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资源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但影视资源的使用既有优势又有弊端。影视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且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可运用的素材。但影视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影视人物形象易导致文学形象固化,影视视听特征易弱化文学想象,影视改编易使原文本产生意义误读等弊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合理使用影视资源,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资源;形象固化;文学想象;意义误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影视资源指的是在教学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价值,在语文课程设置、实施过程与评价反馈中可以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可被利用的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能够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所有影视作品。本文所阐述的影视资源是可应用于教学中的影视资源,区别于其在传媒领域中的含义。
一、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影视资源的直观性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影视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现代综合艺术,是集画面和声音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比语言文字的表现更具直观性。中学生相对于成年人在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方面较为欠缺,影视资源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其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拍摄和展现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补充,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比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古文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滕王阁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能够让学生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等意象有直观认识,感受到落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在同一个画面中亦动亦静,光影和色彩强烈对比的景象,从而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影视语言相比,文字语言的表达较为抽象,而影视语言将抽象的形象和思维具象化展现在声音和画面中,直接调动观看者的感官感受。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外貌的描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教师为学生播放影视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影视中人物的妆容,了解什么是“罥烟眉”,通过演员神情的传达感受什么是“含情目”,另外让学生分析影视中的呈现与文本有什么异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互动和思考。
(二)影视资源为课堂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的使用使得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和现实感,情感上容易受到感染,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运用影视资源创设情境是比较能够还原情境从而进行情境创设的,影视资源能够全面地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和背景,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并且接受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比如在学习戏剧《雷雨》时,通常会让学生扮演戏剧中角色的情境设置方式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戏剧的魅力,理解戏剧所表达的深意,但由于学生对戏剧的掌握能力和表演能力有限,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诠释角色。这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优质的《雷雨》话剧表演,并且让学生结合课文文本进行体味模仿,将影视资源、课文和学生模仿表演结合起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影视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情境设置,影视提供的丰富的人物形象,具体典型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接受的效果要比纯粹的讲授要好得多。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有教师讲述或者简单的图片播放等模式难免有些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融入课程学习,影视资源的使用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丰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的导入、课中教学、课尾运用、主题性的学习等各个环节可引用和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
(三)影视资源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辅助素材
影视资源不仅可运用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也可运用于各种课文体裁的教学,辅助各个文本体裁难点的教学。诗歌注重的是意境,意境的表现往往比较隐晦、复杂,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把握。比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若学生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则很难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内容,这时可为学生提供与星空、宇宙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宇宙的奇幻从而激发想象。在小说教学中,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描写比较复杂,或者小说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场景与学生生活差距较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会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障碍。比如在学习《红楼梦》相关节选时,除了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外,《红楼梦》描绘的服饰和摆件等也比较精致和复杂,很多闻所未闻,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影视作品是对小说文本还原度较高的影视作品。在學习课文内容时,则可为学生播放相关片段,让学生对复杂的文本描绘有一定了解,为学生的理解和想象提供参考。而散文和说明文的教学也可对影视资源进行利用,如对《昆明的雨》的学习,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地方的雨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更真切的感受,学习《太空一日》时则可为学生播放有关太空的视频。
二、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和弊端
(一)影视人物形象的固定容易导致文学形象固化
影视中的人物形象不同于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是由具体可观的画面,固定的人声设定和改编的故事情节等具体的因素实际呈现出来的,势必会形成固定的影视人物形象。在小说和戏剧教学中,若学生在未接触或者未深入了解小说文本之前观看影视作品,则很容易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先入为主。比如86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难免使得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原著时会联想到六小龄童所饰演的孙悟空的形象。影视人物形象固化的呈现则使原本抽象的,给人以想象空间的人物形象固化,使得学生对号入座,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带入文学作品中,使得学生眼中的文学人物形象固化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另外像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会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比如《西游记》电视剧既有旧版又有新版等多个版本,电影改编也有《悟空传》《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等众多影视作品,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老师选择不同的影视资源的情形,给学生留下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脑海中是不同版本中的电视连续剧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则是不同版电影中的形象,若学生在未阅读文学文本或对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未有自己的把握前观看影视作品,则对文学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很容易受到影视人物固化形象的影响。
【关键词】影视资源;形象固化;文学想象;意义误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影视资源指的是在教学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价值,在语文课程设置、实施过程与评价反馈中可以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可被利用的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能够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所有影视作品。本文所阐述的影视资源是可应用于教学中的影视资源,区别于其在传媒领域中的含义。
一、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影视资源的直观性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影视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现代综合艺术,是集画面和声音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比语言文字的表现更具直观性。中学生相对于成年人在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方面较为欠缺,影视资源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其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拍摄和展现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补充,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比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古文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滕王阁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能够让学生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等意象有直观认识,感受到落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在同一个画面中亦动亦静,光影和色彩强烈对比的景象,从而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影视语言相比,文字语言的表达较为抽象,而影视语言将抽象的形象和思维具象化展现在声音和画面中,直接调动观看者的感官感受。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外貌的描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教师为学生播放影视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影视中人物的妆容,了解什么是“罥烟眉”,通过演员神情的传达感受什么是“含情目”,另外让学生分析影视中的呈现与文本有什么异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互动和思考。
(二)影视资源为课堂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的使用使得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和现实感,情感上容易受到感染,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运用影视资源创设情境是比较能够还原情境从而进行情境创设的,影视资源能够全面地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和背景,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并且接受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比如在学习戏剧《雷雨》时,通常会让学生扮演戏剧中角色的情境设置方式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戏剧的魅力,理解戏剧所表达的深意,但由于学生对戏剧的掌握能力和表演能力有限,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诠释角色。这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优质的《雷雨》话剧表演,并且让学生结合课文文本进行体味模仿,将影视资源、课文和学生模仿表演结合起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影视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情境设置,影视提供的丰富的人物形象,具体典型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接受的效果要比纯粹的讲授要好得多。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有教师讲述或者简单的图片播放等模式难免有些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融入课程学习,影视资源的使用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丰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的导入、课中教学、课尾运用、主题性的学习等各个环节可引用和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
(三)影视资源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辅助素材
影视资源不仅可运用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也可运用于各种课文体裁的教学,辅助各个文本体裁难点的教学。诗歌注重的是意境,意境的表现往往比较隐晦、复杂,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把握。比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若学生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则很难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内容,这时可为学生提供与星空、宇宙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宇宙的奇幻从而激发想象。在小说教学中,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描写比较复杂,或者小说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场景与学生生活差距较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会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障碍。比如在学习《红楼梦》相关节选时,除了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外,《红楼梦》描绘的服饰和摆件等也比较精致和复杂,很多闻所未闻,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影视作品是对小说文本还原度较高的影视作品。在學习课文内容时,则可为学生播放相关片段,让学生对复杂的文本描绘有一定了解,为学生的理解和想象提供参考。而散文和说明文的教学也可对影视资源进行利用,如对《昆明的雨》的学习,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地方的雨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更真切的感受,学习《太空一日》时则可为学生播放有关太空的视频。
二、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和弊端
(一)影视人物形象的固定容易导致文学形象固化
影视中的人物形象不同于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是由具体可观的画面,固定的人声设定和改编的故事情节等具体的因素实际呈现出来的,势必会形成固定的影视人物形象。在小说和戏剧教学中,若学生在未接触或者未深入了解小说文本之前观看影视作品,则很容易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先入为主。比如86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难免使得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原著时会联想到六小龄童所饰演的孙悟空的形象。影视人物形象固化的呈现则使原本抽象的,给人以想象空间的人物形象固化,使得学生对号入座,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带入文学作品中,使得学生眼中的文学人物形象固化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另外像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会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比如《西游记》电视剧既有旧版又有新版等多个版本,电影改编也有《悟空传》《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等众多影视作品,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老师选择不同的影视资源的情形,给学生留下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脑海中是不同版本中的电视连续剧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则是不同版电影中的形象,若学生在未阅读文学文本或对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未有自己的把握前观看影视作品,则对文学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很容易受到影视人物固化形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