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对此类事件重视起来,社会各界应通力合作,对症下药,积极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和谐、友爱、尊重、平等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一、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等方方面面,是“先天不良”与“后天失调”的混合产物,是家庭结构残缺、教师管理失当、媒体负面影响、学生结交不良同伴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此类事件我们应全面分析,综合施策。
1.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中小学生择校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优秀的生源和优质师资相对集中于“名牌”学校,而作为弱势群体的所谓“差生”则相对集中在办学水平较差的学校,因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当这部分同学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正确处理时,就可能产生校园暴力。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施暴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受害者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致使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形成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庭结构的残缺。几乎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留守家庭。生活在这些家庭当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过早地混迹于社会,容易结交一些社会不良人员,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这些人往往是引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导火索。
二是家长素质低。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质差,有的甚至染有恶习。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错误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很容易产生校园暴力事件。
三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生活在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容易养成冷酷、自私的性格,冲动极端。家长动辄到学校“讨说法”,使孩子变得是非不分、有恃无恐,此类学生往往是校园暴力事件的“罪魁祸首”。生活在暴力型家庭的孩子心理长期受到压抑,挫折感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容易以暴力的方式寻求感情的宣泄,这也是引爆校园暴力事件的“不定时炸弹”。
3.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温床。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心胸狭隘、自尊心膨胀、热衷“暴力崇拜”,企图以力量的博弈来赢得他人的青睐。他们肆意践踏别人的尊严,拿暴力当荣耀,以野蛮为时髦,在是非颠倒的意识环境里集体狂欢。有些同学受到侵害后选择忍气吞声,久而久之,便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助推了侵害行为的升级。有的同学甚至扮演暴力团伙的马前卒,甘当校园暴力的帮凶。
其次,挫折感也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差,遇事往往不冷静、易情绪化、易冲动,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大规模的校园暴力事件。
再次,盲目模仿是校园暴力的催化剂。由于监管不到位,在社会生活、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中充斥着暴力、恐怖和色情等内容,这对于那些还没有确立“三观”、喜欢模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就是在引诱他们违法犯罪。
4.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教育不力。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共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教育,“成绩唯一论”“唯分数论”主导了学校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国特色。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歧视,但是他们又不甘寂寞、不愿臣服,长期积聚的不满情绪极易通过校园暴力来宣泄。
二是学校管理不善。有些学校对学生存在的暴力倾向疏导不力、监管不严,没有建立“问题学生”台账制度和跟踪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少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对明显具有行为偏差的同学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学校迫于外界压力,同时又担心校园暴力事件败坏学校声誉,出了事选择息事宁人,没有采取断然的措施,致使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三是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为学生搭建发展课外兴趣的平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个别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实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合理诉求得不到积极回应,积聚的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最终滋生了校园暴力事件。
5.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社会上出现的以暴易暴的现象,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学校周边地区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娱乐场所对一些缺乏有效监护的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在学校周边游荡,敲诈学生钱财、侮辱学生人格的社会闲散人员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暴力、色情文化是产生校园暴力的第一推手。“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亚文化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大众传播对犯罪细节的再现迎合了广大青少年张扬个性和喜欢猎奇的心理,极有可能对模仿欲极强的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二、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正常学习
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惶惶不可终日,无心学习,成绩往往会一落千丈。有的学生由于受到暴力侵害,不得不住院治疗,中断学业;有的甚至因此对学校产生畏惧心理,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2.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受到暴力侵害的同学身心都受到了极大伤害,有的会造成身体残疾、性格孤僻,甚至精神失常。对于施暴者来讲,他们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成为“爹不疼、娘不爱、师不理”的被社会边缘化的一群人。由于没有社会归属感,他们选择将成就感建立在拳頭上,这极有可能导致其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从而跌入犯罪的深渊。
3.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萌生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
当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耳濡目染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力量加野蛮会使侵害者获得尊严,而文明和忍让会让弱小者受到伤害”的错误观念。这种潜意识会导致他们在自己有了力量以后去侵害比他们弱小的人,甚至会导致他们在成年以后虐待妻儿、抢劫钱财等,形成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
4.破坏了社会秩序,导致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如果校园暴力事件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得不到有力的保障,人们就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我们的法制宣传就会事倍功半。
(待续)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
一、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导致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等方方面面,是“先天不良”与“后天失调”的混合产物,是家庭结构残缺、教师管理失当、媒体负面影响、学生结交不良同伴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此类事件我们应全面分析,综合施策。
1.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中小学生择校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优秀的生源和优质师资相对集中于“名牌”学校,而作为弱势群体的所谓“差生”则相对集中在办学水平较差的学校,因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厌学情绪。当这部分同学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正确处理时,就可能产生校园暴力。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施暴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受害者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致使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形成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家庭结构的残缺。几乎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留守家庭。生活在这些家庭当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过早地混迹于社会,容易结交一些社会不良人员,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这些人往往是引起校园暴力事件的导火索。
二是家长素质低。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质差,有的甚至染有恶习。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了“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错误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很容易产生校园暴力事件。
三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生活在溺爱型家庭的孩子容易养成冷酷、自私的性格,冲动极端。家长动辄到学校“讨说法”,使孩子变得是非不分、有恃无恐,此类学生往往是校园暴力事件的“罪魁祸首”。生活在暴力型家庭的孩子心理长期受到压抑,挫折感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容易以暴力的方式寻求感情的宣泄,这也是引爆校园暴力事件的“不定时炸弹”。
3.学生方面的原因
首先,攻击性是校园暴力的温床。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心胸狭隘、自尊心膨胀、热衷“暴力崇拜”,企图以力量的博弈来赢得他人的青睐。他们肆意践踏别人的尊严,拿暴力当荣耀,以野蛮为时髦,在是非颠倒的意识环境里集体狂欢。有些同学受到侵害后选择忍气吞声,久而久之,便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助推了侵害行为的升级。有的同学甚至扮演暴力团伙的马前卒,甘当校园暴力的帮凶。
其次,挫折感也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调节能力差,遇事往往不冷静、易情绪化、易冲动,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大规模的校园暴力事件。
再次,盲目模仿是校园暴力的催化剂。由于监管不到位,在社会生活、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中充斥着暴力、恐怖和色情等内容,这对于那些还没有确立“三观”、喜欢模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就是在引诱他们违法犯罪。
4.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校教育不力。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共性教育而忽视了个性教育,“成绩唯一论”“唯分数论”主导了学校的教学目标,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国特色。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歧视,但是他们又不甘寂寞、不愿臣服,长期积聚的不满情绪极易通过校园暴力来宣泄。
二是学校管理不善。有些学校对学生存在的暴力倾向疏导不力、监管不严,没有建立“问题学生”台账制度和跟踪管理的长效机制。不少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对明显具有行为偏差的同学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学校迫于外界压力,同时又担心校园暴力事件败坏学校声誉,出了事选择息事宁人,没有采取断然的措施,致使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三是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为学生搭建发展课外兴趣的平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个别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实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合理诉求得不到积极回应,积聚的能量得不到有效释放,最终滋生了校园暴力事件。
5.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社会上出现的以暴易暴的现象,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学校周边地区存在的一些不健康娱乐场所对一些缺乏有效监护的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在学校周边游荡,敲诈学生钱财、侮辱学生人格的社会闲散人员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暴力、色情文化是产生校园暴力的第一推手。“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亚文化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大众传播对犯罪细节的再现迎合了广大青少年张扬个性和喜欢猎奇的心理,极有可能对模仿欲极强的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二、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校园暴力具有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正常学习
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惶惶不可终日,无心学习,成绩往往会一落千丈。有的学生由于受到暴力侵害,不得不住院治疗,中断学业;有的甚至因此对学校产生畏惧心理,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无法愈合的创伤。
2.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受到暴力侵害的同学身心都受到了极大伤害,有的会造成身体残疾、性格孤僻,甚至精神失常。对于施暴者来讲,他们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同,成为“爹不疼、娘不爱、师不理”的被社会边缘化的一群人。由于没有社会归属感,他们选择将成就感建立在拳頭上,这极有可能导致其反社会人格的形成,从而跌入犯罪的深渊。
3.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就萌生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
当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耳濡目染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力量加野蛮会使侵害者获得尊严,而文明和忍让会让弱小者受到伤害”的错误观念。这种潜意识会导致他们在自己有了力量以后去侵害比他们弱小的人,甚至会导致他们在成年以后虐待妻儿、抢劫钱财等,形成更为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
4.破坏了社会秩序,导致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
如果校园暴力事件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得不到有力的保障,人们就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我们的法制宣传就会事倍功半。
(待续)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