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富民强,靠的是人才。总结发达国家的强国经验,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的高技能人才,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把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更是不可或缺。
  一、高技能人才的内涵
  高技能人才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精湛的生产劳动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和关键的技术操作难题。也就是说,高技能人才是集智能、技术和操作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某一专业的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在传统产业还是在新兴的产业中,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逐步攀升,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就异常凸显。尤其是在制造业,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正快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现代制造业的产品日趋精密复杂,加工方法逐渐扩展和完善,工艺设计也由经验迈向科学,尤其是生产系统向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使得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及高技能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现象愈演愈烈。
  三、高技能人才开发与培养的“引擎和铁轨”——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能给予人动力,从而使人产生兴趣;约束能产生压力,从而使人遵章守纪,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去努力,不至于在岔路口迷失方向。
  所谓激励机制,是指用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所有的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则是指在系统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所有规章制度。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较好的激励环境中,人的潜能可以发挥到80%~90%,而在一个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却只能发挥出其中的20%~30%。因此,建立完整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对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才能使人才向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发展。
  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开发与培养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高技能人才的开发有两条途径:一种是使技术操作者中的高级工和技师提高知识水平;一种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目前我国高级工、技师是从属于某一特定的工种,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我国的高技能人才还主要是从高级工和技师中选拔。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高级工、技师的摇篮,在高技能人才开发培养上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职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在职校成长的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可塑性非常强,环境影响因素更大。因此,学校校规校纪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的作用会更强。但是,由于大部分技校学生中考失利,文化基础薄弱,从中考及入学摸底成绩来看,大部分技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视学习为一种负担。要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就更需要加大激励与约束的力度。
  四、激励措施
  1.目标和榜样的激励
  在学生入学时,进行专业知识概况和专业前景教育。
  向新生列举优秀毕业生的实例,使他们学有目标,学有榜样。如果学生没有目标、没有奔头,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就会无所事事,甚至无事生非,为校园制造不安定因素,增加学校的管理成本。
  2.让学生了解技校生就业的良好形势,激发他们的求知动力
  按照原国家劳动部文件规定,技师、高级技师的福利待遇与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福利待遇相持平。对有重大技术成果和为培训技术工人、传授技艺做出贡献的,还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从业人员享受好薪水的同时,传统服务性的一些职位由于技能含量较低,工资价位处于较低水平,并显示出增长乏力的态势。有许多大学生也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转而学习技工。因此,只有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未来才会有一个好的前途。
  3.使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激励,成绩差的学生得到感化
  在部分学生心目中,素质教育就是玩,能力提高就是学会玩。尽管一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但能力也是需要由考试来量化的,只是需要强化实操能力,并不是说培养能力就是不学习,取消考试。
  学习就是要掌握先人们已经在实践中习得的知识技能手段,学到的知识技能越多,在实践中走的弯路会越少。所以,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学习,提高学习知识技能的地位,形成崇尚知识技能的良好风气,才能激励学生向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迈进,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学习方法上要提醒学生注意,知识技能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机械记忆的,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中央电视台“台湾万象”中曾播出一名餐饮业的老板为了能做出与众不同的美餐,竟将一道日式菜谱的一百多道工序背得滚瓜烂熟,经过实践终于达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行业中的一道绝活,准确把握住了商机,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4.学习成就感的激励
  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很少成功过,从而导致他们厌恶学习。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让他们懂得不论知识还是技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其次,在不影响其操作技能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考试难度,并严格考试纪律,使刻苦学习的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就感,达到“爱学者有所获,厌学者变爱学者”的目的。
  5.用身边榜样激励
  组织知识竞赛和技能赛,并对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对单科前五名和综合前五名的给予奖励,并与三好学生评选挂钩;对在校期间成绩始终保持优秀者,毕业时优先向企业推荐。对于学习努力的同学,在每周升旗仪式上给予口头表扬。只有学风端正,才能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6.政治上的激励
  对于知识技能学习好、身体好、严于律己、在学生中有较高威信、积极要求上进、愿意成为党组织中一员的学生,要进行考察培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热情,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为国家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五、约束措施
  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原因,而是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意志力、从众心理、校园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激励措施实施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以下纪律约束:一是积极推行学生操行评定,由于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纪律情况应由任课教师严格考核,卫生等其他由学生会考核;二是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三是开展法制教育;四是对学生会和班委成员的选拔严格要求,只有净化了校园环境,才能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开道。
  总之,精神层面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设是软环境的建设,制度性层面的建设是硬环境的建设。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使激励与约束机制落到实处,并形成惯性,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终极目的,使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驶上快车道。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信息化的渗透促进了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同时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企业的信息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进行着滚雪球式的重构和整合。系统越大,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越多。标准化工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而其中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导致了大型信息系统出现了建设成功率低、生存周期短等问题,造成巨大浪费。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28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事,也是促进国家人力资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因此,国家制定了很多很好的方针政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解决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要想让受过教育的广大青年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要想让在中国境内经营的企业长期、健康地生存,要想我国人力资源建设和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地发展,系统、科学、严格地规范企业
笔者曾有幸赴德国马格德堡大学进行了职教专业教学论的培训学习,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亲身的接触与体验。通过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比较与思考,笔者认为德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以商务专业为例,虽然也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与德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学习国外先进的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与现状,积极有效地开展研究与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管理是对全程教学过程的管理,而教学过程又是由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能使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全面的发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人本化的价值取向,不仅在于构建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形成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之间的和谐一致,不断提高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强化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的素质,实现管理者、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由简单的基本形体演变而来,有叠加型和切割型两大类,两者可以相互并存。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也是从简单基本形体的三视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一、“粘贴法”举例  如图1所示,该组合体是由平放的底板和竖放的立板两个长方体叠加而成,同时立板是由一个圆柱体切割而成(抽出圆柱体后,形成一个圆孔)。长方形底板和立板以及圆柱体都是简单的基本形体,其三视图比较容易画出。在一张白纸上面,按同样的尺寸比