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强化学习动机,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14-01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的内在驱动力。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高动机者比低动机者倾向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和维持其英语学习动机,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 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指的是有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潘, 2004)。它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包括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为了达到该目的而做的努力。而学习动机是指引导学生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莫, 2002),也同样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的需要,二是外在的诱因。奥苏倍尔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项性的关系”(王,2007)。学习产生动机,动机又能促进学习,二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从内因出发,只有激发兴趣培养动机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活动的展开。
2 学习动机的类型
不同的学习动机必然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的强度又必然影响着学习的最终成果。在学习动机的区分上,Brown(1981)列出了三点:1.整体性动机,即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2.情境性动机,即对自然情况下外语学习的动机,如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浓厚的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3.任务型动机,即针对具体学习任务而产生的不同动机,如学习者为了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等。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动机又可以分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促成个体采取某种行为可能是出于内部动机也可能是外部动机。例如,单纯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获得某一职位,可以被看做是外部动机;而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本身产生了兴趣,学习是为了在该行动中获得满足,该行为则是出于内部动机。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学习往往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区分并不十分明显。
3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有了学习动机并不一定会促成实质性的学习行为,或者学习行为难以在长时间内延续下去。有时候,学生明知道采取某种学习方法可以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却并不一定會去做,而有的学生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往往难以坚持下去,这些问题从教学法的角度分析,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从内因来看,一般来说有两点,1)与目标本身赋予的价值有关,即目标任务所赋的价值越大,它给予个体的激励越大,因而个体越趋向于决定去完成这项任务,并愿意付出努力。2)与个体相关的因素,涉及到学习者个体对自身行为的分析能力和控制能力等诸多方面。从外因方面看,主要是取决于环境因素,涉及到教学的硬件环境如教材,设施等,以及教学软环境如教师的个体水平,教学方法,授课技巧等。在分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各个方面,不难的出结论——要最大化发挥这些因素的正面作用,尽可能的避免负面作用,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途径
通过对学习动机理论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1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
英语学习并非朝夕之事,很多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他们难以长期坚持。要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持久,就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并将这种认识内化成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当前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期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英语是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采取的应试策略,而非在语言活学活用上下功夫,而这样的做法势必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作为教师,可以跳出英语学习的范畴,以英语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世界的丰富多彩,提高英语的魅力,以此帮助学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机。
4.2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目的型动机往往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事实证明在具体某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强化目的型动机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有长期目标,还要有合理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的实现可以加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内在动机也会随之增强。
4.3 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策略,而学习策略又影响着学习效果。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仍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单纯的词汇积累,他们往往抱着词典死记硬背,但最终效果甚微。而实际上,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4 科学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采取激励的手段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成果,一方面可以确定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进而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激起上进心,激发学习动机。而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及时、公正的评价。当今学生个性十足,自尊心强。教师在予以评价的时候应注意采取激励的手段,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
5 小结
本文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分析了学习动机的构成、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途径;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有效提高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菽.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 杜福兴. 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写作.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7).
[3]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 莫雷. 教育心理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5] 王学红. 论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和培养. 中国成人教育. 2007(2).
【关键词】 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014-01
英语学习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的内在驱动力。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高动机者比低动机者倾向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和维持其英语学习动机,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 学习动机
所谓动机,指的是有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潘, 2004)。它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包括对某种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为了达到该目的而做的努力。而学习动机是指引导学生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莫, 2002),也同样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的需要,二是外在的诱因。奥苏倍尔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决非一种单项性的关系”(王,2007)。学习产生动机,动机又能促进学习,二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须从内因出发,只有激发兴趣培养动机才能有效促进学习活动的展开。
2 学习动机的类型
不同的学习动机必然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的强度又必然影响着学习的最终成果。在学习动机的区分上,Brown(1981)列出了三点:1.整体性动机,即对外语学习的一般态度;2.情境性动机,即对自然情况下外语学习的动机,如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浓厚的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3.任务型动机,即针对具体学习任务而产生的不同动机,如学习者为了通过某一考试,获得某一职位等。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习动机又可以分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促成个体采取某种行为可能是出于内部动机也可能是外部动机。例如,单纯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获得某一职位,可以被看做是外部动机;而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本身产生了兴趣,学习是为了在该行动中获得满足,该行为则是出于内部动机。实践证明,大多数的学习往往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区分并不十分明显。
3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有了学习动机并不一定会促成实质性的学习行为,或者学习行为难以在长时间内延续下去。有时候,学生明知道采取某种学习方法可以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却并不一定會去做,而有的学生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往往难以坚持下去,这些问题从教学法的角度分析,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从内因来看,一般来说有两点,1)与目标本身赋予的价值有关,即目标任务所赋的价值越大,它给予个体的激励越大,因而个体越趋向于决定去完成这项任务,并愿意付出努力。2)与个体相关的因素,涉及到学习者个体对自身行为的分析能力和控制能力等诸多方面。从外因方面看,主要是取决于环境因素,涉及到教学的硬件环境如教材,设施等,以及教学软环境如教师的个体水平,教学方法,授课技巧等。在分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各个方面,不难的出结论——要最大化发挥这些因素的正面作用,尽可能的避免负面作用,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途径
通过对学习动机理论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4.1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
英语学习并非朝夕之事,很多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他们难以长期坚持。要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持久,就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并将这种认识内化成他们的学习动力。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当前学习英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期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英语是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采取的应试策略,而非在语言活学活用上下功夫,而这样的做法势必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作为教师,可以跳出英语学习的范畴,以英语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世界的丰富多彩,提高英语的魅力,以此帮助学生保持强大的学习动机。
4.2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目的型动机往往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事实证明在具体某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强化目的型动机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有长期目标,还要有合理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的实现可以加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内在动机也会随之增强。
4.3 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制约着学习策略,而学习策略又影响着学习效果。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仍认为英语学习就是单纯的词汇积累,他们往往抱着词典死记硬背,但最终效果甚微。而实际上,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4 科学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采取激励的手段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成果,一方面可以确定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进而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激起上进心,激发学习动机。而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及时、公正的评价。当今学生个性十足,自尊心强。教师在予以评价的时候应注意采取激励的手段,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
5 小结
本文从学习动机理论出发,分析了学习动机的构成、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途径;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有效提高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菽.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 杜福兴. 学习动机与大学英语写作.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7).
[3]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 莫雷. 教育心理学.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5] 王学红. 论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和培养. 中国成人教育.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