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纳”并不是“笑着纳”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看过蓝苹和王莹演戏,而且对王莹演出的扮相提出了批评。
  蓝苹,即江青,人们对她的故事耳熟能详,不必多作介绍。王莹(1915——1974),安徽芜湖市人,是一位从逃婚的童养媳成长起来的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作家。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积极参加左翼影剧活动,主演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影片《铁板红泪落》、《女性的呐喊》、《同仇》、《自由神》;主演了《赛金花》、《酒后》、《少奶奶的扇子》等大量话剧。抗日战争中,她和金山带领演剧队赴香港、新加坡、马来亚演出募捐,支援祖国抗战;1942年赴美留学,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产生了巨大影响;与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史沫特莱过从甚密,结下了深厚友谊;还把抗日名剧《放下你的鞭子》演进白宫。后来受到麦卡锡主义迫害,1955年回到祖国。“文革”中被迫害而死。她创作了长篇小说《宝姑》、《两种美国人》以及一批散文、随笔小品,被誉为“文艺明星”,也是一位才情并茂的作家。
  谈起鲁迅观看蓝苹和王莹演戏,有人可能会联想到《赛金花》的演出。因为王莹当年主演过《赛金花》,而鲁迅著文批评过《赛金花》剧本,“文革”开始,旧事重提,把鲁迅对《赛金花》的批评翻出来横扫了一批人。而且,蓝苹和王莹有过《赛金花》的主角之争,一度还很热闹。揭批“四人帮”时,又把两人的主角之争列为蓝苹对王莹心生怨恨,直至把王莹迫害致死的动因。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但是,这种联想是一个错觉。因为《赛金花》的正式演出是在1936年11月19日,而一个月前,即10月19日鲁迅先生已经逝世了!鲁迅观看蓝苹和王莹演的是另一出戏,他的善意的批评当时也并未形成文字见诸报端,而是在逝世后,才由一位当事人公布出来。
  鲁迅看的那出戏是《钦差大臣》,时间是批评《赛金花》的前一年,即1935年。
  ?笏 老戏新排,《钦差大臣》搬上中国舞台
  1836年,俄罗斯戏剧舞台上,演出了一台讽刺喜剧。剧情是在远离首都的外省一个市镇上,从彼得堡来的一位名叫赫列斯塔科夫的年轻人,被市长及太太、小姐、一群官吏包围着,人们竞相巴结他、奉承他,甘愿“借钱”给他,市长的太太和小姐还争风吃醋,与他调情。这一切缘于一个巨大的误会:把这个游荡的青年当作了微服私访的钦差。当真正的钦差驾到的时候,舞台上一片愕然,而观众席上却爆发出了轰堂大笑。
  这出戏,就是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果戈里的名著《钦差大臣》。
  一百年之后的1935年,《钦差大臣》被搬上了中国舞台,组织这次演出的是上海业余剧人协会。
  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是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的产物。当时,国民党强化了在白区的统治,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了全面破坏,移动话剧演出,只能到一些学校中进行,活动范围大为缩小。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党所领导的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将有社会地位的戏剧家和电影界知名演员,联合起来,公开到大剧场演出反封建和暴露性戏剧,建立起自己合法的地位,开始同反动势力作阵地战了。1935年4月,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正式成立,它是业余性质的话剧中心,大上海的影剧明星、知名导演,如史东山、应云卫、袁牧之、沈西苓、金山、赵丹、贺孟斧、宋之的、叶露茜、王莹、金焰、王人美、蓝苹、施超、郑君里等等,都聚集到一起来了。在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筹建阶段,排演了《回春之曲》和《水银灯下》(王莹主演两剧女主角),甫一成立,就排演了《娜拉》(蓝苹主演女主角)。
  1935年11月,公演了《钦差大臣》。在剧中,金山饰假钦差,顾而已饰市长、施超饰校长、郑君里饰审判官、蓝苹饰木匠妻。排练已经进行好几天了,市长太太一角还未选定。挑选再三,最终确定由王莹饰演。
  ?笏 应邀观看,鲁迅提出善意批评
  话剧一公演,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就派人专程登门拜访鲁迅,邀请他观看。1935年11月3日夜场,上海金城大戏院(解放后改名为黄浦影剧场)座无虚席。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把戈果里笔下的假冒钦差、贪官污吏、庸俗太太、风骚小姐、市井小民,展现得活灵活现,引起观众的阵阵轰笑,或连连嘘声。鲁迅和夫人许广平当晚观看了演出。他在当天的日记记载:“夜同广平往金城大戏院观演《钦差大臣》”。
  次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致函鲁迅征求意见。诚然,鲁迅对果戈里和《钦差大臣》剧本都是十分熟悉的。他翻译了果戈里的长篇小说,多次谈起过自己的看法,在《热风·暴君的臣民》、《三闲集·路》、《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等文章中,还引用《钦差大臣》中的人物或故事、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鲁迅对于演出提出了十分善意而中肯的批评意见。但出于对进步剧运和青年演员的关心、爱护,他并未将意见形成文字公开发表,而是请“左联”成员、作家丽尼转告了排演者。
  一年之后,在鲁迅逝世的当天,即1936年10月19日,丽尼奋笔疾书了一篇纪念文章《要学习的精神》,才将鲁迅的意见公布出来。丽尼说:“我又记起‘业余剧人’公演果戈里的《钦差大臣》之后,先生在看过以后,教我带给排演者的批评。先生以为那钦差大臣所住的旅馆,门该是朝里开的,所以在门外偷偷看的人才能一个不留神跌了进来,如果朝外开,则是绝然跌不进去的。又说,市长的妻子必定是个丑妇,所以和女儿争风才有喜剧的效果,如果像业余所演出的的那样俊扮,就和作者的本意大有差别了。又指出了各个性格上的正确的理解,如仆人不能像那样聪明,因为傻而自作聪明的仆人是俄国文学的传统。又说到服装,在这里,引证了《〈死魂灵〉百图》里的绘画”。
  魯迅对王莹饰演的市长太太扮相的批评,是很委婉的。就在《钦差大臣》公演之后,有人在《大晚报》(11月2日)上批评王莹的扮相,语言就很尖锐甚至尖刻了:“至于王莹也相当卖力气,这是可以褒奖一句的……我们觉得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应该很忠实,而不应该有丝毫的利用艺术为自己出风头的念头。女演员做戏时的装扮,不应存有给观众以‘我很年青’、‘我很漂亮’的私心,应该适合剧中人的身份,如果剧中人是一个老太婆,而演员却扮装成一位美丽少女,剧情完全为之破坏,这简直是对原作的亵渎。……现在呢,王莹女士又来卖弄她的年青漂亮了,在《钦差大臣》中,她扮演的市长太太谁也知道她应该是一位半老徐娘,然而在金城舞台上所见到的市长太太,却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少妇,这样年青的太太有那样高大的女儿,若不是王莹小姐扮装有毛病,那只能怪剧作者果戈里太昏庸了。”
  两种批评的语言对照之下,丽尼由衷地说鲁迅的批评:“像这样敏锐的观察,这样热忱的指导,怕是只有先生才有,只有先生才能吧?而我们的戏剧界,今后也竟失却这样的一位良师了!”
  丽尼的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36年11月25日《光明》第一卷第10号,第二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收入了此文。
  蓝苹饰演的木匠妻戏份不多,报纸上的剧评只说了一句,“她活绘出了一个失了男人的年青女人的愤激”,而鲁迅未提一个字。
  ?笏 耐人寻味,历史旧账如何评述
  “文化大革命”中,王莹被捕入狱。审查她时,对她的履历翻查再三,搜罗广泛,而唯独鲁迅对她的批评却未提及。这绝不是疏漏或者无知,个中原因明眼人一望而知。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同志曾说过,在“文革”中,“鲁老夫子在天之灵也忙得不亦乐乎啊!”当时,利用鲁迅的声望,从他的著作、言语中,断章取义甚至肆意歪曲,略加穿凿附会,便可引伸出多重解释,而化为致人于死地的重磅炸弹,达到某种阴谋目的。鲁迅对王莹的批评,审查者们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呢?这当然是不敢触及,所谓连类而及,由王莹就会牵扯到蓝苹,那还了得?王莹因此而少了一个“罪名”。
  同台演出的演员,三十年后,境况竟是霄壤之别,一个成了手握生杀大权、呼风唤雨的政治强人;一个成了身陷囹圄、重病缠身、朝不保夕的阶下囚。当年鲁迅对蓝苹的表演未置一词,如果真是地下有知,那么先生看了蓝苹现实中的表演,又当说出怎样的话来! ■
其他文献
“您贵姓?”是中国很常见的问候语。姓氏在中国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上,姓氏大家族成员众多。据调查统计,目前中国2万姓氏已经消失,仅余4100个常见姓。那么,这些姓氏又有着怎样的历史?  寻姓出自姒姓,与夏同姓。昔日大禹分封诸侯,各自以国为氏,其中一支即斟鄩氏。  夏朝从“太康失国”、“羿、浞代夏”到“少康中兴”的四十多年中,斟鄩氏曾两度失国。先是在今河南洛阳被后羿所灭;后
期刊
百年前,一项存在了1400年的制度,经当时的重臣张之洞、袁世凯、岑春煊、端方等人一撺掇,几年前一手埋葬了戊戌变法、被人视为顽固派首领的西太后下了一纸诏书,就这么完了。顺手翻了一下当时也算是小名人、而且对时政颇为热心的郑孝胥的日记,1905年这年,关于废科举,居然一字未提。  戊戌变法时废八股引起的轩然大波,此时已经消失在了爪哇国里,知识界看起来已经欣然接受这个在我们看来几乎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个被
期刊
癸巳说蛇,让我想起那些妙趣横生的玩具蛇。其中最有魅力的当属“竹蛇”了。它流传久远,说来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竹蛇”一般多做七节,头、尾各占一节。每节约有二寸长短,节节相搭,中间用细铁丝相串联。这些铁丝相当于一个个“轴”,端起把手(蛇尾)由于受力不均、各节会向不同方向转动。其灵动机敏颇似蛇行,创意之高妙令人拍案叫绝,彰显出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竹蛇”的产地很广,装饰风格各异。有纯用竹料,或“熏”或“
期刊
春天,阴退阳长,寒去热来,草木萌发,万物披新。根据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人们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  精神调养:春天是一个“天地俱生”的季节,具体到人,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在精神调养方面,着眼于一个“生”字。就是说人们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沉闷、抑郁,应做到思想开朗,积极向上,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一定要让情致生机盎然。由于肝应于春,在志为怒,故春天精神调养最主要
期刊
自古以来,人们就感叹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为了追求“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便寻求种种养生的途径。养生之风,于今为烈。琳琅满目的养生广告,五花八门的养生讲座,层出不穷的养生大师,光怪陆离的养生方法,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加上“撬边”的帮衬,“名人”的捧场,以致如流的信徒、似云的粉丝一哄而上,把一个好端端的养生文化糟蹋得面目全非。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免又一次地怀念起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裘老一生,除了治
期刊
阎锡山与泰戈尔谈东方哲学  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访问中国,因对山西乡村建设感兴趣而前往太原,遂与当时山西的军阀阎锡山结下一面之缘。二人对东方哲学有过一番有趣的交流,令阎锡山念念不忘。1949年8月27日,阎锡山在台湾主持孔子2500年诞辰纪念典礼时又旧事重提,原话是:“二十余年前印度诗人泰戈尔到太原,他问我东方文化是什么。我说是‘中’。他问我什么是‘中’。我说,有‘种子’的鸡蛋的那‘种子’即
期刊
平常是什么?答曰:大众化。  现在的人最不想大众,特想“异众”。  大众化很好理解,前读《百年衣裳》书,从晚清民国一路说到改革开放,说到“文革”后期的服装:“远看一大堆,近看蓝绿灰”,这就是大众化。  那么“异众”呢?异众不等于出众。二者虽一字之差,卻是两重天。譬如才华出众、相貌出众,是比众人优秀优异。才华出众必是后天苦学苦练的结果,而相貌出众则是从娘胎中就带出来的(当然不排除有整容出众的)。  
期刊
“旁门左道”犹如说“歪门邪道”,泛指不正当的方法。“左道”为什么会指邪道呢?这跟古人关于方位的尊卑有关。  关于古人是尊左还是尊右的问题,历代学者有过非常多的争论,直到今天还是众说纷纭。大致来说,秦汉之前古人以右为尊,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右手,从生理习惯上来说右手方便,故以右为尊。唐代学者孔颖达在为《左传》作的注疏中解释说:“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为右,不助为左。”“左道”出自《礼记·王
期刊
鄭译向皇帝讨稿费  隋朝开国功臣郑译本是隋文帝至交,所谓伴君如伴虎,后来因政治观念相左遭罢官。没多久,隋文帝念他确实是个人才,打算重新起用,于是命令内史令草拟加官的诏书。  丞相高颎听后,在旁开玩笑说:“笔干了。”郑译连忙接上:“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  潜意思就是说:“没有报酬就不写了。”而拒绝的措辞亦巧妙:“笔干。”  高颎和郑译两人一唱一和,答语诙谐风趣,把隋文帝逗乐了,
期刊
我承认,鱼翅高贵,却并不比粉丝好吃多少——皖西南乡下有一种廉价粉丝,绿豆制作,放在肉汤里煮,一会儿捞起来,绵软,筋道,味道好极了。《武林外传》里,吕轻侯也承认,鱼翅“跟粉丝差不多”,这很让邢捕头抓狂。  抓狂的还有袁枚大爷。他在《随园食单》中炒卖鱼翅的做法,要配上气场十足的火腿冰糖鸡汤鲜笋。唐鲁孙大叔写北平翠盖鱼翅、谭家菜做翅子的良方,比袁枚又旖旎几分。照这法子对付一根木棍,估计也是名菜。犹如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