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长江航运持续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开发、建设和发展泸州长江“黄金水道”,将其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作为重点建设的长江干线的主要港口之一。这标志泸州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2006年,泸州港实现货物吞吐量1.45亿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内河大港,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亿吨大港口之一。这意味着泸州“黄金水道”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然而,泸州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泸州港口经济发展及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航道发展战略中地位的提升,都离不开泸州“黄金水道”形象的塑造。因此,紧抓机遇,加强泸州“黄金水道”形象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黄金水道”形象的涵义
“黄金水道”形象是由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印象。具体可以分解为实力形象、文化形象、人才形象和品牌形象。实力形象是“黄金水道”形象存在的物质性基础,主要包括“黄金水道”建设基础设施体系;港口吞吐量、船舶、泊位的数量和规模;黄金水道港口城市地理位置、经济实力、旅游资源、临江工业及其沿江绿化等。文化形象主要包括航运使命、宗旨、航运精神、员工仪表形象和城市港口文化等,是“黄金水道”形象的精髓所在。人才形象主要包括人才队伍结构、科技文化水平、管理水平、工作能力。品牌形象即特色优势,是组织形象的生命线。“黄金水道”形象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必须使每一个要素都产生效应。
二、泸州港口经济发展离不开“黄金水道”形象建设
港口经济是指以港口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以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以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临港工业、港航、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共同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随着水运的升温,泸州港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泸州“黄金水道”的形象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泸州“黄金水道”实力形象看,泸州不沿海不沿边却沿江,历来以水而兴。泸州境内有长江、沱江、赤水河等河流航道18条,总通航里程1000多公里,其中长江泸州段136公里,占长江四川段的53%。长江是泸州“引进来、走出去”的最佳自然通道。泸州港自古就是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及通联长江中下游水上运输的重要口岸,是四川省唯一的国家二类水运口岸和第一大港,是长江黄金水道上游的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三峡库区上游影响区,拥有大小泊位181个,其中,可停靠千吨级以上船舶的泊位31个,货运码头106座,已建成一期年吞吐2.5万标箱、20万吨重件的直立式多用途集装箱码头一个,拥有超长途客运中心和四川省唯一的出海口岸——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泸州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以来,已有多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在码头周边设厂,拉动了泸州产业经济发展。泸州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和航运优势,才得以进入川渝合作核心圈,立足港口招商引资,加快大型临港工业建设,拉长化工、能源产业链,实施化工、机械、酿酒、古叙煤田开发等大项目,发展仓储、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推动港口经济飞速前进。
截至2006年12月3l日,泸州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为3.8万标箱,泸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泸州市共接受申报进出口报关单3456份,货值达3.06亿美元(不含二次转关货物),两税征收突破人民币6.5亿元。泸州已经成为长江上游除重庆以外水运能力最大的港口城市。事实证明,“黄金水道”形象为泸州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了无形资产和内在的精神支撑,为泸州港口经济全面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对于打造泸州港口城市,促进泸州地方经济腾飞,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从泸州“黄金水道”文化形象看,加强文化建设,把泸州“黄金水道”打造为文明航道、安全航道,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泸州航道局被评为“最佳文明单位”。这为促进泸州航运、商贸和旅游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文明泸州、和谐泸州和富强泸州,使泸州走向世界,打造“港口城市”、发展“港口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塑造“黄金水道”形象 发展泸州港口经济
塑造“黄金水道”形象,应以规划为龙头,建设为基础,管理为保障,创新为活力,发展为目的,形象添魅力,充分体现泸州经济文化特色和泸州“黄金水道”独特形象。
(一)加强泸州港口总体规划,调整港口功能布局
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和合理化是发挥港口功能、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港口布局的完善和港口功能的拓展是长江港口作用发挥的基本保证。应强化“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意识,把泸州港口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与港口建设密切结合起来,贯彻“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以规划带项目,推进港口的综合开发,进行合理分工,提升港口功能,促进泸州与长江其他港口的联合与协作;实现泸州港口结构升级,使泸州港口布局趋向规范化、合理化、集约化,确保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陆域和水域资源。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泸州长江码头点多线长,设施设备落后,集约化程度低。为优化运力结构,加大运力发展,提高运输效益,增强泸州港口的辐射能力,促进泸州港口经济迅猛发展与长江航运的良性互动,应继续加快泸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着力抓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泸州集装箱码头建设为重点,把二期工程建设好,打造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地区主要集装箱中心和现代化大宗散货中转港,发挥它在推进“以港兴市”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随着泸州长江“黄金水道”地位的凸显,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大型船舶驶入,导致运输船舶供不应求。因此,应全面适应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泸州长江运输船舶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和专业化进程,淘汰老旧船舶和安全性能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船舶,重点发展泸州直达运输船舶、内河集装箱内支线运输船舶、内河大宗散货运输船舶。第三,应加强泸州长江航道建设和治理工程,提高航道尺度,扩大通过能力,确保航道畅通安全,为深水码头建设创造条件。第四,加快公路、铁路集疏运通道和连接线的建设,为码头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使物资能够及时集散。为此,应完善泸州集装箱码头与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的衔接,使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铁路或高速公路匝道,初步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航运物流体系,为发挥泸州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构建交通骨架。第五,加快实施以泸州航标、测量系统、信息化及航道站房、码头工程为主的航道生产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泸州长江水域的污染监视监测设备、污染控制清除设施等。
(三)完善港口管理体制
应根据泸州长江港口特点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港口自身的管理体制。泸州长江航务管理局和航道局应运用宏观管理方式,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文明执法行为规范,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泸州历史文化特点、符合泸州资源特点和泸州民情的港口管理体制。一方面,提高泸州长江航道维护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长江航道的保障服务体系,加强泸州长江航务管理局和航道局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长江航运应急反应体系,提高处理危机公关的管理水平和艺术。特别是长江泸州段的合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生两次翻船事故,伤亡人数众多,而且在同一码头。这样以血为沉痛代价的航运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公众对于泸州“黄金水道”形象的美誉度、和谐度、忠诚度。应以前车之鉴,为后事之师,走出翻船阴影,进行一项长期的成功的危机公关管理战略。一定要做好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将危机遏止在萌芽中。同时,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调整和完善搜救站点布局,健全泸州长江干线搜救体系,提高污染监视监测和控制清除管理水平。
(四)港口资源整合
泸州拥有亚洲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甲基纤维生产线,是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城市,化工业是泸州市的支柱产业。泸州集装箱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加上四川省丰富的货源和泸州本地产品,泸州市化工业和新兴的物流业、旅游业已成为泸州市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凸显泸州“黄金水道”形象魅力,应有效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招商引资,积聚港口优势实力和地域特色,整合泸州现有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理清泸州港口产业布局总体思路,突出产业特色、优势和重点,以具有较强港口指向性和规模指向性的支柱产业--重化工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新兴的物流业和沿江旅游业为重点,以其他产业为支撑,打造泸州临港产业品牌,把泸州建设成为长江上游能源化工集聚基地和四川省化工进出口基地、西南地区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使泸州境内长江沿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打造泸州现代化港口新形象。
(五)推进水运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开展泸州长江水运行业创新工作、大力发展IT行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航道,是提高长江水运效益的必然选择。因此,应强化创新意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泸州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开发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探索泸州长江水运资源保护、航道整治技术、疏浚技术和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技术等科学运用的有效途径。应重点开展泸州长江航运信息化、数字航道、水运安全保障和航道整治技术等专项攻关,加快水运行业由传统性向现代产业的转型过程。与此同时,以科技为先导,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数据高速传输为平台,建立安全监管、救助服务体系,完善长江船岸VHF遇险安全通信网,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客渡船GPS监控系统和以光纤通信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干线传输网,建设覆盖泸州长江全线、港口之间互动的航运信息网络,搭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智能航运工程,大幅提高通航安全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总之,在制定泸州港口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泸州“黄金水道”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战略中体现泸州“黄金水道”形象的特色。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
(责任编辑:文峰)
一、“黄金水道”形象的涵义
“黄金水道”形象是由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印象。具体可以分解为实力形象、文化形象、人才形象和品牌形象。实力形象是“黄金水道”形象存在的物质性基础,主要包括“黄金水道”建设基础设施体系;港口吞吐量、船舶、泊位的数量和规模;黄金水道港口城市地理位置、经济实力、旅游资源、临江工业及其沿江绿化等。文化形象主要包括航运使命、宗旨、航运精神、员工仪表形象和城市港口文化等,是“黄金水道”形象的精髓所在。人才形象主要包括人才队伍结构、科技文化水平、管理水平、工作能力。品牌形象即特色优势,是组织形象的生命线。“黄金水道”形象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必须使每一个要素都产生效应。
二、泸州港口经济发展离不开“黄金水道”形象建设
港口经济是指以港口为中心,以城市为载体,以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以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临港工业、港航、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共同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随着水运的升温,泸州港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泸州“黄金水道”的形象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泸州“黄金水道”实力形象看,泸州不沿海不沿边却沿江,历来以水而兴。泸州境内有长江、沱江、赤水河等河流航道18条,总通航里程1000多公里,其中长江泸州段136公里,占长江四川段的53%。长江是泸州“引进来、走出去”的最佳自然通道。泸州港自古就是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及通联长江中下游水上运输的重要口岸,是四川省唯一的国家二类水运口岸和第一大港,是长江黄金水道上游的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三峡库区上游影响区,拥有大小泊位181个,其中,可停靠千吨级以上船舶的泊位31个,货运码头106座,已建成一期年吞吐2.5万标箱、20万吨重件的直立式多用途集装箱码头一个,拥有超长途客运中心和四川省唯一的出海口岸——泸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泸州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以来,已有多家投资上亿元的企业在码头周边设厂,拉动了泸州产业经济发展。泸州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和航运优势,才得以进入川渝合作核心圈,立足港口招商引资,加快大型临港工业建设,拉长化工、能源产业链,实施化工、机械、酿酒、古叙煤田开发等大项目,发展仓储、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推动港口经济飞速前进。
截至2006年12月3l日,泸州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为3.8万标箱,泸州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泸州市共接受申报进出口报关单3456份,货值达3.06亿美元(不含二次转关货物),两税征收突破人民币6.5亿元。泸州已经成为长江上游除重庆以外水运能力最大的港口城市。事实证明,“黄金水道”形象为泸州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了无形资产和内在的精神支撑,为泸州港口经济全面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对于打造泸州港口城市,促进泸州地方经济腾飞,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
从泸州“黄金水道”文化形象看,加强文化建设,把泸州“黄金水道”打造为文明航道、安全航道,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泸州航道局被评为“最佳文明单位”。这为促进泸州航运、商贸和旅游等产业的有机结合,实现文明泸州、和谐泸州和富强泸州,使泸州走向世界,打造“港口城市”、发展“港口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塑造“黄金水道”形象 发展泸州港口经济
塑造“黄金水道”形象,应以规划为龙头,建设为基础,管理为保障,创新为活力,发展为目的,形象添魅力,充分体现泸州经济文化特色和泸州“黄金水道”独特形象。
(一)加强泸州港口总体规划,调整港口功能布局
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和合理化是发挥港口功能、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港口布局的完善和港口功能的拓展是长江港口作用发挥的基本保证。应强化“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意识,把泸州港口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与港口建设密切结合起来,贯彻“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以规划带项目,推进港口的综合开发,进行合理分工,提升港口功能,促进泸州与长江其他港口的联合与协作;实现泸州港口结构升级,使泸州港口布局趋向规范化、合理化、集约化,确保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陆域和水域资源。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泸州长江码头点多线长,设施设备落后,集约化程度低。为优化运力结构,加大运力发展,提高运输效益,增强泸州港口的辐射能力,促进泸州港口经济迅猛发展与长江航运的良性互动,应继续加快泸州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着力抓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以泸州集装箱码头建设为重点,把二期工程建设好,打造名副其实的长江上游地区主要集装箱中心和现代化大宗散货中转港,发挥它在推进“以港兴市”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随着泸州长江“黄金水道”地位的凸显,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大型船舶驶入,导致运输船舶供不应求。因此,应全面适应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泸州长江运输船舶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和专业化进程,淘汰老旧船舶和安全性能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船舶,重点发展泸州直达运输船舶、内河集装箱内支线运输船舶、内河大宗散货运输船舶。第三,应加强泸州长江航道建设和治理工程,提高航道尺度,扩大通过能力,确保航道畅通安全,为深水码头建设创造条件。第四,加快公路、铁路集疏运通道和连接线的建设,为码头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使物资能够及时集散。为此,应完善泸州集装箱码头与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的衔接,使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铁路或高速公路匝道,初步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航运物流体系,为发挥泸州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构建交通骨架。第五,加快实施以泸州航标、测量系统、信息化及航道站房、码头工程为主的航道生产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泸州长江水域的污染监视监测设备、污染控制清除设施等。
(三)完善港口管理体制
应根据泸州长江港口特点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港口自身的管理体制。泸州长江航务管理局和航道局应运用宏观管理方式,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文明执法行为规范,积极探索和完善适应泸州历史文化特点、符合泸州资源特点和泸州民情的港口管理体制。一方面,提高泸州长江航道维护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长江航道的保障服务体系,加强泸州长江航务管理局和航道局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长江航运应急反应体系,提高处理危机公关的管理水平和艺术。特别是长江泸州段的合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生两次翻船事故,伤亡人数众多,而且在同一码头。这样以血为沉痛代价的航运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公众对于泸州“黄金水道”形象的美誉度、和谐度、忠诚度。应以前车之鉴,为后事之师,走出翻船阴影,进行一项长期的成功的危机公关管理战略。一定要做好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等一系列工作,将危机遏止在萌芽中。同时,实施巡航救助一体化,调整和完善搜救站点布局,健全泸州长江干线搜救体系,提高污染监视监测和控制清除管理水平。
(四)港口资源整合
泸州拥有亚洲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甲基纤维生产线,是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城市,化工业是泸州市的支柱产业。泸州集装箱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加上四川省丰富的货源和泸州本地产品,泸州市化工业和新兴的物流业、旅游业已成为泸州市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凸显泸州“黄金水道”形象魅力,应有效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招商引资,积聚港口优势实力和地域特色,整合泸州现有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理清泸州港口产业布局总体思路,突出产业特色、优势和重点,以具有较强港口指向性和规模指向性的支柱产业--重化工业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新兴的物流业和沿江旅游业为重点,以其他产业为支撑,打造泸州临港产业品牌,把泸州建设成为长江上游能源化工集聚基地和四川省化工进出口基地、西南地区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使泸州境内长江沿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带,打造泸州现代化港口新形象。
(五)推进水运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开展泸州长江水运行业创新工作、大力发展IT行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航道,是提高长江水运效益的必然选择。因此,应强化创新意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泸州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开发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探索泸州长江水运资源保护、航道整治技术、疏浚技术和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技术等科学运用的有效途径。应重点开展泸州长江航运信息化、数字航道、水运安全保障和航道整治技术等专项攻关,加快水运行业由传统性向现代产业的转型过程。与此同时,以科技为先导,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数据高速传输为平台,建立安全监管、救助服务体系,完善长江船岸VHF遇险安全通信网,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客渡船GPS监控系统和以光纤通信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干线传输网,建设覆盖泸州长江全线、港口之间互动的航运信息网络,搭建统一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智能航运工程,大幅提高通航安全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总之,在制定泸州港口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泸州“黄金水道”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战略中体现泸州“黄金水道”形象的特色。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
(责任编辑: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