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新性 讨论法 主体性
一、作为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关切的目光都会给学生以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使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不求全责备,特别是不讽刺挖苦,这样才会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树立新型的人才观,鼓励学生发展思想自由、行为主动,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不满足于己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解释,不迷信权威,不屈服外在压力放弃自我主张,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独立人格和丰富个性的人才。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层层分析课文,生硬地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结果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课堂局面。现在的教育者都认识到了品德教育决不是向学生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而是让学生要有一个自我学习认识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体投入中知理明非,提高道德认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呢?
1.设计问题要注重灵活性、时效性
“学问明理”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個环节中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少而精,最好设计一两个能概括道德观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时效。
2.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讨论法
讨论法并不是一种新的教法,但以前在运用时往往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使之流于形式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教师应该经常设计一些辩论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留下“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画家在作画时,讲究留下“空白”画面,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使人遐思万千。同样,课堂留下“空白”,给学生思考想象的余地。那么,该在何处留下“空白”呢?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引出观点,根据这一观点,教学中让学生设想故事结局,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在设想结局中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
4.运用多媒体,以趣激情,调动学生主动性
电教手段具有声画并茂,感染力强等优势。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如在讲《真诚对待他人》一课时,放录像给学生看,用多媒体出示板书内容,学生被这一新颖的授课形式所吸引,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三、精心组织活动,多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因此,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多组织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内化。如学习《有规则真好》以后,我带领学生去交通宣传栏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览。学生看到照片上血淋淋的事故场面,思想触动很大,受到了深刻教育,家长也反映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由此看出,精心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多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还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究、总结、交流。
(作者单位:山东青州市东夏镇东夏小学)
一、作为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关切的目光都会给学生以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使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不求全责备,特别是不讽刺挖苦,这样才会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树立新型的人才观,鼓励学生发展思想自由、行为主动,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不满足于己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解释,不迷信权威,不屈服外在压力放弃自我主张,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独立人格和丰富个性的人才。
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层层分析课文,生硬地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结果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课堂局面。现在的教育者都认识到了品德教育决不是向学生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而是让学生要有一个自我学习认识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体投入中知理明非,提高道德认识。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呢?
1.设计问题要注重灵活性、时效性
“学问明理”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個环节中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少而精,最好设计一两个能概括道德观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时效。
2.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讨论法
讨论法并不是一种新的教法,但以前在运用时往往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使之流于形式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教师应该经常设计一些辩论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留下“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画家在作画时,讲究留下“空白”画面,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使人遐思万千。同样,课堂留下“空白”,给学生思考想象的余地。那么,该在何处留下“空白”呢?课文由一个小故事引出观点,根据这一观点,教学中让学生设想故事结局,这样就会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在设想结局中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
4.运用多媒体,以趣激情,调动学生主动性
电教手段具有声画并茂,感染力强等优势。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事倍功半。如在讲《真诚对待他人》一课时,放录像给学生看,用多媒体出示板书内容,学生被这一新颖的授课形式所吸引,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三、精心组织活动,多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因此,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多组织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内化。如学习《有规则真好》以后,我带领学生去交通宣传栏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览。学生看到照片上血淋淋的事故场面,思想触动很大,受到了深刻教育,家长也反映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由此看出,精心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多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还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究、总结、交流。
(作者单位:山东青州市东夏镇东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