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语文教学贯穿于所有科目的教学之中,但是,爱学语文的学生很少,学习语文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语文成绩的提高很不明显。语文没有数理化逻辑性强,语文知识需要平时积累,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然而,在教育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改变不了老式的教学模式,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做笔记。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又要面临高考,老师生怕学生不会学,生怕学生弄不懂,凡事都被老师包揽,学生成了老师灌输知识的机器。因此,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厌学情绪严重,老师费力不讨好,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所以,老师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让“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
  二、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点自由活动的空间。课堂上可以提倡学生自由发言,自愿上台演讲,做小老师,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营造一个以学生参与、合作与探究为主的欢快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强调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过硬,用知识充实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于教育教学,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上课不能死气沉沉,更不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滑稽的动作,用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创设情境,合适引导
  良好的开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每节课的导入。导课形式多样,有的用名言名句,有的设疑造成悬念,也可以用成语故事或课文的故事情节导入。每上一节课,都要抽1—2名学生上台讲自己喜欢的故事,这样学生会课前去看一些课外书,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不能简单抽象地传授课文里的一些表面知识,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文章的内涵实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演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办墙报、手抄报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找出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学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能力。如果说书面和口头的双向良好表达能力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培养学生读书中渗透文化素养的提升,则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同仁们的共识!在课外阅读交流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能在其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的情境再现又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口语交际教学的“教”与“学”,其实重点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
期刊
课改以来,各家的教育学说百家争鸣,莫衷一是,让人耳目一新,但又使从教者无所适从。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如下几个策略。  一、词句的教学要“精”且“深”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容易忽略对文章语言本身的评析,忽略了在教学中对重点词句的反复品读、体会、揣摩,以及它们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所起到的作用。  理解词句,是学习文本的首要任务。理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或看法,尤其是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因此眼前的语文学习没有意义或没有作用;或者认为语文学习在短期内不会取得效果,因此忽视语文学习或不愿意在语文学习上投入时间;也有的学生因找不着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读书练笔。这些现象导致这些学生愈来愈没有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语文成绩愈来愈
期刊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朗读需要技巧,需要方法,如果不动脑子,随便读读,读者和听者都不能得到美感,自然也妨碍了对文章的“知情达意”。  朗读应该做到“美读”,就是在读的时候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了解作者或者
期刊
古诗在中国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主要源于它那精炼的语言,极富韵律的节奏,蕴于字里行间的意境。可以这样说,它就是凭借着这一系列的优势,俘获了一辈又一辈诗歌爱好者的心。它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底蕴也就如此地代代相续,得到了延伸。  时至现在,古诗仍然深受文学爱好者青睐,尤其是学生。但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喜爱仅仅流于浅尝辄止的形式,实际并无更多更深的研究。比如,对于一首古诗,认为只要能背就行
期刊
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是各科中最为复杂的、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它除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形象性、人文性之外,它还具有很强的教学情感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将人文教学的核心情感教育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语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一味地强调培养身体健康、学识渊博的人才,而必须是造就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的健康情感的、独特的个性人才。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人们至今
期刊
现阶段,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许多学生都异常讨厌学习,甚至刚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亦是如此。他们本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本应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但其实不然,他们竟然对扑面而来的文化知识望而生畏,这使人感到非常困惑。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而且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表现得最好。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的小孩是最聪明的,于是
期刊
古典诗词教学是传承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提高古典诗词的教学效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古典诗词的文化熏陶,会欣赏研读古典诗词,提高古典诗词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味。中国的古典诗歌作为特有的文化载体,蕴涵着博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着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充分发挥古诗词对高中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特别是发挥其对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用,是古诗词教学责无旁贷的任
期刊
文化要从小抓起,要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自己的文化。开展传统诵读活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模式、处事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结的培养。儿童在诵读中,聆听圣贤的声音,追寻先哲的踪迹,全身心地沉浸于千古美文,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渗入到他们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一、让古诗文诵读这把钥匙开启孩子的心智  要确保孩子各个
期刊
古诗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存在规律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该兼顾,并进行适当的练习,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意象的理解能力。  一、古诗意象的规律性  古诗意象往往有其固定含义,许多诗人往往用相同意象表示相同感情或象征相同品质。如: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古诗意象的复杂性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