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4年6月末,我们以企业和民间融资中介为调查平台,对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中,温州民间借贷利率低位反弹,主要表现在资金供需关系趋于不均衡。需求方面,企业资金总体偏紧,流动资金需求增加,银行新生不良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审批条件收紧,贷款“挤出效应”明显;供给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与企业投资理财产品对民间资金供给的分流。民间借贷市场风险有所回升,主要来自银行信贷风险传导效应。
关键词:温州;民间借贷;调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民间借贷利率低位反弹
温州市市金融办“温州指数”显示,二季度民间融资综合平均利率20.13%,环比提高0.15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利率呈现反弹态势,总体运行仍处于阶段性底部区域。二季度随机抽查了50户温州企业民间借贷平均利率为17.83%,环比与同比分别提高3.44个百分点和1.69个百分点。
从趋势上看,民间借贷风波对温州社会信用环境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市场资金出借意愿偏低,借出方更多地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市场整体活跃度偏低,借贷利率总体较低。民间融资中介调查显示,市场活跃度总体偏弱,资金供给偏紧,市场活跃度指数与资金供给指数均处于50以下。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額1278亿元,较年初增加227亿元,较2012年底增加665亿元。
从短期看,民间借贷市场资金需求有所反弹,资金供给下降,供求关系趋于不协调,造成借贷利率小幅回升。资金需求方面,当前企业资金总体偏紧,流动资金需求增加,银行新生不良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审批条件收紧,贷款“挤出效应”明显。资金供给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与企业投资理财产品对民间资金供给的分流,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较一季度净增97亿元,其中个人净增32亿元,企业净增65亿元。
二、民间借贷规模略有增加
调查显示,二季度50户监测企业民间借贷发生额1215万元,较上季增加145万元。资金用途方面,用于流动资金周转1155万元,用于过桥资金60万元。
三、民间借贷风险有所回升
当前温州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银行信贷风险传导效应。主要体现在既有银行贷款又有民间借贷的那部分企业身上。融资中介调查显示,二季度市场违约风险指数为73.1,较上季提高11.6个点。
四、影响当前温州民间融资的主要因素
1.三大需求恢复性增长,但企业经营环境未明显改善。从全市宏观经济指标分析,温州市“三大需求”初现恢复性增长,但仍以消费需求增长拉动为主,投资和贸易需求偏弱。1-6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400.47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2.8个百分点。
2.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周转资金需求加大。调查显示,2季度,温州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指数好转,国内订单需求和出口订单需求反弹,需求上升带动企业回补原材料存货和产成品库存增长。据担保公司监测显示,企业周转资金用途占比31%,比上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
3.企业对短期垫款和民间转贷资金需求下降。截至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42.4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7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各地市末位;各项贷款较年初新增79.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6.5亿元。据担保公司监测显示,2季度短期垫资利率36.8%,比上季度下降8.2个百分点。
4.金融改革初见成效,民间借贷阳光化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全市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登记备案量快速增长,今年1、2季度交易量分别为13.14亿元、16.09亿元,利率分别为16.15%、16.6%,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是民间借贷阳光化表现,促进民间借贷利率回归合理区间,加上P2P行业井喷发展,交易量持续攀升,借贷利率水平却持续下行,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子市场利率下行。
5.信用环境持续恶化,民间借贷主体有“守住大本营”倾向。
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12亿元和4.25%,分别较年初降低8亿元和0.16个百分点。虽然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断加大,但企业信用问题仍较复杂,恶意逃废债已经成为诸多企业不谋而合的伎俩,出现滥用应急转贷资金,恶意拖欠贷款利息不还,私下变卖资产,甚至“假改制”、“假破产”来逃避债务。
五、关注的问题
1.P2P平台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3月1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温州P2P平台迅速发展,截至6月末,辖内已有60余家P2P平台运行,交易规模快速扩展,个别平台已经跃居全国首位。P2P行业井喷式扩张背后隐藏着风险,据统计,浙江省内已发生P2P平台案件10余起,近期,温州发生首例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法院已批捕嫌疑人。
2.企业信用风险新形势不容忽视
随着风险演化,主要风险点从房地产业和民间借贷导致的资金链紧张,到由企业互保引起的担保链牵连,目前更集中地表现在贷款企业信用的广泛破坏,造成极大困境,并无限制地扩大风险。
3.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依然较大,经济回升动力不足。
当前温州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局面没有改变,消费、出口需求较为低迷。我市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需求低迷、资金不足等问题,工业经济稳增长促转型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加上担保链风险持续发展,成为部分企业生存发展的掣肘之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周海成(1973-),复旦大学研究生,现为中共浦东区委党校讲师;参与人员:梁茜茜(1977-),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统科副科长。
关键词:温州;民间借贷;调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民间借贷利率低位反弹
温州市市金融办“温州指数”显示,二季度民间融资综合平均利率20.13%,环比提高0.15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利率呈现反弹态势,总体运行仍处于阶段性底部区域。二季度随机抽查了50户温州企业民间借贷平均利率为17.83%,环比与同比分别提高3.44个百分点和1.69个百分点。
从趋势上看,民间借贷风波对温州社会信用环境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市场资金出借意愿偏低,借出方更多地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民间借贷市场整体活跃度偏低,借贷利率总体较低。民间融资中介调查显示,市场活跃度总体偏弱,资金供给偏紧,市场活跃度指数与资金供给指数均处于50以下。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額1278亿元,较年初增加227亿元,较2012年底增加665亿元。
从短期看,民间借贷市场资金需求有所反弹,资金供给下降,供求关系趋于不协调,造成借贷利率小幅回升。资金需求方面,当前企业资金总体偏紧,流动资金需求增加,银行新生不良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审批条件收紧,贷款“挤出效应”明显。资金供给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与企业投资理财产品对民间资金供给的分流,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较一季度净增97亿元,其中个人净增32亿元,企业净增65亿元。
二、民间借贷规模略有增加
调查显示,二季度50户监测企业民间借贷发生额1215万元,较上季增加145万元。资金用途方面,用于流动资金周转1155万元,用于过桥资金60万元。
三、民间借贷风险有所回升
当前温州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银行信贷风险传导效应。主要体现在既有银行贷款又有民间借贷的那部分企业身上。融资中介调查显示,二季度市场违约风险指数为73.1,较上季提高11.6个点。
四、影响当前温州民间融资的主要因素
1.三大需求恢复性增长,但企业经营环境未明显改善。从全市宏观经济指标分析,温州市“三大需求”初现恢复性增长,但仍以消费需求增长拉动为主,投资和贸易需求偏弱。1-6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400.47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2.8个百分点。
2.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周转资金需求加大。调查显示,2季度,温州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指数好转,国内订单需求和出口订单需求反弹,需求上升带动企业回补原材料存货和产成品库存增长。据担保公司监测显示,企业周转资金用途占比31%,比上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
3.企业对短期垫款和民间转贷资金需求下降。截至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342.4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7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各地市末位;各项贷款较年初新增79.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6.5亿元。据担保公司监测显示,2季度短期垫资利率36.8%,比上季度下降8.2个百分点。
4.金融改革初见成效,民间借贷阳光化趋势明显
今年以来,全市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登记备案量快速增长,今年1、2季度交易量分别为13.14亿元、16.09亿元,利率分别为16.15%、16.6%,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是民间借贷阳光化表现,促进民间借贷利率回归合理区间,加上P2P行业井喷发展,交易量持续攀升,借贷利率水平却持续下行,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子市场利率下行。
5.信用环境持续恶化,民间借贷主体有“守住大本营”倾向。
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12亿元和4.25%,分别较年初降低8亿元和0.16个百分点。虽然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断加大,但企业信用问题仍较复杂,恶意逃废债已经成为诸多企业不谋而合的伎俩,出现滥用应急转贷资金,恶意拖欠贷款利息不还,私下变卖资产,甚至“假改制”、“假破产”来逃避债务。
五、关注的问题
1.P2P平台风险隐患值得关注
3月1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温州P2P平台迅速发展,截至6月末,辖内已有60余家P2P平台运行,交易规模快速扩展,个别平台已经跃居全国首位。P2P行业井喷式扩张背后隐藏着风险,据统计,浙江省内已发生P2P平台案件10余起,近期,温州发生首例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法院已批捕嫌疑人。
2.企业信用风险新形势不容忽视
随着风险演化,主要风险点从房地产业和民间借贷导致的资金链紧张,到由企业互保引起的担保链牵连,目前更集中地表现在贷款企业信用的广泛破坏,造成极大困境,并无限制地扩大风险。
3.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依然较大,经济回升动力不足。
当前温州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局面没有改变,消费、出口需求较为低迷。我市当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需求低迷、资金不足等问题,工业经济稳增长促转型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加上担保链风险持续发展,成为部分企业生存发展的掣肘之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周海成(1973-),复旦大学研究生,现为中共浦东区委党校讲师;参与人员:梁茜茜(1977-),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统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