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生姿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导入】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不仅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常常会点染我们的心境。春朝远眺,岭树青青,便顿生欣喜之意。而望陌旁芳草萋萋,则易起离愁。一棵树的葱茏,常常也让心底的希望疯长成林;一株草的朴素,也会使平凡的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走进自然,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中窥探这个世界,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写作引路】
  一、善于觀察,捕捉草木特征。草木的形态、色彩、光泽、声响等特征会在不同的环境下显得千差万别。因此,在观察时,同学们务必要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中的草木呈现出的特有变化,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去细细体会。
  二、运用修辞,进行生动描摹。可引用神话传说来抒发自己对草木的感悟,也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摹草木,还可化用适量的古诗词来美化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为真挚动人。
  三、联系生活,提炼深刻主题。如从绿叶的奉献与落红的化泥,一株小草的顽强生长等提炼出“敬畏生命”的主题,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现出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既要与时代合拍,又要具有个性色彩。
  【佳作欣赏】
  最美的风景
  □朱华亮
  冬天悄无声息地来了,它轻轻拨开每一寸土地,让大地陷入一片冰冷之中。它毫不吝啬地吹送着自己的寒风,让整个城市静得可怕。但在这巴掌大的土地上,一株新生命正在孕育着。
  那天晚上,高温耍赖般地待在我体内,锁住我身体里所有的水分,我双眼紧闭,想休息一会儿,可是剧烈的头痛让我难以入睡。我双手不停地抖动,想抖走这份难受,可仍然没有什么用。这一夜,我不知道惊醒过多少次,然后又焦躁不安地昏昏睡去。终于,我住进了医院。
  当我醒来后,发现苍白的手上插着一根针,吊着的药水已换了很多瓶,这时我才知道我已经睡了很久了。在白色的病床上,我发着呆,眼睛无力地盯着那不断冒泡的药瓶。这时,母亲轻轻推开房门,拎着保温杯走进来。看着她那疲惫的眼神,我就知道她一夜未睡了。
  突然,我的情绪像是被点燃了的爆竹,我用力地蹬着棉被,双手拼命地捶打着病床。母亲赶紧放下保温杯,拉起我的手,安慰着说:“人难免会生病,这是很平常的,如果你实在没事干,你就看看窗外吧!那里可以让你感受到新鲜空气,说不定还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呢!”
  我努力地朝窗外探了探脑袋,白茫茫的雪地上仅有一株植物,枝头上嵌着零星的小花苞。母亲告诉我那是梅树,并告诉我梅花就喜欢在寒冬中吐露芬芳。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可心里还是纳闷:这梅树还能在雪中开出茂盛的花朵吗?母亲不会是在骗我吧?
  因为心里有了这份期待,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不至于太无聊。有时,我会把头静静靠在窗户上,用手指轻轻地敲打着窗户,我也想凭着这些敲打,敲醒沉睡着的花苞,让它们早日绽放美丽的身姿。
  一天下午,母亲告诉我天气预报说夜里会降暴雪。我最紧张的就是那可怜巴巴的梅树能否熬过这次劫难。我打开窗户,望了望在冷风中自由摆动的梅枝,心里无比难过。
  母亲说得不错,夜里,狂风先出场将窗户吹得“呼呼”响,我害怕得将整个身子钻进了被窝。不久,在路灯的映衬下,鹅毛白雪“呼呼啦啦”地落下来,给大地又铺上了一层白棉被。
  第二天终于来到了。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母亲拿着扫把,打开窗户,轻轻地扫走梅上的雪并叫我来看。
  我踱步来到窗户边,挣扎着睁开了双眼,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梅枝不仅没折断,反而更显得生机勃勃!昨夜的暴风雪仿佛只是它的一次成长洗礼,梅的枝干上一个个花骨朵正努力地探出头!这真让我惊喜不已。
  我闭上眼,神情放松,嗅着来自早晨的新鲜空气和梅花吐露出来的芬芳。这种气味是与医院消毒水气味完全不同的。这种气味是充满活力的,让人感到舒服的。
  梅花开放的同时,我的病也好多了。在我出院后的几天,那枝梅长得越来越茁壮了,梅花也终于开满了枝头,因为梅花坚信:只要自己在挫折面前不放弃,在现实面前顽强拼搏,终有一天,会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感谢那扇窗,感谢那株不起眼的梅,它让我看到了冬天里最美的风景。
  点评
  文章心理描写细腻,将自己患病后的重新振作,与盛开的梅花联系起来,使读者感悟到自然界所能给人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美丽。作者对梅花的描绘,着墨不多却观察仔细,处处凸显出梅花蓬勃的生命力。
  【素材积累】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它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王剑冰《荒漠中的苇》
  这个春天,繁华落尽的背景上,我又看到了生命的顽强。这顽强活着,活在树上,也活在树外,活在每一朵落蕊的香里。它接纳生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不失真纯,它铺展风雨人生中的每一个场景而不暗光泽,它储藏人性本初的每一种善恶而不冷阳光。
  ——曹 洁《倾听草木的呼吸》
其他文献
阅读指津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通过故事情节构成、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在中学阶段,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短小精悍、立意新颖的小小说阅读更为常见。阅读小小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故事情节。常见的题型有:(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小说的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写出。(3)指出这篇小小说的高潮部分。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
期刊
春光悄无声息地爬上了刚刚冒出鹅黄发丝的树梢,阵阵酥软缠绵的风儿带来各种馥郁的花香,那最脱俗绝代的,当属桃花。桃花是踔厉的,它耐住了西南的干旱,江南的暴雨,东北的严寒。钦佩它吗?那是必然。  桃花,是极美的。春风一与它报告春的消息,它便在和煦的春风中开得无所顾忌。萼片嬉嬉闹闹地推搡着粉嫩欲滴的骨朵,把在春光中沉睡的花蕊当作排头兵,以绚丽优雅的姿态在春风中舒展着柔软腰肢。殷红的桃花,粉嫩的桃花,甚是斑
期刊
【片段导入】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宋
期刊
。。我的老爸是一位既火暴又溫柔的人。你不相信?那我就说说他吧。①。。。。。。  。。记得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一个寒冷的早晨,我被妈妈从睡梦中叫醒了,伸了一下懒腰,极不情愿地坐起来,一动也不想动,仿佛一尊石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依然那么坐着。还不快点,要迟到了。妈妈开始催促我。我还是纹丝不动。心想,急什么早着呢。张高瑞,快起来,要迟到了!是爸爸的声音,话语里明显带着火气。我仍然没动。爸爸发怒了,
期刊
【文题展示】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句中的“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的曲折迂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遭遇困难、挫折后“峰回路转”出现转机的情形,这能让人从中感悟生活的滋味和真谛。  请以“峰回路转”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600字以上。  【思路点拨】  题目“峰回路转”用的是比喻意义,审题立意的重点是:一是化虚为实,如写记叙文,所叙事情应
期刊
【要点讲解】  中考中,“图文转换”常考题型有:  1.图表题  “图表”类题目的常见题型有三种:一是概括或解读图表的内容,二是探析结论原因,三是与图表相关的开放性题目。对于图表题,要忠实于图表信息。首先要注重整体阅读,即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了解;其次要特别注意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解答的关键;再次要注意图表的补充说明部分,如图表下的“注”等,从而正确
期刊
【技法简析】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结合了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性,而更侧重的是对形象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它呈现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意
期刊
炎炎夏日,稻穗飘香,放眼望去,一片橘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金浪,煞是精彩。  農民们在丰收的喜悦中忙碌,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而我却因此而发愁:爸爸不在家,家里只有妈妈一个劳力,我正上初二,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真是“心有余而‘时’不足”;机械收割吧,山路崎岖,我家的田块高低悬殊,只能望“机”兴叹;请人帮忙吧,那是三十夜里借蒸笼——难啦(劳力紧缺是共性问题,各家自己的还忙不过来呢)。  星
期刊
《敬畏自然》一文中,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证明了大自然创造万物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人应该敬畏自然。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初中阶段要掌握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是议论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考点。  凡使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即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辨别,常考查的是名人名言作论据这种情形;对比论
期刊
【左读典范作品】  5米长的温暖  □侯焕晨  清晨7点20分,一辆载满学生的校车准时经过位于华盛顿北部的一条小街,街上没有行人,司机却放慢了速度。校车的新成员汤姆问同学,这不是限速街道,司机为什么要放慢速度呢?  同学告诉汤姆,在这条街上有一栋小房子,小房子里住着一位叫路易丝的老奶奶,每天早晨她都会准时站在窗户旁向我们挥手,而我们也会向她挥手。汤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和一个老奶奶挥手,你们和她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