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显得格外重要。毕业生的社会经历、人生经验有限,就业进程不容乐观。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开展十分重要且必要。
教育部2011年11月召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这一数据比2011年增加了20万。这里的数字仅仅指向普通高校,不包括具有同等规模的中职院校、待业的往届毕业生。怎样让规模庞大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开始工作的第一步,是摆在各毕业生及其院校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繁重。
一、 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尾随而来的欧洲次贷危机、部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持续低迷,虽经各国政府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回暖政策与措施,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困境,在今后数年内,预计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较缓。而对于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进出口经济为主,通过外向经济带动内部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国际经济影响较大,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企业人才需求相应减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又由于人才供求的不平衡、历年累积的待就业学生基数大,由此,近几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各地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二、 毕业生的创业困境
在就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很多人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其创业成功率也并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生出来创业往往缺乏创业技能,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高手低,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并且,大学生网络创业由于产品渠道等影响导致失败的情况非常常见,即使成功了获取的利润也较低。
三、基于当前形势的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教育
根据前面对于就业形势、创业困境的简介与分析,并结合毕业生的去向即就业、创业、待业三者必居其一,由此可得大中专院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基于当前形势的就业创业教育,必须系统化地总结往届学生的各方面经验与教训,重视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工程中的现实问题,从而破解就业创业困境。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一方面院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与专业技能,为其顺利就业创业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另一方面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将自身优点、特点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岗位,使之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进行全方位、迅速、有效地对接。
就业创业教育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优化课程模块,使学生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对原有课程的课程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环节设置和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就业创业教育科学合理,使学生重新定位就业创业目标,真实有效地为应届毕业生服务。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入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社交等内容。
时代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新的就业形势,“从一而终”式的就业越来越不受当今大学生的欢迎,但就业不是“快餐”,不是任己为所欲为的事,何况“快餐”也不能保证吃一次就永远不会饿。“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从事一个职业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炼、摔打,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才识、智慧,浅尝辄止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不准成功就差那一点点的坚持。因此,如果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块料,我们并不主张短时间内频繁的更换职业。
(二)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准备要有“两手”, 加强实践环节
就业是一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比拼的竞技,谁的知识储量大,谁的综合能力强,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财富创造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敬业精神、求是求新精神的锻造,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已定目标迈进,人人都能拥有财富,人人都可成为“富豪”。
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做好两个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第一位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是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向,是步入社会后的看家本领,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不伦不类,学而无成;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大学期间还必须要建立自己专业之外或近或远,甚至与自己专业毫无关联的“旁门别类”知识能力体系。社会的竞争是复杂多样的,而单一的知识体系毕竟具有局限性,综合的知识能力体系是成功驾驭未来的利器,多一份知识能力将多一个就业选择,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为当今社会所青睐。
实践是检验知识、提升能力的唯一渠道,实践要见缝插针,讲求实效。时间是“挤”出来的,千万不要为自己的虚度时光找太多借口,有些借口其实你自己都感到很无力。在校期间,很多计划很多想法如果没有及时付诸行动,很可能激情转瞬即逝,时光也在不经意间慢慢溜走。学习一些业外知识技能,真正使自己的知识有所增益,能力有所提升,而不是满足于被动应付,培养自己的正义品质,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入社会实践生活,广泛接触社会现实,不断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端正自己的为人态度,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地让大脑得到缓解和调整,时刻处于高效。实践活动能让人更好地掌握已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课本上、头脑中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实物直观。同时实践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比理论模型中多,因此更具现实性、挑战性,更加注重完备性,对于学生来说也更有教育性和说服性。通过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逐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增长知识、才干,思考变得更成熟,减少创业盲目性。各大中专院校应加强实践环节:一是院校要建立部分实践基地,如创业孵化园、科技产业园、见习实习基地等,鼓励学生到这些园区见习、实习;二是争取社会上的部分企业、社区、部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供学生选择,如社区服务岗位,青年志愿服务岗;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就业创业模拟、面试模拟活动。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纵然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时期,各院校中仍不乏这样的一类学生:他们还未毕业就成为企业或部门争抢的对象,有多家不错的单位可以选择。而同样毕业于对应的该类院校和相同班级的学生则在毕业时较长时间内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中的“滞销品”,造成“滞销”的原因有很多,与人才供求关系、学校的办学质量、师资水平、专业设置等外在因素固然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改变外因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能改变的是内因。因此,与其整天埋怨就业形势不佳,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更具现实意义。
有了前面所说的转变就业观念、趋于求真务实,加强实践环节,毕业生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提升其信息搜集能力,运用诸如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介,提取其中与自己求职意向相关的招聘信息,分析、挖掘其中的应聘要求,为自身求职拓宽范围,使就业成功的可能变大。同时,各媒介所反应的一些亮点、社会诉求、实时变化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亮点,对于有志于进行创业的学生来说,要能够及时抓住这类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自己的想法,将创意转化为实物。
(四)就业创业教育对象不局限于毕业生
关于就业创业的教育对象,绝大部分院校是仅限于应届毕业生,这方面教育的实施者则限于大中专院校的就业部门。鉴于目前的形势,以及学生面临的困境,将就业创业教育范围扩大是有毕业且切实可行的。由于应届毕业生接受就业创业教育的时间较短,对很多具体的就业创业方面的知识获得与实践是很有限的,部分学生甚至是走过场似地对待,而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将教育对象扩大到非毕业生甚至是入学新生,在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期辅以就业创业课程,强化其就业创业的意识,使就业创业主动进行而不是被动采纳,其效果将要远优于现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润宏.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2]贺程.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探析[A].吉林政报2010(02)
[3]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4]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显得格外重要。毕业生的社会经历、人生经验有限,就业进程不容乐观。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开展十分重要且必要。
教育部2011年11月召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这一数据比2011年增加了20万。这里的数字仅仅指向普通高校,不包括具有同等规模的中职院校、待业的往届毕业生。怎样让规模庞大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开始工作的第一步,是摆在各毕业生及其院校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繁重。
一、 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尾随而来的欧洲次贷危机、部分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得持续低迷,虽经各国政府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回暖政策与措施,世界经济仍未摆脱困境,在今后数年内,预计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仍然较缓。而对于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进出口经济为主,通过外向经济带动内部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国际经济影响较大,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企业人才需求相应减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受到很大的影响。又由于人才供求的不平衡、历年累积的待就业学生基数大,由此,近几年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各地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二、 毕业生的创业困境
在就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很多人开始萌生创业的想法。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其创业成功率也并不高,大中专学生毕业生出来创业往往缺乏创业技能,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眼高手低,当创业计划转变为实际操作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创业无异于纸上谈兵。并且,大学生网络创业由于产品渠道等影响导致失败的情况非常常见,即使成功了获取的利润也较低。
三、基于当前形势的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教育
根据前面对于就业形势、创业困境的简介与分析,并结合毕业生的去向即就业、创业、待业三者必居其一,由此可得大中专院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基于当前形势的就业创业教育,必须系统化地总结往届学生的各方面经验与教训,重视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工程中的现实问题,从而破解就业创业困境。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一方面院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与专业技能,为其顺利就业创业提供咨询、建议、帮助;另一方面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将自身优点、特点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岗位,使之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进行全方位、迅速、有效地对接。
就业创业教育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优化课程模块,使学生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对原有课程的课程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环节设置和教学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就业创业教育科学合理,使学生重新定位就业创业目标,真实有效地为应届毕业生服务。在课程体系中要加入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社交等内容。
时代的发展变化带来了新的就业形势,“从一而终”式的就业越来越不受当今大学生的欢迎,但就业不是“快餐”,不是任己为所欲为的事,何况“快餐”也不能保证吃一次就永远不会饿。“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从事一个职业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炼、摔打,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才识、智慧,浅尝辄止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不准成功就差那一点点的坚持。因此,如果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块料,我们并不主张短时间内频繁的更换职业。
(二)使学生明确知识的准备要有“两手”, 加强实践环节
就业是一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比拼的竞技,谁的知识储量大,谁的综合能力强,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财富创造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敬业精神、求是求新精神的锻造,只要坚定不移地朝着已定目标迈进,人人都能拥有财富,人人都可成为“富豪”。
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做好两个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第一位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是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向,是步入社会后的看家本领,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不伦不类,学而无成;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大学期间还必须要建立自己专业之外或近或远,甚至与自己专业毫无关联的“旁门别类”知识能力体系。社会的竞争是复杂多样的,而单一的知识体系毕竟具有局限性,综合的知识能力体系是成功驾驭未来的利器,多一份知识能力将多一个就业选择,复合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为当今社会所青睐。
实践是检验知识、提升能力的唯一渠道,实践要见缝插针,讲求实效。时间是“挤”出来的,千万不要为自己的虚度时光找太多借口,有些借口其实你自己都感到很无力。在校期间,很多计划很多想法如果没有及时付诸行动,很可能激情转瞬即逝,时光也在不经意间慢慢溜走。学习一些业外知识技能,真正使自己的知识有所增益,能力有所提升,而不是满足于被动应付,培养自己的正义品质,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入社会实践生活,广泛接触社会现实,不断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端正自己的为人态度,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地让大脑得到缓解和调整,时刻处于高效。实践活动能让人更好地掌握已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课本上、头脑中的理论模型转化为实物直观。同时实践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比理论模型中多,因此更具现实性、挑战性,更加注重完备性,对于学生来说也更有教育性和说服性。通过就业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逐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增长知识、才干,思考变得更成熟,减少创业盲目性。各大中专院校应加强实践环节:一是院校要建立部分实践基地,如创业孵化园、科技产业园、见习实习基地等,鼓励学生到这些园区见习、实习;二是争取社会上的部分企业、社区、部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供学生选择,如社区服务岗位,青年志愿服务岗;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就业创业模拟、面试模拟活动。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纵然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时期,各院校中仍不乏这样的一类学生:他们还未毕业就成为企业或部门争抢的对象,有多家不错的单位可以选择。而同样毕业于对应的该类院校和相同班级的学生则在毕业时较长时间内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中的“滞销品”,造成“滞销”的原因有很多,与人才供求关系、学校的办学质量、师资水平、专业设置等外在因素固然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改变外因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能改变的是内因。因此,与其整天埋怨就业形势不佳,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更具现实意义。
有了前面所说的转变就业观念、趋于求真务实,加强实践环节,毕业生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提升其信息搜集能力,运用诸如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介,提取其中与自己求职意向相关的招聘信息,分析、挖掘其中的应聘要求,为自身求职拓宽范围,使就业成功的可能变大。同时,各媒介所反应的一些亮点、社会诉求、实时变化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亮点,对于有志于进行创业的学生来说,要能够及时抓住这类信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自己的想法,将创意转化为实物。
(四)就业创业教育对象不局限于毕业生
关于就业创业的教育对象,绝大部分院校是仅限于应届毕业生,这方面教育的实施者则限于大中专院校的就业部门。鉴于目前的形势,以及学生面临的困境,将就业创业教育范围扩大是有毕业且切实可行的。由于应届毕业生接受就业创业教育的时间较短,对很多具体的就业创业方面的知识获得与实践是很有限的,部分学生甚至是走过场似地对待,而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将教育对象扩大到非毕业生甚至是入学新生,在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期辅以就业创业课程,强化其就业创业的意识,使就业创业主动进行而不是被动采纳,其效果将要远优于现行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润宏.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2]贺程.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探析[A].吉林政报2010(02)
[3]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4]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