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写作和创造性表达,“创意读写起步课程”应运而生。本课程针对三年级的学情,从学习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组建习作共同体,使个体习作集体化;借力合适的阅读文本,达成阅读写作一体化;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谋篇布局简单化。本课程有效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快乐写作。
【关键词】创意读写;习作课程;起步作文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只有拓展写作空间、巧妙借力读本、合理提供支架,才能让学生顺利地进行个性化写作和创造性表达。“创意读写起步课程”就是尝试从学习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开发和培育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学生快乐写作。
一、组建习作共同体,个体习作集体化
本课程采用共同学习的模式,使个体化学习与合作性学习有机融合,寻找共性、发展个性,形成一种“交响的学习模式”。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都不同。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组内存差异,组间同结构”的原则,以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为基础进行分组,并对习作的内容进行主题式梳理,确定“写人、叙事、抒情、想象”四大主题,着力从“情意、选材、言语、构思、修改”五大习作维度,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从学生层面来说,在习作共同体中,有了更多的自主分配时间,原先习作课堂上的任务式驱动也转变成浸润式、探究式学习。自发的倾听和表达,让他们的习作自信不断地呈几何级数递增。而同伴的互助和分享,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从教师的操作层面来看,原先的讲读模式转变成了导向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客观的事物对话,学会与他人对话,学会与自己对话。
共同体的习作模式,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形式。首先,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多个维度的转化。他们既是“作者”——需要进行文本的创作,对信息进行关联,同时又是“读者”——从中悟出文本习作还需要有“读者意识”。其次,学生的能力有了多个层次的提升。他们在创作中提高了习作水平,也在交流分享中培养了信息提取、文学鉴赏的能力,并养成了主动探究、创新写作的习惯。而教师也在细腻的关注中,感受学生点滴的进步,呵护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写作兴趣,感受到教学的美好。
二、借力合适的文本,阅读写作一体化
经典的文本之所以生命力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有学不完、赏不尽的文学艺术价值。它们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形成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但要阅读经典,更要选择适合自身年龄的经典,以便激发习作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找到共同的话题。
(一)源于绘本
本课程有四个主题,每一堂课都可借助绘本。通过绘本,学生能讲很多故事,即便面对的是同一绘本、同样的情节,每次也都能描述出不同的场景,结合自己的想象,添加许多绘本描写中忽略的画面和内容。绘本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而这正是作文教学的“原点”,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文字记录,又用文字唤醒。这也是课程开设的契机,要在最大程度上与学生情意相通、情感共鳴。
(二)结合时事
书目的选择应从大环境入手。比如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当起了哥哥姐姐,他们的心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需要有一个人分享他们的心事,有一个地方吐露自己的心声。正是捕捉到这一信息,在习作课程的“写事篇”环节,教师找来了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学生看到一只孤独的、因小女孩的陪伴有了短暂快乐的大猩猩,也在绘本的各个角落里看到了一直都守在它身边的小动物们。他们感受到关爱无处不在,只要学会发现,关爱就在身边,并由此萌生了言语冲动。但教师并不急着让他们表达,而是趁热打铁地推荐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的《比赛吃苹果》,学生读得忍俊不禁,纷纷分享了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趣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既温暖他们的心灵,又激发他们心中善良、温柔的一面,这就是找对读本的乐趣。
(三)小事出发
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可以引导学生更用心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的美好。当学生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过往的快乐和记忆中的情节就能喷薄而出。比如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掉牙的经历,二年级时的窝沟封闭手术,曾让他们觉得害怕。怎么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汇集起来,写成独特而有个性的文章呢?其实很多文本都记录着同样的故事。在夏洛特·米德尔顿的《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中,学生发现,那个大口咬着苹果的塔比莎,不正是之前的自己吗?“哎哟”一声的大叫,不也是自己发出来的声音吗?再看看黑柳彻子笔下的小豆豆,为了养一只小鸡,央求着妈妈完成自己的心愿,那句“我就那么一个心愿了……”不也是自己站在玩具店前说过的话吗?情意相通,是阅读指向写作的起点。教师既要为学生找到贴近生活的文本,也要为文本找到适合阅读的学生。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随着文本找到写作的密钥。
三、采取有效教学法,谋篇布局简单化
除了找到合适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读本之外,在具体的课例操作中,教师还要下功夫寻找习作中有趣又有效的方式,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讨,学会筛选习作内容和角度。这样的努力和尝试会让他们在群体的作文分享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写人作文:制作万能表
在教学《妙用比喻·家庭写生》一课中,教师以经典绘本《我爸爸》和《我家是动物园》为触发点,引导学生尝试用“(谁)因为(什么),特别像(一种动物)”的方式进行人物速写。学生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万能人物速写表,并在之后的汇报中,根据表格内容将其整合成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为习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整堂课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个个沉浸在写作的快乐中。
万能人物速写表
(二)想象作文:也来写“假如”
在教学《放飞想象·创作童话》一课中,教师对经常用的“假如……”进行了升级。往常的想象作文习惯于让学生想象自己拥有一种平时不可能的超能力(假如“我”是一只鸟,假如“我”能飞翔……),缺少写作成型的支架。而系统的习作课程则以文本为依托,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故事中的其中一个因素消失了或者变化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比如读罗尔德·达尔的《女巫》,当学生读到《像油煎饼那样吱吱响》一章时,文中的小男孩已经不小心踏进了女巫集会的地盘。教师提问:“假如‘我’暑假没有去海边度假,那么事情又会怎样发展呢?‘我’还有可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目睹女巫的秘密?”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觉得“我”会快乐地长大,身上再没有女巫鼻子里的“狗屎”味,一直陪在姥姥身边长大;也有的觉得“我”会在另外的地方,同样历险,最终拯救所有的孩子……最后教师让他们尝试顺着作家的思路来写一写故事,习作的内容让人欣喜!
(三)写事作文:配角变主角
在教学《画中有话·多样思维》一课中,通过一起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学生发现在画面中,有一只小老鼠从始至终都围绕在成天都觉得“我好寂寞,我都没有朋友”的猩猩周围。当它一个人玩蜘蛛网时,当它等着别人租友情时,当它和小女孩玩耍时,当它在等待下一个好朋友出现时……这只小老鼠一直都在!“那么小老鼠看着这一切,它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什么话想对猩猩说呢?同样的一本绘本,配角变主角,请尝试着用小老鼠的口吻来写一写,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学生纷纷提笔:《我的友情你懂吗》《请你回头看看我》《其实一直在等你》……换一个角度,依循着绘本作者的脚步,呈现出了许多温馨、精美的作品。
随着课程不断地深入开展,教师对文本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学生对习作有了新的思维方式。知行合一,师生同行,起步阶段的作文会在文学雨露的浇灌下生根、发芽!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 311800)
【关键词】创意读写;习作课程;起步作文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只有拓展写作空间、巧妙借力读本、合理提供支架,才能让学生顺利地进行个性化写作和创造性表达。“创意读写起步课程”就是尝试从学习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开发和培育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潜能,促进学生快乐写作。
一、组建习作共同体,个体习作集体化
本课程采用共同学习的模式,使个体化学习与合作性学习有机融合,寻找共性、发展个性,形成一种“交响的学习模式”。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都不同。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组内存差异,组间同结构”的原则,以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为基础进行分组,并对习作的内容进行主题式梳理,确定“写人、叙事、抒情、想象”四大主题,着力从“情意、选材、言语、构思、修改”五大习作维度,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从学生层面来说,在习作共同体中,有了更多的自主分配时间,原先习作课堂上的任务式驱动也转变成浸润式、探究式学习。自发的倾听和表达,让他们的习作自信不断地呈几何级数递增。而同伴的互助和分享,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从教师的操作层面来看,原先的讲读模式转变成了导向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客观的事物对话,学会与他人对话,学会与自己对话。
共同体的习作模式,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形式。首先,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多个维度的转化。他们既是“作者”——需要进行文本的创作,对信息进行关联,同时又是“读者”——从中悟出文本习作还需要有“读者意识”。其次,学生的能力有了多个层次的提升。他们在创作中提高了习作水平,也在交流分享中培养了信息提取、文学鉴赏的能力,并养成了主动探究、创新写作的习惯。而教师也在细腻的关注中,感受学生点滴的进步,呵护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写作兴趣,感受到教学的美好。
二、借力合适的文本,阅读写作一体化
经典的文本之所以生命力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有学不完、赏不尽的文学艺术价值。它们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形成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但要阅读经典,更要选择适合自身年龄的经典,以便激发习作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找到共同的话题。
(一)源于绘本
本课程有四个主题,每一堂课都可借助绘本。通过绘本,学生能讲很多故事,即便面对的是同一绘本、同样的情节,每次也都能描述出不同的场景,结合自己的想象,添加许多绘本描写中忽略的画面和内容。绘本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而这正是作文教学的“原点”,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文字记录,又用文字唤醒。这也是课程开设的契机,要在最大程度上与学生情意相通、情感共鳴。
(二)结合时事
书目的选择应从大环境入手。比如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当起了哥哥姐姐,他们的心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需要有一个人分享他们的心事,有一个地方吐露自己的心声。正是捕捉到这一信息,在习作课程的“写事篇”环节,教师找来了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学生看到一只孤独的、因小女孩的陪伴有了短暂快乐的大猩猩,也在绘本的各个角落里看到了一直都守在它身边的小动物们。他们感受到关爱无处不在,只要学会发现,关爱就在身边,并由此萌生了言语冲动。但教师并不急着让他们表达,而是趁热打铁地推荐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中的《比赛吃苹果》,学生读得忍俊不禁,纷纷分享了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趣事。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既温暖他们的心灵,又激发他们心中善良、温柔的一面,这就是找对读本的乐趣。
(三)小事出发
从生活的小事出发,可以引导学生更用心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的美好。当学生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过往的快乐和记忆中的情节就能喷薄而出。比如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掉牙的经历,二年级时的窝沟封闭手术,曾让他们觉得害怕。怎么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汇集起来,写成独特而有个性的文章呢?其实很多文本都记录着同样的故事。在夏洛特·米德尔顿的《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中,学生发现,那个大口咬着苹果的塔比莎,不正是之前的自己吗?“哎哟”一声的大叫,不也是自己发出来的声音吗?再看看黑柳彻子笔下的小豆豆,为了养一只小鸡,央求着妈妈完成自己的心愿,那句“我就那么一个心愿了……”不也是自己站在玩具店前说过的话吗?情意相通,是阅读指向写作的起点。教师既要为学生找到贴近生活的文本,也要为文本找到适合阅读的学生。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随着文本找到写作的密钥。
三、采取有效教学法,谋篇布局简单化
除了找到合适的、能够引起共鸣的读本之外,在具体的课例操作中,教师还要下功夫寻找习作中有趣又有效的方式,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共同探讨,学会筛选习作内容和角度。这样的努力和尝试会让他们在群体的作文分享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写人作文:制作万能表
在教学《妙用比喻·家庭写生》一课中,教师以经典绘本《我爸爸》和《我家是动物园》为触发点,引导学生尝试用“(谁)因为(什么),特别像(一种动物)”的方式进行人物速写。学生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万能人物速写表,并在之后的汇报中,根据表格内容将其整合成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为习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整堂课变得妙趣横生,学生个个沉浸在写作的快乐中。
万能人物速写表
(二)想象作文:也来写“假如”
在教学《放飞想象·创作童话》一课中,教师对经常用的“假如……”进行了升级。往常的想象作文习惯于让学生想象自己拥有一种平时不可能的超能力(假如“我”是一只鸟,假如“我”能飞翔……),缺少写作成型的支架。而系统的习作课程则以文本为依托,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故事中的其中一个因素消失了或者变化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比如读罗尔德·达尔的《女巫》,当学生读到《像油煎饼那样吱吱响》一章时,文中的小男孩已经不小心踏进了女巫集会的地盘。教师提问:“假如‘我’暑假没有去海边度假,那么事情又会怎样发展呢?‘我’还有可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目睹女巫的秘密?”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觉得“我”会快乐地长大,身上再没有女巫鼻子里的“狗屎”味,一直陪在姥姥身边长大;也有的觉得“我”会在另外的地方,同样历险,最终拯救所有的孩子……最后教师让他们尝试顺着作家的思路来写一写故事,习作的内容让人欣喜!
(三)写事作文:配角变主角
在教学《画中有话·多样思维》一课中,通过一起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学生发现在画面中,有一只小老鼠从始至终都围绕在成天都觉得“我好寂寞,我都没有朋友”的猩猩周围。当它一个人玩蜘蛛网时,当它等着别人租友情时,当它和小女孩玩耍时,当它在等待下一个好朋友出现时……这只小老鼠一直都在!“那么小老鼠看着这一切,它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什么话想对猩猩说呢?同样的一本绘本,配角变主角,请尝试着用小老鼠的口吻来写一写,是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学生纷纷提笔:《我的友情你懂吗》《请你回头看看我》《其实一直在等你》……换一个角度,依循着绘本作者的脚步,呈现出了许多温馨、精美的作品。
随着课程不断地深入开展,教师对文本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学生对习作有了新的思维方式。知行合一,师生同行,起步阶段的作文会在文学雨露的浇灌下生根、发芽!
(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