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6月中旬加入伦敦黄金定价机制。挤进黄金定价圈子虽然是中资金融机构的一小步,但却是黄金定价权改革的一大步。
此前伦敦黄金定价一直被认为是僵化和过时的代名词,充满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不合时宜,这次引入了新的定价行和洲际交易所的电子平台,算是让古老的竞价机制见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其实伦敦黄金定价机制改革的步伐早就迈开步子。
罗斯柴尔德银行退出
2004年年初的时候,黄金已经进入了新世纪以来的“超级周期”,金价已经回升到每盎司将近400美元,然而在这个一片看好的时候,黄金最资深的市场玩家之一,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当年5月决定关闭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业务,并退出伦敦黄金定价机制。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退出对伦敦黄金定价机制造成的影响极大。不少人都听说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拿破仑战争中利用信息优势,在国债交易中大发其财的桥段。殊不知,这个家族战前就将大量的黄金借贷给英国,充当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大胜法军的军费,并在那之后一直深深介入黄金交易。
从1919年伦敦黄金定价机制建立起,罗斯柴尔德银行便一直担任定价机制的主席一职。从那时开始,其他四家银行的代表都要雷打不动地,步行前往坐落于伦敦金融城圣斯维斯因街罗斯柴尔德银行的一间会议室,商定当天的全球黄金基准价。每个工作日,五家银行的代表在上午和下午各举行两次秘密会议,制定黄金定盘价。按照流程,先由占据主席席位的银行提出一个介于伦敦黄金市场最新购入、卖出价的中间价格,随后询问其他四大银行是否愿意以该价格购入、卖出黄金,并相应调高或降低该黄金价格,以达到买卖双方数量平衡。当五大银行找到平衡点时,黄金价格就此确定。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退出对于黄金定价机制来说不啻于一场地震,这一延续依旧的定价机制被迫做出调整。首先,由于定价机制主席的退出,定价行们不得不选出新的主席来。然而无论是原先的汇丰、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还是加拿大丰业,或者是接替罗斯柴尔德定价席位的巴克莱银行,都难以得到一致的认同,接过定价主席的席位,因此从那时起,伦敦黄金定价机制开始了轮值主席的制度,由加拿大丰业银行开始担任第一任主席,任期一年,然后各大行轮流担任主席。
其次,定价行们不能再继续使用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办公室,不得不再另寻他处。之前五大定价行的办公地点都在伦敦金融城内,相互之间步行不过五六分钟,开个会就和去楼下咖啡馆一样方便。可是,随着撒切尔夫人开启的“金融大爆炸”的发展,英国金融业迅速膨胀,传统的伦敦金融城小小一平方英里(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难以完全承载这个行业,因此伦敦在东部的金丝雀码头兴建了新金融城,一些银行陆续将总部搬到了地域更加宽广的新金融城,其中就包括汇丰银行和以100万美元价格买下罗斯柴尔德银行留下席位的巴克莱银行。
引入电话会议的定价方式
金丝雀码头的新金融城与老金融城遥遥相望,但坐地铁单程也要将近20分钟,这对于深谙“时间就是金钱”含义的银行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长度,更何况定价会议每天还要召开两次。为了节约时间,定价机制决定引入电话这一新的技术手段,从而结束了五大行代表围坐在一张橡木圆桌前开了85年碰头会的历史。
电话会议的引入也让定价行在座位前的小旗帜成为了摆设。之前在黄金定价的过程中,围桌而坐的五大行代表面前都摆放着一面小旗帜,当一名代表打算中断定价程序,进行黄金买卖或者与其办公室进行沟通时,他就会竖起面前的旗帜,而在旗帜竖起的过程中,金价会维持不动。在引入电话会议后,小旗帜已经被淘汰。
淘汰会议室,去掉小旗帜,对于黄金定价机制已经是一大进步。这种定价方式对于现代化来说仍有不近的距离,但对于价格操纵来说却更为容易。因为很难想象五大定价行的代表是独自参与电话会议的,就在他们打电话的同时,交易团队会抢先将定价会议中的每一条指令转化为现实中买入或者沽出的市场行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巴克莱银行操控金价被曝光后,金融监管机构给出的其“作弊”时间,就是从2004年成为定价行开始的。
引入新定价行 实现电子交易
其实,五大定价行讨论过在2004年年底引入电子盘定价。毕竟从理论上说,电子盘定价可以更好地贴近市场,反映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潜在操控价格的可能性,但对其的讨论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其引入的时间被拖了十年之久,直到去年作为定价行的巴克莱银行操纵定价东窗事发才又开始被推进。
黄金在2015年之前是唯一没有进行电子化交易的主要金属,这没少被改革派口诛笔伐。伦敦黄金定价机制引入电子交易的念头早在10多年前就已出现,但出于令人啼笑皆非的后发优势,跨越这个阶段用了11年。
在洲际交易所接手推出黄金电子定价平台后,黄金定价机制总算又往前迈了一步,也部分实现了定价机制改革中透明化与可监管的目标。至于代表性更强的改革目标,则能通过定价行数量的增加体现出来。随着6月份中国银行、摩根士丹利以及渣打银行的加入,定价行数量已经比之前翻了一番达到十家,而且据洲际交易所透露,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更多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在定价行的下一轮扩容名单中。
此前伦敦黄金定价一直被认为是僵化和过时的代名词,充满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不合时宜,这次引入了新的定价行和洲际交易所的电子平台,算是让古老的竞价机制见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其实伦敦黄金定价机制改革的步伐早就迈开步子。
罗斯柴尔德银行退出
2004年年初的时候,黄金已经进入了新世纪以来的“超级周期”,金价已经回升到每盎司将近400美元,然而在这个一片看好的时候,黄金最资深的市场玩家之一,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当年5月决定关闭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业务,并退出伦敦黄金定价机制。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退出对伦敦黄金定价机制造成的影响极大。不少人都听说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拿破仑战争中利用信息优势,在国债交易中大发其财的桥段。殊不知,这个家族战前就将大量的黄金借贷给英国,充当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大胜法军的军费,并在那之后一直深深介入黄金交易。
从1919年伦敦黄金定价机制建立起,罗斯柴尔德银行便一直担任定价机制的主席一职。从那时开始,其他四家银行的代表都要雷打不动地,步行前往坐落于伦敦金融城圣斯维斯因街罗斯柴尔德银行的一间会议室,商定当天的全球黄金基准价。每个工作日,五家银行的代表在上午和下午各举行两次秘密会议,制定黄金定盘价。按照流程,先由占据主席席位的银行提出一个介于伦敦黄金市场最新购入、卖出价的中间价格,随后询问其他四大银行是否愿意以该价格购入、卖出黄金,并相应调高或降低该黄金价格,以达到买卖双方数量平衡。当五大银行找到平衡点时,黄金价格就此确定。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退出对于黄金定价机制来说不啻于一场地震,这一延续依旧的定价机制被迫做出调整。首先,由于定价机制主席的退出,定价行们不得不选出新的主席来。然而无论是原先的汇丰、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还是加拿大丰业,或者是接替罗斯柴尔德定价席位的巴克莱银行,都难以得到一致的认同,接过定价主席的席位,因此从那时起,伦敦黄金定价机制开始了轮值主席的制度,由加拿大丰业银行开始担任第一任主席,任期一年,然后各大行轮流担任主席。
其次,定价行们不能再继续使用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办公室,不得不再另寻他处。之前五大定价行的办公地点都在伦敦金融城内,相互之间步行不过五六分钟,开个会就和去楼下咖啡馆一样方便。可是,随着撒切尔夫人开启的“金融大爆炸”的发展,英国金融业迅速膨胀,传统的伦敦金融城小小一平方英里(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难以完全承载这个行业,因此伦敦在东部的金丝雀码头兴建了新金融城,一些银行陆续将总部搬到了地域更加宽广的新金融城,其中就包括汇丰银行和以100万美元价格买下罗斯柴尔德银行留下席位的巴克莱银行。
引入电话会议的定价方式
金丝雀码头的新金融城与老金融城遥遥相望,但坐地铁单程也要将近20分钟,这对于深谙“时间就是金钱”含义的银行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长度,更何况定价会议每天还要召开两次。为了节约时间,定价机制决定引入电话这一新的技术手段,从而结束了五大行代表围坐在一张橡木圆桌前开了85年碰头会的历史。
电话会议的引入也让定价行在座位前的小旗帜成为了摆设。之前在黄金定价的过程中,围桌而坐的五大行代表面前都摆放着一面小旗帜,当一名代表打算中断定价程序,进行黄金买卖或者与其办公室进行沟通时,他就会竖起面前的旗帜,而在旗帜竖起的过程中,金价会维持不动。在引入电话会议后,小旗帜已经被淘汰。
淘汰会议室,去掉小旗帜,对于黄金定价机制已经是一大进步。这种定价方式对于现代化来说仍有不近的距离,但对于价格操纵来说却更为容易。因为很难想象五大定价行的代表是独自参与电话会议的,就在他们打电话的同时,交易团队会抢先将定价会议中的每一条指令转化为现实中买入或者沽出的市场行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巴克莱银行操控金价被曝光后,金融监管机构给出的其“作弊”时间,就是从2004年成为定价行开始的。
引入新定价行 实现电子交易
其实,五大定价行讨论过在2004年年底引入电子盘定价。毕竟从理论上说,电子盘定价可以更好地贴近市场,反映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潜在操控价格的可能性,但对其的讨论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其引入的时间被拖了十年之久,直到去年作为定价行的巴克莱银行操纵定价东窗事发才又开始被推进。
黄金在2015年之前是唯一没有进行电子化交易的主要金属,这没少被改革派口诛笔伐。伦敦黄金定价机制引入电子交易的念头早在10多年前就已出现,但出于令人啼笑皆非的后发优势,跨越这个阶段用了11年。
在洲际交易所接手推出黄金电子定价平台后,黄金定价机制总算又往前迈了一步,也部分实现了定价机制改革中透明化与可监管的目标。至于代表性更强的改革目标,则能通过定价行数量的增加体现出来。随着6月份中国银行、摩根士丹利以及渣打银行的加入,定价行数量已经比之前翻了一番达到十家,而且据洲际交易所透露,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更多金融机构可能会出现在定价行的下一轮扩容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