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瑰宝,我国共有4000多种中药。中药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可以入膳,具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长期以来,中药以其神奇的疗效不仅为我国民众所青睐,而且还流行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带。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国和出口国,药材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主产区。中药产业长期以来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
一、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变化趋势
近10年来,我国中药材价格总体是稳中有升,呈小幅震荡上升趋势,增长幅度在10—30%之间。但2009年下半年至今,我国中药材交易价格普遍呈大幅上涨态势,最具代表性的200个中药材样本,升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151个(见表1,资料来源: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下同)。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提供的中药材市场大盘指数运行图上显示,从2002年1月到2009年2月,中药材市场大盘指数平均升幅只有9.64%左右,而从2009年3月份开始,大盘指数已从1621.62点暴涨到2010年11月的4246.08点,升幅高达261.84%,增幅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09年10—12月、2010年5月、2010年8—9月之间。
二、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中药材需求方面
1、2009年甲流疫情使中药材需求增加
从非典型性肺炎、甲型流感到手足口病,中药的疗效得到了众多顾客的认可,时发的疫情也使得中药需求节节攀升。2009年9月份,“甲流”的爆发使中药材需求量大增,各地政府坚持“科学防治,科技先行”的方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甲流”的制剂和药方,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9月初依据研究的结果,及时做出调整政府防控甲流药品储备目录,投入7000万元贮备200万人份相关中成药。到200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又增加了“金花清感方”相关中药的储备。
2、保健意识的增强,导致中药材需求量大增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有关中医药的保健书籍热销,从淘宝网到当当网,销量一直不错,再加上电视宣传,这些都对中药价格的上涨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医药不单单治病,更重要的是防病和滋补,大大增加了中医药的实际用量。另一方面,中药的副作用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药。目前,中药保健补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中草药在饮料、食品、保健品和日化用品等领域的广泛开发应用,使得其销量逐年递增。
3、游资的炒作
2010年,国家连续调控楼市,不少热钱涌入中药材市场进行炒作。药农个体种植生产模式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很难准确、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信息,加之中药材生产萎缩和产量不稳定的状况,尤其是用量不大的小品种更容易形成囤积炒作。以五加皮为例,由于此药材使用量不大,产量也较小,游资炒作使五加皮的价格已比2009年同期上涨了5倍。红花去年全国的销量是4500万吨,2011年的产量已超过了6000万吨,应该讲红花是过剩的,但是2010年新红花一上市,价格就从几十元涨到了一百多元,以至于红花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囤积红花的现象非常明显。
4、出口量增加
2008年,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多达163个,其中出口国家154个,中药出口总额达13亿美元。随着世界对植物药的认可程度的增强,中国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甲流”治疗使用中药取得的实际疗效,进一步促使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大增。如浙江省博泰植物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出口量较2008年出现明显的增幅。之前国外客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2007年,该公司出口德国的中药仅3万美元,2009年1—10月份就已经增加到20万美元,同时开辟了瑞士、波兰等新兴市场。
(二)中药材的供给方面
1、气候变化致使中药材价格上升
受2009年的霜冻天气和2010年上半年罕见的“倒春寒”和“低温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云贵川等主产区药材的收成普遍不好。太子参的主产区贵州施秉县,受天气影响全年产量下降近30%。再如,全国近97%的三七产自云南文山州,气候干旱导致三七产量迅速下降,加之灌溉成本增加,导致三七价格扶摇直上。山东临沂、潍坊等槐米产区槐米坐果时气候反常,几近绝收,导致供给紧张。而辽宁、吉林等地区持续的暴雨灾害,也使得辽细辛、玉竹、升麻、人参、五味子、西洋参等中药材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药材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2、过度采挖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中药材减产
中药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3—4年。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中药材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野生中草药资源越来越少。赤芍是北方野生药材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货源主要为东北货和北朝货,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野生资源过度采挖,赤芍资源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可采掘数量逐年减少。阿胶是传统中药,由于环境污染,养驴所需的水、草、场地条件已很难寻找,最终导致北方农村养驴业日渐萎缩。
3、生产成本上升药农生产积极性降低
随着国家粮食补贴力度加大和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许多药农弃药种粮,药材供给量相对减少。另外,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中药材生产者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也使得药材供给减少。陕西省商州区南村镇是大宗中药材品种桔梗的主产区,在本轮价格上涨前,该品种均价长期处于9.2元/公斤的水平,远远低于生产成本,而同期当地农民平均用工成本早已翻了3倍,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了桔梗种植面积持续萎缩,2008年底当地桔梗种植面积较2004年下降70%以上。
三、稳定中药材价格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中药的价格逐步攀升,不利于中药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应当从保护发展中医事业和保障群众健康的角度出发,稳定中药材价格和市场经营秩序,防止中药材大落大涨,使中药材价格在一个合理区域内保持长期稳定是全行业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信息预警及电子商务平台
政府应尽快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采取重点监控与分类监控相结合的原则。中药材种类繁多,应该客观分析当前各种中药的基本情况,区别对待,采取重点监控的方法,提高预警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同时加快建设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高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并实现订单农业。此外,还要加强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通过中药材电子商务建设消除囤积炒作行为。
(二)实施中药材储备计划
国家应对用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建立中药材储备库,完善国家中药材储备制度。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家“储备粮”的做法,有效应对因各类突发事件以及供需矛盾等引起的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确保中药材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在必要时发挥“托市”的作用,在药贱伤农时及时收购,在药价过高时把储备药材放归市场,调节市场价格。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调节作用
中药材从业人员需要尽快成立权威的中药材行业联合会,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组织的完善与否是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健全的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机制离不开行业组织,它既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向导,也是企业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目前全国17家国家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如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等应加强协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进一步规范职责及章程,健全民主管理、自律及奖惩制度,保障会员利益,统一行动,有效防止价格无序竞争。
(四)出台相关惠农政策
从生产来说,一方面对于日益减少的野生资源,国家可以出台相应措施,使野生资源得到休养生息、轮换采挖。另一方面,国家可通过惠农政策,对种植中草药的农户进行补贴,提高药农的种植积极性,通过规模化、基地式种植,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确保市场有充足的中药材供应。
(五)延伸中药材产业链
当前的中药材价格上涨无疑是增加药农收入的一个契机,但通过建立一批稳定高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扩大特色中药材的生产规模,走科工贸结合的道路,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延长中药材产业链,让更多的药农切实得到实惠,从而激发广大药农及从业者的积极性,这才是中药材价格保持长期稳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①王南,杨铮.八成中药价格上涨四大原因导致中药价格赛黄金.法制晚报,2010(11)
(赵显杰,1971年生,河北沧州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化。白向玮,1985年生,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
一、近年来中药材价格变化趋势
近10年来,我国中药材价格总体是稳中有升,呈小幅震荡上升趋势,增长幅度在10—30%之间。但2009年下半年至今,我国中药材交易价格普遍呈大幅上涨态势,最具代表性的200个中药材样本,升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151个(见表1,资料来源: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下同)。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提供的中药材市场大盘指数运行图上显示,从2002年1月到2009年2月,中药材市场大盘指数平均升幅只有9.64%左右,而从2009年3月份开始,大盘指数已从1621.62点暴涨到2010年11月的4246.08点,升幅高达261.84%,增幅时间段主要集中在2009年10—12月、2010年5月、2010年8—9月之间。
二、中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中药材需求方面
1、2009年甲流疫情使中药材需求增加
从非典型性肺炎、甲型流感到手足口病,中药的疗效得到了众多顾客的认可,时发的疫情也使得中药需求节节攀升。2009年9月份,“甲流”的爆发使中药材需求量大增,各地政府坚持“科学防治,科技先行”的方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研发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甲流”的制剂和药方,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北京市政府于2009年9月初依据研究的结果,及时做出调整政府防控甲流药品储备目录,投入7000万元贮备200万人份相关中成药。到2009年12月,北京市政府又增加了“金花清感方”相关中药的储备。
2、保健意识的增强,导致中药材需求量大增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有关中医药的保健书籍热销,从淘宝网到当当网,销量一直不错,再加上电视宣传,这些都对中药价格的上涨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医药不单单治病,更重要的是防病和滋补,大大增加了中医药的实际用量。另一方面,中药的副作用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药。目前,中药保健补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中草药在饮料、食品、保健品和日化用品等领域的广泛开发应用,使得其销量逐年递增。
3、游资的炒作
2010年,国家连续调控楼市,不少热钱涌入中药材市场进行炒作。药农个体种植生产模式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很难准确、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的信息,加之中药材生产萎缩和产量不稳定的状况,尤其是用量不大的小品种更容易形成囤积炒作。以五加皮为例,由于此药材使用量不大,产量也较小,游资炒作使五加皮的价格已比2009年同期上涨了5倍。红花去年全国的销量是4500万吨,2011年的产量已超过了6000万吨,应该讲红花是过剩的,但是2010年新红花一上市,价格就从几十元涨到了一百多元,以至于红花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囤积红花的现象非常明显。
4、出口量增加
2008年,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多达163个,其中出口国家154个,中药出口总额达13亿美元。随着世界对植物药的认可程度的增强,中国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甲流”治疗使用中药取得的实际疗效,进一步促使我国中药材出口数量大增。如浙江省博泰植物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出口量较2008年出现明显的增幅。之前国外客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2007年,该公司出口德国的中药仅3万美元,2009年1—10月份就已经增加到20万美元,同时开辟了瑞士、波兰等新兴市场。
(二)中药材的供给方面
1、气候变化致使中药材价格上升
受2009年的霜冻天气和2010年上半年罕见的“倒春寒”和“低温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云贵川等主产区药材的收成普遍不好。太子参的主产区贵州施秉县,受天气影响全年产量下降近30%。再如,全国近97%的三七产自云南文山州,气候干旱导致三七产量迅速下降,加之灌溉成本增加,导致三七价格扶摇直上。山东临沂、潍坊等槐米产区槐米坐果时气候反常,几近绝收,导致供给紧张。而辽宁、吉林等地区持续的暴雨灾害,也使得辽细辛、玉竹、升麻、人参、五味子、西洋参等中药材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药材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2、过度采挖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中药材减产
中药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3—4年。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中药材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野生中草药资源越来越少。赤芍是北方野生药材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货源主要为东北货和北朝货,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野生资源过度采挖,赤芍资源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可采掘数量逐年减少。阿胶是传统中药,由于环境污染,养驴所需的水、草、场地条件已很难寻找,最终导致北方农村养驴业日渐萎缩。
3、生产成本上升药农生产积极性降低
随着国家粮食补贴力度加大和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许多药农弃药种粮,药材供给量相对减少。另外,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中药材生产者主要为留守儿童和老人,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也使得药材供给减少。陕西省商州区南村镇是大宗中药材品种桔梗的主产区,在本轮价格上涨前,该品种均价长期处于9.2元/公斤的水平,远远低于生产成本,而同期当地农民平均用工成本早已翻了3倍,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了桔梗种植面积持续萎缩,2008年底当地桔梗种植面积较2004年下降70%以上。
三、稳定中药材价格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中药的价格逐步攀升,不利于中药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应当从保护发展中医事业和保障群众健康的角度出发,稳定中药材价格和市场经营秩序,防止中药材大落大涨,使中药材价格在一个合理区域内保持长期稳定是全行业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信息预警及电子商务平台
政府应尽快建立中药材市场信息预警平台,采取重点监控与分类监控相结合的原则。中药材种类繁多,应该客观分析当前各种中药的基本情况,区别对待,采取重点监控的方法,提高预警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通过信息引导生产来防止产销失衡。同时加快建设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买卖双方高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并实现订单农业。此外,还要加强中药材流通标准体系建设,通过中药材电子商务建设消除囤积炒作行为。
(二)实施中药材储备计划
国家应对用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建立中药材储备库,完善国家中药材储备制度。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家“储备粮”的做法,有效应对因各类突发事件以及供需矛盾等引起的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确保中药材供应不脱销、不断档。在必要时发挥“托市”的作用,在药贱伤农时及时收购,在药价过高时把储备药材放归市场,调节市场价格。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调节作用
中药材从业人员需要尽快成立权威的中药材行业联合会,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组织的完善与否是市场体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健全的市场体系及市场运行机制离不开行业组织,它既是企业走向市场的向导,也是企业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目前全国17家国家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如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等应加强协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进一步规范职责及章程,健全民主管理、自律及奖惩制度,保障会员利益,统一行动,有效防止价格无序竞争。
(四)出台相关惠农政策
从生产来说,一方面对于日益减少的野生资源,国家可以出台相应措施,使野生资源得到休养生息、轮换采挖。另一方面,国家可通过惠农政策,对种植中草药的农户进行补贴,提高药农的种植积极性,通过规模化、基地式种植,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确保市场有充足的中药材供应。
(五)延伸中药材产业链
当前的中药材价格上涨无疑是增加药农收入的一个契机,但通过建立一批稳定高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调整中药材种植结构,扩大特色中药材的生产规模,走科工贸结合的道路,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延长中药材产业链,让更多的药农切实得到实惠,从而激发广大药农及从业者的积极性,这才是中药材价格保持长期稳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①王南,杨铮.八成中药价格上涨四大原因导致中药价格赛黄金.法制晚报,2010(11)
(赵显杰,1971年生,河北沧州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产业化。白向玮,1985年生,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