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来源 :财经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迄今为止还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针对当前的争论,本文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主流计量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结论对长三角地区继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协整;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6)03—0091—05
  
  一、文献综述
  
  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迄今为止还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在国内外文献中,大体上存在三种观点:促进论、条件促进论、无效论。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命题的理论。Chenery、Bruno、Mckinnon(1962)的两缺口理论(Twogap)论证了资本从国外的流人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1]Romer(1986),Ethier(1982)的内生增长理论、Lucas(1988)的外部驱动增长学说均支持了外资能够引起经济长期增长的命题。[2]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经济学者根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别对促进论提出了许多置疑,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系列条件基础上的;Barro、Martin(1995)通过对内生增长理论的拓展认为,通过某些渠道,外国直接投资才能对经济产生长久的影响;[3]Balasubramanyan(1996)、Leh—man(1999)、Dayal—Gulati(2000)、Husain(2000)、Groppand(2000)、Zhang(2001)通过放松以前模型的约束条件,认为FDI促进经济增长并不是自动的,是建立在一些条件上的,并认为这些条件中,东道国人力资本状况、贸易条件、金融自由化程度最为关键;L3JSatya(2004)、Paul(2004)、Congtruong(2004)通过建立模型认为,在东道国储蓄率小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再投资率且人口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的流人可以产生一个长期持久的经济效益。另外Stoker(1999)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建立在一些非常严格的假设条件下的,而这些严格的条件在现实中完全不存在,所以,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联系。[4]
  由于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样本原因,经济学者们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Blomstron(1994)、Olofdotter(1998)、Mina(2004),Baliamoune(2004),lute(2004),Beata<2004),Smarzynska(2004),Javorcik(2004)等学者用OLS方法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较大的影响。[5]Laure(2004)、Alfar092004),Chanada(2004)以1975 1995年跨国数据为基础的研究表明在发达的金融市场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才起作用.[5]Giulietfi,Mecorriston,Osborne(2004)通过对香港食物部门的面板数据研究得出,在外商参股的企业中,产权清晰的企业的边际产出较大。[6]Bahsub-ramanyam(1996)、Borensztein(1998)用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认为,人力资本与FDI的联系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Renelt(1992)实证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实质的联系。[7]Khaled(2005)、Elmaubzini(2005)、Samir(2005)、Saddi(2005)实证认为,在发展中国家,FDI对经济增长是不起作用的,其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缺乏和人力资本的缺乏。[7]Benson(2004)、Durham(2004)用80个国家的1979—1998的数据研究发现,FDI对经济没有明显的直接作用;ESiHaddad(1993)、Harrison(1993,1996)对墨西哥和东欧的实证表明,FDI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消极的影响,其原因就是FDI尽管带来了技术上的好处,但同时带来了竞争,且竞争的消极作用超过了技术上的好处。[8-10]
  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JordanShan和ChongHsiao(2002),认为经济增长与FDI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而经济增长对FDI的影响要大于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7]XiaowenTian,ShuangLinLin(2004)采用中国30个省1985~2000午的面板数据分析认为FDI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较高FDI的省份有着较快的技术升级和较快的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是FDI增长的原因。[8]单俏颖(2004)、李丽(2002)、叶莉(2004)以外商直接投资与GDP为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陈浪南(2002)以OLS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某些经济变量有影响,但不是对所有的经济变量有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跨国(地区)横截面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等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由于选取跨国(地区)截面数据没有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异质性,即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等,可能会导致虚假的结论,并且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OLS回归,只能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有关系,并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是利用单个国家(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等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分析等,这种方法避免了变量的非平稳而引起的虚假回归;三是利用跨国(地区)的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能克服不同国家(地区)的异质性问题。因此,后两种方法现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主流方法。
  尽管有学者对中国整体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不同结论,[11]”但是运用主流方法对中国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较少,且由于全国各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各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可能与全国整体的外 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因此本文利用ADF检验、Johansen检验和Granger检验,对长三角的FDI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二、检验模型
  
  由于本文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具有非乎稳性,因此我们先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平稳性检验,若为非平稳,就采用协整检验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是无效的。[3]
  


  


  
  


  从表4可以看出,LGDP不是LFDI的Granger原因,但LFDI是LGDP的Granger原因。即长三角的外商直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长三角的经济增长不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这一点与长三角的经济现状是相符合的,长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原因是其良好的人文与地理环境、优惠的政策以及健全的制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长三角1981—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它们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长三角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尽管各自的增长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方程(2)的协整回归结果来看,当期外商直接投资变动一个百分点,在长期会带来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的同方向变动,即经济增长的外商直接投资弹性为0.3,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直接从需求上刺激了GDP的增长;另外在滞后一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变动一个百分点长期中可以带来经济增长0.57个百分点的同向变动,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外溢作用需要一年的周期,才通过供给方刺激经济增长,且这种作用比需求刺激作用要大。总体来说,长三角的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得越多,经济增长会越快。
  2.双变量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表明:长三角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的关系;即外商直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原因。所以长三角要进一步发展,吸引外资是必不可少的,但单纯经济总量增长不足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应该从制度建设着手,注重改善投资的硬软环境。
  
  (二)建议
  由于长三角的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外商直接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另外制度建设是该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所以长三角要实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必要的。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增强政府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鼓励引进国外服务业的现代化理念和技术手段,改善结构,提高水平;(2)拓展招商引资思路,探索新的招商渠道,并结合长三角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重大项目,引进投资者;(3)完善市场规范,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高度法制化的市场体系。
  
  注释:
  ①具体检验方程见张晓桐:《计量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PI80
  ②长三角城市包括上海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搴州、无锚、常州,南通、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本文的具体数据全部来自各地的统计年鉴(1981—2004)中PDI与CnP的直接加总。
  
  参考文献:
  [1] Khaled Elmawazinl, Samir Saadi. Does FDI Imply ProductivityGrowth for the Host Economy? [J]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of Business,combfige,2005(3). Vol. 6, pg.85-91.
  [2] Beam Smarzynska Javorcik.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n Search of Spillovers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Nashville:2004(6). Vol. 94, pg 605.
  [3 ] Mina N Baliamorme - Latz.Does FDl Contribute to Economicgrowth? [J]. Business Eonomics . Washington,2004(4), Vol.39. pR 49 - 57.
  [4] Stoker,H. Growth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 Economic Growth- Myth or Reality? [J] Working Paper ,1999,University of lnns-bruek.
  [5] Saltz. S.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hird World: Theory and Evi-dence [J], Rivies Intemaziouale di Scienzc Economiche e Com-mercia, 1998(7), Vol. 39, pg617.
  [6] Satyapanl, Cong N Trnougong. Foreign Capital and EconomicGrowth [J], Australian Econom/c papers, Oxford: 2004 (12),Vol. 43, pg. 396.
  [7] Xiaowen Tian,Shuanglin lin ,Vailo 1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Evidencefrom China [J]. Post Communist Ecommles. Ahingdon: 2004(12) Vol. 16, pg. 497.
  [83 Laura Alfaro, Areendan Chanda, Sebnem Kalemli - Ozcan, SelinSayek:. FDI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local financialmarkets II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msterdam. 2004(11) Vol. 64, pg. 89.
  [9] M Giulietti,S Mccomston,P Osborn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he UK:Evidence from a die, aggregated panel of the UK food sec-tor[J] ,Applied Economies ,London 2004(4) ,Vol. 36 ,pg653.
  [10] J Benin Durham.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he Effects of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and Equity 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 on E-conomic Growth [J], European Eeonomic Review: Amsterdam,2004(4), Vol.48, pg.285.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学中的收入导向型商品和价格导向型商品的关系是:收入导向型商品未必是价格导向型商品,但价格导向型商品一定是收入导向型商品当收入导向型商品中的正常商品被成功地赋予了可广泛接受的文化价值内涵时,它便具有了价格导向型商品的必需品性质,此时,商品的需求对价格水平不敏感,商品的需求量在高价格水平上会呈现出显著增大的趋势这一规律的经济含义是,企业要维持高价格条件下商品的旺盛需求,必须要善于挖掘和创新
期刊
摘 要:FDI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产业集聚、制度创新等积极效应。也带来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挤出”内资企业、冲击我国经济等消极效应。应扬长避短,发挥FDI更持久的积极效应,并在中部崛起中吸收有益经验,实现协调发展。  关键词:FDI;正相关;类聚效应;引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1-0057-05    
期刊
摘 要:已有的研究结果说明会计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从盈余等于经营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之和这一新的视角切入,以实证的方法对沪深两地上市的A股公司进行三大样本检验并通过建立股票报酬与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回归方程,利用应计利润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对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做比较,结果表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要大于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  关键词:股票报酬;会计盈余;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
期刊
摘 要:射幸合同具有双务性、履行的不确定性和对价的不均衡性等特点。作为典型的射幸合同,保险合同具有射幸合同的基本特征,但又与其它射幸合同有一定的区别。保险合同的射幸性是引发保险合同道德风险的原因之一,而免责条款则是避免道德风险的制度保障,有其天然的合理性。我国《保险法》第18条有关“免责条款效力”的规定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免责条款的正当性,应当予以修正。  关键词:射幸合同;道德风险;免责条款;正当
期刊
摘要: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时普遍面临货币错配,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在定性考察了我国货币错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1985-2006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两个VAR模型,对我国货币错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汇率制度选择对货币错配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经济增长速度;再次是贸易顺差程度。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提出了管理和控制我国货币错配的四项政策建议。  
期刊
摘 要:通过构建我国产险公司资产风险资本额的测算模型,比较VaR估计方法后选择Delta-EWMA方法估算资产风险系数,对产险公司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货币市场投资暴露的风险大,其资产风险资本额比例远高于其资产持有量比例。  关键词:资产风险;风险系数;风险资本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2-0057-04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从资源配置层面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高校在区域间分配的不均、高等教育资金在校际间的分配不公平引起的。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可采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财政手段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套的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财政政策  中
期刊
摘 要:基于产权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新兴资本市场上,司法体系如何影响会计准则执行及其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采纳作了解释研究表明,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缺乏足够的自我实施特征,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为了改善投资者保护,各个国家通过修订法律条文或与本国一贯采用的GAAP加以协调成为其主要的途径与本国GAAP协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会计准则的自我实施能力,而修订本国法律条文则主要是强调司法机制保证会计准则的执行对不
期刊
摘要:司法预算是整个司法制度与司法程序运行的物质基础,司法预算的审批、编制、分配以及监督对于实现司法独立以及提高司法质量都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司法预算在审批、编制、分配以及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司法的公信力和公正度,有必要在借鉴域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被立的、由中央统一负责的司法预算审批机制,合理的司法预算分配体系以及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以提高我国司法机关的司法
期刊
摘 要:以2003~2005年因连续两年亏损被ST的79家公司为对象,从投资对现金流敏感度的变化和投资战略的调整两方面对财务困境企业的资本投资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陷入困境后的企业因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而遭受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与缩减投资规模相比,财务困境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更有利于其走出困境  关键词:财务困境;资本投资;融资约束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