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思维更多的是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思维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方法;能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和做法,简单的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1]一般来说,设想愈多,发散愈大,创新出现的概率也愈大。可见,创新思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抓“双基”训练入手,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活动。课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精心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在哪些地方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例如,在解无理不等式的内容中,教材里只出现一个例题,而在高考中无理不等式多次出现,所以有必要对无理不等式进行扩充讲解,但如只讲不等式的等价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且对解题要领把握不准。学生的错误主要是遗漏定义域,不问青红皂白两边平方,缺乏对定义域限制的意识,导致错误多次出现。針对这种情况,应设计以下题目,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领悟解题要领。
例如解下列不等式:
二、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的做出判断,从而灵活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这根弦,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不是问题和方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论,只是让学生确实意识并掌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富有联想的思维习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作用。
三、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就是不拘一格地去分析、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發,从数学教学的概念、语言、问题以及问题的条件、方法、情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讨,从而开拓解题思路,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材料,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实物感知、观察,并用听、闻、尝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亲身感受,从而得到理性上的启发和联想,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更广泛。
四、通过实验,增强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运实物、模型、图片等,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可以使几何图形与实物联系起来,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在上课一般都是应用多媒体系统,使学生在听老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后,立即就练习,比原来要听后记下笔记,然后再练习要好的多。而且利用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将看实物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己创新思维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老师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渗透发散思维的思想,并贯穿与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
总之,发散思维能力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所以发散思维的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选择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春玲.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的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6).
[2] 陈金华.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8(02).
关键词: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方法;能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和做法,简单的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1]一般来说,设想愈多,发散愈大,创新出现的概率也愈大。可见,创新思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抓“双基”训练入手,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活动。课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精心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在哪些地方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例如,在解无理不等式的内容中,教材里只出现一个例题,而在高考中无理不等式多次出现,所以有必要对无理不等式进行扩充讲解,但如只讲不等式的等价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且对解题要领把握不准。学生的错误主要是遗漏定义域,不问青红皂白两边平方,缺乏对定义域限制的意识,导致错误多次出现。針对这种情况,应设计以下题目,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领悟解题要领。
例如解下列不等式:
二、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的做出判断,从而灵活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这根弦,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不是问题和方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论,只是让学生确实意识并掌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富有联想的思维习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作用。
三、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就是不拘一格地去分析、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發,从数学教学的概念、语言、问题以及问题的条件、方法、情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讨,从而开拓解题思路,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材料,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实物感知、观察,并用听、闻、尝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亲身感受,从而得到理性上的启发和联想,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更广泛。
四、通过实验,增强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运实物、模型、图片等,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可以使几何图形与实物联系起来,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在上课一般都是应用多媒体系统,使学生在听老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后,立即就练习,比原来要听后记下笔记,然后再练习要好的多。而且利用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将看实物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己创新思维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老师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意识的渗透发散思维的思想,并贯穿与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
总之,发散思维能力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所以发散思维的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选择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春玲.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的体会[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6).
[2] 陈金华.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