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脑卒中急性期开展系统的运动、作业疗法对偏瘫者的康复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全部进行康复训练,采用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相结合进行。结果:治疗后,运动功能与ADL能力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患者入院后,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整体功能恢复效果好。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功能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049
资料与方法
2004年8月~2009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MRI证实;②发病至开始康复时间2天~1个月,病情稳定,均有一侧偏瘫;③治疗时间20天~6个月,平均年龄52.3岁。
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康复: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进行主动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相结合进行。
急性期:被动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可预防异常模式的发展,如仰卧位上肢采取肩稍上抬前挺,肩关节外旋稍外展,肘、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髋关节稍内收并稍内旋,患侧股部外下侧加垫以防髋关节外旋,腘窝加垫保持膝关节微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足尖向前。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身躯,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髋训练(桥式运动),上下肢运动,以及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要求达到三级平衡,一级为静态平衡,二级为自动动态平衡,三级为他动动态平衡。从坐到站起训练:掌握重心转移。患腿负重,体重平均分配。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目的是为步行做准备。单腿独立负重,主动屈髋、膝和踝关节,进行起立床训练,坐位提腿踏步,站立位双下肢重心转移,上下台阶及患腿向前向后迈步等训练。
步行训练:①步行前准备活动,在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和伸髋练习,在患腿支撑期,避免膝过伸。②扶持步行→徒手行走。③改善步态训练。④上下台阶训练,健腿先上,患腿先下。⑤复杂步行练习,肌力、耐力、稳定性及协调性的训练。
上肢及手功能训练:①肩关节和肩胛带的活动,仰卧位上举手臂,并向不同方向移动,坐位直臂前举、上举、外展等。②肘关节活动。③腕关节屈伸及挠尺侧偏移。④手指、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及拇对掌、对指等活动。⑤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确动作训练。
结 果
评价方法:進行康复训练前及每个疗程后(4周)均用Fuglmeyer(1)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运用FIM(1)量表评价ADL。功能独立性测定(FIM)结果,与治疗后比较,P<0.05。Fugl-Meyer评分结果,见表1。
讨 论
目前关于“早期”的概念,认为是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缺陷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不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和有完好的交流能力,但患者应警觉,对痛和不适有反应,有一些交流能力。病后1~3个月恢复最快,3个月以后因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继发性障碍而使恢复缓慢,所以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保持肢体处于良肢位为主,且良肢位的保持贯穿康复全过程。通过对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既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通过翻身、坐位、站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必须熟悉关节的解剖特点,防止操作不当造成负扭伤,操作是绝对不应使患者产生疼痛,训练要轻柔、缓慢、耐心、适量地进行,经康复训练的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关节活动度受限。完全性脑卒中的患者感觉丧失,智力衰退是常见的并发症,另外抑郁、失语都是影响康复治疗的原因。本组患者恢复不好的3例患者均分别有上述不同情况。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南登昆,吴宗耀.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
2 刘岩,王芙蕊,李友莲.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23.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功能训练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049
资料与方法
2004年8月~2009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MRI证实;②发病至开始康复时间2天~1个月,病情稳定,均有一侧偏瘫;③治疗时间20天~6个月,平均年龄52.3岁。
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康复: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进行主动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等相结合进行。
急性期:被动运动维持肌张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可预防异常模式的发展,如仰卧位上肢采取肩稍上抬前挺,肩关节外旋稍外展,肘、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髋关节稍内收并稍内旋,患侧股部外下侧加垫以防髋关节外旋,腘窝加垫保持膝关节微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足尖向前。
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床上训练: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身躯,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伸髋训练(桥式运动),上下肢运动,以及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要求达到三级平衡,一级为静态平衡,二级为自动动态平衡,三级为他动动态平衡。从坐到站起训练:掌握重心转移。患腿负重,体重平均分配。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目的是为步行做准备。单腿独立负重,主动屈髋、膝和踝关节,进行起立床训练,坐位提腿踏步,站立位双下肢重心转移,上下台阶及患腿向前向后迈步等训练。
步行训练:①步行前准备活动,在扶持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和伸髋练习,在患腿支撑期,避免膝过伸。②扶持步行→徒手行走。③改善步态训练。④上下台阶训练,健腿先上,患腿先下。⑤复杂步行练习,肌力、耐力、稳定性及协调性的训练。
上肢及手功能训练:①肩关节和肩胛带的活动,仰卧位上举手臂,并向不同方向移动,坐位直臂前举、上举、外展等。②肘关节活动。③腕关节屈伸及挠尺侧偏移。④手指、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及拇对掌、对指等活动。⑤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确动作训练。
结 果
评价方法:進行康复训练前及每个疗程后(4周)均用Fuglmeyer(1)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运用FIM(1)量表评价ADL。功能独立性测定(FIM)结果,与治疗后比较,P<0.05。Fugl-Meyer评分结果,见表1。
讨 论
目前关于“早期”的概念,认为是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缺陷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不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和有完好的交流能力,但患者应警觉,对痛和不适有反应,有一些交流能力。病后1~3个月恢复最快,3个月以后因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等继发性障碍而使恢复缓慢,所以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保持肢体处于良肢位为主,且良肢位的保持贯穿康复全过程。通过对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既保持正常关节活动度,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通过翻身、坐位、站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必须熟悉关节的解剖特点,防止操作不当造成负扭伤,操作是绝对不应使患者产生疼痛,训练要轻柔、缓慢、耐心、适量地进行,经康复训练的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关节活动度受限。完全性脑卒中的患者感觉丧失,智力衰退是常见的并发症,另外抑郁、失语都是影响康复治疗的原因。本组患者恢复不好的3例患者均分别有上述不同情况。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南登昆,吴宗耀.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
2 刘岩,王芙蕊,李友莲.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