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主动参与是学生作为学习的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自身成为具有主动意识和能力的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要点燃这支生命的火把,我们必须把学生置于生活世界之中、文化之中、时代之中,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新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就是一颗种子,不能期望他们一定是名贵的、高尚的。教师的要义是耐心地扶植,尽心地呵护。在同一个班级中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但也有智力平平、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各种机会,让性格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感悟、观点。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要教师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诚与关爱的氛围,创造一种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就能使学生乐学,就能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就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1.“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特长等精心设计教学导语,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2.在写作小组活动中培养兴趣。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交流、表现的机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表达,能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对于进步大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习作,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给小作者品尝成功乐趣的机会,也给小读者创造取长补短的机会。我曾将小组成员张之栋写的《我的外婆》一文推荐到《南国都市报》发表,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四、巧妙地设计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目前,语文课堂上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课前设定好了,很少看到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课前教师设定的问题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者思维强度小,没有张力;或者提出的问题理性色彩太强,难度太大;或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展开教师的教学过程,甚至是为了某种“轰动效果”的需要。
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考虑解决不同问题需要的背景,学生思考问题的心理因素,解决问题的时间保证等。例如,教学《穷人》时,第二段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的种种矛盾心理。我问学生:“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课文主要写桑娜乐于助人的品质,而这里却具体写了她救孩子后的不安、矛盾的心理,这对刻画桑娜善良的形象,有没有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让学生共同讨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只有提出了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启动学生问题发现机制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有价值的。
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多给学生机会去质疑,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给予重视,并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语文课也就不枯燥了,学习的兴趣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因为学生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学生能提出一个好问题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表现,要使大胆参与,并保持主动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经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我出示两个句子:(1)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2)很快的,这个树林就变得热闹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质疑:课文中榕树只有一棵,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可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可以把一棵树叫做“树林”呢?由学生的问题不难看出,在本教学片段中,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我从课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问题。
总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要点燃这支生命的火把,我们必须把学生置于生活世界之中、文化之中、时代之中,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新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树立自信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就是一颗种子,不能期望他们一定是名贵的、高尚的。教师的要义是耐心地扶植,尽心地呵护。在同一个班级中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但也有智力平平、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各种机会,让性格不同的学生展示自己,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感悟、观点。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只要教师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诚与关爱的氛围,创造一种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就能使学生乐学,就能使他们感受到获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就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1.“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经历、兴趣、爱好、特长等精心设计教学导语,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比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2.在写作小组活动中培养兴趣。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交流、表现的机会,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表达,能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对于进步大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习作,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给小作者品尝成功乐趣的机会,也给小读者创造取长补短的机会。我曾将小组成员张之栋写的《我的外婆》一文推荐到《南国都市报》发表,在全校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四、巧妙地设计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目前,语文课堂上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课前设定好了,很少看到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课前教师设定的问题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者思维强度小,没有张力;或者提出的问题理性色彩太强,难度太大;或者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而是为了展开教师的教学过程,甚至是为了某种“轰动效果”的需要。
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考虑解决不同问题需要的背景,学生思考问题的心理因素,解决问题的时间保证等。例如,教学《穷人》时,第二段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的种种矛盾心理。我问学生:“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课文主要写桑娜乐于助人的品质,而这里却具体写了她救孩子后的不安、矛盾的心理,这对刻画桑娜善良的形象,有没有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让学生共同讨论。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只有提出了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启动学生问题发现机制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有价值的。
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多给学生机会去质疑,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讨论,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给予重视,并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这样一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语文课也就不枯燥了,学习的兴趣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因为学生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学生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学生能提出一个好问题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表现,要使大胆参与,并保持主动的兴趣。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经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我出示两个句子:(1)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2)很快的,这个树林就变得热闹了。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质疑:课文中榕树只有一棵,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可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可以把一棵树叫做“树林”呢?由学生的问题不难看出,在本教学片段中,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我从课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问题。
总之,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得到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