣赏音乐,并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层层深入地感受民族乐曲的魅力,体会音乐中三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更好地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茶乡的风光片段,鼓励学生模仿学习采茶姑娘挑担子上山、下山、背茶篓的动作体态,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动觉等多角度去体验音乐。在结束部分,教师有意识地拓展茶文化,介绍古往今来人们习惯以茶會友、以茶待客,并让学生学习品茶,保持良好的做客风范。
  (二)引入舞蹈文化,提高身体语言的表现力
  舞蹈是音乐的一种文化性活动,它与音乐都源于生活,都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舞蹈与音乐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构成独特的音乐文化。小学生活泼好动,一直让学生坐着不动地欣赏音乐,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容易被活泼欢快的节奏感染。
  比如在《采茶灯》中,教师没有用反复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而是引入舞蹈文化,鼓励学生想象采茶动作,用身体语言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拔根芦柴花》中,学生模仿拔芦花的动作,在欢快的旋律中有节奏地动作。在教师的语言指引下,学生“拔”的动作由最初的粗鲁逐渐变得细腻、轻盈,体现了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有节奏的舞蹈动作中进一步理解了作品的音乐美。又如在《采茶扑蝶》中,学生跟着音乐分别做出采茶与扑蝶的动作,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跳起扑蝶,表情与动作和谐优美,犹如真的眼前有蝴蝶一般。在不断播放的音乐声中,学生多次尝试采茶与扑蝶的种种动作,在实践中发现、体验音乐韵律与劳动节奏之间的和谐美,逐渐体会劳动人民苦中作乐、不怕吃苦的精神。舞蹈文化的引入,使学生深刻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二、剖析音乐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文化语境中的音乐教学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剖析音乐文化产生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与文化,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服务。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大师,而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消除消极情绪,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挖掘音乐文化中的正能量
  音乐是一种精神食粮,能帮助人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正能量的作品,教师在帮助学生剖析文化音乐背景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欣赏民族音乐《情系江淮》时,教师重点让孩子们欣赏《杨柳青》,让孩子们进一步接触扬州历史中的扬州八怪和扬州小吃,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扬州风景,表达了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
  (二)在音乐实践中提高表现力
  文化与音乐紧紧相连,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音乐的文化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德育品质。比如在歌曲《船歌》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船歌》的音乐可能在什么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可能描写了什么样的海边情景?”学生聆听音乐,仿佛看到了勇敢的船夫们在与海浪搏斗,在奋力划船以躲避巨浪。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鼓励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欣赏音乐后分组展开了讨论。在实际表演时,百花齐放,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有的用歌声表达歌曲情感,领唱齐唱,感情饱满;有的进行表演,表演船夫划船与海浪搏斗的场景;有的在“船夫”号子的带领下,有节奏感地表演竞技划船;还有的学生增加了旁白,进行歌剧式的演出。在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下,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船歌》旋律的美感,而且更加尊敬劳动人民,从船夫们身上学到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善用文化性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
  音乐的种类有很多,不同风格的音乐诞生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不同风格的音乐彰显着不同文化气息。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总之,善用文化性学习方式,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一)音乐是民族的
  比如在《采茶舞曲》中,教师用两种风格分别演唱歌曲,先用普通话演唱,再用浙江方言演唱。学生细细品味两种歌唱方式有什么不同,哪种歌唱方式更优。孩子们纷纷发言,觉得用浙江方言更能表现《采茶舞曲》的獨特韵味。在教学时,教师重点抓住能彰显地方特色的字音“水”“长”“岸”等,让学生模仿练习发音,让学生在分句模唱中感受旋律的柔滑绵长和浙江方言的独特韵味,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与审美意识。
  (二)音乐是国际的
  比如在《茉莉花》教学中,教师分别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比如江苏风格的《茉莉花》,曲调优美、温婉,犹如少女在娓娓诉说;河北民歌《茉莉花》则显现出了刚直、爽朗,似乎是一位爽朗的大嫂在放歌;东北民歌《茉莉花》则像一位大叔,豪放,粗犷。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不同,产生出不同的音乐文化背景,同样的歌曲,展现出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当民族走向国际,在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下,又会有不一样的风格。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对《茉莉花》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伴奏与听众都是外国人,风格多变的《茉莉花》赢得了外国人的阵阵掌声。这也告诉我们,音乐是国际的,音乐确实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总之,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同文化诞生不同的音乐风格。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在欣赏与体验中领会音乐内涵,提高鉴赏水平。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积极的情绪参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与音乐创造力。
  【参考文献】
  杭峰,王志军.浅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与“艺术表现”[J].北方音乐,2020(01):246-247,254.
  宋瑾.从不同语境评析“音乐表演与欣赏的关系”[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9(04):46-56.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将客观世界与理论知识连接起来,在相关教学体系中,生物教学材料不仅包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还包含客观世界的科学认知理论。要想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生物知识,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依靠核心素养推动生物教学活动的发展。本文以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为论述观点,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与教育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入,以
【摘要】从主题出发展开语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把握语篇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在小学阶段,有的教师对语篇教学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例如重视讲解词句含义,注重板块教学等,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效率。文章重点研究了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实践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乡村小学英语主题式语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自主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亲历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满足。自主学习型课堂,主体是学生。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力,则难以开展自主学习。文章围绕数学学习力培养目标展开探究,让学生循序渐进领会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学习力;提升策略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思潮的冲击下,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微课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而且教学过程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因此受到了小学教师的青睐。本文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心,首先对微课模式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微课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应用微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微课教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模
【摘要】基础教育的发展从知识教育转变成了智慧教育,教学目标也逐渐转变成了“育人”。在此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开始使用网络视频,依托信息技术创设立体逼真的教学情境,使较为抽象的作文教学变得更加具体,使教学点更加清晰、形象,真正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语文知识。  【关键词】网络视频;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应用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原有
【摘要】英语是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从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死板地讲解教学内容,缺乏良好的定位和有趣的表达,不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聚焦核心素养,针对构建高效英语阅读课堂,深入分析了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探索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初中英语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代表学生运用语法和语言的能力,还体
【摘要】语音是构成语言学习的基础,学好语音,对于英语听力、口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结合教材“单元知识结构”展开语音教学,把握语言学习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基础性,激活学生的音素意识,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语音辨别以及语音解码能力,为学好英语夯实语音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知识结构;语音教学  学习一门语言,语音是基础。根据课标要求,语音是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语音教学
【摘要】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章结合二年级的教学实例,介绍了组织开展探究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着重介绍了探究情境的创设、探究问题的明确、探究历程的关注及对探究学习的及时反思四个方面,论述了其对学生科学素养塑造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探究;情境;问题;历程;反思  全面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应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