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影视资源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但影视资源的使用既有优势又有弊端。影视资源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且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可运用的素材。但影视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影视人物形象易导致文学形象固化,影视视听特征易弱化文学想象,影视改编易使原文本产生意义误读等弊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合理使用影视资源,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资源;形象固化;文学想象;意义误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影视资源指的是在教学上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价值,在语文课程设置、实施过程与评价反馈中可以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可被利用的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能够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所有影视作品。本文所阐述的影视资源是可应用于教学中的影视资源,区别于其在传媒领域中的含义。
  一、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一)影视资源的直观性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影视是一门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现代综合艺术,是集画面和声音为一体的表现形式,比语言文字的表现更具直观性。中学生相对于成年人在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方面较为欠缺,影视资源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其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的拍摄和展现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补充,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比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篇古文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滕王阁相关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的播放,能够让学生对“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等意象有直观认识,感受到落霞与孤鹜、秋水与长天在同一个画面中亦动亦静,光影和色彩强烈对比的景象,从而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影视语言相比,文字语言的表达较为抽象,而影视语言将抽象的形象和思维具象化展现在声音和画面中,直接调动观看者的感官感受。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外貌的描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教师为学生播放影视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影视中人物的妆容,了解什么是“罥烟眉”,通过演员神情的传达感受什么是“含情目”,另外让学生分析影视中的呈现与文本有什么异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课堂互动和思考。
  (二)影视资源为课堂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的使用使得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和现实感,情感上容易受到感染,情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运用影视资源创设情境是比较能够还原情境从而进行情境创设的,影视资源能够全面地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情境和背景,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并且接受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比如在学习戏剧《雷雨》时,通常会让学生扮演戏剧中角色的情境设置方式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戏剧的魅力,理解戏剧所表达的深意,但由于学生对戏剧的掌握能力和表演能力有限,学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诠释角色。这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优质的《雷雨》话剧表演,并且让学生结合课文文本进行体味模仿,将影视资源、课文和学生模仿表演结合起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影视材料,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情境设置,影视提供的丰富的人物形象,具体典型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接受的效果要比纯粹的讲授要好得多。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有教师讲述或者简单的图片播放等模式难免有些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融入课程学习,影视资源的使用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丰富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前的导入、课中教学、课尾运用、主题性的学习等各个环节可引用和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
  (三)影视资源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辅助素材
  影视资源不仅可运用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也可运用于各种课文体裁的教学,辅助各个文本体裁难点的教学。诗歌注重的是意境,意境的表现往往比较隐晦、复杂,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把握。比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时要求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若学生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则很难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内容,这时可为学生提供与星空、宇宙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宇宙的奇幻从而激发想象。在小说教学中,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描写比较复杂,或者小说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场景与学生生活差距较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会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障碍。比如在学习《红楼梦》相关节选时,除了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外,《红楼梦》描绘的服饰和摆件等也比较精致和复杂,很多闻所未闻,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影视作品是对小说文本还原度较高的影视作品。在學习课文内容时,则可为学生播放相关片段,让学生对复杂的文本描绘有一定了解,为学生的理解和想象提供参考。而散文和说明文的教学也可对影视资源进行利用,如对《昆明的雨》的学习,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地方的雨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更真切的感受,学习《太空一日》时则可为学生播放有关太空的视频。
  二、影视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误区和弊端
  (一)影视人物形象的固定容易导致文学形象固化
  影视中的人物形象不同于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是由具体可观的画面,固定的人声设定和改编的故事情节等具体的因素实际呈现出来的,势必会形成固定的影视人物形象。在小说和戏剧教学中,若学生在未接触或者未深入了解小说文本之前观看影视作品,则很容易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先入为主。比如86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难免使得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原著时会联想到六小龄童所饰演的孙悟空的形象。影视人物形象固化的呈现则使原本抽象的,给人以想象空间的人物形象固化,使得学生对号入座,将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带入文学作品中,使得学生眼中的文学人物形象固化为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另外像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会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比如《西游记》电视剧既有旧版又有新版等多个版本,电影改编也有《悟空传》《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等众多影视作品,这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老师选择不同的影视资源的情形,给学生留下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脑海中是不同版本中的电视连续剧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则是不同版电影中的形象,若学生在未阅读文学文本或对文学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未有自己的把握前观看影视作品,则对文学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很容易受到影视人物固化形象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重塑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基于文词的内涵性、文句的借鉴性、文段的迁移性和文章的文路性,把握关键环节,注重训练的时间与节点,将文本表达训练在文章的空白处、文章的难懂处、文章的概括处,进而增强训练的适宜性和针对性,使其与文本表达的思路相吻合,持续提升小学语文文本教学实效。  【关键词】关键环节;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学生往往谈文言文色变,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困境,让学生乐学文言文,爱学文言文?表演课本剧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现在很多课本剧表演流于形式,课堂上热闹,课下学生毫无所得。笔者以《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廷刺秦王”部分为例,以课本剧为切入点,试对课本剧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次探索。  【关键词】课本剧;文言文;有效性;廷刺秦王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夕阳真美》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写景小文,这篇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西山、云彩等富有变化的美丽景色。在教学中,适当的点拨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收获了新的表达方式,这绝对是语文课不能不说的秘密。  【关键词】语言;表达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写景小文,这篇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
【摘要】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练就表达能力的基础,如果能把所思落实到笔尖上,那么其思想就能够落实到口头上,可见写作能力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良好的作文能力能够培养其独立的思想和个人观点,还能够使学生培养发现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作文教学较为乏味的方式。本文寄希望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利用作文教学中的微设计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
【摘要】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主要手段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生活。  【关键词】兴趣;激励;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考试分数比重分析,作文为50分,占中招考试分值的41.6%。考生得分和失分最大的是作文,考试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
【摘要】笔者对本校初二学生目前写作所存在的问题做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选材和立意上存在较大问题,本论文从“写什么”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升格训练指導,阐述立意和选材间的关系,并从深谋立意和精妙选材两方面,给出具体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升格指导方法。  【关键词】立意;选材;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1-01
【摘要】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每次带毕业班,到了阳春三月,笔者就开始为中考作文复习计划而发愁了。这时总有三个“w”困扰着我:作文什么时候复习(when)?作文复习什么(what)?作文怎么复习(how)?这三个问题也许没有唯一答案,但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创新和优化,在碰撞和交流中可以减负和提质。  【关键词】写作;灵活教学;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作文什么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教学和高考考试的重点与难点,通过知人把握诗歌,是简单好用的方法之一。“知人”指的是要知道、了解、研读有关作者的相关情况。这当中所说的“人”内涵丰富。只有全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品评人物,才能知“全人”,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关键词】古典诗歌;知其人;吸纳资源;把握内容;理解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孟子的《尚友说》:“一乡
【摘要】策略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新举措,对一线教师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教学策略单元?笔者认为要精准把握单元的教学目标,区分策略单元与普通单元的教学特性;整体关照策略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策略意识。  【关键词】部编版;策略单元;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