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近高考,如何通过有效复习,让政治学科取得较高分数?笔者认为,作为考生,一定要明确四大问题,即:“背什么,如何背?”“练什么,如何练?”“听什么,如何听?”“考什么,如何考?”下面,笔者就围绕这四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给同学们一些启发。
一、背什么,如何背
政治学科绝对是文综三科中最难记忆的。从湖北新课改的高考试卷来看,政治学科的考查还是侧重于理解,纯记忆性的东西非常少,这一现象必然要求学生把政治课学透学活。但如果因为高考的这种特点而轻视读背知识点,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要想高考政治得高分,“背多分”依旧是不二法门。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背什么,如何背?”
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到底还要背什么呢?我们知道,政治其实是规律性和模式化很强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同学们在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因此,政治学科的读背,主要是理论分析,绝少对事实的记忆。这样,在第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对所有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的立足点上,我们可以主动将所有的知识点用“是什么(性质、本质等)、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意义或危害)、怎么做(手段和措施)、怎么体现的(在具体材料中)”的逻辑层次来归纳总结,以此作为我们自己的读背蓝本。千万不要担心这一归纳工作耗时费力,一来,经过大半年的复习,这一工作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必然要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必然会促使自己更加重视挖掘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些都要求大家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才能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并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教材通盘读背的过程。
有了自己的读背蓝本后,如何把它记下来,成为最后的“得分本”呢?
1.重视课内记忆
这是很多优秀学生的做法。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课内的记忆应该是在自我施压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有意识地背诵。这需要我们拥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当然也需要与老师“配合”:有些老师可能以做小习题、默写、随堂提问等形式复习知识点,这个时候我们要自觉“搜索”读背本的归纳,积极回答问题,通过老师的检查来帮助自己记忆和完善对读背本的归纳。
2.积极搞好课外记忆
课内记忆的时间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读背还是应该放在课外。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这种读背一定不能是“小和尚念经”,而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准确理解和把握。读背时须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注意知识的主次,做到全面、系统地读背,做到从宏观到微观总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随时从大脑中调动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注意查遗补缺、重点突破,对于知识盲点、高频考点要多投入时间,直到弄熟背懂为止。
3.找到最适合自己记忆的时间
根据高考政治安排在上午的时间特点,应尽量将自己记忆的最佳时间调整到上午,尤其要重视大课间的时间,不管前一节课学的是什么学科,都要尽量在大课间的时间里读背几个政治知识点。
二、练什么,如何练
读背知识当然不是最终目的,读背知识是为了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我都读懂了,也背会了,可就是不会写到考卷上去。这是因为这些同学只是囫囵吞枣地读背,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知识。好比建船出海,你和别人各建了一艘船,一同扬帆远航,遇到风暴时别人的船安然无事,而你的船却支离破碎,根本原因还在于你的船是胡乱拼接的,船板(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理顺。
如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多练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训练是高级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培养能力、让同学们巩固深化知识的过程;同时,训练也是课堂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及时、适当地以练习形式去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就会很好地收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的效果。
经过一轮复习,相信大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题,现阶段要做的,恐怕不是继续加大训练量,而是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做好“回头看”训练。所谓“回头看”,即是将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易错题、高频考点题与热点专题相结合,推陈出新,既能有效解决自己对考试题的“刻板印象”,又能跳出“题海”,寓练于乐。
当然,“回头看”训练须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作为考生,我们要做的是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走出“这些题我有印象,现在时间紧,没必要再下功夫”的思想误区。在训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审题。要让自己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材料和设问的习惯,要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审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组织相关理论做答。促使自己养成根据材料和设问要求答题的习惯。二是实际联系理论。要让自己养成一看到材料、事例就能联想到理论知识的习惯。三是多看、多思考高考题的答案组织。明确高考的考题思路,分析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是什么、设问是什么、怎么组织的答案。四是训练主观题的作答习惯。只要答题,就须要求自己书写的每段句子都意思完整,有条理、有逻辑性,且要能始终用专业术语表达意思,坚决避免写外行话、写半截话。
三、听什么,如何听
后阶段的听讲至关重要。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自主选择一些“名家”参考资料埋头苦干,这种思想有些舍本逐末。在备考后阶段,听讲时一定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注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
今年是湖北省实施新教材高考的第二年,从去年高考来看,试题对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考查力度较大,主观题考查了“辨证否定”的内容,选择题对“纸币的价值”“政协作用的新表述”“真理的相关知识”等内容都进行了考查,这些内容均是老教材要么没有涉及、要么涉及较少甚至表述与新教材有区别的地方,这一考查特点值得我们广大考生注意。类似的知识点还有《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价格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还有《生活与哲学》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内容;还有《政治生活》中“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公民的政治参与”等新教材的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对“冷点”知识的“加温补火”
高考并非不考查“冷点”知识。例如,去年的高考就考了诸如“纸币的相关知识”“并购(兼并)的知识”“人民政协的职能”等这些平时教学中老师和同学们经常忽视的“冷点”知识(事实上,相对于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去年考查的“辨证否定”也算得上是“冷点”知识)。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没有重点强调的就是不考的”,但从考试结果来看,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在后面的复习中,同学们切忌对“冷点”知识一带而过、点到为止,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给它们“加加温”,即使老师没讲这些“冷点”知识,我们也要多加留心。
3.强化对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
主干知识反复考是文综高考的一大特点,相信今年的试题仍会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像“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收入分配的解决途径”“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体现学科特色核心主干知识的知识点都会有所涉及。
有鉴于此,立足课本、强化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应该成为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主线索,现阶段同学们要在听讲的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归类、整理乃至进行必要的“深加工”,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较为完整、清晰的系统知识体系。
4.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训练
从去年高考所给材料的形式来看,基本上都是文字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认识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从主观题设问要求来看,“问题探究”“归因论证”和“关系论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通过论证和探讨,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事物的影响和意义,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同学们须做个“有心人”,要积极探索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考试题的解答特点,找出规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能力。
这一阶段听课时,主要任务是听,而不是记录。同学们要边听,边在头脑中归纳老师提供的指导原则。听课的基本立足点当然是要听懂,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弄清楚自己有哪些是没有想到或者掌握得不够的,从而及时查漏补缺。”
四、考什么,如何考
最后谈谈今年高考会考什么。说实话,政治高考猜题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观察近三年高考,笔者发现,有一类题型年年涉及。笔者将这些设问罗列下来,请大家看是哪一类型的设问。(有些设问是节选)
2012年38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39题第二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2011年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39题第五问“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2010年38题第三问“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39题第五问“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没错,它们都属于“归因”试题。这类试题设问方式灵活多样,如意义、作用、依据、必要性、基本理由、影响、原因、分析等等。笔者个人认为此类型试题既然是高考的“必考题”,我们广大考生就应该多在此类型试题上面花些功夫,争取做到有备无患。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所谓“有心人”就是会抓住时机促成自身飞跃的人,希望大家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善背、多思、勤练,做到“心中有高考,手里有招数”。相信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大家一定能够一展身手,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
责任编辑 赵玉渊
一、背什么,如何背
政治学科绝对是文综三科中最难记忆的。从湖北新课改的高考试卷来看,政治学科的考查还是侧重于理解,纯记忆性的东西非常少,这一现象必然要求学生把政治课学透学活。但如果因为高考的这种特点而轻视读背知识点,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要想高考政治得高分,“背多分”依旧是不二法门。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背什么,如何背?”
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到底还要背什么呢?我们知道,政治其实是规律性和模式化很强的一门学科,它要求同学们在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因此,政治学科的读背,主要是理论分析,绝少对事实的记忆。这样,在第一轮复习接近尾声、对所有知识点已经基本掌握的立足点上,我们可以主动将所有的知识点用“是什么(性质、本质等)、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意义或危害)、怎么做(手段和措施)、怎么体现的(在具体材料中)”的逻辑层次来归纳总结,以此作为我们自己的读背蓝本。千万不要担心这一归纳工作耗时费力,一来,经过大半年的复习,这一工作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必然要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必然会促使自己更加重视挖掘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些都要求大家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才能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并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教材通盘读背的过程。
有了自己的读背蓝本后,如何把它记下来,成为最后的“得分本”呢?
1.重视课内记忆
这是很多优秀学生的做法。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课内的记忆应该是在自我施压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有意识地背诵。这需要我们拥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当然也需要与老师“配合”:有些老师可能以做小习题、默写、随堂提问等形式复习知识点,这个时候我们要自觉“搜索”读背本的归纳,积极回答问题,通过老师的检查来帮助自己记忆和完善对读背本的归纳。
2.积极搞好课外记忆
课内记忆的时间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读背还是应该放在课外。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这种读背一定不能是“小和尚念经”,而要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准确理解和把握。读背时须注意知识的层次性、注意知识的主次,做到全面、系统地读背,做到从宏观到微观总体把握,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随时从大脑中调动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注意查遗补缺、重点突破,对于知识盲点、高频考点要多投入时间,直到弄熟背懂为止。
3.找到最适合自己记忆的时间
根据高考政治安排在上午的时间特点,应尽量将自己记忆的最佳时间调整到上午,尤其要重视大课间的时间,不管前一节课学的是什么学科,都要尽量在大课间的时间里读背几个政治知识点。
二、练什么,如何练
读背知识当然不是最终目的,读背知识是为了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困惑:我都读懂了,也背会了,可就是不会写到考卷上去。这是因为这些同学只是囫囵吞枣地读背,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知识。好比建船出海,你和别人各建了一艘船,一同扬帆远航,遇到风暴时别人的船安然无事,而你的船却支离破碎,根本原因还在于你的船是胡乱拼接的,船板(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理顺。
如何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多练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训练是高级的逻辑思维过程,是培养能力、让同学们巩固深化知识的过程;同时,训练也是课堂教与学的及时反馈,及时、适当地以练习形式去深化、巩固所学知识,就会很好地收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的效果。
经过一轮复习,相信大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题,现阶段要做的,恐怕不是继续加大训练量,而是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做好“回头看”训练。所谓“回头看”,即是将一轮复习过程中的易错题、高频考点题与热点专题相结合,推陈出新,既能有效解决自己对考试题的“刻板印象”,又能跳出“题海”,寓练于乐。
当然,“回头看”训练须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作为考生,我们要做的是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走出“这些题我有印象,现在时间紧,没必要再下功夫”的思想误区。在训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审题。要让自己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材料和设问的习惯,要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审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组织相关理论做答。促使自己养成根据材料和设问要求答题的习惯。二是实际联系理论。要让自己养成一看到材料、事例就能联想到理论知识的习惯。三是多看、多思考高考题的答案组织。明确高考的考题思路,分析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是什么、设问是什么、怎么组织的答案。四是训练主观题的作答习惯。只要答题,就须要求自己书写的每段句子都意思完整,有条理、有逻辑性,且要能始终用专业术语表达意思,坚决避免写外行话、写半截话。
三、听什么,如何听
后阶段的听讲至关重要。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老师不信任,自主选择一些“名家”参考资料埋头苦干,这种思想有些舍本逐末。在备考后阶段,听讲时一定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注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
今年是湖北省实施新教材高考的第二年,从去年高考来看,试题对新旧教材内容有区别的地方考查力度较大,主观题考查了“辨证否定”的内容,选择题对“纸币的价值”“政协作用的新表述”“真理的相关知识”等内容都进行了考查,这些内容均是老教材要么没有涉及、要么涉及较少甚至表述与新教材有区别的地方,这一考查特点值得我们广大考生注意。类似的知识点还有《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及价格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还有《生活与哲学》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内容;还有《政治生活》中“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公民的政治参与”等新教材的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对“冷点”知识的“加温补火”
高考并非不考查“冷点”知识。例如,去年的高考就考了诸如“纸币的相关知识”“并购(兼并)的知识”“人民政协的职能”等这些平时教学中老师和同学们经常忽视的“冷点”知识(事实上,相对于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去年考查的“辨证否定”也算得上是“冷点”知识)。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没有重点强调的就是不考的”,但从考试结果来看,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在后面的复习中,同学们切忌对“冷点”知识一带而过、点到为止,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给它们“加加温”,即使老师没讲这些“冷点”知识,我们也要多加留心。
3.强化对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
主干知识反复考是文综高考的一大特点,相信今年的试题仍会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像“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收入分配的解决途径”“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体现学科特色核心主干知识的知识点都会有所涉及。
有鉴于此,立足课本、强化主干知识的“整合拓展”应该成为贯穿整个复习过程的主线索,现阶段同学们要在听讲的基础上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归类、整理乃至进行必要的“深加工”,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较为完整、清晰的系统知识体系。
4.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和训练
从去年高考所给材料的形式来看,基本上都是文字材料,考查学生综合认识和探究有关理论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从主观题设问要求来看,“问题探究”“归因论证”和“关系论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材料,通过论证和探讨,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事物的影响和意义,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同学们须做个“有心人”,要积极探索这些不同类型的高考试题的解答特点,找出规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答题能力。
这一阶段听课时,主要任务是听,而不是记录。同学们要边听,边在头脑中归纳老师提供的指导原则。听课的基本立足点当然是要听懂,但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弄清楚自己有哪些是没有想到或者掌握得不够的,从而及时查漏补缺。”
四、考什么,如何考
最后谈谈今年高考会考什么。说实话,政治高考猜题绝对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观察近三年高考,笔者发现,有一类题型年年涉及。笔者将这些设问罗列下来,请大家看是哪一类型的设问。(有些设问是节选)
2012年38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39题第二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2011年38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39题第五问“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2010年38题第三问“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39题第五问“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没错,它们都属于“归因”试题。这类试题设问方式灵活多样,如意义、作用、依据、必要性、基本理由、影响、原因、分析等等。笔者个人认为此类型试题既然是高考的“必考题”,我们广大考生就应该多在此类型试题上面花些功夫,争取做到有备无患。
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所谓“有心人”就是会抓住时机促成自身飞跃的人,希望大家在后面的复习过程中善背、多思、勤练,做到“心中有高考,手里有招数”。相信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大家一定能够一展身手,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
责任编辑 赵玉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