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以自媒体为依托的新媒体的发展,媒介呈现共存共融、叠加渐进的螺旋式发展态势。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文本从解构到重构、对象从受众到与众、形式从讲授到对话、评价从单一到多元。笔者认为,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渗透阅读教学,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做好理论知识、阅读文本、媒介技术的实践准备,从而呼应时代语境的必然要求,符合课程设置的文化转向,并最终造就学生终身发展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生阅读教学的新特点
(一)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
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内容的生产已不再完全掌握在传统媒介手中,而是分化为全民参与的多系统多媒介的碎片式建构过程,即“全媒体建构”。这种基于信息系统操作模式下的各媒介系统边际间的信息交换,说明媒介融合时代阅读文本的解构与建构不再是单一媒介的行动,而是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原有的阅读文本在不同媒介的信息交换中可能被打散、分类、移植、集成,并最终重构。同时,新媒体的“赋权”使高中学生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权。传统的传播范式被打破,学生不仅对信息可以选择性接受、碎片化思考,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更为便捷地表达诉求、改造和传递信息。阅读文本的再解读、再创造已经成为常态,因而学生旧有的阅读范式也将发生改变。通过批判式阅读、参与式阅读,文本阅读的传统范式必将由诵读、导读转为搜索、辨析、批判、参与。高中生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表明高中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已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够覆盖和掌握的,也不是传统的阅讀教学能指导和教授的,它需要渗透符合高中生阅读实际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应对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二)阅读对象:从受众到与众
传统文本的阅读对象——受众,在大众传播表现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收受。进入媒介融合时代,传播范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以网络新媒体平台为代表的多媒体正努力构建起一套高度互动、全体参与、视听结合、超越时空的文化体系。随着新媒体主体高度匿名化,阅读信息的接受与生产不仅界限模糊,甚至在某些时刻已经趋向同步。媒介融合时代的高中生不再是受众的一部分,而是集信息的接受、分类、生产、分享等角色的复合者——与众的一部分。我们在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发现,与众的文化参与行为已经影响了新媒体的发展与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众通过“自我赋权”参与信息的接受、改造与传播,并借此展示自我、表达见解,以体验其带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作为与众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媒介社区的生存状态已得到社会的关注。
二、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准备
(一)理论知识准备
媒介融合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准备除了必需的阅读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了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赋予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内的一些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来说,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获得更为系统的媒介知识是媒介融合时代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保障。语文教师作为阅读课内外的主导者,其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参与式”的媒介校本研修,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媒介知识,组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作为学生来说,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具备初级的媒介素养,养成健康阅读的好习惯,才能在阅读实践中达到高效高质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文本准备
(三)国际阅读协会主持的《语言交流艺术与视像艺术中的读写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获取、分析、评价、发布(交流)能力提高的任何物质载体形式,都可以成为文本”。同时,在各国的母语课程标准中,也都将声音、图像、图片、符号等媒介文本都列入文本中。语文阅读的“文本”早应突破“文章”“文字”这样狭隘的解读,应包括视频、声音、图片、符号等数字化文本在内的以电子屏幕显示的文本,也稱为“超文本”。因此,阅读教学实践的文本准备,应包括传统文本和“超文本”。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外的文本资源需要考虑教学效果、学生认知等方面因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价值观方面必须积极健康,符合核心价值观;其次,文本难度必须与学情相协调,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以及发展规律
四、结语
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阅读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阅读对象——从受众到与众、阅读形式——从讲授到对话、阅读评价——从单一到多元。这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根据这一时代的变化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媒介生态的认知,提升个体解读文本的能力,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并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最终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成良.新媒体素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罗生泉,欧露梅.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2 (306).
[3]葛映红.试论媒介素养教育对语文课堂的“六化”影响[J].阅读与欣赏,2011(1).
[4]杜红梅.语文教学中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 (3).
【关键词】媒介融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生阅读教学的新特点
(一)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
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内容的生产已不再完全掌握在传统媒介手中,而是分化为全民参与的多系统多媒介的碎片式建构过程,即“全媒体建构”。这种基于信息系统操作模式下的各媒介系统边际间的信息交换,说明媒介融合时代阅读文本的解构与建构不再是单一媒介的行动,而是更加复杂的系统工程。原有的阅读文本在不同媒介的信息交换中可能被打散、分类、移植、集成,并最终重构。同时,新媒体的“赋权”使高中学生享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权。传统的传播范式被打破,学生不仅对信息可以选择性接受、碎片化思考,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更为便捷地表达诉求、改造和传递信息。阅读文本的再解读、再创造已经成为常态,因而学生旧有的阅读范式也将发生改变。通过批判式阅读、参与式阅读,文本阅读的传统范式必将由诵读、导读转为搜索、辨析、批判、参与。高中生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表明高中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已不是传统课堂所能够覆盖和掌握的,也不是传统的阅讀教学能指导和教授的,它需要渗透符合高中生阅读实际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应对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二)阅读对象:从受众到与众
传统文本的阅读对象——受众,在大众传播表现模式中,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收受。进入媒介融合时代,传播范式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以网络新媒体平台为代表的多媒体正努力构建起一套高度互动、全体参与、视听结合、超越时空的文化体系。随着新媒体主体高度匿名化,阅读信息的接受与生产不仅界限模糊,甚至在某些时刻已经趋向同步。媒介融合时代的高中生不再是受众的一部分,而是集信息的接受、分类、生产、分享等角色的复合者——与众的一部分。我们在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发现,与众的文化参与行为已经影响了新媒体的发展与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众通过“自我赋权”参与信息的接受、改造与传播,并借此展示自我、表达见解,以体验其带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作为与众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在媒介社区的生存状态已得到社会的关注。
二、媒介融合时代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准备
(一)理论知识准备
媒介融合时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准备除了必需的阅读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了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赋予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内的一些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来说,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获得更为系统的媒介知识是媒介融合时代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保障。语文教师作为阅读课内外的主导者,其自身媒介素养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参与式”的媒介校本研修,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媒介知识,组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作为学生来说,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具备初级的媒介素养,养成健康阅读的好习惯,才能在阅读实践中达到高效高质的阅读效果。
(二)阅读文本准备
(三)国际阅读协会主持的《语言交流艺术与视像艺术中的读写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获取、分析、评价、发布(交流)能力提高的任何物质载体形式,都可以成为文本”。同时,在各国的母语课程标准中,也都将声音、图像、图片、符号等媒介文本都列入文本中。语文阅读的“文本”早应突破“文章”“文字”这样狭隘的解读,应包括视频、声音、图片、符号等数字化文本在内的以电子屏幕显示的文本,也稱为“超文本”。因此,阅读教学实践的文本准备,应包括传统文本和“超文本”。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外的文本资源需要考虑教学效果、学生认知等方面因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价值观方面必须积极健康,符合核心价值观;其次,文本难度必须与学情相协调,符合目前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以及发展规律
四、结语
媒介融合时代,高中生阅读教学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文本——从解构到重构、阅读对象——从受众到与众、阅读形式——从讲授到对话、阅读评价——从单一到多元。这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根据这一时代的变化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媒介生态的认知,提升个体解读文本的能力,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并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最终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成良.新媒体素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罗生泉,欧露梅.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2 (306).
[3]葛映红.试论媒介素养教育对语文课堂的“六化”影响[J].阅读与欣赏,2011(1).
[4]杜红梅.语文教学中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