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孔子(一):夫子何人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2621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剧烈变革之中,为了解决社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许多学派,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论战,引发了一场历时达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也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的学说各成一家之言,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其中最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儒家学派。要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们先要从儒家说起,儒家的创始人是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那么,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谈《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实话孔子》
  
  孔子是什么人?你拿这个问题去问中国人,十有八九说他是圣人,是大圣人。 其实在孟子时代,孔子是圣人就差不多定论了。孟子说圣人有四种,孔子是其中的一种,叫圣之时也。时是时间的时。这个“圣之时也”是什么意思呢?鲁迅先生说只能翻译为“摩登圣人”。“摩登圣人”就是时髦圣人,时尚圣人。鲁迅先生说,除了这种翻译没有别的法子。
  这当然不是孟子的原意,孟子原意的“圣之时也”是圣人当中最识时务的。圣人有好多种,有特别清高的,有特别随和的,还有特别识时务的,孔子就是特别识时务的圣人。
  说孔子是圣人,孔子他自己同意吗?不同意。孔子自己的说法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就是圣人和仁人,圣和仁这两个称号我不敢当。孔子活着的时候就有人想说孔子是圣先生,何其多能也?他怎么那么有才,那么多才多艺呢?孔子多才多艺,而且很有学问。孔子的学生说那当然啊。他说:“固天纵之降圣,又多能也?”老天爷让我们老师当圣人啊,不但要让他当圣人,而且还让他多才多艺。“固天纵之圣,又多能也?”孔子这个学生是谁啊?子贡。
  子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子贡姓端木,名赐,卫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他在《论语》当中出现的次数排列第二,第一是子路,第二就是子贡。子贡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这个人擅长于搞外交,搞政治,也擅长于做生意。他是孔子学生中最有钱的。
  
   图1 孔子
  
  据说,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他赞助的。他和孔子的关系非常亲密,甚至于很随便。
  有一次,子贡去问孔子,先生,您看我这个人怎么样?赐也何如?大家注意,读《论语》,我们要注意这些人对话之间的称呼。孔子所有的学生讲到自己只能称名,学生对老师说话只能说自己的名,不能说自己的字。字是尊称,是称别人的,自己说自己不能说自己的字。比方电视剧中,曹操说我曹孟德,这就不对了,曹操只能说操也如何,这是礼节。子贡就问老师,赐也何如?老师看看我,学生我怎么样啊?孔子说,你是个东西啦。原文是:器也!什么叫“器”呢?器就是器皿,比如说盘子,杯子,瓶子,都是器皿,但是孔子说的这个“器”它不单单是指器皿,广义地说就是个东西了。子贡说,老师,你看我是个什么东西呢?孔子说,你是个饭桶。原文是瑚琏,瑚琏是什么呢?是宗庙里面放米饭的,放粮食的礼器。
  因为这个东西是放在庙堂里面敬神祗、敬祖宗的,所以瑚琏是什么意思呢?高级饭桶。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孔子这是表扬子贡,说你很厚重,你很高贵,你的高贵和厚重就像瑚琏一样,或者就像簋簠,就像礼器一样,你是个礼器。但是我们看孔子另外还有一句话叫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君子不是东西。这不是骂人,意思是什么呢?君子他不能够是一个有固定用途的东西。君子追求的是什么?是道,道在器之上。你要求道而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器,所以君子不器,我觉得孔子是在敲打子贡。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敲打子贡呢?因为子贡这个人太聪明了,一聪明,他就会有毛病,什么毛病呢?耍小聪明,卖弄聪明。
  据《论语》的记载,子贡这个人喜欢方人,四四方方的方,什么意思呢?有两种解释,说是讥讽,说是比较。其实这两种解释是一回事,就是说子贡这个人老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比下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人家都不如自己。说起话来就不太好听了,或者说起话来就不太客气,说到别人的时候他就带着讽刺的口吻了。孔子觉得这不行,这样的学生得敲打敲打。你到处卖弄你的小聪明,你不得得罪人吗?你不得惹事吗?老师不能不管。所以孔子说,赐啊,孔子叫他的名,你就那么优秀吗?赐也贤乎哉?我就没那闲功夫,夫我则不暇。我就没有闲工夫拿别人跟自己比,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孔子这是对的,一个人不要老和别人比,现在很多人就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比下来两种结果,一是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这叫人比人气死人,结果给自己惹一肚子气;还有一种比法,比下来就觉得别人处处不如自己,结果是什么呢?骄傲自满。所以孔子说我没这些闲工夫,不要比。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都有优点,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不要去挑别人的毛病。多想想人家有什么比我强的地方,那么你把这个长处学过来。你从张三那儿学一点长处,李四那儿学一点长处,王五那儿学一点长处,你不就有三个长处了吗?你从张三那儿看一个毛病,李四那儿看一个毛病,王五那儿看一个毛病,你自己就仨毛病。
  孔子敲打子贡,但是敲打归敲打,欣赏归欣赏,孔子还是非常喜欢子贡的。
  孔子临终时,子贡赶来看他,孔子说,赐啊,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啊?他说我死了以后,我的这些谁来继承啊?孔子去世以后,子贡就发起了一场“造圣运动”,就是把孔子打造为圣人。而当时,社会上刮起了一股风,这个风就是要否定和贬低孔子,并且就拿子贡来说事,都说子贡比他老师强多了。子贡这个时候就出来说话了,说你们懂什么,我端木赐这个房子啊,院墙很低,只有肩膀那么高,你们一看里面房子不错,都看清楚了。我们老师的房子是深宅大院,你连门都摸不着,你哪里知道他老人家深浅啊?别人再优秀那是丘陵,我们老师那是太阳,是月亮,谁都超不过。所以,高官太宰来问子贡时说,你们老师是圣人吗?子贡马上说,那当然了,老天爷就想让我们老师当圣人 。
  
   图2 颜回
  
  孔子在世时,谦虚地不敢承担“圣贤”之名,但是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作为“万世师表”而被世人所敬仰。传说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的贤达有七十二人。“孔圣人”的名号便是在孔子逝世后,通过弟子的传播得到巩固的。那么,既然孔子并不同意别人称他为“圣人”,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孔子说不对。孔子说太宰知道我,你们知道我吗?我小时候是很贫贱的,因为贫贱,所以我会干很多脏活、苦活、累活、下贱活。这句话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都只知道孔子是大圣人,不知道孔子小时候是个苦孩子。孔子祖上原本是宋国的大贵族,但是慢慢地家道衰落了,最后,在宋国待不下去,移民到鲁国。到了鲁国以后孔子的父亲做过邑宰,也就是一个股级干部,孔子三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孔子小时候干过很多活,做季氏大夫的家臣,看过仓库,喂过牲口,做过会计,一步一步做上去,自学成才。所以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不是圣人,我会的只是些下贱活,怎么会是圣人呢?君子是不会这些下贱活的,这是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是说,我之所以多能,是因为我从小吃过苦,我会干很多别人干不了的活,那些养尊处优的人能有这么多能耐吗?关键这里“君子”二字怎么解释?我认为这里的君子是君子的本意,就是君之子,就像公子,公子的本意是公之子。翻译过来就是上等人。上等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哪会这个?只有穷人的孩子才早当家。孔子小时候受过这么多苦,他才能够多才多艺。所以他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高贵的人,上等人,他能有我这么多本事吗?没有。我倾向于后一种解释。孔子之所以最后成为圣人,或者成为大学问家,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与他小时候的吃苦是有关系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小的时候要多吃点苦,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不是好事。所以我有一个主张:现在的年轻人考上大学以后应该保留学籍一年,先去当兵,当工人,当农民,知道一点人间疾苦。即便孔子的意思不是我解释的这个意思,我觉得也很了不起,因为那个时候孔子已经非常有名了,虽然他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他至少是文化名人。一个人成名了以后往往不愿意说自己年轻时候的那些苦难遭遇,或者是不大被人看得起的那些事情,事实上孔子也是看不起那些事的,他称之为鄙事,下贱活。他反对他的学生学农,反对他的学生干活。但尽管看不起,他还是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情况说出来,这很了不起。仅凭这一点,我们将敬重他老人家一辈子。
  幼年坎坷的生活经历,对孔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论语·子罕篇》中的这条记载,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年少贫贱的邻家子弟,一个成为了普通人的孔子。作为普通人的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他说自己就是普通人,吾犹人也。你要说孔子就跟咱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这个好像也说不通。他是个什么人呢?我的答案是:孔子是个学人。理由有三条:好学、博学、活学。孔子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他的名言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大家都很熟悉。孔子甚至说了这样的话: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请大家注意孔子的口吻,他称自己是丘。孔子说这句话时并没有特定的对象,他用谦称丘。他说一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像我孔丘这样又忠诚、又厚道的人,但像我孔丘这样好学的人,没有。有人问他说,你的学生当中谁好学?他说,我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好学的,颜回,颜回死了,他死了以后就没有了。孔子对“好学”两个字评价是非常之高的,在忠信之上。
  第二,博学。当时卫国有一个人,去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仲尼焉学?请注意这里的称呼,他称孔子的字,仲尼。《论语》一书中称孔子有各种称法:孔丘、仲尼、夫子等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称呼。仲尼焉学?这句话的意思是仲尼他学问那么大,是跟谁学的?他从哪儿学的?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好奇,还有是质疑。因为社会上的人都有好奇心,一个人学问特别大,课讲得特别好,他就会琢磨你哪个学校毕业的?哪个老师啊?问题在于孔子恰恰没有老师。用今天的话说,他是自学成才。自学成才,好像总觉得可疑,没受过正规训练。子贡怎么回答啊?子贡很聪明,子贡回答: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文武之道什么意思?周文王、周武王创造的那个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叫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它没有沦丧,没有消亡,在哪里呢?在民间,在人,每个人那儿都有。所以子贡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文武之道遍地都是,就在我们社会当中,我们老师在哪儿不能学?他干嘛非得一定要有专门的老师、专门的学校、专门的专业呢?用不着。这个回答相当漂亮。英雄不问出处。一个人只要他学问是真学问,只要他课上得好,你管他哪个学校毕业的,你管他跟谁学的?他干嘛就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一个固定的专业呢?所以我很赞成李零先生的观点,李零先生在他的《丧家狗》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学无常师才叫大师”。就是你的容量非常大,兼收并容,这是大;而你的这种学习,别人是可以学习的,这叫师,加起来才能叫“大师”。
  
   图2 子贡
  
  但是,社会上总是有这样一种拘泥的看法,有一个达巷党人,说了这么句话,他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这话传到孔子那儿,孔子就跟学生们说了,吾何执?我干什么呢?执射乎?执御乎?吾执御也。孔子很谦虚地说,我哪儿是大师,我就是一个赶车的。这是一种解释。另外像杨伯峻先生、林语堂先生、李零先生认为不是,认为是讥讽或者是叹息。杨伯峻先生认为达巷党人的意思是叹息,是说孔子这个人博学是博学,但没有专长,什么专家都算不上,可惜了。林语堂先生的解释是,孔子这个人,样样都通,但样样稀松,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不精。李零先生怎么认为呢?李零先生说,这是一个比喻,就是孔子说,如果我要做一个专家的话我做什么呢?我是做射击手还是做马车夫呢?李零先生说射击手的特点是什么?盯准一个目标,你要射击,你要瞄准,瞄准一个地方,不能乱动,那是专家型的学者。马车夫是什么样呢?赶着车到处跑,非专家型的学者,通才。孔子说,我选择做马车夫,也就是孔子并不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就得做某某一种学问,别的学科不能涉及。孔子好学、博学,还活学。孔子的学问都是活学问,孔子不做死学问。因为他学无常师,他的主张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说他不但从书本上学,也在社会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所以他学问做得很活。
  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首先是一个好学、博学和活学的人,《论语》一书中共有六十四次提到了“学”字,从开篇首句的学而时习之到学而不厌,再到敏而好学,“学”的精神始终贯穿着孔子的思想与行动。
  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好呢?三个原因:一是悟性,二是贯通,三是实践。孔子讲究做学问要有悟性。
  一天,孔子突然问他的学生子贡,赐啊,你觉得你和颜回两个相比怎么样?子贡这个人老喜欢和别人比的,而且比下来的结果都是别人不如自己。子贡这回可能学聪明了,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哎呀,我端木赐哪里敢和颜回比啊!回是闻一而知十。颜回老师教他一,他回去一琢磨能想出十来。赐呢,都想不到二啊。孔子很赞同,点点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吾与汝,吾就是我,汝就是你。那个与是什么意思?看怎么读,你如果读成与Yù,就是我赞成你的说法,你是比不上颜回。如果读成与Yǔ呢?那就是,我和你都比不上颜回。到底是哪种我们现在不能下结论。那么总而言之,至少肯定一条,子贡是不如颜回了。
  这个地方,子贡称了颜回的名。颜回,字子渊,称字要称颜渊,但是子贡没有叫他颜渊,而叫他颜回。那是不是子贡对颜回不礼貌呢?不是,因为子贡是在跟老师说话。跟老师说话,谈到其他的同学,必须说名,而不能说字。后代一直延续了这样一个礼节,对尊者说话的时候,提及自己的同辈、同级,都是直呼其名。
  子贡为什么不如颜回?颜回有悟性,闻一知十。就是能举一反三,就是有悟性。学人文学科的,悟性比什么都重要。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悟性。以前我们很多人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播知识,这个我是不太赞成的。知识当然要传送,但是知识不如方法,方法不如智慧。打个比方说电脑,知识就好比数据,电脑没有数据是不能运行的,方法好比程序。程序重要还是数据重要?程序重要。没有程序,电脑就不能运作。数据你可以录入,而且数据你是录不完的,知识也是你学不完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方法,只要有了方法,要有了方法,你拿来的知识是有用的知识;没有方法,知识是没有用的。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设计程序的程序,那就是智慧,这个就要有悟性。有一次孔子跟子贡说,赐啊,你们是不是觉得我这个人就是读书读得多,知识挺多,记性又好啊?子贡说,是啊,不是吗?原文是,然,非也?”我们读《论语》这些书要把语气读出来。孔子说,非也。不是,我这个人不是书读得多,知识多,记性好。是什么呢?予一以贯之。我做学问的诀窍是用一个东西去贯穿它,什么东西孔子没说。但是我们可以领会,也就是说我们做学问,我们学习,一定要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基本观点,可以是基本方法,可以是内在逻辑,一定要有一以贯之的东西,这叫什么呢?叫纲举目张。你没有纲,这些目就是没有用的。可惜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记住孔夫子的教导,总喜欢比知识多。“茴”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几种啊?知道几种又怎么样?有什么用?
  孔子的第三条,实践。孔子非常强调实践,为什么呢?因为孔子的学问主要是两门,一是政治学,二是伦理学。这两门学问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我不是说所有学问都要实践,有的不需要的,有些却必须实践的。政治学、伦理学,你必须要实践,你不实践就没有用,不实践你就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对是错。政治学要在哪儿实践?官场。伦理学要到哪儿实践?社会。实践政治学和伦理学要干什么?做官。因为做了官以后你才能推行你的政治主张,才能进行政治学的实践,做了官以后你才能敦风化俗,你才能进行伦理学的实践。由于孔子的学问是这样的学问,这就注定了孔子必须做官。
  下期请看:实话孔子(二)学而优则仕。
其他文献
一段异常艰险的进藏之路  她矢志不渝  一段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汉藏母子情  她刻骨铭心  历经磨难 她留下了人生最美的记忆    赵邦玲:首批进入西藏的女兵,进入西藏时只有14岁(图1)。     图1 赵邦玲终于又来到西藏    徐永亮:赵邦玲的战友。  普布:被赵邦玲救活的藏族孩子,今天已经四十多岁了,摄制组来到了普布生活的西藏白定乡,采访了普布。    2000年拉萨市郊的林周县白定村,迎来了
期刊
茫茫大洋深处和大陆一样,有高山,有峡谷,有许许多多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开发。还有许多冒着滚滚浓烟的“黑烟囱”......    2009年2月13日,行驶在印度洋上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接到了来自祖国的指令:3月17日返回青岛母港。这对船上科考人员来说是一个让人鼓舞的好消息,他们已经在海上工作了将近300天。返程日期一定,所有人都归心似箭,可是,大洋科考的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却提出了一个让大
期刊
旭日干,一位蒙古族农民的儿子,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大学校长,被世界尊称为试管山羊之父。他在科技发达的日本获得了国际声誉,却选择了在内蒙古大草原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的名字在蒙语中是风暴的意思,那么在他的一生当中,他又经历过怎样的风暴洗礼呢(图1)?     图1 试管山羊之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    1984年3月9日傍晚,在日本筑波的农林畜产实验场外,一大批记者闻讯赶来,焦急地等待着一个特殊生命
期刊
一种新型H1N1流感病毒,突然闯入了我们的生活,由墨西哥开始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开来。现代化的各类媒体,每天24小时爆炸般地传播着HINI病情蔓延的危情……    2009年春天,墨西哥城深陷危机,几十人因感染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流感病毒而死亡。消息传出,全世界各个城市都进入了警戒状态。但是这个让全球恐慌的病毒,夏天的表现出人意料地温和。  黄建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教授):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后
期刊
物种谜题    1836年10月2日,年轻的英国自然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完成了他的环球考察回到家乡。在为期近5年的环球旅行中,他随英国轻型军舰“贝格尔号”考察了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地区,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他看到相邻岛屿上的象龟之间和雀科鸣禽之间竟在外形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引发了他深深的思考。  10月5日清晨,风尘仆仆的达尔文冲进了养育他的蒙特庄园,正在用早餐的父亲和姐妹们激动得
期刊
1995年3月,西安市高速公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处史前人类生活遗址,经陕西省考古队发掘考古,揭示了7000多年前发生的一桩血案。    考古队在考古发掘时,编号为M21的墓穴中突然出现了一处白点,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  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周围的泥土拨开,随着面积不断扩大,逐渐一弯弧线呈现出来,渐渐地,下方露出了一具骷髅(图1)。     图1 一具不完整的尸骨    发掘工作一边紧张地进行着,阎
期刊
1839年1月24日,查尔斯·达尔文当选“皇家学会”会员。“皇家学会”是英国最权威的科学机构,汇集了英国和西方各国最优秀的八百位科学家,此时他还不满30岁。这期间,他根据自己5年环球考察经历撰写的《一个自然学家的贝格尔舰环球之旅》一版再版,供不应求,这使达尔文初步尝到了事业成功的喜悦。  在当选“皇家学会”会员5天后,达尔文与比他大9个月的表姐埃玛,在位于英格兰斯塔福德郡的小教堂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期刊
北方的一个小城市,冬日里下起大雪。但城市一角的一个家庭,温暖、温馨充满了房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是这个家庭的全部成员。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工厂的工人,爷爷、奶奶刚退休。   小生命的到来,使这个家庭充满了欢乐,父母给小女孩起名叫“天爱”。幸福的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孩子9个月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是,一次无意的谈话,使这个幸福家庭顿时陷入了痛苦之中。  奶 奶:那天孩子的姑姑无
期刊
三千多年前的二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商代的第一个王汤为何会有两个都城?山西天马曲村的大墓中埋葬的又是谁?考古学家李伯谦带您走进夏商周那个充满传说的时代(图1)。     图1 考古学家李伯谦    主持人: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假如今天我们翻开一份由西方国家编写的世界历史年表,我们总会发现在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大约300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位置上始终是一片空白。这段中国历史充满的迷雾,对于
期刊
2002年,北京在一项旧城改造工程中,拆迁了崇文门东街附近的旧民居,从百姓家中不仅搜集到了许多旧城砖,还发现了一百多年前的旧铁轨。如今在这里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公园。  花丛中间,利用当年的铁轨,复原了一段一百多年前修建的京奉铁路。每当游人驻足,对于历史的追忆油然而生。(图1)     图1 一百多年前的铁路展现在公园,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历史    清朝末年,火车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不期而至。火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