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清:普洱奇香“诚”满杯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aijuan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茶树生绿蕊,王侯溢甘津,
  白云绕杯皿,水色泛玉莹,
  清饮满口香,赞言一身轻。
  ——题赠白水清先生
  绿茶,可以收藏春天吗?当然。瓜果菜蔬因时而异,绿茶却可以四季常饮,沏上一杯便是满目春色;什么茶可以珍藏人生和历史呢?普洱。不信,品上一杯百年藏品,苦涩的晚清历史便如记忆般被唤醒,转瞬间,化为革命胜利后的甘甜,历史走近了现代。因此,在琳琅满目的茶品中,普洱是惟一可以记录历史,反映人生的载体。为什么呢?它愈陈愈香,就像白酒,年代愈久愈名贵,但二者又有本质的区别。
  “酒,使人麻痹;茶,使人清醒。”白水清先生解答道。话毕,他递给笔者一杯普洱茶,“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洱,要像吃面一样用吸的方法,含在口腔里才能品出滋味。”他笑着说,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接过茶杯,一股奇香轻轻地溜进笔者的嗅觉,望着诚意满杯的普洱,再看看眼前的白水清先生,难以相信他就是享誉华人社会的“普洱茶王”,从他身上找不到王者的霸气,惟有平易近人的和气。当他娓娓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让人由衷地感叹:真正的王者,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真诚的。就像杯中的普洱,虽然颜色与其它的茶不同,但口感仍旧是茶味甘醇。同出一理,人的身份会发生变化,但真诚的本性无法改变。
  
  苦尽甘来搏香江
  
  人生际遇,如同饮普洱,第一口总是苦涩的,而后便是甘甜。1982年,白水清先生随父兄申请移居香港,他一开始的际遇如同饮普洱的第一口。因为出生于福建安溪,当时十几岁的他对广东话一窍不通;因为文革的阻扰,他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在香港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犹如登天;因为他和父兄随身只带了一百来块人民币,想做生意无疑是天方夜谭。怎么办呢?只能打工,打一天只挣三十七块的工。但是与一般打工者不一样,他在打工之余还涉足商品贸易,积累资本以图展翅之时。“当时我的理想不是来香港打工,如果打工,在哪里都可以。我要在香港闯出自己的天地!”白水清先生回忆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
  那几年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是白水清先生坚持了下来。这个过程就如同品尝普洱的第一口,要慢慢品味苦涩,方能尝到其中的甘甜。1983年就成立泉盛贸易有限公司的他,先后做过中药材、玉石生意,但屡次全力付出屡尝苦果,换作别人可能早已气馁,而他却没有,从失败中摸索到了市场贸易的规则,并尝到做茶生意的甜头。那时,他经常回到“铁观音之都”美誉的家乡安溪搜集铁观音到香港,开始做茶生意,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积累了做茶的知识。
  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经济开始复苏,白水清先生抓住时机,大举进军茶叶市场,在经营家乡乌龙茶、铁观音的同时,他兼营国内各种名茶,在香港茶叶市场占有了重要地位。事业的火红,不仅没让他喜悦,反而为他增添了一丝烦恼。“那时香港有一些经营铁观音的茶行,常以次充好,拿乌龙茶冒充铁观音。铁观音价高利薄,而乌龙茶恰恰相反,不法商贩这样做不仅会毁掉商家信誉,还会产生一种社会误导。同时,我发觉来店里买茶的客人很多都不懂茶,一个不懂茶的人,称不上是真正的消费者。”白水清先生说出了当时烦恼的根源。正是看到很多人对茶及其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他开始联合几个福建乡亲一起推广茶文化,把知识通过飘逸的普洱茶香传播至世界。
  
  普洱茶香飘世界
  
  白水清先生精通茶业,这也是他占有香港普洱茶市场半壁江山的缘故。这方面的丰富知识,完全是由他从实践中而得的。二十多年来,他经常造访茶山,参观茶厂,跟着一些老师傅后面学习品茶定级。他很反感一些人不求甚解,就敢冒充专家,对此他批评道:“茶文化是一门深奥的知识,需要脚踏实地地学,才能领悟精髓。不像有些人看了几本书,就敢在媒体上说茶危害人体健康,造成有机钙的大量流失。事实不是这样,茶清除的是血液里多余的钙,这种钙多了会沉积在肾里,这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普洱不仅能清除血液垃圾,譬如血脂、垃圾钙等,还能有效中和胃酸,清理肠道,可以与中药相媲美,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然而,对普洱茶了如指掌的白水清先生,并没有把推广普洱的第一站放在香港,而是选择了台湾。“当时香港普洱市场相对疲软,所以我和几个朋友商量,在台湾宣传和推广普洱茶。”他解释道。没想到,这种推广策略竟然达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墙外花香穿过墙”的喜人效果。先是台湾普洱市场火了,风靡整个东南亚,然后这股风又吹到珠三角,吹过了香江,回到了香港。这种大迂回推广策略,完全符合《孙子兵法•军争》中“以迂为直”的军事思想。
  在香港建立自己的普洱茶根据地之后,白水清先生开始进一步推广普洱文化。他不仅受到香港的一些大学邀请讲课,而且远赴韩国、东南亚一些国家开设茶文化讲座,同时,他还经常前往江浙和北京宣传茶文化。
  2002年10月20日,白水清先生与香港茶业同仁共同发起并成立了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荣任副会长一职。据他介绍,该协会旨是“弘扬世界茶文化、茶道、茶艺,促进发展世界茶文化学术交流,让茶文化传播全世界”,每年都会对茶文化及其产地进行推介。2005年,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邀请来自法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茶文化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齐集昆明,在昆明进行了“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两周年庆”。此次选址昆明,就是为了借助协会的影响力推广云南的普洱茶及云南深厚的茶文化,对云南省的普洱茶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这里面,白水清先生及其同仁们功不可没。
  在推广普洱文化的同时,白水清先生还加大对普洱产地的投资力度,以保证出品的优质和纯正。他认为,“将来市场是靠质量取胜的,有了品牌,没有质量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每次去云南地区考察,他对茶厂提出的要求就是抓质量。这既是对客户的诚信,也是茶文化推广的保障。试想,一个脚踏实地、诚意满怀的人,岂能不让人信任呢?随着他在世界上推广中国茶文化的声名远播,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的推广所作出的贡献,他当选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更被华人社会誉为香港的“普洱茶王”。
  对“茶王”的美誉,白水清先生连说“不敢当”。在他的眼里,茶是一座桥梁,联接着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是宣扬和平、构建和谐的法宝。“茶杯一端便是好朋友。”他如是说。中国茶文化融入世界已是大势所趋,因为中国是世界的朋友,中国茶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开始,便饮誉世界。白水清先生真诚地希望,通过对茶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世界终究了解中国,正如很多人都已成为他的茶友。
  
  举杯邀友乐和谐
  
  上至名流显贵,下至平民白丁,白水清先生的茶友遍及海内外,他俨然就是茶业明星,“白先勇、余秋雨等作家都是我的茶友,宋丹丹、崔永元等电视名人也是同道中人,余秋雨、崔永元曾到我这里饮过茶。”说到明星友人,白水清先生有些自豪,是一种真诚的情感流露。于他而言,相逢便是缘,无论名人也好,还是凡人也罢,能够与之结识,他定会拿出好茶让访客品一品。
  “茶中有深味,壶中天地长”。白水清先生常引用这句话,表达对茶的喜爱,解读对茶道的感悟。他常说:“饮茶,饮的是心静。只有在静谧的环境,烧一壶好水,放入适度的茶叶,然后与朋友边品边畅谈,是人生一大快事。”这种安逸的场景是酒友无法体会的,因为大凡喝酒的人浮躁,越是吵闹的环境越能助长酒兴,酒醉者常惹事生非,岂能比得上饮茶的宁静致远?看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句古语,如果改成“茶遇知音万盏香”,估计世上会清静很多,也更加和谐了。
  “可以通过喝茶结识很多人,和不同阶层的人找到共同话题,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白水清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喝茶需戒躁,在中国古代茶道文化里,通往茶艺馆会有一段鹅卵石小路,以练就不惧高低不平的沉稳,另外,茶艺师会不闻不问地让你等半个小时,等茶水制好后,才让你进去,这考验的是人的耐心。如今中国茶道已没有了这个环节,但日本人仍然藉鉴和沿用。”
  白水清先生所讲述的,不正是隐喻人生吗?坎坷的小路,是每个人都要经过的人生路,没有谁能够平步青云;等待品茶的时间,如同在积蓄力量、调整心态,以便机会一出现,及时把握——如愿以偿地一品香茗。而这整个的过程,需要一种和谐的人生境界,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得过且过。
  与白水清先生品茶聊天的过程中,类似的譬喻还很多,无法一一赘述。除了能够感悟人生之外,还能学到很多的基本知识,例如泡普洱茶,水温应控制在一百摄氏度,茶与水的比例最好是一比十八。“深呼吸三下,若是有酸的果味,则是年份浅;如果是药香味,若樟若檀香,那是老茶。”这是他的茶香鉴定法。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白氏冲泡法”还被录制成了节目,他对茶文化的研究事迹亦被中央电视台二套、八套、十套所记录,甚至中央十套想通过他的普洱藏品拍一部中国普洱茶史。
  但是,无论怎样宣传,白水清先生那“一看二闻便知七八成”的鉴定普洱茶的绝技,鲜有人能学得到。因为这是二十多年的经验积累,想一蹴而就地掌握,根本不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和谐心境别人无法复制,他那份带有茶香的澹泊更是无人能够做到。
  
  付诸社会尽己能
  
  和谐心境衍生澹泊心态,而澹泊促成奉献。自从事业稳定之后,清静澹泊的白水清先生,希望尽己所能为家乡多做贡献。他不仅向世界推介家乡的铁观音,还不忘回馈社会,脚踏实地地报效家乡。近年来,他先后捐出近百万元为家乡安溪美卿村建设有线电视网络、铺建乡村水泥路、改建龙门医院、兴建安溪养正小学等。鉴于他对家乡的突出贡献,2003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银质奖章。
  2007年6月,听闻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震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严重损失,受灾群众达102万人。白水清先生忧心如焚,当即决定捐资100万港元予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用以援助地震灾区重建工作。在香港中联办举行支票的捐赠仪式上,中联办黎桂康副主任高度赞扬了他的爱国爱港情怀,并称:白水清会长事业有成,并把个人的事业与国家、民族大业结合在一起,其爱国爱港情怀令人敬佩。
  提及这件善事,白水清先生平静地说:“我对云南很有感情,看到那次地震有那么多人受苦,就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以回馈当地的乡亲。”道家常言:“上善若水。”而他的名字中亦含有“水清”二字,但并不是按辈分所取,“如果按辈分取名,我应当叫‘植诚’,父亲给取名‘水清’,大概是想让我清清白白做人吧。”他的话诠释了“人如其名”的含义,而他做的善事,将他的名字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就是“上善若水”。
  
  后记
  
  白水清先生有个比喻,至今回响于笔者的耳际,那就是“喝到一泡好茶如同初恋般的感觉”。他解释道:“如果在一个地方,喝一泡好茶,当你再次尝到这种茶的时候就会油然地想起那个地方,难道不像初恋吗?”
  诚然如斯。记录白水清先生的故事亦如喝普洱,起初是辛苦的打拚,然后是甘甜的收获,这些都仿佛历历在目,但是却无法触摸到那股芬芳,正如他“以诚待人”的可贵品质,无法用口号式文字表达,只能在一句句话,一件件事中去细细体会,就像饮普洱的过程中,芬芳满载杯中,品的过程中才能感觉到。
  品读白水清先生的故事也要如此,静静地读完整个故事,喝完杯中的普洱茶,你会发现“诚”满胸怀了,芬芳也已沁入心脾。这时,很多人也许会说: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以诚待人的长者,他不是商人,而是茶文化的使者,是真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智者。
  
  【座右铭】
  脚踏实地,以诚待人。
  
  白水清(Pak Shui Ching)
  1955年出生于福建安溪,1982年移居香港。先后创立泉盛贸易公司白水清茶叶有限公司。现任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台湾台北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名誉会长、香港安溪同乡会副会长。2005年当选“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更被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赞誉为“普洱茶王”。
其他文献
贾庆林向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发贺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贾庆林21日向在港开幕的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发来贺信。贾庆林在贺信中说,欣闻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香港举办,我谨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会和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此次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贺信说,长期以来,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心系祖国统一大业,是反“独”促统的重要
期刊
迎着晨曦和微风,  是谁穿越时空,  高举五千年前轩辕黄帝的圣火照亮香江南北?  伴着童歌与笑语,  是谁跋山涉水,  将无私的爱如星星之火般燎原在红色的土地?  在那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是谁丹心一片,  用高瞻远瞩的英姿投向母亲的怀抱?  在那无数英烈倒下的地方,  是谁热血沸腾,  用润物无声的行动诠释爱国的真谛?  是他,一位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为己任的仁人志士;  一位为弘扬传统文化、
期刊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业,是职业的升华。职业于人而言,为安身立命之本,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一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职业,但是,专业必须具备持续性,当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行业并形成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时,方可称之为专业人士。   ——采访札记  放眼香港的金融商业领域,专业人士之多、专业程度之高,可谓是中国之最。国际金融中心这顶桂冠加冕于香港,与专业人士的贡献密不可分。试想,如果没有很多一流的
期刊
翻开中国波澜壮阔而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有这么两个地方,它们历经风雨、饱经风霜却依然璀璨夺目,一个是弹丸之地却汇聚举世繁华,一个是流离之岛却溢满桃源美景;她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相近的地理位置和相同的血缘,她们对于所有国人来说都是特殊而亲切的,她们就是“东方之珠”香港和宝岛台湾。  港台两岸,一直维系着所有人最美好的期望。回归后的香港拥有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与台湾的关系亦是一步步稳定而健康地发展。有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时光荏苒,九七回归的狂欢余音未绝,跨越千年的钟声犹在耳边,蓦然回首已是站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段遥望。不知不觉,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周年。  这十年,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圆融。香港和祖国大陆的交流沟通日益紧密。国内经济进一步攀越腾飞,香港这枚璀璨的东方之珠亦不断放射异彩。而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背后,各式各样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现今社会,读书看报都能眼遇“和谐”,国家都确定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对于论“和谐”而言,实践“和谐”则更为重要。如果在某一领域内,透过建言献策和求实力行,达成这一领域的整体和谐,那么这样的实践者功不可没。因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正是由社会各领域的和谐所组成,就如同完美的和谐旋律里的每一个音符。   —— 题 记  众所周知,推动某一领域和谐的实践者,往往是这一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香港浸会大学吴清辉校长多年来坚持不懈、专心致志于高等教育事业,为社会造就大批栋梁,令人钦佩;与此同时,他始终保持着一种通达的社会、国家和民族意识,积极参政议政,关注香港和内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满腔热情、一片真心。“明月何曾惜高洁,愿洒清辉在人间!”——这句话便是对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粤中的罗浮山庄,于群山环绕、碧水清澈间取一方天地,优雅舒适天地人和,融入自然让人物我两忘;  惠州东江畔有东江府,因地制宜,划一方水土成就城市地标,筑成完美舒适之家;  武汉泰展置业,喧嚣闹市之中构建大众消费平台,打造出极佳口碑的轻纺织品市场及服装批发市场。  从旅游地产到住宅地产再到商业地产,处处落地开花,成果斐然,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名字——明丰集团。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2007年6月18日,香港君悦酒店,一场别开生面的新书首发仪式在此隆重举行。香港工、商、政各界名流云集,高朋满座,气氛之热烈、场面之煊赫,可说是盛况空前。这本闪亮登场的新书,是由香港工商专业协会出版、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庆典活动献礼的一部力作——《香港精英嘉言》。该书由工商专业界别的会长和会员撰写文章,回顾和展望香港特区成立十年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得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