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的陕西省,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坚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有效措施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对于陕西这样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更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报负、有热情的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列中,为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提供人才支持。
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坚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加强教育管理、注重实践锻炼、完善政策措施、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建立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角色转变,确保“下得去”,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前提。各地坚持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建立健全了日常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适应了农村工作,实现角色转变。到村任职前,各地都对他们开展了岗前培训,采取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重点对他们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知识、基层组织建设、当地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对农村工作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和感受。到村任职后,各地组织开展了县情、乡情、村情“三情”教育培训,重点帮助大学生了解任职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还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基层干部现场说教、传授经验,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加深了他们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同时,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考勤考核、重大事项报告、谈话提醒、月工作小结和定期座谈交流等一系列管理考核机制,定期对履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到岗情况和现实表现。旬阳县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五个一”制度,即每天写一次工作日志,每月报送一条信息,每月撰写一次工作汇报,每季度撰写一篇工作总结,每半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对“五个一”落实情况进行评比交流,使大学生村官逐步树立和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保证他们在农村“下得去”。
突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确保“干得好”,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关键。各地针对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浅和基层工作经验少的实际,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将他们分配到最合适的行政村进行培养、锻炼。在岗位设置上,除安排他们担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助理外,同时安排他们兼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息管理员;在工作安排上,给他们实质性分工,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历练本领、增长才干。各地还采取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重点支持工作机制,努力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同时,通过落实县、乡、村干部帮带责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帮带培养,及时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安排参与乡镇工作,到县乡机关轮岗锻炼,使他们进一步丰富了工作经验,增强了解决农村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保证了他们在农村“干得好”。
落实激励措施,激发工作热情,确保“待得住”,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基础。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及时协调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政策待遇,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工资专账,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各种补贴按月足额发放,并普遍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安康市在中省资金下拨前,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及时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尽快融入农村,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主要安排他们在村干部家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乡镇机关或学校里食宿,并为他们配发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向大学生村官开通了“热线电话”,驻地派出所还向大学生村官提供了“服务电话”,发放了警民联系卡,随时了解和解决大学生村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配套措施,强化管理考核,确保“流得动”,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保证。为了激发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完善激励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机制,努力拓展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他们多元化发展,保证他们“流得动”。有的县区已开始在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事业单位干部的试点工作。有的提出多线拓展、跟踪培养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思路,如有的市提出了村干部岗位留任一批,优秀村官提拔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一批,创业有成转型一批,自主择业分流一批的“五个一批”政策,促进大学生村官流动。有的市制定五步梯次培养措施,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逐步把不是党员的发展成为党员;到村任职1年以上的,可选拔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书记;在村任职3年以上,择优选配担任乡镇副职;担任乡镇副职期间表现特别突出的,可提拔担任乡镇正职或到区县部门领导岗位;对担任正科级职位期间综合表现特别突出的,纳入副县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特别优秀的可提拔到副县级领导岗位,建立了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遴选机制,保证他们的正常流动和发展。
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有效措施
通过近一年的农村工作历练,不仅使大学生村官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实践证明,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有效措施。
一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有效改善了全省农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问题,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到村任职大学生积极为村上争取资金、协调项目,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推动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农村基层干部反映说,大学生村官实际发挥了政策宣传员、科技推广员、信息传播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电脑操作员等多重角色的作用,确实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
四是助推了一批有志青年健康成长。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使这些掌握现代知识、德才兼备的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意志品质;在艰苦的创业中,增长了能力和才干;在为群众服务中,感受了农民和农村情结;在与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升华了精神境界。为今后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储备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也正是我们选聘高校毕业到村任职的根本目的。(作者为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对于陕西这样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更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报负、有热情的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列中,为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提供人才支持。
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一年来,全省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坚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加强教育管理、注重实践锻炼、完善政策措施、拓展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建立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角色转变,确保“下得去”,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前提。各地坚持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建立健全了日常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适应了农村工作,实现角色转变。到村任职前,各地都对他们开展了岗前培训,采取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重点对他们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知识、基层组织建设、当地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对农村工作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和感受。到村任职后,各地组织开展了县情、乡情、村情“三情”教育培训,重点帮助大学生了解任职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还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基层干部现场说教、传授经验,帮助大学生村官掌握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加深了他们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同时,各市、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日志、考勤考核、重大事项报告、谈话提醒、月工作小结和定期座谈交流等一系列管理考核机制,定期对履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全面了解大学生村官到岗情况和现实表现。旬阳县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五个一”制度,即每天写一次工作日志,每月报送一条信息,每月撰写一次工作汇报,每季度撰写一篇工作总结,每半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县委组织部每半年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对“五个一”落实情况进行评比交流,使大学生村官逐步树立和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保证他们在农村“下得去”。
突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确保“干得好”,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关键。各地针对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浅和基层工作经验少的实际,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的个性特点、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将他们分配到最合适的行政村进行培养、锻炼。在岗位设置上,除安排他们担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助理外,同时安排他们兼任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信息管理员;在工作安排上,给他们实质性分工,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历练本领、增长才干。各地还采取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重点支持工作机制,努力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同时,通过落实县、乡、村干部帮带责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帮带培养,及时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安排参与乡镇工作,到县乡机关轮岗锻炼,使他们进一步丰富了工作经验,增强了解决农村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保证了他们在农村“干得好”。
落实激励措施,激发工作热情,确保“待得住”,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基础。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及时协调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政策待遇,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工资专账,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各种补贴按月足额发放,并普遍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安康市在中省资金下拨前,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及时协调财政部门落实到村任职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尽快融入农村,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主要安排他们在村干部家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乡镇机关或学校里食宿,并为他们配发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向大学生村官开通了“热线电话”,驻地派出所还向大学生村官提供了“服务电话”,发放了警民联系卡,随时了解和解决大学生村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配套措施,强化管理考核,确保“流得动”,这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保证。为了激发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完善激励措施,构建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机制,努力拓展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鼓励和支持他们多元化发展,保证他们“流得动”。有的县区已开始在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事业单位干部的试点工作。有的提出多线拓展、跟踪培养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思路,如有的市提出了村干部岗位留任一批,优秀村官提拔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招录一批,创业有成转型一批,自主择业分流一批的“五个一批”政策,促进大学生村官流动。有的市制定五步梯次培养措施,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逐步把不是党员的发展成为党员;到村任职1年以上的,可选拔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书记;在村任职3年以上,择优选配担任乡镇副职;担任乡镇副职期间表现特别突出的,可提拔担任乡镇正职或到区县部门领导岗位;对担任正科级职位期间综合表现特别突出的,纳入副县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特别优秀的可提拔到副县级领导岗位,建立了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遴选机制,保证他们的正常流动和发展。
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有效措施
通过近一年的农村工作历练,不仅使大学生村官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实践证明,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有效措施。
一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有效改善了全省农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问题,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到村任职大学生积极为村上争取资金、协调项目,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推动了农村文明风尚形成。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农村基层干部反映说,大学生村官实际发挥了政策宣传员、科技推广员、信息传播员、文体活动组织员、电脑操作员等多重角色的作用,确实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
四是助推了一批有志青年健康成长。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使这些掌握现代知识、德才兼备的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意志品质;在艰苦的创业中,增长了能力和才干;在为群众服务中,感受了农民和农村情结;在与农民群众的朝夕相处中,升华了精神境界。为今后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储备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这也正是我们选聘高校毕业到村任职的根本目的。(作者为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