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材料丰富而生动。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我们就应该深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把握年段目标,有的放矢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安排了一篇篇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因学生的年龄、年段不同,教材的编排由简到难,因而德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低年级(段)主要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认识真、善、美,让学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而到了中高年段主要向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二年级《清澈的湖水》一文讲爸爸、妈妈带“我”荡舟漓江,“我”一边吃着冰糕,一边欣赏清澈的湖水和两岸的美景,将吃剩的冰糕棒欲扔又捏在手中,扔向垃圾桶的故事。教学时,应从分析人物的行为中感受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去爱护。在六年级的《大自然的秘密》一文讲一只探路的绿海龟因得到人类善意的救助,误导同胞小海龟惨遭猎手杀害的故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向学生渗透德育不能笼统地认为弱小动物遇到危险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应在精读课文中让学生理解“一群同胞小海龟惨遭猎手杀害的真正原因(误以为头龟的出行是安全的)。”从而明白人类善意的帮助动物有时是会造成动物的灭顶之灾,人类若想帮助它们,就得掌握它们的生存之道,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它们。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年段不同,教学的目标不同,德育的目标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
二.设置适宜情境,熏陶感染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学生获得真挚的情感,便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德育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老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进而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也受到启迪。
其设置情境的方法主要有:
(一)抓动情点,言语激情。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呼唤热心助人的精神。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可创设言语情境:“就让我们再次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和汗滴,去寻找今天像雷锋一样的好人好事。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温暖的爱心,看看身边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这样富有激情的语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丁**同学今天生病了,我要帮她搞卫生。”“马****同学学习上有困难,我要与她一起复习功课,帮她进步。”“张*的书写不规范,我要陪他一起练字。”……这句句挚言,打动着每个同学的心扉。这是动之以情的肺腑之言。
(二)借助媒体,渲染氛围。现代多媒体的音、画视频能直观、生动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使学生获得最真的感受,如临其境,深受感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可先播放《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春天鸟语花香、清泉丁冬的和谐之声,为理解盲人安静是用心灵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做了铺垫。
(三)模仿情景,体验意境。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先出示星空课件图,让学生感受星空之美,再接着让其模仿小张衡数星星的举动,从一颗一直数到几百颗,来感受张衡数星星不怕苦,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找准恰当机会,适时点拨
语文教材中的正反面人物形象生动,我们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找准机会,适时点拨渗透德育。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抓住机会,就可随时对学生渗透德育。
(一)在组词写句中渗透德育。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分辨字形,用“骂、架”,“希、杀”组词时,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会说“骂(骂人)、架(书架)”,“希(希望)、杀(杀人)”。老师要乘此机会渗透礼仪教育:“不能骂人,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杀人是犯法的行为。”因此,抓好字词关,就能打好德育的根基。
(二)在分析人物品质中渗透德育。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用好教材,分析教材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美好品质;向大画家戴嵩学习,学习他知错就改的谦虚品质;向列宁同志学习,学习他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等等。
(三)在积累名言警句中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于平时的引导和熏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或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的在黑板的一角抄写有激励性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心智,以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如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课堂学习中,要把握好每一教学内容和时机,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细节之中,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把握年段目标,有的放矢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安排了一篇篇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因学生的年龄、年段不同,教材的编排由简到难,因而德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低年级(段)主要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认识真、善、美,让学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而到了中高年段主要向学生渗透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如:二年级《清澈的湖水》一文讲爸爸、妈妈带“我”荡舟漓江,“我”一边吃着冰糕,一边欣赏清澈的湖水和两岸的美景,将吃剩的冰糕棒欲扔又捏在手中,扔向垃圾桶的故事。教学时,应从分析人物的行为中感受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去爱护。在六年级的《大自然的秘密》一文讲一只探路的绿海龟因得到人类善意的救助,误导同胞小海龟惨遭猎手杀害的故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向学生渗透德育不能笼统地认为弱小动物遇到危险需要人类的保护,而应在精读课文中让学生理解“一群同胞小海龟惨遭猎手杀害的真正原因(误以为头龟的出行是安全的)。”从而明白人类善意的帮助动物有时是会造成动物的灭顶之灾,人类若想帮助它们,就得掌握它们的生存之道,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它们。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年段不同,教学的目标不同,德育的目标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
二.设置适宜情境,熏陶感染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学生获得真挚的情感,便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德育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老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进而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也受到启迪。
其设置情境的方法主要有:
(一)抓动情点,言语激情。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呼唤热心助人的精神。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可创设言语情境:“就让我们再次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和汗滴,去寻找今天像雷锋一样的好人好事。让我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温暖的爱心,看看身边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这样富有激情的语言,立刻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丁**同学今天生病了,我要帮她搞卫生。”“马****同学学习上有困难,我要与她一起复习功课,帮她进步。”“张*的书写不规范,我要陪他一起练字。”……这句句挚言,打动着每个同学的心扉。这是动之以情的肺腑之言。
(二)借助媒体,渲染氛围。现代多媒体的音、画视频能直观、生动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场景,使学生获得最真的感受,如临其境,深受感染。如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可先播放《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春天鸟语花香、清泉丁冬的和谐之声,为理解盲人安静是用心灵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做了铺垫。
(三)模仿情景,体验意境。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先出示星空课件图,让学生感受星空之美,再接着让其模仿小张衡数星星的举动,从一颗一直数到几百颗,来感受张衡数星星不怕苦,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找准恰当机会,适时点拨
语文教材中的正反面人物形象生动,我们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找准机会,适时点拨渗透德育。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抓住机会,就可随时对学生渗透德育。
(一)在组词写句中渗透德育。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分辨字形,用“骂、架”,“希、杀”组词时,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会说“骂(骂人)、架(书架)”,“希(希望)、杀(杀人)”。老师要乘此机会渗透礼仪教育:“不能骂人,骂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杀人是犯法的行为。”因此,抓好字词关,就能打好德育的根基。
(二)在分析人物品质中渗透德育。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用好教材,分析教材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美好品质;向大画家戴嵩学习,学习他知错就改的谦虚品质;向列宁同志学习,学习他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等等。
(三)在积累名言警句中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在于平时的引导和熏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根据课文的内容或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的在黑板的一角抄写有激励性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心智,以达到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如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课堂学习中,要把握好每一教学内容和时机,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细节之中,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