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秉承陈鹤琴教育思想,结合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幼儿园教师要传播优秀文化”的政策要求,幼儿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现代中国娃”为办园理念,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激发幼儿学习、探究、传承文化的兴趣。
一、环境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环境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园在环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幼儿园移步换景,处处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一)公共环境
幼儿园在公共环境中体现文化元素,让幼儿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三栋楼的走廊围绕不同的文化内容创设环境:第一,利用自然材料制作二十四节气主题吊饰,丰富幼儿文化知识,增强审美情趣;第二,将幼儿的传统民间游戏照片和图画做成墙饰,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加强游戏体验,第三,通过幼儿绘画的方式描展现趣味成语故事的内容,拓展幼儿认知经验,促进语言表达。除了走廊,在班级门口公共区域根据节日、季节,师幼共同参与创设环境,例如,教师和家长收集秋季的农作物,布置晒秋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加深对立秋和农耕文化的感受与体验。
(二)班级环境
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领域目标,每个班级设置了传统文化游戏区,小班组结合幼儿兴趣,开设了中华美食坊,中班组结合角色游戏创设了有黄梅戏剧院、剪纸工坊、汉服馆、中药房,大班组着眼于科学领域,创设了造纸区、扎染坊、象棋区、皮影区等,在区域环境中提炼文化经验,呈现游戏轨迹。
二、幼儿为本,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一日活动是幼儿科学、有序、系统感知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以幼儿为本,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一)生活活动
是指根植于幼儿现实生活,通过点滴积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萌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一,晨间入园和转换环节播放《悯农》《春晓》《唐诗联唱》等诗词童谣,过渡环节中猜谜语、词语接龙、绕口令的运用,餐前介绍中餐营养、时令菜肴,餐后翻花绳、手影等,让传统文化贴近幼儿生活,随时感受文化意境。
第二,每周一升旗仪式中增加了传统文化晨会环节,通过歌唱、舞蹈、律动、打击乐等不同艺术形式,各班轮流组织,幼儿在感知、观察、欣赏、表现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文化的认同。
第三,结合锄禾园的种植活动,使用传统农具,开展种植课程,渗透农耕文化的精神,使幼儿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珍爱身边的花草树木,让幼儿感受“道法自然”,感恩自然馈赠,尊重客观规律。
(二)教学活动
一方面,结合节日和节气,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视频欣赏、文学作品赏析等不同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另一方面,各班开展了为期两周到一个月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例如,扎染、重阳节、围棋等主题活动。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切入点,明确教育目标,精选活动内容,周密安排过程,做好活动延伸,整合领域经验。
(三)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能够快速有效地拉近幼儿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是幼儿最愿意参与和体验文化的活动形式。班级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游戏情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通过高结构、低结构材料支持幼儿发挥创造力,开展探索、艺术、表演、建构等游戏活动,以物代物,角色扮演,观察模仿,大胆表现,自由表达,教师细心观察,撰写实录,提出下一步研讨的问题。
(四)户外运动
在早操中设计武术操,在体育游戏中给传统民间游戏中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使之更符合当代幼儿的兴趣,让游戏更有挑战性。例如蹴鞠游戏中加入羊角球,踩高跷,斗鸡、抢圈等。开展冬季运动月活动,大班每天晨跑、跳绳、体会冬练三九的意志品质,中班将武术元素融入游戏开展提水功、梅花桩、金鸡独立等,锻炼幼儿的力量和协调性,小班开展运动小达人活动,还结合天气开展了滑冰、打雪仗等游戏活动。
三、家园共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幼儿园深度挖掘节庆活动的精神内涵与教育价值,合理规划场地,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周密策划部署,共同开展活动,让幼儿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一)展开调研,了解潜在资源
发放了家长教育资源问卷调查,了解哪些家长愿意并适合参加文化传播活动,成立精英家长团。
(二)积极沟通,实现优势互补
积极洽谈,引进家长资源,给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本学期的仪仗队参与国庆、退伍军人组织小军训、武术教练展示功夫、面点师展示中华传统美食、雕刻、面塑等活动,都是在精英家长团的协助下组织的活动,给孩子带来各类丰富的体验。
(三)家园互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注重让家长成为文化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记录者、陪伴者,例如,支持幼儿连续21天观察月亮并记录、制作和分享月饼,创造条件支持孩子在重阳节采访爷爷奶奶,陪孩子去敬老院探望百岁老人;坚持亲子运动游戏打卡,参加舞动中华迎新运动会,让家长和幼儿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体验亲子互动的快乐。
四、师德为先,提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
针对年轻教师不懂传统文化,甚至迷失和焦虑的现状,结合现代年轻人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幼儿园通过师德师风学习、征文、传统文化研讨、美术领域一课三研、班级环境互相观摩以及各类考核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组织教师结合种植活动、运动活动、环创活动,提高道德修养,帮助年轻教师树立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勤劳勇敢的人生态度,这些品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
日常注重给教职工推荐并带领他们学习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提升专业文化素养,增强年轻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类活动营造和谐,诚信,仁爱的人文氛围,让教职工乐于反思,自我觉醒,提高境界。
除了以上策略,幼儿园未来还要继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展更有深度的教学活动和研讨活动,例如:创设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室环境,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丰富班级的传统文化主题墙,力求一班一主题;更关注个别幼儿在文化活动中的体验,细化各年龄段活动;采取深度学习的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中探究活动的组织等等。综上所述,幼儿园将继续:传古今文明,播东方神韵;涵养中华情,重塑中国魂;习传统之理,扬文化之帆;行智者之路,明幼教之道。
一、环境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环境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园在环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幼儿园移步换景,处处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一)公共环境
幼儿园在公共环境中体现文化元素,让幼儿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三栋楼的走廊围绕不同的文化内容创设环境:第一,利用自然材料制作二十四节气主题吊饰,丰富幼儿文化知识,增强审美情趣;第二,将幼儿的传统民间游戏照片和图画做成墙饰,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加强游戏体验,第三,通过幼儿绘画的方式描展现趣味成语故事的内容,拓展幼儿认知经验,促进语言表达。除了走廊,在班级门口公共区域根据节日、季节,师幼共同参与创设环境,例如,教师和家长收集秋季的农作物,布置晒秋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加深对立秋和农耕文化的感受与体验。
(二)班级环境
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领域目标,每个班级设置了传统文化游戏区,小班组结合幼儿兴趣,开设了中华美食坊,中班组结合角色游戏创设了有黄梅戏剧院、剪纸工坊、汉服馆、中药房,大班组着眼于科学领域,创设了造纸区、扎染坊、象棋区、皮影区等,在区域环境中提炼文化经验,呈现游戏轨迹。
二、幼儿为本,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一日活动是幼儿科学、有序、系统感知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以幼儿为本,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一)生活活动
是指根植于幼儿现实生活,通过点滴积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萌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一,晨间入园和转换环节播放《悯农》《春晓》《唐诗联唱》等诗词童谣,过渡环节中猜谜语、词语接龙、绕口令的运用,餐前介绍中餐营养、时令菜肴,餐后翻花绳、手影等,让传统文化贴近幼儿生活,随时感受文化意境。
第二,每周一升旗仪式中增加了传统文化晨会环节,通过歌唱、舞蹈、律动、打击乐等不同艺术形式,各班轮流组织,幼儿在感知、观察、欣赏、表现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文化的认同。
第三,结合锄禾园的种植活动,使用传统农具,开展种植课程,渗透农耕文化的精神,使幼儿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珍爱身边的花草树木,让幼儿感受“道法自然”,感恩自然馈赠,尊重客观规律。
(二)教学活动
一方面,结合节日和节气,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视频欣赏、文学作品赏析等不同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另一方面,各班开展了为期两周到一个月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例如,扎染、重阳节、围棋等主题活动。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切入点,明确教育目标,精选活动内容,周密安排过程,做好活动延伸,整合领域经验。
(三)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能够快速有效地拉近幼儿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是幼儿最愿意参与和体验文化的活动形式。班级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创设具有文化特色的游戏情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通过高结构、低结构材料支持幼儿发挥创造力,开展探索、艺术、表演、建构等游戏活动,以物代物,角色扮演,观察模仿,大胆表现,自由表达,教师细心观察,撰写实录,提出下一步研讨的问题。
(四)户外运动
在早操中设计武术操,在体育游戏中给传统民间游戏中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使之更符合当代幼儿的兴趣,让游戏更有挑战性。例如蹴鞠游戏中加入羊角球,踩高跷,斗鸡、抢圈等。开展冬季运动月活动,大班每天晨跑、跳绳、体会冬练三九的意志品质,中班将武术元素融入游戏开展提水功、梅花桩、金鸡独立等,锻炼幼儿的力量和协调性,小班开展运动小达人活动,还结合天气开展了滑冰、打雪仗等游戏活动。
三、家园共育,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幼儿园深度挖掘节庆活动的精神内涵与教育价值,合理规划场地,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周密策划部署,共同开展活动,让幼儿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一)展开调研,了解潜在资源
发放了家长教育资源问卷调查,了解哪些家长愿意并适合参加文化传播活动,成立精英家长团。
(二)积极沟通,实现优势互补
积极洽谈,引进家长资源,给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本学期的仪仗队参与国庆、退伍军人组织小军训、武术教练展示功夫、面点师展示中华传统美食、雕刻、面塑等活动,都是在精英家长团的协助下组织的活动,给孩子带来各类丰富的体验。
(三)家园互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注重让家长成为文化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记录者、陪伴者,例如,支持幼儿连续21天观察月亮并记录、制作和分享月饼,创造条件支持孩子在重阳节采访爷爷奶奶,陪孩子去敬老院探望百岁老人;坚持亲子运动游戏打卡,参加舞动中华迎新运动会,让家长和幼儿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体验亲子互动的快乐。
四、师德为先,提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
针对年轻教师不懂传统文化,甚至迷失和焦虑的现状,结合现代年轻人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幼儿园通过师德师风学习、征文、传统文化研讨、美术领域一课三研、班级环境互相观摩以及各类考核活动,提高教师的基本素养。组织教师结合种植活动、运动活动、环创活动,提高道德修养,帮助年轻教师树立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勤劳勇敢的人生态度,这些品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
日常注重给教职工推荐并带领他们学习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提升专业文化素养,增强年轻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类活动营造和谐,诚信,仁爱的人文氛围,让教职工乐于反思,自我觉醒,提高境界。
除了以上策略,幼儿园未来还要继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展更有深度的教学活动和研讨活动,例如:创设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室环境,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丰富班级的传统文化主题墙,力求一班一主题;更关注个别幼儿在文化活动中的体验,细化各年龄段活动;采取深度学习的方式,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中探究活动的组织等等。综上所述,幼儿园将继续:传古今文明,播东方神韵;涵养中华情,重塑中国魂;习传统之理,扬文化之帆;行智者之路,明幼教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